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国情] 托马斯-曼的入世宣言,及曼式兄弟和“德国问题”

 吕律德语老师 2020-07-31

   

继续推荐一下我的这本专著《吕律:日耳曼文化谱系下的德国观察——多维度与比较思辨分析》。

2020年3月19日,我已经把我的这部书稿交给河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整部书稿分为“德国篇”,“世界篇”和“比较篇”内容很丰富,视角很广阔。不过我还是要持续修改,3月底前我会把修改后的书稿交给河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老师。欢迎关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这本书《吕律:日耳曼文化谱系下的德国观察——多维度与比较思辨分析》分为“德国篇”,“世界篇”和“比较篇”。

在我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德国篇”里还需要再补充些内容,在我这本书的第二部分“世界篇”里,我还要再补充一下我写到的每个国家与德国的关系,简明扼要,每个国家加上几句就行。在我这本书的第三部分“比较篇”里我这一阵也补充了不少内容,还可以再补充一点,还要再调整一下结构。我要加油了!

在涉及“德国问题”的主题上,我今天想多说几句,简单介绍一下德国历史上的两位著名作家托马斯-曼和亨利希-曼——曼式兄弟,与德国问题

Heinrich Mann und Thomas Mann

德国的托马斯-曼(Thomasn Mann,1875-1955)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德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几名著名作家之一,这我之前介绍过。

我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提过,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在1919年获得慕尼黑大学的教职之后,托马斯-曼是韦伯在慕尼黑的朋友圈里的一个重要人物。

韦伯和托马斯曼有过交往。他俩是否惺惺相惜不得而知。韦伯比托马斯曼年长十几岁,是德国知识分子圈子“韦伯圈”里赫赫有名的知识分子,而当时的托马斯曼作为自由作家,1901年就已经发表《布登布洛克家族》一书,也在文学圈很有名望。

但是究其根本,作为著名的政治学家,国民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和农学家和被称为“组织管理学之父”的韦伯,和作为文学家的托马斯-曼是两个圈子里的人。

因为韦伯和托马斯曼,他们的工作,一个是试图完善和改造社会,一个是试图描述社会。

在写了《德国19世纪史》和《德国二十世纪史》的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曼弗雷德-哥特马克(Manfred Goertemaker)21世纪初出版的一本著名的阐述托马斯曼生平的书《Thomas Mann und die Politik》(托马斯-曼和政治)中,托马斯-曼被描绘成一个“非政治性的德国作家”。

——虽然托马斯-曼在一战中是拥护德意志民族精神的主战派,二战前反对纳粹主义,被迫离开德国,逃亡到美国,又在二战后返回瑞士,在他的整个曲折人生中,始终没有不关注过德国的发展和德国问题,只是,作为一名文学家,托马斯曼的政治影响力和关注深度是有限的。

在哥特马克的书中,他提到德国纳粹党的兴起的一个基础就是“民族自恋”(voelkischer Narzissmus),这也契合了为什么后来的德国纳粹党对我之前与“韦伯圈”做过简单比较的“格奥尔格圈”明显更为感兴趣的部分原因所在。

托马斯曼后来返回德国,1952年定居瑞士,在他1953年在汉堡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他提及了对“德国问题”的理解,他理想中的德国是“欧洲的德国”(das europaeische Deutschland ),而不是“德国的欧洲”(das deutsche Europa)。

而在五十多年后,我之前介绍过的写了《危机社会》的德国社会学家贝克(Ulrich Beck),他在发表于2012年的一篇名为“Das deutsche Europa”(德国的欧洲)的文章中,也作为警示,提及了托马斯曼在1953年的演讲中曾经提出过的这个问题。

托马斯曼和贝克所说的其实就是一个问题:统一之前的和统一之后的德国在欧洲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经济上的发动机和政治上的压舱石,这是德法两国目前在欧盟框架下的欧洲中扮演的角色 。

那么德法角色在欧盟这个汇集了27个主权国家的世界主义理念引领的欧盟内部,如何起到链接整个欧盟并指引欧盟顺利成长和发展呢?

是我之前提到的两种速度的欧盟(EU mit zwei Geschwindigkeiten),还是各有特色的欧盟各国的发展模式 (EU a la carte)?

如何在经济繁荣,天下太平的时候携手共进?如何在面对危机的时候还是具有可持续的继续发展的基础呢?这值得深思。

再说托马斯-曼的哥哥——亨利希-曼(Heinrich Mann, 1871-1950),他也是德国著名作家,有很多著作,1931年被选为普鲁士艺术科学院主席(Präsident der Sektion für Dichtkunst der Preußischen Akademie der Künste),与托马斯曼不同,亨利希曼被视为是更为政治性的批判现实主义德国作家,一战期间反战,后来具有社会主义倾向,在二战前反纳粹,被迫逃亡到法国和美国,在美国逝世。

亨利希-曼,1949 年,人在美国的时候,被万里之外的民主德国选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主席,并获国家一等奖金。但可惜在即将启程返回德国之前,年已近79岁高龄的亨利希-曼1950年3月12 日在美国逝世,没能踏上德国的土地。

曼氏兄弟终其一生,都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德国知识分子,对德国问题和德国前途的关注和描述让他们赢得了德国和世界声誉。

当然,作为文学家,曼氏兄弟当年在德国的社会参与度不像韦伯那么深入,比如韦伯当年曾经参与制定德国魏玛宪法。但是曼氏兄弟在其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内容,也是反映了当时的和历史的部分德国社会现实,有警醒。

与其哥哥亨利希更为入世的社会态度不同,托马斯曼是在十几岁时就认定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是“抒情戏剧诗人”,并为之终身奋斗,是普鲁士文学艺术院“诗歌部”的主要成员,与其哥哥亨利希曼相比,托马斯曼显然对超脱现实的艺术更为感兴趣。不过,曼氏兄弟都是反法西斯主义作家。

托马斯曼在流亡期间,写了大量历史人物相关的文学作品,1952年返回瑞士定居,其1953年在德国汉堡大学所作的对德国未来的演讲,迄今余音绕梁,始终是对德国知识分子的一个警钟,关系到德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欧洲的未来这可以被视为是托马斯曼的最后个入言。

参考:https://www./document/317725

欢迎阅读我近几日写的微信公众号文章:

[德语语言] 粮食保护主义?守好大粮仓和小粮仓

[国情对比] 指数!从“卡尔达肖夫指数”到“基尼系数”,及中美德英新等国“采购经理指数”简单比较

[人物介绍] 行动者气质

[我国我家] 我的新计划-补充

 [我国我家] 我的新计划 [人物介绍] 阿克洛夫的《动物精神》和泰勒的《错误行为学

[我国我家] 四十四岁生日

[德语语言] “松散社会”和“紧密社会

[我国我家] 世时难料,努力生活!

[德国国情] 再提世界偏见地图

[德国国情] 我待交稿的新书稿目录-还在不断修改

[国情对比]防疫战疫!——中美欧德日法英新等地“防疫机构”简单介绍

 [人物介绍]囚徒困境和群体免疫——合作的进

[国情对比] 国家紧急状态法!——中美德日英俄国“紧急状态法”简单比较

[德语语言] 什么周期?——"经济周期"的几个重要理论

[德语语言] "牛市"和"熊市"的来源及德语表达

[德语语言] 你是“生存主义者”吗?“生存主义”德语怎么说?

[国情对比] 德语中“熔断机制”怎么说?中美英韩日新“熔断机制”简单比较

[国情对比] 中美印巴德英日等国“棉花”种植发展历史简单对比

[国情对比] 中美德英日等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政策简单对比

[德语语言] 什么是西域三十六国?

[德国国情] 怎么德国观察?

[德语语言] 德语中“合同”怎么说?

[我国我家] 出版经费解决了!

 [德国国情] 德国是不是移民国家

[人物介绍] 特拉诺瓦的造物还原——改变世界的37种物品

[德语语言] 德语中“熔喷布”怎么说?

[国情对比] 为什么“比较”很重要?

[德语语言] 德语中“闰年”怎么说?

[国情比较] 日耳曼文化谱系下的德国观察——多维度与比较视角分析

[我国我家] 我待交稿新书的目录

[外国国情] 一个国家的“矛盾”

 [外国国情] 一个国家的 "过去和现

 [外国国情] 一个国家的"地位提升"

 [人物介绍] 格里什的智能机器如何思考[德国国情] 19世纪上半期的各种“主义” [德语语言]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人物介绍] 舍夫勒的著作 [人物介绍] 彼得蒂尔的从零到壹 [外国国情] 为什么1848年英国没有爆发 [德语语言] 1844年政治经济学书稿简介 [德语语言] 资本论 [德国国情] 马克思朋友圈里的NO1 [德国国情] 德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