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通有种种不同,且约证道者说,以业尽情空,心如明镜,当无人问时,心中一字亦不可得。及至问者将自己先所阅过者见问,彼虽久而不记,其八识田中,已存纳此诸言句之影子。其人以无明锢蔽,了不知觉,而此有他心通,即于彼心识影子中,明明朗朗见之。故能随问随诵,一无差错。即彼问者未见此书,亦能于余人见者之心识中,为彼诵之。 扶乩多是灵鬼假冒仙佛神圣。鬼之劣者,或无此他心通力。其优者则能知人心,故能借人之聪明智识而为之。然此鬼之灵,但能于人现知之心,借而为用。于识田中有,现知中无者,或此义非已所知者,便不能引以示人。其去业尽情空之他心通,实有天渊之远。 印光大师 他心通及其修行 他心通是佛教中六种神通之一,全名是知他心通。证得他心通的人,能够知道一切众生起心动念的情况。 《般若经》上面说:“具有他心通的人,能够如实地洞察十方法界其它生命地心心所法,完全了解他们的贪嗔痴等心,离贪嗔痴等心,并且知道他们的聚心散心,小心大心,寂静不寂静心,解脱不解脱心。” 在《指月录》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西京光宅寺有一位慧忠国师,肃宗把他当老师看待。有一天,京城来了一个从西天来的大耳三藏和尚,说他已经具有他心通。皇帝就敕令他与慧忠国师进行试验。 国师问他说:“你得到了他心通了吗?” 大耳三藏回答说:“不敢。” 国师说:“你能够说说我老和尚现在心理想着去那吗?” 三藏说:“和尚是一国之师,为什么想着去西川看竞渡?” 国师再问:“你再说一说老僧现在在那里?” 三藏说:“和尚是一国之师,为什么在天津桥看人在玩弄猢狲呢?” 国师第三次用同样问题问三藏。三藏观察了很久,不能知道慧忠国师去处。 国师叱曰:“这野狐精,你的他心通在什么地方了?!” 看了故事后,也许我们会很向往自己拥有他心通的本领。那么如何才那得到他心通呢?我们看一看佛经的论述。 《俱舍论二十七卷》:“欲修他心通者,以色界四根本静虑为依地,先审查自己身心二相之前后变异辗转相随,后更观他人之身心,如斯加行成就,遂得如实知悉他人之种种心相。”这段话告诉我们,要具有他心通,首先要以自己的定力为基础,然后观察自己的身心的刹那刹那的变化,当自己把自己看透后,在以别人为观察对象,这样不断的练习就能够洞察别人的心理了。为什么呢?当我们有禅定的时候,心就像是一面光明的镜子,一切的现象都能为我们的心所照见,加上我们对自己的心身有很深刻的体悟,所谓推己及人,所以要认识别人的心理就很容易了。还有,在定力中,我们能够超越时空。时间会变得很慢,所以别人的动作会在我们看来就很慢,而慢我们就能理解他。比如,警察利用录像的慢镜头而更好的推测作案嫌疑人。当然,这是很粗浅的比喻,他心通真正的机制比这个复杂很多。 从上面的描写和论述,我们得到很大的启示。首先,神通是以定力为基础的,没有一定的禅定功力,就不会有真正的神通。如果没有禅定,而追求神通的话,这对解脱是没有丝毫的好处,相反会成为求道的障碍。其次,只有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别人。一个对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是不能够很好的了解别人。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当我们分析别人时候,我们也把自己的一些心理的想法投射到被分析者身上,只有分清楚那些是自己的投射,才能准确无误的分析他人。再次,分析要分析到身心两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其中之一,也许分析自己身心的最好途径就是法相唯识学。最后,修习他心通只有建立在大慈悲心的基础上才能最后取得成就,不然只是为了炫耀,最后只能变成为了野狐精了! 陈灿锐 他心悉知願 綜觀人類及三乘修行者的「心通」境界 本願是大菩薩的他心通境界 法藏比丘說:「當我成佛的時候,如果國土之中的天人,沒有他心通,不能夠以他心通,知道百千億個有諸佛出世的淨、穢世界內,所有眾生心中的念頭的話,我便不能圓滿成就佛道。」 站在我們凡夫的立場,來看這個廣大的他心通願,一定會有很多人懷疑說,這可能嗎?許多凡夫眾生連自己平常的心念,都摸不清楚他的起、伏、生、滅情形,不認識自己的思緒問題,何況是知道他人心中的想念!?本願所說的大菩薩修行者的「他心通」,不但隨時對自己的心念起伏,知道的很清楚,而且能夠隨時知道百千億個有諸佛出世的淨、穢世界中所有眾生心中的念頭。但是當極樂世界中的天人修行者沒有到達像大菩薩的修行境界,所獲得的他心通證境,是沒有那麼高深廣大的。「他心通」,依個人定慧力深淺的不同,同樣有阿羅漢的他心通,緣覺聖者的他心通,及菩薩修行者的他心通及一般禪行者的他心通多種分別,本願將依此由淺入深的分成十一個重點來做說明: 1、他心通是人類心靈歷鍊的表現 2、世上有許多神秘現象非人類凡常心思所知 3、現代科學滿足人類在眼界、聽覺上的欲望 4、「心力」是科學界猶待探尋的問題 5、他心通是醫治眾生心性,不可缺少的修行產物 6、初學者在尚未獲得他心通前,應如何選擇親近的善知識? 7、心地正直是他心通的前奏曲 8、淨土眾生為什麼會有他心通? 9、阿羅漢的他心通 10、大菩薩的他心通境界 11、佛菩薩及二乘他心通的差別點 12、念佛者如何修行才能與本願「他心通」相應 1、他心通是人類心靈歷鍊的表現 我們知道,一般人如果懂得心理學,有過生活上的歷鍊,也可以用豐富的閱歷去推測一個人在說話的時候,他當時心情變化的好壞,是虛偽或者是誠實。再說一個人,如果有了定的功夫,也可以在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中,多多少少的知道別人心裏在想些什麼,比一般人更容易警覺人心的是非善惡。假使能夠再進一步的深入禪定,更可以像一面鏡子一樣的照知他人當下的心事,未來心態的動向,但是這種由禪定而證得的他心通,不經過長時間的耐心苦修,將心靈的長期「歷鍊」、「淨化」,是不容易獲得的,何況是像高僧大德一樣的知道百千萬個人心中的念頭呢!? 現在這第八個願告訴我們,只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天人都有他心通。並且這種由念佛的淨業因緣而感報的他心通,不僅僅是知道他方世界中一個佛國世界內所有眾生的心念,而且在定慧功夫深入時,可以洞知十方世界中百千億個有諸佛出世的無盡三千大千世界裏所有眾生的心念。 這在凡夫眾生看來,簡直是非常遙遠、離譜、充滿神話的色彩。事實上,在今天這個世界裏,仍然有很多事情,很多令我們無法相信的事實,至今仍遺留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我們現在僅有的科學知識能夠解決的,更何況是超越我們這個世界,屬於他方世界中,莫可言諭的不知名眾生的「心識」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