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中大气下陷临证变通举案

 凝影叠姿 2014-01-25

(升陷汤:生箭耆六钱,知母三钱,柴胡、桔梗各一钱五分,升麻一钱)

张锡纯生平治验大气下陷之案甚多,尤临证变通运用升陷汤甚为精彩,今择其紧要者略言列下,以备读者参观。

因户牖不通外气而煤气中毒或喜欢以被蒙头睡觉缺氧者,胸中大气既乏氧气之助,又兼受碳氧化合气体之伤,日久必然大气虚陷。如果因此胸中满闷,呼吸气短而误诊,用开破之药益觉病重而小腹下坠作疼者,可升麻改用二钱,并去知母加干姜三钱,迨小腹不下坠则将方中升麻、柴胡、桔梗皆改用一钱。

因力田劳苦或其它劳作过度,出现四肢懒动,饮食减少,觉胸中满闷实气短者,系胸中大气下陷也。倘误诊误治而呈喘不能卧,病势垂危者,先投生箭耆一两,柴胡、升麻、萸肉(去净核)各二钱,观病近愈有胸中烦热时,再将方中升麻、柴胡皆改为钱半,且加知母、玄参各六钱。

阴虚不能纳气,致气上逆而作喘者,不可用降气之品使气虚陷,可先用熟地黄、生山药、枸杞、玄参大滋真阴之品大剂煎汤,并送服人参小块二钱以滋阴平喘;若喘不能止则可考虑用桂枝尖(性条达而镇缘肝逆气)三钱、知母六钱、玄参四钱取代升陷汤以起陷,而不可用方中的升气之品升麻、柴胡及桔梗,以防与不纳气之证有碍。因为前面治的是阴虚不能纳气的难于吸之喘,后面治的是因故大气下陷的难于呼之喘。

动则作喘,时或咳嗽,似劳疾不治,喘咳益剧病久者,若脉指下不觉其动,是为大气下陷不能鼓脉外出以成起伏之势也。可先在升陷汤中加人参、天冬各三钱,愈后用减去升麻之原方以善其后。

其脉沉迟微弱(右部尤甚),平素痰涎壅滞,气短咳喘吐血者,可在升陷汤中加生龙骨、生牡蛎、生地黄各六钱,并将知母改为五钱,病愈后遂减去升麻继服善后(吐血证忌升麻)。此证因大气陷后肺失其养,劳嗽不已而致吐血。此外,大气陷后诸气无所统摄或更易于上干,血随气升则易引起吐血、衄血或经血倒行;倘逆气上干过甚排挤胸中大气下陷,就会出现便血、溺血或血崩之证。是知大气下陷,诸经之气无所统摄而或上或下错乱妄行,有不能一律论者。为防止血随升陷之药妄动,于升陷汤中加龙蚝二药,不但可以摄血之本源,而且可以收敛耗散之气,同时尽化离经之血的瘀滞并监制升麻(吐血最忌升麻)。

湿热壅滞,周身漫肿,痰便带血,咳喘气短,小便不利,全身无力者,先重用滑石、白芍以渗湿清热,并佐以柴胡、乳香、没药以宣通气化,病久者可每剂加生山药两许以固气滋阴,用药汁送服三七末二钱以清其血分,最后用升陷汤(加玄参五钱,木通二钱,知母改为六钱)治小便不利、咳喘气短之余病。

大汗如洗,咳嗽短气,心中怔忡,病势危机者,可先用山萸肉(去净核)二两止汗,汗止它病未去则用升陷汤(加生龙骨、生牡蛎各五钱)起升大气。

卧病已久,精神昏愦,肢体酸懒,张口呼气,肛门突出者,可投人参一两,柴胡三钱,知母二钱,迨服药呼吸顺后改方中柴胡二钱,知母四钱继服至愈。人参、黄耆皆补气兼能升气,然人参补气之力胜于黄耆,黄耆升气之力胜于人参。故大气陷而气分之根柢犹未伤者当用黄耆,大气陷而气分根柢兼伤损者当用人参。此证因卧病数月而气分亏损太甚,故以人参代黄耆。

动则自汗,不觉寒凉,胸胁满闷,心中怔忡,其脉沉迟微弱(右部尤甚)者,脉迟(寒脉)疑是心肺阳虚,不觉寒凉就是大气下陷了。由于兼证自汗(大气陷致外卫之气无所统摄而自汗),升麻、柴胡及桔梗有碍纳气而不宜用,故可单用生黄耆一两煎汤,服后病愈可继加桔梗二钱,知母三钱善后。黄耆的透表之力与自汗证不宜,性升而能补的膨胀之力与满闷证不宜,但此证是因大气下陷致外卫之气不能统摄而自汗,同时致呼吸不利(非气郁)而作闷,所以投以黄耆则其效如神,这是唯一要强调的。大气升则心有所依,故怔忡亦自止也。

两腿痿废,上身自汗,胸中短气,小腹下坠,小便不利,寝不能寐者,若脉细如丝,右手尤甚,则更系胸中大气下陷。因大气下陷全身无所统摄,才会肢体遂有废而不举之处,同时出现外卫之气亦虚(自汗),神魂无所依附(不寐),膈上气化不能如雾,小腹气化不能如渎(小便不利)等现象。在升陷汤中加生龙骨、生牡蛎各五钱,服药汗止并诸病见愈后,改用“理郁升陷汤”[生黄耆六钱,桂枝尖、柴胡各钱半,知母、当归身、乳香(不去油)、没药(不去油)各三钱继服,若胁下撑胀或兼疼痛,可在此方中加生龙骨、生牡蛎各五钱,小腹下坠者加升麻一钱]。起陷后可使(服)用舒筋通脉之品继续治痿废证,久之庶能痊愈。

产后大汗淋漓,脉微气短,怔忡发热,不能言语,气息奄奄者,此为产后阴分暴虚不能维系阳分,大气下陷不能吸摄卫气的结果。故可用生黄耆六钱,玄参一两,桔梗二钱,山萸肉(去净核)、生杭芍各五钱补阴维阳升陷。

临盆努力过甚,产后胁下作痛,发寒热益甚渴甚,脉沉紧或沉细欲无者,治以升陷汤时将方中知母改为八钱(注:产后实热若非寒温外感之热则忌用知母,但时已逾月则不忌知母),另加玄参六钱,服后渴解寒热退唯胁下微疼者,则改用理郁升陷汤至愈。

外感得温证,屡治大热退后神昏舌干不能言语,短气太息周身皆凉,气息奄奄诿为不治者,系大气不达于脑中而神昏,大气不潮于舌本而舌干(舌干神昏则不能言),大气不能宣布于营血卫气而周身皆凉。故用野台参一两及柴胡二钱煎汤灌之或对症可愈。但知用滋阴之品滋其津液,其滞泥之性填塞膺胸,既陷之大气则无由上达。是知药果对症,诚有活人之功也。

外感温热之邪下陷已深,致周身肌肤不热,舌苔微黄谵语不省人事,循衣摸床周身颤动者,温热之邪下陷已深,先用生石膏二两,知母、野台参(寒温之热最能铄耗津液,人参能补气兼生津液)各一两煎服以生津并逐邪外出。若中间出现病情反复或饥而索食现象,则可进一步确诊为病系大气下陷(因胃气无所统摄,饮食随胃气速下而亟亟求助于水谷之气也),这时可遂用野台参两许,佐以麦门冬(带心)三钱,柴胡二钱,煎汤继服待愈(脾胃若因大气下陷而运化之力减弱则少食,但脾胃之气若随大气一起下陷则或转多食)。

枵腹力作致胸中满闷、昼夜咳嗽并胁下疼甚者,在不受理气之药情况下可遂投以升陷汤。……气病门中还有大气下陷兼小便不禁,大气下陷兼疝气等等,至此不再赘述。

《内经》谓恐则气陷,即惊恐过甚则会出现胸中大气下陷现象,若出现心中怔忡,在所投升陷汤中加龙眼肉则不难治愈。然《内经》又谓怒则气逆,但却指的是肝胆之气,非胸中大气。肝胆之气上逆(恣横上干)能冲大气上逆,故怒急时头目眩晕,其气呼出不能吸入;若肝胆之气上逆排挤大气转而下陷,才会出现一些大气下陷的症状,这时就需要变通使用升陷汤了。大气原赖谷气养之,经常恼怒纳谷必少,大气因此暗受其伤而易下陷。

以上是胸中大气下陷治验案之特例,然此证为医者误治及失于不治者甚多,对此张锡纯叹“愚触目伤心”,所以专门写了“大气诠”,可见它在气病门的重要性。相信他不只是为医者写的,更是为天下所有人写的。《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气。”但张锡纯对“大气”的贡献并未停留在“气”上。从他“由斯观之,临证者甚勿自矜明察,而不屑琐琐细问也”之告诫,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古人曰:“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诚亦言我中华医学可人人有知矣。君不见真人知医能还生还道还太虚,圣贤知医能治生治国治天下,达人知医能知红楼知三国知水浒(政治预言、军事预言、武术气功),百姓知医能话聊斋话封神话西游(阴阳世界、特异功能、性命修炼),……此谓中医与真道、文学相通也。

附煎药用药法:

张锡纯指出:“古人用药多是煎一大剂,分三次服下(一煎三服),病愈不必尽剂(病愈即停饮),不愈者必一日服尽(徐徐温饮)。此法今人不讲久矣。愚治伤寒、瘟疫与一切急证,必用此法。盖治此等证,势如救火,以水泼之,火势稍减。若不连番泼之,则火势复炽而前功尽弃。若治他证,不必日服药三次,亦必朝夕各服药一次(煎渣再服可权作一次),使药力昼夜相继,见效自速也。富贵之家服药,多不用次煎,不知次煎原不可废。慎柔和尚治阴虚劳热专用次煎。取次煎味淡,善能养脾阴也。……古人服药,病在下者食前服,病在上者食后服,此定法也。……凡汤剂,药汁不可煎少,少则药汁仍多半含于渣中。而滋阴清火之药,尤必药汁多煎方效。故斯编凡用重剂之处,必煎汁数杯,分数次服下,又或误将药煎干,复添水重煎,则药尽失其本性,服之病必增剧,即宜弃之勿服。煎时易沸之药,医者须预告病家。如知母若至五六钱,微火煎之亦沸,若至一两几不能煎。然此药最易煎透,先将他药煎十余沸,再加此药,敞开药罐盖,略煎数沸,其汤即成。至若山药、阿胶诸有汁浆之药,龙骨、牡蛎、石膏、滑石、赭石诸捣末之药,亦皆易沸。大凡煎药,其初滚最易沸,煎至将滚时,须预将药罐之盖敞开,以箸搅之。迨沸过初滚,其后仍沸,敞盖煎之无妨,若不沸者,始可盖而煎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