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佳!什么都不想做怎么办? “什么都不想做”的心理是人在情绪不佳时,最常见也最有危害的表现之一。 因为什么都不想做,自然成功的事就少,情绪受此影响也就变得越来越糟,使自己更加痛恨、轻视自己。结果是会更加孤独苦闷,无力行动。 “什么也不想做”的外在表现来源于我们思维模式的偏见。人的思维、情绪和行动三者是相互作用的,而所有的行为都受到自己思维方式和态度的影响。所以首要弄清的是:为什么不想做事?换言之,就是挖挖思想根子。 例如: 毕业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上,XXXX看到以前的同学,有的在公司干,一个月至少挣5000多元;另一个当了一个管事部门负责人,工资虽不多,但被人请客是家常便饭。与两位同学相比,自己练气功有什么用?念补习班也没意思。从这天以后,他又恢复了郁闷不乐的状态,什么也不想做了。 他的问题在于他想不出,也做不出他认为有意义的事。这不仅因为他觉得他要获得的成功太难了,还因为他觉得所得与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相比太不值了。这样一来,便出现了无视个人的努力,仅仅以后果来评价自己的行动的情况。忽视过程而只重视结果的价值观使得他无心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与满足,这样他的自尊心就会忽强忽弱,而情绪则会变得忽好忽坏,总处于患得患失之中。 其实,要想改变自己“什么事也不想干”的懈怠状态,就必须勇于面对自我,深入剖析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放弃其中的消极、虚假、错误的想法,只采用那些积极、真实、正确的想法。只要改变了思维方式,就会有心情做点什么了,而这又会给情绪状态带来积极的影响。最终,才能把懒惰的恶性循环(消极)逐渐转变为自我行动的良性循环(积极)。 怎样避免消极情绪“固定化” 增强心理免疫力。心理免疫力是一个人通过一定方式减少或减弱不良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消除消极情绪。其主要的方式有: ①否定。否定消极事件的存在,以此来限定和消除由消极情绪产生的不快感。②主客观归因。主观归因是指把消极的刺激归于主观方面的原因;客观归因是将失意归于客观上的原因。③自我辩护。从不同的角度评说消极因素的原因与后果,让自己适应不可避免的事实,然后很镇定地想办法改善最糟糕的情况。④宽容。宽容是一种理性、明智的处人、处事的状态,是缓解、融化冲突的必要形式。 不抱怨生活。有幸福感的人并不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幸福,只是他们对困难、挫折的态度不同。他们从不问“为什么”,而是问“为的是什么”。他们不会在“生活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的问题上做长时间的纠缠,而是努力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守住平常心。情绪是对刺激的主观反应。现实生活中,引起情绪反应的刺激是五花八门的。如果有颗平常的心,善于调控自己情绪的闸门,就可以在一帆风顺时不狂喜无度,在遇到挫折时不过忧过虑,在遭到误解时不刮感情风暴,而是通过适当途径克服不利情绪所带来的困扰,把注意力集中在能令自己开心的事情上。 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可以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心情。快乐感、幽默感、适意感、幸福感———这是每个人应争取的精神状态。 人生中最有力的十种情绪 (一)爱与温情 任何负面的情绪在与爱接触后,就如冰雪遇上了阳光,很容易就水融了。如果现在有个人跟你发脾气,你只要始终对他施以爱心及温情,最后他们便会改变先前的情绪。福克斯说的好,只要你有足够的爱心,就可以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 (二)感恩 一切情绪之中最有威力的便是爱心,但它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出来,感恩也是一种爱,因而喜欢通过思想或行动,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感恩之憎爱分明,同时也好好珍惜上天赐给他的、人们给予他的、人生经历的。如果我们常心存感恩,人生就会过得再快乐不过了,因此请好好经营你那值得经营的人生,让它充满了芬芳 (三)好奇心 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人生能不断成长,那么就得有像孩童般的好奇心,孩童是最懂得欣赏“神奇”了,就是因为那些神奇,才能占据孩童的心灵。如果你不希望人生过得那么乏味,那就生活中多带些好奇心;如果你有好奇心,那么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奥妙之处,你就能更好地发挥潜能。这是个环环相扣的道理,你有必要好好去研究,因此好好发挥你的好奇心,那么人生便是永无止境的学习,其中全是发现“神奇”的喜悦。 (四)振奋与热情 如果做任何事情带着振奋与热情,它就会变得多彩多姿,因为它们能把困难化为机会。热情具有伟大的力量,鼓动我们以更快的节奏迈向人生的目标。十九世纪英国著名首相狄斯雷利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要想成为伟人,唯一的途径便是做任何事都得抱着热情。”我们要如何才会有热情呢?就跟要如何才会有爱、有温情、有感恩和有好奇心一样,只要我们决定想热情!你可以用表情:讲话要有力、看事情要远、以无比的决心去追求期望的目标。可千万别想浑浑噩噩过日子,那不仅生活过得会很乏味,人生也会充满了贫瘠。 (五)毅力 上面所说的都很有价值,然而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毅力能够决定我们在面对困难、失败、诱惑时的态度,看看我们是倒了下去还是屹立不动。如果你想减轻体重、如果你想重振事业、如果你想把任何事做,单单靠着“一时的热劲”是不成的,你一定得具备毅力方能成事,因为那是你产生行动的动力源头,能把你推向任何想追求的目标。具备毅力的人,他的行动必然前后一致,不达目标绝不罢休。只要你有毅力,就能够做成任何大事;反之,缺了毅力,你就注定失败和失望。一个人之所以敢于冒险去做任何事情,凭的就是他们的勇气,而勇气则源生于毅力。一个人做事的态度是勇往直前或是半途而废,就看他们是否时常练习他的毅力“情绪肌肉”。埋着头硬干不表示就是有毅力,必得能察看出实际情况的变化,并不失时机地改变自己的做法。试问,如果你只要走两步路便能找到出口,难道非得把墙打个洞才能出去吗?有时候单有毅力并不一定能成事,你还得有…… (六)弹性 要保证任何一件事能够成功,保持弹性的做事方法是绝不可少。要你选择弹性,其实也就是要你选择快乐,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必须会遇到诸多无法控制的事情,然而只要你的想法和行动能保持弹性,那么人生就能永保成功,更别提生活会过得多快乐了。芦苇就是因为能弯下身,所以才能在狂风肆虐下生存,而榆树就是想一直挺着腰杆,结果为狂风吹打。如果你能好好培养上述那些情绪,就必须会觉得充满弹性 (七)信心 不轻易动摇的信心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的,如果你想一直都有信心,甚至对于始终未曾接触过的范围,那么你一定要打从心里建立起“有信心”的信念。你得从此刻便开始学习想象并感受那份信心,相信自己有资格取得,但这可不能光作白日梦,希望着未来有一天它会平白地冒出来。当你有信心,就敢于去尝试、敢于去冒险。要想建立信心有个办法,那就是不断练习去使用它。如果有人问你是否有信心能把鞋带紧好?相信你在事实上会以十中信心回答说没问题,为什么你敢说得那么肯定?只因为你做过这件事已经成千上万次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你能不断从各方面练习自己的信心,迟早有一天你会慢慢地发现,不知何时信心已在那里。要想你自己能做各样的事情,你一定得去训练你的信心,千万不可害怕。很可惜的是,有许多人就因为害怕而不敢去做,甚至于根本还没做就已经退缩了。在此需要告诉各位,许多成大事、立大业的人,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所拥有的信心,想想看,推动着人类不断向前。一旦你建立起上述的情绪,就必须能体验到…… (八)快乐 当把快乐这一项加在最重要的追求价值表内时,大家都说:“你跟我们不太一样,你似乎很快乐。”事实上,你是很快乐,可是却从未表现在脸上。你知道吗,内心的快乐跟脸上的快乐有很大的差别,前者能使你充满自信、对人生心怀希望、带给周围之人同样的快乐。脸上的快乐具有能消除害怕、生气、挫折感、难过、失望、沮丧、懊悔及不中用的能力,当你不管遭遇了什么事,硬是在脸上浮现笑容,就会使你觉得再也没什么比这个更让你难受了。 要想脸上表现出快乐的样子,并不是说要你不去理会所面对的困难,而是要知道学会如何保持快乐的心情,那样就有可能改变你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只要你能脸上常带笑容,就不会有太多的行动讯号引起你痛苦。 要想让自己很容易便觉得快乐,你就必须充满…… (九)活力 这作为重要的一种情绪,如果你能不能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那就很难享受到拥有它的快乐。你要经常注意自己是否活力充沛,因为一切情绪都来自于你的身体,如果你觉得有些情绪溢出常轨,那就赶紧检查一下身体吧。你的呼吸怎样?当我们觉得压力很重时,呼吸就会很不顺畅,这样就慢慢把活力耗竭掉了。如果你希望有个健刃的身体,那就得了好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 另外一个保持活力的方法,就是要维持身体足够的精力,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每天的身体活动都会消耗掉我们的精力,因而我们得适度休息,以补充失去的精力。请问你一天睡几个小时呢?如果你一般都得睡上8至10个小时的话,很可能有些多了点,根据研究调查,大部分的人一天睡6到7小时就足够了。还有一个跟大家看上反的发现,就是静坐并不有保存精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坐着也会觉得疲倦的原因。要想有精力,因为这发“动”才行,研究发现我们越是运动就越有产生精力,因为这样才有使大量的氧气进入身体,使所有的器官都活动起来。唯有身体健康才能产生活力,有活力才能让我们应付生活中各样的问题。由此可知,我们一定得好好培养出活力,这样也才能控制生活里的各样情绪。当你的心充满一些具有活力的情绪,那么经由对人群的服务,可以让大家一同来分享富足。 (十)服务 某天午夜时分笔者驾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心中想着:“我得怎么做才能改变人生?”突然有个意念闪过脑际,罗宾如大梦初醒,兴奋地难以自持,随即把车开下交流道并停在路边,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生活的秘诀就在于给予。” 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如果我们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不仅能丰富自己的人生,同时还可以帮助别人,那种心情是再令人兴奋不过了。常常我们会被那些为了追求人生最高价值之人的故事所感动,他们无条件地去关心人们,带给人们极大的福气。每天我们都应该好好省思,到底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别只想到自己的好处。 一个能够不断地独善其身并兼善天下的人,必然是因他明白人生的真义,那种精神不是金钱、名誉、夸奖所能比的。拥有服务精神的人生观是无价的,如果人人都能效法,这个世界定然会比今天更美好。 14种情绪左右成功 在我们做的事情当中,有许多都受到感情的影响。由于我们的感情可为我们带来伟大的成就,也可能使我们失败,所以,我们必须了解,要控制自己的感情,首先应该做的是,了解对我们有刺激作用的感情有哪些?我们可将这些感情分为七种消极和七种积极的情绪。 七种消极情绪为: 1.恐惧2.仇恨3.愤怒4.贪婪5.嫉妒6.报复7.迷信 七种积极情绪为: 1.爱2.性3.希望4.信心5.同情6.乐观7.忠诚 以上14种情绪,正是你人生计划成功或失败的关键,他们的组合,既能意义非凡,又能够混乱无章,完全由你决定。 上面每一种情绪都和心态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心态的原因。这些情绪实际上就是个人心态的反映,而心态是你可以组织、引导和完全掌控的对象。 你必须控制你的思想,你必须对思想中产生的各种情绪抱持着警觉性,并且视其对心态的影响是好是坏而接受或拒绝。 乐观会增强你的信心和弹性,而仇恨会使你失去宽容和正义感。如果你无法控制自己情绪,你的一生将会因为不时的情绪冲动而受害。 如果你正在努力控制情绪的话,可准备一张图表,写下你每天体验并且控制情绪的次数,这种方法可使你了解情绪发作的频繁性和它的力量。一旦你发现刺激情绪的因素时,便可采取行动除掉这些因素,或把它们找出来充分利用。 将你追求成功的欲望,转变成一股强烈的执着意念,并且着手实现你的明确目标,这是使你学得情绪控制能力的两个基本要件,这两个基本要件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其中一个要件获得进展时,另一要件也会有所进展。 狂热情绪的产生及其矫正 什么是狂热?人为什么会产生狂热?在这方面,心理学家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狂热是指人对某一事物表现出盲目的、过度的、不合情理的热情,是一种失去理智的情绪缺陷。狂热通常表现为狂热爱好,如对玩电脑游戏、打麻将、赌博、看卡通片等的过度沉湎;狂热爱慕,如对电影演员、体育明星、歌星的痴迷追慕;狂热盲信,如对名人的盲目相信和崇拜;狂热行为,如对恋人、金钱等所追求的目标产生疯狂的、过火的举动等。狂热能够激发出一个人超乎寻常的精力和干劲,其许多行为举止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狂热是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一般在迷恋、倾慕、感染和冲动的情景下发生。沉湎电脑游戏等就是迷恋而不能自拔的结果;狂热爱慕影星等就是倾慕而难以自制的结果;盲信名人等就是受到名人的业绩、品格、气质和众人爱戴的感染而坚信不移的结果;过火举动等则是冲动而不听劝告、不顾后果而导致的不易控制的结果。只有在伴有外界刺激的情景下,狂热性才会发作,才会表现出极度热烈、使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狂热情绪。现代心理学证明,当人在狂热时,大脑中产生了大量的多巴胺和正肾上腺素等内分泌,这些内分泌使人难以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狂热与热情不同。热情比较稳定持久,狂热相对短暂易变;热情比较广泛,狂热较为狭窄;热情比较深厚,狂热较为浅显;热情虽炽热,但合乎情理,狂热则把热情推向极端,已很少有理智成分甚至违背情理;热情若指向对象发生偏差,虽然也有消极作用,但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纠偏。如热情在追名逐利上表现出来,显然会损害社会利益,但可以帮助他提高觉悟,纠正错误思想。而狂热无论指向何种对象,其结果往往会给个人或社会造成损失,即使是指向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对象,如对待本职工作,也会因缺乏理智控制而使工作受损。总之,热情是一种正常的情绪状态,www.zhlzw.com而狂热则是一种失调或失衡的情绪缺陷。 狂热也有别于冲动。冲动虽然也缺乏理智而带有盲目性,行为不顾后果,但冲动的发生常极为短暂,仅仅是一时的过激行为,冲动过后也会有后悔感和内疚感;而狂热虽不比热情持久,但比冲动则要维持更长的时间,且狂热因伴有认知错误,狂热过去后一般至多只感到幼稚、无聊而已,而不会产生后悔感、内疚感,这就为纠正狂热设置了一个障碍。 矫正狂热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里提供一些方法供读者参考:一是要把自己的热情指向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对象,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具有社会价值的活动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学习、工作、集体荣誉、社会福利、人际交往等。只有这样,才能理智地影响自己的行为,不至于把正常的热情推向极端而产生狂热的情绪和行为。二是凡事要思考是否合理,是否有价值和意义,是否可行,不能随意盲从轻信,也不能对某项活动过分偏爱而失去清醒的认识,使自己的举动失控。要学习一些科学常识,不要被他人轻易蒙骗。三是要适当控制自己的过热情绪。热情是需要的,不仅需要保持,而且也应该激发,但不能过度,不能达到不合情理、不分青红皂白的程度。热情有个“度”的问题,“度”不足,如温吞水,也不利于活动的进行,难以付出必要的足够的精力;“度”太过,以致炽热得燃烧起来,也容易不知不觉走向盲信狂热的境地。只有适当控制热“度”,才能做到既有合理的热情,又不至于使热情走向极端而使其演变为狂热。 如何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 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是一个人有教养和成熟的表现。可是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人,他们总是为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发脾气,闹得鸡犬不宁,既破坏了和谐的工作环境,也破坏了同志间的团结。心理学家认为,冲动是一种行为缺陷,它是指由外界刺激引起,突然爆发,缺乏理智而带有盲目性,对后果缺乏清醒认识的行为。 有关研究发现,冲动是靠激情推动的,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其行为缺乏意识的能动调节作用,因而常表现为感情用事、鲁莽行事,既不对行为的目的作清醒的思考,也不对实施行为的可能性作实事求是的分析,更不对行为的不良后果作理性的评估和认识,而是一厢情愿、忘乎所以,其结果往往是追悔莫及,甚至铸成大错、遗憾终生。 人的冲动不是凭空产生的,通常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情景下才会出现。此时冲动者没有认真分析外界刺激的原因,其意识和思维处于难以控制的状态,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语言举止很难受到中枢神经的有力调节和控制,结果语言出格、行为失当,以至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冲动也可以在怨恨和愤懑长期郁积于胸无法排遣而在外界出现微不足道刺激的情景下发生,此是外界的刺激只是个导火线,同样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例如某种需要因人为因素长期得不到满足或始终得不到公正待遇、与某人长时期矛盾隔阂而难以消解等,这时就会因一件小事而大发雷霆、大动干戈,以释放日积月累的内在紧张情绪;有时则还会表现为无理哭闹、大声叫喊和扔东西、头撞墙等。冲动还可以在我行我素惯了、容不得半点冒犯而偏偏遇到抵触的情景下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稍受抵触便容易走极端,或硬上蛮干,谁也休想阻挡,或绝情寡义,不顾友谊亲情,结果常常弄得尴尬万分、狼狈不堪。 心理学家发现,冲动与冲动型人格障碍不同。冲动型人格障碍是意志控制发生障碍的表现,属病态人格,如病理性赌博、偷窃狂、纵火狂等,通常具有反社会性质,每次行动之前常有强烈的紧张焦虑感,一般可预见到损人害己的结果,害怕失去控制,但无法约束自己;而冲动则是一种受情绪左右的靠激情推动的行为缺陷,一般不考虑后果,通常也不具有明显的反社会性质。当然,如果冲动到杀人放火,其后果就具有很明显的社会危害性了。 专家提出几点矫正冲动的措施,供读者参考。一是凡事都要有理智。理智可以驾驭和主宰冲动情绪和冲动行为,只有用理智来衡量并支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才能更好地控制冲动。为此,就一定要认清行为的目的、考虑行为是否得当和可行,尤其要清醒地预见到行为的消极后果,这样冲动就能缓解以至消失。二是要转移冲动情景,合理释放冲动。尤其当冲动是由外界强烈刺激引起时,就要立即转移注意力,或者回想其他事情,或者迅速离开情景场地,把外界刺激与冲动的联系隔断。如冲动仍难以平息,则可以通过在空房内叫喊、捶击被褥或打球等适当途径予以释放,以解除内心的紧张感。 从长远来说,要克服容易冲动的不良习惯,必须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要逐步养成心胸宽广、淡泊名利、处事不惊、乐于接纳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心胸宽广就是要想大事、做大事,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淡泊名利就是要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耿耿于怀,不为了一点虚名或蝇头小利而不顾一切、冒失行事;处事不惊就是要不在外界强烈刺激前惊慌蛮干、一意孤行;乐于接纳不同意见就是要改变我行我素、老虎屁股摸不得的性格,不要一遇抵触即暴跳如雷、火冒三丈,这样就会心平气和,避免出现冲动。一个待人彬彬有礼的人,必然得到他人的尊敬。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对待别人都能做到彬彬有礼,就会形成良性循环的、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