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氏针灸三通法贺喜教授主讲

 wxhqyfpy 2014-01-26
第一节       高血压,中风
高血压和中风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病的病因病机也差不多。中风是高血压的“果”,高血压是中风的“因”,二者是因果关系。
病因:多是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遗传因素,情志所伤。
血压居高不下,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或耳尖放血。
中风发作时,抢救时亦用此法,加用四神聪穴,配合服用安宫牛黄丸。
高血压治疗的穴位:凤池、四神聪、攒竹、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照海、太冲,低压偏高可加左内关。
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时,亦用此方,舌强者加用廉泉、承浆穴。
中风中医称为闭症,又分中经络,中脏腑,这是病情的轻重之分。本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栓塞等脑血管意外疾病。
一般治疗中风后遗症只针患者,贺氏针灸三通法的治法是健侧患侧同时治疗,以“开四关”为主(开四关,即刺左右合谷、太冲)。开四关对于醒脑、平肝、潜阳都具有很好的疗效;再加四神聪、曲池、凤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等穴位。一般患者都有上肢或下肢不平衡,或者上肢较重,或下肢较重,上肢较重加肩髃、臂臑,并施以火针;下肢较重,须起针后针刺环跳,强刺激,不留针。手脚肿胀者,施以火针点刺肿胀处。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越早越好。一般在西医抢救后出院立即施以针灸治疗,坚持长期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症状因人而异,比较复杂。舌强语塞者,出诊治疗时需要舌下金津、玉液放血,然后针刺廉泉,流口水者加地仓,面瘫者需刺颧髎、下关、夹车、人中、迎香;血压偏高者,需加关元,以引火归源;足外翻者加丘墟、解溪。
另外,高血压除了应用上述腧穴之外,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背俞穴放血如大椎、肝俞穴,点刺拔罐放血。
现在这个高血压呀这个病,在中国高血压、中风,在中国死亡率占第三位,占20%几。因为你们回去以后在当地这种病也很多。原来说我是讲两个病,一个是高血压,一个是中风,但是我认为高血压和中风关系太密切了,不是高血压而中风的病人极少,所以把这两个病提到一起讲。我认为中风、高血压它们是因果关系。
这个高血压病因很多,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遗传;再一个就是大吃大喝呀,什么起居失常呀这些原因;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血脂问题,油太大了不行。
用针灸降压效果怎样?大家实践过吗?针灸降压这时候用一个三棱针点刺放血,耳尖放血,四神聪放血,百会放血。这个时候的背部,背腧穴放血就用得少了,主要在头部。
治疗中风和治疗高血压的这个穴位取穴是一样的。这中间提到了一个中风发作时的抢救方法,轻的用这种方法就不用去医院,就抢救过来了;重的就是先放血,耳尖放血,四神聪放血,百会放血。完了给他灌一丸安宫牛黄丸。高血压时这些治疗穴位我就不一一念了。就是重提一句低压偏高可加左内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个医疗实践证实,这个低压偏高的病人就是高压不太高,低压很高的人都是心脏有问题,为了配合这种低压高的人可以配上左内关,增加他的心脏功能,调整他的心脏功能。这个百会穴前后左右各一寸,这四个穴组织起来,它的穴位就叫四神聪穴。中医还有一个“四关”穴 ,两个合谷两个太冲,只要这四个穴同时运用的话,这个穴就叫四关穴。它不叫合谷、太冲了。为什么叫四关?它是有它特殊意义的。治疗这个中风、高血压主要四以开四关为主。中风后遗症这些穴位跟平常治疗高血压的穴位是一样的。一般的中医治疗都是以针患侧为主,就是哪边偏瘫了就是扎哪边,侧身卧。贺氏三通治疗法治疗这个病不是这样的,是双侧都要扎,跟这个治疗高血压这个穴位差不多。他就根据病情,有的是肩不行呀,有的是像你刚才讲的那个脚外翻呀,还有一种患侧脚肿胀。这个时候火针就用上了,火针点刺肿胀处。扎完以后是出现一种什么现象呢?就是顺着针孔往外流黄水。
这个肝病,现代医学里面的肝病,脂肪肝呀什么什么这些,也是高血压的一个原因,也是一个容易得中风病的一个病因之一。下面脂肪肝的治疗就要采取背部放血的疗法,这个问题在这本教材里是没有的,这是我自己增加的。背部放血大椎、肝俞、胃俞。放血以后,反过来治疗高血压的这些穴位,但是要加一个中脘、天枢、关元。
中风后遗症里面有一个面瘫的问题,它这个在后面有专人讲这个面瘫。在这就顺便说一句,流口水加地仓;面瘫,颧髎、下关、颊车、人中。这个关元穴呀,大家认为是一个补穴,但是它能治疗高血压。什么叫引火归元?为什么扎这个关元穴能降压?就是因为它能引火归元,能把你这个病从哪发起来让你还回哪。
刚才这个演示当时谈到一个丘墟透照海,所以你在里侧照海穴就扎上了,这边用一个一寸半的针扎丘墟穴就行了,这两个穴位已经可以遥相呼应了。完了毕竟它这个三寸的针太长了,有透的好有透的不好,时间长短,对病人影响大,这个一寸半针就足够了。
在这个治疗中风的病人里头,有一个环跳穴。环跳穴什么时候应用呢?就你给他针完了以后,起完针以后,快针点刺他的环跳,只扎患侧,强刺激,对于一些下肢痿软无力的病人疗效很好。
大伙对治疗这个中风后遗症、偏瘫这个有的人都有很多心得。有没有什么疑问的问题,在你们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的病人偏瘫后肌张力过高。你这个扎火针,你扎火针你就知道针灸治疗肌张力过高的优势了,火针缓解肌张力太有好处了。这个中风后遗症它有一个过程,它一开始都是软,随着长时间的久治不愈,他那个患侧会越来越硬,尤其是手,会越来越硬,你掰都掰不开了。那不属于肌张力的问题,那等于你长期的老是这个姿势以后,他的脑袋对它的指挥也没有了。所以肌张力你像抬腿试验,你抬腿,抬这个患侧腿,那属于肌张力过高,你反推他的关节,他抵抗很严重。像你说的手那样,那都不属于肌张力的问题。怎么才能给扎这个呢?就得火针。火针这个以后你们这个运用啊会弥补你们好多以前的不足。这个中风和高血压就不讲了,因为那都属于常见病多发病。
脑血栓后遗症手伸不开怎么扎?得有助手,必须得把手指头掰开,这几个缝都给他扎了火针(指指关节间横纹中间处),完了你让别人扎,你去掰这个手指头的时候,别人去扎,你觉得刚扎第一针的时候,这手就软了,扎第二针“啪”就平了,你这掰着,他一扎,啪啪啪啪啪,火针扎完后手指像面条一样,软的。
老师:“全扎嘛?”“一个手指头上三针,反过来三针,一个手指头六针。”有必要的时候这个病也得配合中药。会开吗?你就参照一下有一个著名的方子补阳还五汤为基础,像这个牛膝呀,桑枝什么的配合着用。它这个古方只针对那种特别软的那种,血压也不高。原来古代没有血压高低的问题,就是气和虚的那种,它以补为主。只要是针药并举及时治疗,这病都能恢复得很好。
第三节  胃脘痛疼
胃痛,又称胃脘痛。它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木郁发之,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痛者,腹缜胀,胃脘当心而痛”。《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归于心而痛者,谓之胃心痛也”。这里指的“心痛”都是胃脘痛。为此,古代文献多把胃脘痛的心痛和属于心经本部的病变混为一谈。后世医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把胃痛和心痛,有了明确的区分。
胃脘疼痛的病因病机:
寒邪客胃:外感寒邪,内容于胃;
饮食伤胃:饮食不节,过饥过饱,使胃失和降;
肝气犯胃:肝木失于疏,横逆犯胃,致气阻滞址而发病;
脾胃虚弱:由各种原因引起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失其濡养而发生胃脘痛。
为了有效的治疗胃脘痛,首先要清除胃与五脏六腑的关系。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上述各种原因,皆能引起胃功能失常,胃失和降。肝与脾胃是木土乘客的关系。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脾与胃相表里,共主升降,故胃病多涉于脾,脾之病亦可涉于胃。在治疗中因势利导,辨证施治。
针灸治疗胃脘痛,有着其它学科不具备的优势。第一:疗效快,立竿见影:第二:作用直接,胃脘痛的病者对药物的消化吸收是不全面的,但是针灸治疗,则会全面接受。
贺氏针灸三通法在治疗胃脘痛方面辨证施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病制宜。不同症状、体质、地域采用不同的方法。
1、突发性胃痉挛:
此病来势突然,疼痛难当,捂肚弯腰,面色唇色晄白,还有出冷汗者,只用两个穴位即可止痛。左手内关和右脚足三里,平补平泻手法,坐姿和卧姿行针,强烈刺激后,待完全缓解后,即可起针,时间相对长一些。
其中,内关属心包经,这个穴位既可治疗胃病也可治疗心病。八脉交会穴之一,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什么急性胃痛用这两个穴位?急性胃痛是由于脾阳不升,胃气不降造成的瞬间气机阻滞而形成,是严重的气滞。左内关,右足三里是由于人体气血运行左上右下。因而,只用这两个穴位即是治疗胃脘痛的主穴,这样就可以调动气血运行,使脾气升,胃气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寒邪客胃:
寒主收引,寒邪内客于胃,则阳气被寒邪所逼不得舒展。
主要的症状是恶寒喜暖,得温则暖,遇寒则痛剧,喜热饮。
选用的穴位:中脘、天枢、关元。
针法:温通法火针点刺,然后艾灸,配以内关,足三里。
火针的作用是温经散寒,助阳。灸法主要是驱寒,补气,补血,温经的作用。此病针灸并用,且施以火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肝气犯胃:
主要症状是胀闷痛,痛在两胁,怒后加剧。
此病是肝气横逆使脾胃失和。此病治疗主要是疏肝和胃为主。
首先,点刺背俞穴,肝俞用泻法,脾俞穴胃俞穴用平补平泻法;然后,针刺中脘、天枢、关元、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用泻法)。
4、脾胃虚弱
此症胃热,胃阴亏虚。治法上与上述治法大同小异,对症施治。其中,除胃热病之外,均针、灸并用,即加灸法。
5、饮食不节
由于过食肥甘厚味,容易生痰生湿,治疗时除用以上治疗方法外,同时加用丰隆穴,以清痰湿。
下面就讲这个胃脘痛,这个病因病机就不说了。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咱们说这个肝气犯胃怎么治?饮食伤胃怎么治?在这个讲这个之前,先讲一个特别简单有效的一个病,近似于胃痉挛吧,突然就疼起来了,他都直不起腰来了。像这种治疗方法就两个穴:左内关、右足三里。左内关一寸针直刺。不是像刚才治心脏的那根针三寸,斜刺。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就这个穴位直刺它就治胃,斜刺它就治心。这个中间也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个穴。这就突发的胃痉挛,也不见得是胃痉挛,就是寒邪凝结,饮食不节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简单的介绍为什么扎?
脾胃问题就是一个脾升胃降,这个升降关系出现问题了就有病。关于脾升的问题,这就是偏离主要话题了。能说出多少个问题呀?下垂。胃下垂、子宫下垂,这就是脾气不升。比这轻微一点的,头蒙不清楚。肝可以造成脑部出现这种症状;脾也可以,脾不升某些原因就因为胃不降。怎么才能使胃降?采取一些手段,取什么穴位?就是治疗各种胃病最主要的一个穴就是中脘穴。像一般胃病治疗呢,我们就针灸并用,采取的穴位就是中脘、天枢、关元、两个内关、两个足三里、两个三阴交,严格一点再加上两个太冲。中间这四个穴呢一定要用灸法。我们现在采取的是灸盒,一个盒子上面有网子,装上艾灸,把这四个穴位都给扣上,现在好多都是用艾条,那个火力热力没有灸箱这个威力大,这是一组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治疗胃病的穴位。这个头脑不清楚,除了脾不升胃不降之外呢,还有一个不被大家重视的问题,就是大便不通,两个内关就变成了曲池和合谷,下面这些照常,严重的呢可以加上上下巨虚,增强它这个脾胃蠕动功能,或者说治疗便秘就可以用这一套方法。所以说这个,他后来讲这个为什么越讲越多这病?就是这一个病又延伸到大便问题了。小孩也有一个消化问题,这个小孩疳积,针灸治疗疗效相当快,这也是不用几次,轻一些就一次就好,就是一个强通法,四缝放血。四缝点刺完了以后,挤出来的那个血液呢是淡黄色的,严重的就是黄水,就没有血,出点血就都是粉色的血,就把这些东西给它挤出来,病情就减轻或者消失了。小儿腹泻就这个曲池、合谷不必行针,点刺不留针,基本上一次痊愈。曲池、合谷这组穴位治疗的疾病太多了,以后还会陆陆续续的讲到曲池、合谷的运用。
胃寒病的这个病人用灸法是很好的,大家回去以后可以自己制作一下这个灸盒,基本就是20㎝×20㎝这个方形,高度15㎝,给它中间加网,所谓网就是窗纱就行,制作很简单。
再有一个就是火针对于胃病的应用。在什么情况下用火针治疗胃病?对胃寒的病人。就是说这套方法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健脾补胃的方法。这种方法还能治什么病呢?加一点穴位,再加一点膝关节的穴位、肘关节的穴位治疗痹症,也是这一套穴位,加上灸法。膝关节也可以用火针、毫针并用。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所以当这个人先天不足的时候,主要以补后天为主。
再一个就是太冲穴的应用。从中医基础理论来讲这肝和脾胃是一对相克的矛盾,从日常生活当中大家可能体会到,这人生气以后就不想吃饭,这就是那个肝气犯胃。普通的病可以不加这个太冲穴。这个普通胃病,但是如果加了以后就要手法,必须得泻肝补脾。在这个治疗脾胃病的时候,大伙这个中医理论这些基础的东西应当有一个概念,由于肝病引起的脾胃的病,中医理论叫“木克土”。所以在治疗胃病的时候,你除了这个补土以外,你还要泻它这个木。它因为两个人就跟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厉害,一个人温和,这厉害的老是欺他,说既要自己强大了,也要打击这个力量,这么一种治疗观点。但实施起来很简单,就是加上太冲。再严重一点的,这些了点刺背腧穴,肝俞泻法,脾俞、胃俞,平补平泻,然后再翻过来还是那套穴(太冲穴用泻法)。这肝气犯胃里面其中有一套症状叫痛在两胁,就是除了胃部这个症状以外,两胁也胀痛胀满,可以加丘墟。这都是教材没有的,都是我发挥的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