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文明起源于北方草原的骨器时代 骨器博物馆研究文章

 骨器时代 2014-01-27

                                           华夏文明起源于北方草原的骨器时代浅谈---用九大起源论证
                                   

                        包头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研究
   文章

                                  梁坚
 


  关于华夏文明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大部分说法缺少证据,令人难以信服,很多学者都倾向华夏文明起源于北方草原。内蒙古大草原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红山玉器距今五千多年,制作精美,可是红山文化中的玉器的器形令人费解,玉器制作的工艺高超,没有发现其工艺的成长渐近的过程,成为考古界的一大悬案。 
从考古发掘中看出在新石器中期,北方草原上以形成了多个较大的聚落社会,发掘出了精美的陶器玉器和骨器,但小面积的考古发掘只能看到先民生活的一个阶段一个点。要想了解远古草原先民的生活,应将博物馆的馆藏和民间的收藏结合起来研究,因为这些民间的收藏是老百姓在耕做时无意中的发现,具有广泛性。
包头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经过十多年从民间收藏骨器,以收藏草原先民制作使用过的各类骨器一千多件,有工具类、饰器类、骨刻文符号类、生殖祭拜类等骨器,很多都是国内首见,经过对这些骨器整理研究,骨器博物馆认为,在新石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的草原上,有一段骨器时代,不然的话,怎么会出现这么多成系列的骨器。这些骨器都是砣磨出来的。原始砣机的使用和聚落社会的分工,使骨器制造的技术突飞猛进,那时骨器的制作和使用涵盖了先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当时世界独有的骨器时代,骨器时代的制骨工艺为制作红山玉器打下了基础,骨器时代是华夏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下面作简单的分析:
一、骨器时代的真实存在并且以进入文明社会
传统的认为人类的发展经过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没有人认同骨器时代的存在,其实在中国以及世界的范围内,只有内蒙古中南部的草原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期实用精美的骨器,骨器时代的产生是与草原先民狩猎的生活方式,从而有大量剩余的骨料是分不开的。据考古证实,在距今七千年左右,北方草原上气候温暖,是原始先民生活的最佳的地方。在距今五千年左右气候逐渐变冷,才迫使大批先民向温暖的地方迁移。
在那自然环境最好的一千多年里,草原上人丁兴旺,逐步形成了多个较大的聚落社会。
1、从他们留下的骨器上看出,是出自专门从事骨器制作的工匠之手,出现了早期社会分工并且有了简单机械。
2、从那些类似贝币的女祖贝和骨鱼、骨璧上看出那时已有了用于交换货物的早期货币。
3、从那些骨板和骨管上所刻的文字符号上看出,那时已有了早期的文字。
4、从那些骨人面器和生殖祭拜器、人面女阴合体骨器摆件上看出,那时已有了早期的神学,人面器是生殖祭拜的神,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送子观音。
从以上四点可证实,新石器时期,草原上的先民创造了一段辉煌的骨器时代,并且率先进入了文明时期。中华文明至少有六千多年的传承。

二、华夏文明起源于草原的骨器时代,红山玉器起源于骨器时代的生殖祭拜习孰.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玉文化的国家,那么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玉文化呢?原因是世界上只有中国有骨器时代。骨器时代产生的生殖祭拜神学是红山玉文化的中心题材,也是华夏文化产生发展的源泉。

新石器时期,草原上的骨器时代已率先进入聚落式文明社会,各聚落中有巫师和首领,聚落之间也经常为狩猎区和一些锁事发生打斗,聚落是否强大是以聚落内的人口多少来决定的,为了使聚落强大人口增加,生殖祭拜便在各个聚落中出现了,从本馆收集的生殖祭拜的女阴骨器中,至少有四个聚落的样式,有的较直观形象,有的较简单抽象。下面从九个方面简述骨器时代与华夏文明起源的关系。
            1、贝币起源于骨器时代
 在远古的聚落社会,人们为了得到自己所需物品,多数都是以物易物。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和聚落人口的增多,渐渐的出现了作为商品交换的货币“贝币”,出土的贝币有,骨贝、蚌贝,海贝、青铜贝等,因为没有文字记载,谁也不知道贝币充当货币使用多少年,先民为何要将“贝”这样的东西作为钱币来使用呢?下面我就将这个没有任何记载的问题与大家探讨。
     包头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收藏有很多形象的骨质女阴和男祖的生殖祭拜器挂件,这些挂件是草原骨器时代的先民,佩戴在身上祈求人丁兴旺的崇拜物。
  
    考古证实,六千年左右在乌兰察布盟,黄旗海和岱海的周围,生活着很多原始的聚落群,这些原始的聚落以经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聚落。我推测,这些骨器,可能就是那时的先民使用过的,那些骨质的男女生殖器(下简称男祖和女贝),上面都带有小孔,可以串戴,数量很多,从1.5厘,到米8.5厘米不等。磨制工艺相当的高超,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不只我国,世界其它国家都有生殖祭拜史,这是人类由荒蛮向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古人认为崇拜这些,就可以使自己的部落人丁兴旺,从而使聚落壮大,骨器博物馆收藏的这些,男祖、女贝挂件,就证明了新石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的先民,就有生殖祭拜的风俗,女贝的外形与古贝币相似,是否与贝币有些联系呢?有很多的学者,写了不少关于贝币与生殖祭拜的文章。但都无实物资料来证明,骨器博物馆收藏的这些,男祖和女贝,正好填补了论证的实物资料。
    六千年前北方草原上的人们,过着很悠闲幸福的生活,男人们打鱼、狩猎,女人们在用骨针缝制着兽皮衣服,还有一些人,用砣机和钻孔机制作着石器和骨器,不时有些人带着猎物,来换取一些骨箭头、骨针,和佩戴用的男祖和女贝,他们认为,女贝是保佑其部落人丁兴旺的神圣宝物,所以人人都佩戴,那些石器和骨针,骨箭头,虽然都是用猎物换来的,但使用中易损坏,逐步退出了与物品相互交换的行列.而那些用于佩戴的女祖贝,被他们视为神圣的珍宝,人人都认可,逐步变成了交换物品的媒介,成为女贝币。就像我们现在的 珠宝,首饰可直接对换购物一样。
     但是随着黄旗海附近天气的变冷,这些先民,逐步向温暖的地方迁移,时间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了。人类改造和认识自然的能力,又提高了。但生殖祭拜的习俗没有消失,她渐渐融入到了先民的生活之中。女贝作为货物交换的筹码随着迁移的先民越传越广,成为人类最早的货币,女贝的形状也逐步被形似的骨贝、海贝、青铜贝的样子代替。公元前,3000年左右,作为系统的文字甲骨文出现了。但这些文字大部分都是从远古传下来的,甲骨文“贝”字(图),形象的记作,人类出生门户的样子。简化“贝”字上面的框,像是一个母腹,或是两条腿的样子。下面出来一个人,十分形象的表现了“贝”这个字,与远古生殖祭拜的渊源,北方草原骨器时代的先民将女阴叫“贝”,贝的发音也是从骨器时代流传下来的。这决不是巧合,而是六千年中华文化的传承有续。
    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远古的贝币,应起源于骨器时代的生殖祭拜。那些骨制女贝就是原始先民使用的最早货币,应是货币的源头。黄旗海和岱海附近的原始先民,向各地迁徙后,推进了整个中华古代文明的发展,贝作为人类最早的货币,成为古今财富的象征。
 2、骨器时代的骨璧与“币”的起源
在辽阔的内蒙古大地上,发现了很多原始先民生活的遗址,东部有著名的红山文化遗址,中部有商都的风卜子遗址,集宁有老虎山遗址,包头有阿善遗址,南部的岱海,黄旗海也分布着大量的新石器遗址,在距今六千年的草原先民,共同创造了伟大的草原文化,他们留下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精美的骨器,从这些珍贵物品中,可以想象出一幅幅远古人幸福的生活场景。
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骨角制品,种类繁多,形态名异,是研究草原文化的最佳实物资料,这些骨器中有很多与生殖祭拜有关的骨器,这说明了远古的生殖祭拜习俗在草原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测出那时,内蒙古草原上是人丁兴旺,生活富足。
生殖祭拜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在世界其它民族的发展进程中也有发现,它是人类由荒蛮向文明进化的一个过程,先民们由于对自然界的一些规律不太了解,把很多理解不了的事物都神化了,认为天有天神地有地神,很多事物的背后都有神灵,只要虔诚的祭拜就会感动神灵,得到神灵的保佑,所以每个原始聚落里,都会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巫师来与神灵沟通,当人类发展到了以多个聚落的形式存在,聚落是否强大,是以聚落里人的多少为标准时,生殖祭拜便出现了。为了使聚落人口增加,生殖器就被神化了,聚落里的巫师制作了骨质男女生殖器,经常召集大家祭拜以求人丁兴旺。
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收藏的这些形态各异的骨质男女生殖祭拜器,做工精细,有的很形象,有的很抽象,材质有角质的,有骨质的,有鱼骨质的,这说明并非是一个聚落的物品,而是多个聚落按各自的巫师与生殖祭拜的神灵沟通后,设计制作而成的。虽然先民的工具和思想受到历史的局限,但是他们创造的这些精美的骨器,却是令我们今天的人叹为观止,自愧不如。如图一,分别是“一阴一阳”、“一阴二阳”和“一阴四阳”,这些抽象的阴阳合体器,前两件形象的表现了女阴,而后两件“一阴二阳”和“一阴四阳”用一个孔来表现女阴,如图二,这些骨璧是与图一同地收购的,这骨璧的孔是否也是代表女阴呢?答案应是肯定的,这使我想到在商周和战汉时期的玉璧,是否和骨璧有传承关系,如果有传承关系,那些玉璧的孔也应表现的是女阴,包括我们现在的挂件平安扣,虽然我们不知道它代表的是何意义,但本人认为它还是由远古传承下来的样式,与远古的生殖祭拜有关系。现在一些粗俗的语言将女性生殖器称为bi,与骨璧的璧是同音,是巧合还是远古的传承,如果是传承,女阴在远古时候应叫“璧”。
如图三,是女阴崇拜的挂件,本人在《骨贝的起源与生殖祭拜浅谈》一文中以论述了其是最早货币,是骨贝的源头,甲骨文中的“贝”字是十分形象的女阴图案,可见远古人将女性生殖器也叫“贝”,贝可以生出婴儿来,现在我们还将刚出生的婴儿叫宝贝。图三中形象的女祖贝和图二中抽象的骨璧是两个不同聚落的女阴崇拜器,骨璧的数量很多表面光滑,应是长期使用而造成的,骨璧和女祖贝一样,也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在新石器晚期充当货币的角色。
综上所述
在四五千年内蒙古中南部的草原上有多个较强大的聚落,他们都有生殖祭拜的习俗,其中一个聚落将女阴叫做“贝”,他们制作了很多的骨质女贝,都作为神圣之物挂在胸前,后来这些女贝加入到商品交换的行列,成为最早的一种货币,后演变为骨贝、海贝、青铜贝等样式,在远古时期的中华大地上长期广泛的使用过。
另一个较强大的聚落,将女阴叫“璧”,并制作了很多骨璧和骨双联璧,后来也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成为早期货币的一种,早期草原文化生殖祭拜习俗的“贝”和“璧”后传入中原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璧”后演化为同音字“币”,和“贝”合称为贝币。 
贝和币是主导从古至今商品交换和金融媒介的代名词,如,骨贝、海贝、铜贝、铜币、银币、货币等。他们都是由草原骨器时代的生殖祭拜习俗而演化来的。
3、骨器时代的骨人面器与神学的起源

在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收藏展示的骨角器中,有十多件大小各异的骨人面器,它们都是新石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先民制作和使用过的,骨人面器十分少见,是草原文化特有的物品。那时已有了专门从事骨器加工制作的工匠。他们在聚落首领和巫师的指导下,制作出了精美的骨质工具、饰品和祭祀用的神器,那些骨器工艺流畅,造型独特,反映出草原先民伟大的智慧。
骨器博物馆内的骨人面器,从2厘米——10多厘米不等,有带冠和带耳的,也有不带冠和不带耳的,眼睛有的用两个小孔表示也有用两个同心圆来表示,都无鼻子,嘴用椭圆的孔或三角形的孔来表示,嘴角部都偏上俏,表现出了笑的样子,整体面目和善,这些骨人面器与那些骨饰品,和女祖贝有一个明显不同的地方,就是都没有串带的小孔,很明显这些骨人面器,不是工具也不是用于配戴的饰品,那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古人为何要做它呢?在新石器时期的遗存中人面的形制很常见,对这些人面器所代表的内在含意,学者和专家都有不同的见解,说法不一。在骨器博物馆收藏另外几件骨器,就能将人面器作用迷团解开。
它们是两件人面女阴合体的骨器摆件,骨器摆件十分少见,而且做工较复杂。第一件摆件是用动物的头盖骨做的,表现的是一个立着的三角形,内刻了八字形沟槽,八字的下方是一个人面,八字沟槽代表的是女阴,是表现从女阴中出来人面的形象,这个人面和本馆的其它人面没有什么两样,难道人面器代表的是婴儿吗?第二件摆件是一个较大的女阴(女祖贝)上立有一个人面,人面眼部是双圈眼,无鼻子,嘴角上扬,表现出了和蔼的面容,这个在女祖上边的人面代表的是婴儿吗,很显然不是的,本人就这一时期的骨面器以写了两篇关于生殖祭拜的文章,对这一时期的生殖祭拜现象有一些了解,这两个摆件一看就知是生殖祭拜的器物,特别是第二件是在女阴崇拜器上又加了一个人面,可见这个人面在先民心中受崇拜的程度要高于女阴器,人面应该是生殖祭拜的神,或是主管生育的神,在新石器中晚期我国的长江、黄河流域和北方草原的广大地区,都出现了大量的人面图腾,特别是在北方的阴山和贺兰山的山上,凿刻有形态各异人面岩画频繁出现,在红山文化中,骨人面、陶人面、玉人面和玉人也经常出现,这些人面应该代表的都是生育的神,由人面来代替直观的生殖器进行祭拜,是原始神学的一次飞越,当然在原始社会里,先民们渴望人丁兴旺和聚落壮大,而各聚落对主管生育的神的敬畏和理解程度都不同,所以出现了各种形象的人面图案,部分地区出现了人像,
在黄河文化最发达的陕西半坡遗址上,出土了几件人面鱼纹彩陶盆,他与骨人面器年代接近,都是新石器时期的作品,鱼是新石器时期常出现的一种体载,骨器博物馆也藏有十多件形态各异的骨鱼,有一种与半坡人面鱼纹盆的鱼十分相似,我认为早期的先民对鱼的刻画,是对渔猎丰收的一种向往,逐渐就形成对鱼神的崇拜,与生殖祭拜对人丁兴旺的向往一样,后就将其生命化,设计出类似人面的样子,只要虔诚的祭拜和祈求神灵,就会得到神灵保佑,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种由原始形成的对神灵寄盼的思想,一直延续到了六千年后的今天。
从半坡人面鱼纹盆制作的年代和当时社会的状况分析,为壮大聚落而进行生殖祭拜,作为一种习俗还存在,但已没有了对生殖器的直观崇拜,在一些陶片上发现了骨器时代巫师祭祀生殖祭拜神的咒语和符号,说明半坡时代的先民是以发展生产使聚落的人吃饱穿暖主要任务。人面鱼纹是由多条鱼组合成一个人面的样子,旁边还有鱼网,盆的边饰还有对鱼叉的描画,我认为半坡人面鱼纹代表的是鱼神,是先民对渔猎丰收的渴望和对鱼神的崇拜。
人面女阴合体骨器,让我们解开了新石器时期,人面器的谜团,人面鱼纹让我们看到了远古的鱼神,先民们将被崇拜的对象负于人面,是为了自己和被崇拜物拉近距离,以便和其交流,如人面蛇身,是对蛇神的崇拜,人面虎身是对虎神的崇拜,远古人将被崇拜的事物负于人面是对其最高的一种崇拜方式,是将其神化的表现,而没有任何修饰的单独人面或人面人身,在远古的草原文化中代表的是生殖祭拜神,是先民的送子观音,从考古发掘出土的彩陶,高古玉、岩画等新石器时期的物品中,有很多都与生殖祭拜有关,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收藏的骨器中,与生殖祭拜有关的骨器也占有很大的比例,贝和币也是由远古的生殖祭拜演化而来的。本人认为,生殖祭拜是原始聚落形成后为了使人口壮大,聚落强大,而产生的第一种崇拜,也是世界上大部分民族为了繁衍,为了生存而共有的,它对后期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北方草原人面器的出现是直观生殖祭拜的升华,是原始神学的起源。


4、骨器时代的骨箍形器与玉箍形器的起源
玉箍形器,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束发用具,骨器馆也藏有小型的骨质箍形器和内璧光滑的管形器。远古的先民制做一件玉箍形器,十分的不易,里面必定倾注了先民莫大的希望与寄托,才有恒心完成此物。远古时期妇女分娩时是没有任何医疗手段帮助的,完全靠自然分娩,经常有妇女在生子的过程中,孩子卡在阴道中或生不出来,而造成母子双亡的情况,对这一现象先民十分畏惧,认为是神灵在做怪,才造成这出生的通道有时通畅有时不通。于是巫师让工匠做成我们现在见到的喇叭形状的玉箍形器,来代表人出生的通道,每当有妇女分娩时,巫师就领着族人对玉人面器,和玉箍形器,进行祭拜,乞求神灵保佑生子的通道通畅,玉管形器也应是此作用。红山陶器中也有无底箍形器陶器。骨器时代期盼生子顺利的祭拜物是骨质箍形器和内璧光滑的骨管形器。玉箍形器起源于骨器时代的骨箍形器。

5、骨器时代的骨璧与玉璧的起源
在全国范围内的新石器遗址中都有玉璧出现,对于他的用途,人们是根据《周礼》文献记载“以苍璧礼天”来认为其是礼天用具,但是在新石器时期的草原骨器时代,他是某一聚落的生殖祭拜器,从本馆收藏的生殖祭拜器“一阴一阳”“一阴二阳”和“一阴四阳”的骨器推断,骨璧的孔代表的是女阴,玉璧起源于骨璧,到周朝的时候玉璧在祭台上以摆了三千多年,周朝的统治者们也许是忘了玉璧的功用,也许是当时对天地的崇拜已超过对生殖祭拜的社会需求,本馆认为是后者,这种由生殖祭拜向天地崇拜的转变,体现出了古代的神学与阶级之间关系。玉璧起源于骨器时代的骨璧。

6、骨器时代的骨器“一阴四阳”与玉琮的起源
玉琮在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遗存中都有发现,在《周礼》中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从这段记载可知在距今三千年左右周代,琮是祭地的礼器,但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琮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在骨器馆收藏的生殖祭拜器“一阴四阳”骨器是草原骨器时代的精典器,它代表了草原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它与一位藏友收藏的玉制“一阴四阳”十分相似,而玉制的“一阴四阳”又与玉琮类似,本馆认为早期的玉琮应是生殖祭拜的祭祀器物,由骨质的“一阴四阳”演化而来,中间的孔代表女阴,四个角代表四个祖。而良渚文化的玉琮多装饰有神人面,而神人面代表的是生殖祭拜的神,这进一步证实了早期玉琮是生殖祭拜器,我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玉琮的琮是由王字和宗字组成的,而宗字又和综合的综是同音字。我们在仔细观察良渚文化的玉琮,它原来是一件生殖祭拜器的综合体,看上面,它表面上有一个玉璧和四个祖,看侧面,它有代表生殖祭拜神的类人面,从内孔看,它有代表人类出生通道的玉箍形器喇叭口状光滑的内孔。我们不得不惊叹,六千年左右年的先民竟然有如此的智慧,将这四种生殖祭拜器融合到了一起,远古的先民也应该叫他玉宗。可见我们中华文明的语言也是有传承的。玉琮起源于骨器时代的生殖祭拜器骨器“一阴四阳”。
7、骨器时代一阴二阳与玉璜的起源,一阴一阳与玉龙的起源
玉璜是一种古老的玉器,据《周书》中讲,“用玄璜礼北方”周武王时期璜是用来祭祀北方的礼器,本馆认为周代是改变原始玉器用法的分界点,使原本是祭祀生殖祭拜的玉器,却用书面的形式将它们改为礼天地和东西南北的礼器,改变了原始巫师制玉的初衷,目的是让子民知道周王的统治是顺应天地的,体现出古代神学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骨器博物馆所收藏的生殖祭拜器“一阴二阳”骨器,其外形与玉璜十分的相似,两头是向内弯曲的男根,整体呈拱形,中间内侧有表示女阴的砣刻,外侧顶点有象鼻形对穿孔用于系挂,新石器时期的玉璜有素面玉璜和龙头(兽头)玉璜,虎头玉璜等,这些不同的玉璜应是几个不同聚落的崇拜物。
如辽宁凌源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双龙头玉璜,两头是向内弯曲的龙头,整体呈拱形,与“一阴二阳”骨器之间是否有关联呢,本馆认为从外形上和佩戴的方式上,应是同一类器物,只是两端分别刻画的是男根和龙头。
从本馆多年对原始玉器的研究认为,早期的玉器大部分是与生殖祭拜有关的巫玉,玉璜也是早期巫玉的一种,可见从骨质的一阴二阳到龙头玉璜,虎头玉璜的演变,应是不同时间,不同的聚落,在男根崇拜的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产品,据有些学者研究证实(山海经)记载的人面蛇身的烛龙,就是男根的化身,上古之神帝俊也是男性生殖器的化身。又如我们常讲的龙凤呈祥,龙代表的是男性是阳。早期的龙作为男根崇拜的演变体,目的是使聚落人丁兴旺,而后期的统治者将龙演变为沟通天地的神兽,是帝王的象征,大大超出了早期巫师的设计范围。本馆认为将男根演化为龙.虎.蛇等形象,和将女阴演变为人面或类人面的生殖祭拜神一样,是原始神学的伟大的进步。是先民的认知由直观向抽象转变,由荒蛮向文明演变的伟大进步。
其实在骨器时代的骨器中,已有了由类龙头代表男根的O形类龙头的佩饰,龙头代表一阳,O形代表一阴,是直观的生殖祭拜器“一阴一阳”的演化产品,而红山玉器中的典型器、玉猪龙和玉块和O形骨龙相似,也应是生殖祭拜玉器,玉猪龙的兽首代表一阳,圈曲的O型和C型代表一阴,玉块C型代表一阴,两个素面头代表二阳,是生殖祭拜玉器。
     玉璜是一种古老的巫玉,巫师作法的主体是生殖祭拜的神,是为了聚落强大人丁兴旺,祭天祭地的巫术应在其后,玉璜应产生于骨器时代的生殖祭拜组合器“一阴二阳”骨器,类龙头或兽头的形状是男根崇拜的一种演变体。

8、骨器时代的骨O形类骨龙与红山C形玉龙的起源
红山文化的C形龙,被定为中华第一龙,对它为何是圈曲的C形众说纷纭,而骨器馆所收藏的O形骨龙和O形骨咬尾蛇,和C形骨耳环等都与中华第一龙圈曲的身体近似,特别是O形骨龙挂饰,与C形玉龙十分相似,也有高高的脊鳍,中间有象鼻形对孔,只是O形骨龙吻部较短,C形玉龙受早期O形骨龙的影响,早期O型骨龙受骨头横断面材料的限制,所以中华第一玉龙身体是圈曲的。红山玉器本馆认为红山早期的玉器,都承骨器时代的生殖祭拜神学而来,红山先民不可能费那么大的力量做一件实用玉器,早期的玉器都是巫师祭祀用的巫玉,大部分与生殖祭拜有关,结合玉璜的起源,本馆认为,C形玉龙是由巫师付于兽面神化了的男根,源于骨器时代的骨O形龙。

9、骨器时代的骨砣文与文字的起源
文字的产生标志着文明的开始,据王显春老师研究了十多年文字的起源后认为,我国的文字起源于远古的生殖祭拜,骨器馆所收藏的几件生殖祭拜骨器上也刻有一些字符,可以佐证他的研究结果。人面女阴合体骨器摆件是巫师专用器,背后刻有一像“甘”一样的字符,几件代表人生命通道的骨管上也刻有关一些文字符号,本馆认为它们应是巫师的咒语,这些文字符号与半坡遗址出土的六千多年前的部分陶文一模一样,可能是草原骨器时代的先民迁徙时在哪里留下的。文字起源于骨器时代的骨刻文的另一佐证是,这些骨刻文都是用砣机砣出来的,弯笔、弧线不易刻画,就将中国的汉字定格为横平竖直的方块字。骨器馆现收藏有各类骨器时代的骨刻字符六十多种,是证明文字起源于草原骨器时代的最好证物。

从以上这九种起源,可以推断,草原文化的骨器时代是华夏文明起源的开始,红山玉器起源于骨器时代的生殖祭拜。

三、骨器时代文明的传承
在距今五千年左右,内蒙古中南部气温逐渐变冷,这使先民们逐步向温暖的东部、西部和南部迁移,将草原文化的文明带向了全国,有部分先民留了下来,但文明程度大不如以前。黄河文化半坡遗址出土的鱼标和本馆所藏的鱼标十分相似,半坡的陶文与本馆的骨管上刻划的符号一模一样,良诸文化的玉璧、玉琮是骨器时代骨质生殖祭拜器的发展和延续,从一些考古报告中也能发现草原先民迁移的足迹。陕西韩城梁带村春秋早期芮国墓出土有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安阳殷墟商晚期妇好墓出土有四件红山文化玉器,陕西省凤翔县郭店村春秋晚期秦墓出土有红山文化的勾云形玉器等。

四、骨器时代的生殖祭拜是华夏文明的第一崇拜
我们常说祭祖宗,祖是示和且组成的,且是代表男根,本馆的一骨牌上就刻有且字,宗是玉制的四种生殖祭拜器的综合体,祭祖宗的本意是对生殖器的崇拜,对她的祭拜是最原始的行为,从我们现在的中国人常说祭祖宗的话中可以看到,我们语言的传承是多么的悠久,
远古的生殖祭拜是华夏文明形成后的第一崇拜,她是以壮大聚落为目的,更多体现的是华夏民族对的社会进步,对人类繁延发展的一种责任,是对生命的崇拜,体现出远古以人为本的思想,他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所产生的文化延续至今包括文字、货币、玉器、语言、宗教、礼仪、饰品等方面。
综上所述,以包头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所藏的一千多件骨器时代的骨器为证,北方草原文化的骨器时代是华夏文明起源的开始,骨器时代生殖祭拜的习俗,是华夏文明发展的源泉。(仅代表包头草原文化骨器博物馆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