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托马斯·曼 (Thomas Mann,1875~1955)

 李灏 2014-01-25
 
 
 
豪普特曼之后德国最优秀的作家当属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兄弟,尤其是后者。哥哥亨利希·曼以讽刺小说见长,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垃圾教授》和《臣仆》,托马斯·曼小哥哥4岁,但名气却大得多,是德国20世纪最有国际声望的作家之一。
 

托马斯·曼

话剧《马里奥和魔术师》剧照

话剧《死于威尼斯》剧照


 
豪普特曼之后德国最优秀的作家当属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兄弟,尤其是后者。哥哥亨利希·曼以讽刺小说见长,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垃圾教授》和《臣仆》,托马斯·曼小哥哥4岁,但名气却大得多,是德国20世纪最有国际声望的作家之一。托马斯·曼最为我们熟知的作品是他39岁时写成的中篇小说《死于威尼斯》,一个中年作家在威尼斯度假时邂逅了一位波兰美少年并发狂地爱上了他,因为情欲与精神审美上的纠结,作家在城市疫情爆发时仍不愿离开,最后被传染死去。托马斯·曼虽然有儿子(克劳斯·曼),也是一位作家,但事实是他本人一直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所苦,因此这篇小说里也算是有他自己的影子。《死于威尼斯》是托马斯·曼写的一系列艺术家小说之一,另外的《特里斯坦》和《托尼·克勒格尔》也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托马斯·曼在这三篇艺术家小说里深刻反思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丝丝入扣,有很强的思辨性。在《托尼·克勒格尔》里,主人公是一个有忧郁气质的少年,他先是爱上自己的男同学汉森,接着又喜欢上金发姑娘英格伯格。这两人都有显著的日耳曼人特征。克勒格尔长于思考却没有行动,他感叹自己喜欢的姑娘喜欢跳舞而他根本不感兴趣,可别人也不会对他脑子里的东西有丝毫兴趣:他那时候在想着如何才能把小说写得像施托姆那样好——他后来得出结论说,对生活感兴趣的人是写不好小说的。这样的纠结也反映在他的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里,商人性格和艺术家气质的冲突也是这本大部头小说的主要内容之一。他凭借这本描写一个吕贝克望族衰亡的家族史赢得了国际地位,小说里总共有400多个人物(其中很多人物都是以他的亲戚为原型,这些人物并不都是正面的,这也让他的亲戚们极其愤怒),它在德国长篇小说中的地位类似于我们的《红楼梦》。不过,这本书实在写得太长了,著名的菲舍尔(Fischer)出版社在出版此书时曾要求托马斯·曼将其内容删掉一半,托马斯·曼当然拒绝了。他拒绝得有道理,若干年后,诺贝尔奖委员会就因为这本没有删节过的大部头颁给了他1929年的文学奖。
 
托马斯·曼另一本巨著是诺贝尔奖委员会不喜欢的《魔山》(1924)。他在这本书里把他善于思考的特质发挥到极致,情节在思辨的需要中被压缩得非常可怜,小说写的主要是魔山上一个疗养院里病人之间的事,魔山本身与世隔绝,使人迷恋于疾病,放弃身体转向抽象思考。在其中代表理性、人道、精神分析、宗教以及各国在“一战”前后利益的病人辩论不休,小说最终以一位大学生病人在炮火中丧生告终。托马斯·曼的艺术风格非常有特色,喜欢他和厌恶他的人泾渭分明,各不相让。当时就有好多作家批评他的叙述不懂节制,罗伯特·穆齐尔(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没有个性的人》)说他完全是个被高估的作家,布莱希特则笑话他对魏玛政府忠心耿耿,还从那里领工资;亚历山大·德布林(德国作家,代表作《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批评他过于迷恋细节,把“窗帘布的折痕当成了艺术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