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真的梁红玉

 昵称13390081 2014-01-25
(3950字)
真真的梁红玉
王卫华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有一座古镇叫河下。2002年7月,她与苏州同里古镇一起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同里早已是国家AAAA级景点了,河下在2011年才迎头赶上。
    河下古镇的源头是北辰镇。这是春秋战国时吴国国王夫差开邗沟(大运河的前身)开出来的镇。这个镇,还以一代美女名将而出名,她就是梁红玉。她的祠,就立在河下古镇的镇口。她击鼓退金兵的白玉雕像,也立在河下古镇的镇口。
    崇敬这位女英雄,便会寻访她的身世。关于梁红玉的传奇、说唱、故事、戏剧很多,然而崇敬英雄最好的做法,是还其本原。正所谓“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是也。
                    一、英雄美女心相慕
    梁红玉的史料,只能零星见于《宋史?韩世忠传》及苏州“宋韩蕲王墓”的神道碑——由宋孝宗时右丞相赵雄所撰写的《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扬州得胜山英烈夫人祠的《英烈夫人祠记》、明人写的《杨国夫人传》、清代《山阳县志》中。细细阅读,便可知各文本的本源还是《宋史?韩世忠传》。其中涉及到梁红玉的只有四小节史料,一是梁红玉的出身及与韩世忠相识;二是助韩世忠平息朝廷政变;三是擂鼓战金兵;四是十年守楚州。
    关于英雄遇美女在正史里没有记载,仅在罗大经《鹤林玉露:唐宋史料笔记》记载如下:“韩蕲王之夫人,京口娼也。尝五更入府,伺候贺朔。忽于庙柱下见一虎卧,鼻息齁齁然,惊骇亟走出,不敢言。已而人至者众,复往视之,乃一卒也。因蹴之起,问其姓名,为韩世忠。心异之,密告其母,谓此卒定非凡人。及邀至其家,具酒食,卜夜尽欢,深相结纳,资以金帛,约为夫妇。蕲王后立殊功,为中兴名将,遂封两国夫人。”
    互动百科介绍说,罗大经(1196—1242) 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南宋吉水人。宝庆二年(1226)进土,历任容州法曹、辰州判官、抚州推官。在抚州时,因为朝廷纠纷被株连,弹劾罢官。此后专事著作,大有经邦济世之志,对先秦、两汉、六朝、唐、宋文学评论有精辟的见解。《鹤林玉露》是笔记集,他对南宋偏安江左深为不满,对秦桧乞和误国多有抨击,对百姓疾苦表示同情,其中有不少记载,可与史参证,补缺订误。  
    参照《宋史?韩世忠传》我们可以知道,韩世忠是延安人,从曾祖父起,男封太师、楚国公、女封楚国夫人等爵位。他“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他与梁红玉相遇时,正随童贯平定方腊之乱而归。是他,只身潜入方腊最后据点清溪峒,生擒了方腊。不过大功被上司所居,他只得到承节郎(相当于现在的连级)的提升。这时童贯回师到了京口,大宴有功将士,梁红玉作为营妓,被召来助兴。
韩蕲王,即后来韩世忠的封爵。《鹤林玉露》所记这段史料告诉我们的是,梁红玉当时是营妓。她如何当了营妓的,没有记录。出生地何在,也没有说。《杨国夫人传》说她是楚州人,小时就爱习武,“可张二十石弓”,因父亲犯罪而成为了京口的营妓。而《英烈夫人祠记》则说“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也就是说,梁红玉祖籍是安徽池州人,但她出生于现在淮安的楚州无疑的。她是在庆功宴上见到了醉酒虎卧,呼声如雷的韩世忠的。然后一见钟情(或许韩世忠因祖上有楚国之封而有的楚国情结也在做催化),一个下级军官就与美丽却低残的营妓成就了百年之好。
此外,根据赵雄所撰写的《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上韩世忠在家乡时“尝过米脂寨姻家会饮”一句,可知其已娶妻,梁红玉当时妾。再据此碑记载,韩世忠有妻妾白氏、梁氏、茅氏、周氏,由此排列,推断白氏为正妻。
二、平定政变
    在河下的梁红玉祠可以看到,梁红玉被朝廷册封为安国夫人和杨国夫人。其中的安国夫人是她助韩世忠平息“余杭之难”的朝廷政变而得的。
    《宋史?韩世忠传》有明确记载:宋高宗赵构建炎三年(1129),高宗皇帝避往杭州。这时韩世忠已有了儿子韩亮。他将梁红玉和儿子安顿在杭州,自己率兵驻守在了秀州(今浙江嘉兴)。这时,朝廷承宣御营使正副统制苗傅和刘正彦,发动政变,逼高宗禅位,让其三岁皇子赵敷登基,让隆佑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明受”,史称“余杭之难”。闻变,韩世忠欲统兵回朝救驾。“时世忠妻梁氏及子亮为傅所质,防守严密”。这时宰相朱胜非使了一计,他对苗傅说,你让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再派梁红玉去劝说韩世忠,他定会承认太后和新皇的。苗傅答应了,梁红玉于是脱身而去。“梁氏疾驱出城,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第二天,太后封安国夫人的诏书到了,韩世忠烧了诏书,杀了来使,发兵攻城,最后平定了政变,生擒了苗傅和刘子彦等。史载:“帝手书‘忠勇’二字,揭旗以赐。授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但“安国夫人”的称号是否授予了梁红玉没有说。据《鹤林玉露》等“遂封两国夫人”的记载,皇帝仍是认可了“安国夫人”称号的。
三、擂鼓战金兵
    《宋史?韩世忠传》记载,也是在建炎三年,金兵完颜宗弼(金兀术)率部分路南渡长江而来,宋军建康(今南京)守将杜充投敌,其它宋军的江南大营也被击破。高宗任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率军在镇江布防。在各江南大营被攻破后,他收缩兵力退到了江阴。高宗问计于韩世忠。韩世忠认为,金人最终还是要回江北的,他主张高宗转移,但留下他的部队在金兵回师时截击他们。高宗帝很同意他的想法,“赐亲札,听其留”。之后,韩世忠为了减轻金兵对高宗的追击,在上元节时,在秀州张灯高会,将金兵引向镇江方向。然后率军先行来到镇江。他以逸待劳,与金兵约战。史载:“战将十合,梁夫人亲执桴鼓,金兵终不得渡。”
    金兵思乡心切,尽想北渡长江回家。这时完颜宗弼请求“尽归所掠假道(把抢来的东西给宋军,只请给条退路),不听;请以名马献(献上好马请求给出路),又不听。”最后宋军将金兵打入了断头荡——黄天荡达48天。金兵援军太一孛堇军到了江北,江南的金兀术部也想从黄天荡杀出。韩世忠将大海舰分成两队,分兵迎战。宋军从大海舰上垂下大铁钩,钩入敌船,一拖就拖翻一艘,将金兵援兵击退,金兀术部也只能再退回黄天荡。后来金兀术挖通一条30里长的旧河道老鹳河,绕到了宋军的上游,选好无风的一天(宋军大海舰无法开动),以小舟火攻宋军,然后得以逃回江北。这时,宋军岳飞乘机引兵收复了建康。
    此役,宋军8000人,金兵号称十万,打出如此战绩,梁红玉擂鼓鼓士气功不可没。《鹤林玉露》说,金兀朮从黄天荡脱逃后,“夫人奏疏世忠失机纵敌,乞加罪责,举朝为之动色,其明智英伟如此”。但《宋史?韩世忠传》只记载,“帝凡六赐札,褒奖甚宠。拜检校少保、武成感德军节度使,神武左军都统制。”
四、十年守楚州
    《宋史?韩世忠传》记载了韩世忠与梁红玉十年守楚州(现淮安区)的事:“六年,授武宁安化军节度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世忠披草莱,立军府,与士同力役。夫人梁亲织蒲为屋。将士有怯战者,世忠遗以巾帼,设乐大宴,俾妇人妆以耻之,故人人奋厉。抚集流散,通商惠工,山阳遂为重镇。刘豫兵数入寇,辄为世忠所败。”六年,即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韩世忠被任为武宁安化军节度使、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他就把司令部设在了宋金边界淮河边上的楚州(今淮安市楚州区)。建司令部时,他与军士同劳动;夫人梁红玉则与军士一同用蒲编席,同盖军营。有将士怯战,韩世忠就给他一方妇女的头巾,让他在宴席上扮妇女。在这样的激励下,将士奋勇,楚州府所在的山阳县经几年建立,成了重镇。被金人册封为齐国皇帝的刘豫来攻打,都被打败。也就在这时,在金兵和伪齐军来围攻时,军中缺粮,梁红玉便指导军士以蒲菜根为食,蒲菜从此被称作了“抗金菜”。史书对这段历史的结论是:“世忠在楚州十余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十年楚州守住了,主张议和的宰相秦桧却收去了韩世忠、岳飞的兵权。岳飞被捕,韩世忠责问秦桧,秦桧以“莫须有”对之,最后岳飞被杀害。见状,韩世忠与梁红玉辞官归隐于杭州的马塍梅园。韩世忠卒于1151年,不到两年,梁红玉也去世,享年51岁。后人将她与韩世忠合葬于苏州灵岩山麓。 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英烈夫人祠记》则记载:绍兴五年(1135)梁红玉与金军、伪齐镇淮军战于山阳等地。农历八月二十六(1135年10月6日)她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遭到金军精兵铁浮图十倍兵力围攻,腹部重伤,肠子流出,她以汗巾裹好,再冒矢突入敌阵,继续作战,最后血透盔甲,力战而死,首级被敌人割去,终年33岁。金人感其忠勇,将其遗体示众后送回,“朝廷闻讯大加吊唁,诏赐银帛五百匹两,追封‘英烈杨国夫人’。立祠。” 16年后,韩世忠去世,后人又将他们合葬于苏州。这里,两书、文记载的梁红玉去世的时间比宋史所记载的韩世忠夫妇到楚州的时间早了一年,似不准。梁红玉如是战死,至少是绍兴六年才对。梁红玉生于何年史料是不详的,一般说她生于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即1102年。由此,她血洒疆场时年仅33岁。

尾声
    一代巾帼英雄,就这么去了。只有梁红玉祠中,她还是这么神采奕奕站着。两厢的配殿,一厢以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十八般兵器代红装,一厢以鼓具集萃励后人。正殿中有对联:
    也是红装翠袖;
  然而青史丹心。
    这是说,梁红玉也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但她却将一片丹心留在了历史上。
偏殿也有对联:
身归韩王助战功;
    亲执桴鼓意义雄。
    这是赞她亲擂战鼓的英雄气慨。
    不过笔者更喜爱的,是原来旧祠里的对联:
    青眼识英雄,寒素何嫌,忆当年北虏鸱张,桴鼓亲操,半壁河山延宋祚;
  红颜摧大敌,须眉有愧,看此日东风浩荡,崇祠重整,千秋令誉仰淮壖。
    这联,写了相识于贫寒,携手于战场,写了共担保家卫国的责任,写出了一代巾帼、万代榜样的豪情,令人唏嘘不已。
英雄每多屠狗辈,自古侠女出风尘。英雄真不该问出身的,套用佛祖“人人皆可成佛”一说,英雄也是人人都可以做得。不过,需要机会。
由此,感慨地写下小诗一首:
翠袖红袄质本娇,
一席戎装裹楚腰。
自打桴鼓振江波,
千年须眉逊妖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