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超级生命,龙历载于上古、中古各书,原可确信其有也。 据内炼功深者说,精炁足满情况下,两眉之间恒有阳光,而且阳光外呈现金色仿佛若龙。这正是古人之“尸居而龙见(xian)”者矣!由此可推知,天地间之所谓龙,无非是天地间元阳之炁,禀有元阳之灵,让人睹其元阳之光外现罢了。龙的这种有象无质,正是《易》所谓在天成象。但作为藐然一物,是纯阳之天德赋予了龙的实有体质。可见龙不是人们惯性思维中的生命活体,而是天地阴阳二炁交合生成的一种纯阳灵物,是聚可成形,散可成气,飞腾变化莫可端倪的永无生死之生命存在物。 由于气化之妙用,所以天地间阴阳是互相应求的。龙飞显,天上阴云应之,与之化合而成雨;龙潜隐,地下阴气应之,与之化合而成形,此乃《易》所谓在地成形也。迨阳气萌动上升,潜龙元阳(纯阳之身)便乘时飞去,而其化合所成之形质则仍留地中(即其所遗龙骨之中仍含有元阴),因其元阴之质最有翕收之力,于是取以入药称为龙骨。凡人身阴阳将离,气血滑脱神魂浮越之证,用龙骨皆能痊愈。这是原为真阴真阳之气化合而成的龙骨含至阴,能敛住涣散的元气,使人身之阴阳互根,气血相恋,神魂安泰而不飞越之故也。试问,其它之物久埋地中,其骨得山陇之气而为石性,若石蟹、石燕等,能有龙骨之性耶?抑或店鬻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类、恐龙类等动物骨骼化石,能尽龙骨之性乎?又天地间何物之骨有若龙骨之巨哉?实天生之妙药也! 至其谓龙为元阳之炁所成,那么天地有元阳,人身也有元阳,气海中之元炁是也。此元炁在混沌为太极,在阴阳未判则为先天一炁无极、阳精也。由此元阳上升而生心,元阳下降而生肾,阴阳判而两仪立。心阳中藏血液,肾阴中藏相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从而四象成矣。可见人体是个四相和合的小天地,体内自有元阴元阳二炁。此阴阳二炁合化返还成精种(阳精),顺出是元精则生男生女,是有形有象之人种,逆回是元炁则成仙成佛,是无形无象之灵种。是精种化为先天真炁(元炁)而成一性圆明的灵种,是灵种团聚成舍利子而产生灵光之象。当舍利子足满时便有了虚室生白、金机飞电之景(金光),这便是文章开头说的龙象了。这时炼家可通过周天之工将舍利子的命炁与脑中性炁合一变为先天真种,并种在下丹田炁穴结胎,迨胎息迁于中丹田绛宫温养成纯阳之身后,即上迁上丹田合光存养以待机出躯壳飞升。这种纯阳之身与炼家本身相貌一样,众人能看见,能与人说话,亦能取物,同样是一个永无生死的活体。对此北京图书馆藏《性命法诀明指》有记载:“余胞兄赵魁一,由民国七年二月过大关炼至三年后胎可出,显于平西府铺内。正月出胎当时可买黄瓜一对,众目所观,由此大家兴起修炼性命真功。”此谓道者,长生之学也,抑或人系龙种之证由矣。西方人无法相信这一惊天发现,所以龙是我们华夏的图腾。 通过论证可知,由真种成胎得身外之身,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功夫过程。但个中至微至妙,原非浅学所能窥。而些微性命双修、静坐禅坐等功夫要点,我们曾在本博的《八脉初步》、《生命之“损益”》等文已有猎及。单就体内灵阴灵阳交合生成纯阳灵种的功夫过程,实际就是纯阳之炁的积聚过程。当纯阳之炁积聚到小腹发热、阳物勃举(一阳来复)时,就是防止纯阳之炁漏泄的时候。功中第一次阳举时,应先急呼气数口,继呼气数口,再徐而长细细呼气数口,这样顷刻之间淫根便缩回。这里所以要用呼气,是因为呼气外出时心气原自下降,肾气原自上升,此一念在心,一念在肾,心肾便欣欣相遇,互相交感,诚所谓意双则和,元阳可生可收矣。如因炁足阳不缩回,则需吸气从尾闾(脊骨尽处)一提升到顶心(头顶内),呼气从顶心一降落于丹田至生死窍(会阴),只要心意注定生死窍使其息息归根,片时真阳必缩回。这叫“一阳才动吸呼转,收归我有养真灵”。那么到一阳再动又该怎样呢?那就要在元精正行半路之际下手点住生死窍,以使元精逆回。这时须配合“吸升呼降”,让元精成为元炁进入大脑并行遍周身,最终聚于丹田成舍利子、养舍利子,最后达勃然而动冲开督脉以通任脉之目的。诚然,心如寒灰,舌抵上腭,两眼归并合一,常保脑中元神之无念正觉而凝神照炁穴,偶用心中识神以行周天之工而凝神入炁穴,才是静坐、实为禅坐之妙谛。行持此真道而非枯坐床头,则百病不生。况无心而成化,故不拘阳动而以之治病则有余也。 静坐就是一个翕聚元气的过程,其翕聚力就像龙骨效应。因肝系与行气之静脉回血管相通,上与肝根绛宫相接,下与丹田气海相连,所以肝之取象为青龙。基于同气感应,静坐之龙骨效应则既能于气海以固元气,又能于肝经以防其疏泄元气(不碍条达)。静坐还可以治近乎不治之心病,譬如百药不效的少年梦遗症。只因人腰脊骨中脊髓与脑髓相通,因此才有脑髓神经循脊下行后的梦遗之患。静坐中当其吸气下行时即应以意默运真炁转过尾闾,并循脊而上贯脑部,略停一停又可乘气呼出之机以意送真炁下归丹田。实际就是上面提到的一提一降之“吸升呼降”小周天。如此呼吸如环,督任流通,气化团结,梦遗当自除。静坐还能让人“骨骼变化,聪明顿开,哲学会悟,若或启诱。如欲藉医学救世以求功德圆满,自能妙悟非凡,临证审机,触处洞然,用药调方,随手凑效。既能寿身,又能寿世,凡我医界同人,何弗于静坐之功加之意乎”(《医学衷中参西录》)。 阳由阴生,阴因阳长。故存阴则寿,敛阳则生;纯阳无阴则永生矣。《健康法门》讲的是动功,本文阐释的是静功,以此献给我爱我命的人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