分享

哮证中医治疗经验根治方5首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1-24
哮证中医治疗经验根治方5首;

1、寒哮:主症: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而窒,咳嗽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畏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射干6克 麻黄6克 干姜3片 细辛3克 半夏6克 紫苑6克 款冬6克 五味子6克 甘草3克 大枣5枚)或小青龙汤(麻黄9克 桂枝6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干姜3克 细辛3克 半夏9克 五味子3克)

       方诀:射干麻黄也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苑半夏加五味。
       证候分析: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以致呼吸急促而哮鸣有声,肺气郁闭,不得宣畅,则见胸膈满闷如窒,咳反不甚而咯痰量少。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滞带青,形寒怕冷,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不渴而喜热饮,外寒每易引动内饮,故天冷或受寒则发。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皆为寒盛之象。

      2、热哮:主症: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咯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药:定喘汤加减。

           (炙麻黄10克 黄芩10克 桑白皮15克 杏仁10克 半夏10克 款冬花10克 苏子10克 白果10克 甘草6克)或越婢加半夏汤(麻黄 石膏 生姜 大枣 甘草 半夏)

        方诀:定喘麻黄与白果,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证候分析: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喘而气粗息涌,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热蒸液聚生痰,痰热胶结,故咳痰粘浊稠厚不利,色黄或白。痰火郁热,则烦闷,自汗,面赤,口苦。病因于热,肺无伏寒,故不恶寒而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是痰热内盛之征。
       哮证缓解期:
      3.  肺虚:主症:自汗,畏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前打喷囔,鼻塞流清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咳痰清稀色白,面色 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补肺固卫。方药:玉屏风散加减。(黄芪 白术 防风)
       证候分析:卫气虚弱,不能充实腠理,外邪易侵,故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痰饮蕴肺,故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面色 白,舌淡苔白,脉象虚细,皆属肺气虚弱之征。
      
     4.肺脾气虚:主症:平素食少,脘痞,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易于腹泻,往往因饮食失常而诱发,倦怠,乏力,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舌质淡,苔薄腻或白滑,脉象细软。
      治法:健脾化痰。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陈皮10克 法夏10克 甘草6克

      方诀: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证候分析:脾虚健运无权,故食少脘痞,大便不实,常因饮食不当而引发。中气不足,则倦怠气短,语言无力。舌苔薄腻或白滑,质淡,脉象细软,皆属脾虚气弱之候。

     5、肾虚:主症: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心慌,脑转耳鸣,腰痠腿软,劳累后哮喘易发,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质胖嫩,苔白,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粘手,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辨其阴阳进行化裁。
       证候分析:久病肾虚,摄纳失常,气不归元,故气短,动则喘甚,吸气不利。精气亏乏,不能充养,故脑转耳鸣,腰痠腿软,劳累易发。若属阳虚可见外寒之征,阴虚则生内热之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