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谱序言

 郑儒新居士 2014-01-28
 序   

为了适应国家法规要求,加之本族家谱派行已到了需要续之时,经多次协商、酝酿,于1996年7月正式组成《罗氏宗谱》编纂委员会。宗谱,它是以血缘为主线,记录着自古至今氏族的来历、发展状况,它是一部持续的生命史。千枝万叶,一本之发,千流万流,一源之达。一人之身,千万人之所出;千万人之身,一体这所分。知其由而敢不尊其身,尊其身敢不敬其先,敬其先敢不爱其后。故敬老爱幼乃中华民族之美德。身为父母,无论是担负社会要职,或是庶民百姓,或者是百万富翁,或者是一无所有,都不忘培育自己的下一代,总愿子孙超越自己,寄希稀望于下一代,一代胜一代,代代相传,不断发展,才能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一个家庭的力量,一个氏族的力量,也是整个社会的力量,不忘父母的养育,不忘先祖的教诲,才有志气去奋斗去拼搏,开创人间奇迹。这个民族,才有希望,才能繁荣。
   谱贵详实,不详则疏,不实则诬。编谱中坚持以详实为本。对身居湖北省竹溪县的罗姓子孙,予以登记上谱,尽量不漏。旧谱因世事沧桑,屡遭灾害,风蚀虫蛀等因素,许多已残缺不全。对此,我们到了广州、江西、兴宁等地,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查证,剔其讹误,正本清源,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有些一时无法查清的,实行宁缺勿套,留作待考,决不做有诬祖先,怡误后人之事。

    编造谱册中,我们采用网式吊线表(垂丝图)与横写谱册相结合,这样既减少篇幅,又集为一书,便于查阅,便于保存。在整个编谱过程中得到了宗亲的通力协作,不少宗亲慷慨解囊,提供了大量资金,许多将珍藏了上百年的“历史”拿了出来,有的还把各处搜集到宝贵的资料提供了来,编辑人员日夜操劳,登记和核对谱册,为晓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有罗氏家族“福”字辈罗福建、罗卿、罗福安,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编制此本《罗氏宗谱》,宣扬家风,以正道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长辈在收集并整理家谱时不畏艰辛,他们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值此之际,谨向所有宗新表示衷心的感谢。谱册的编纂中,我们还得到了福建长子立华,立东、立余、罗俊等宗亲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使我们顺利成册,作了很多的帮助。
    纵观社会发展进程,国无史志不知强弱兴衰,家无谱史不知源流支派。无论是国是家皆欲图之以盛世,只有盛世方能安之以求,求之以成,所以说国在盛世修史志,家族也不例外。罗氏续谱正是处在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经济发展,市场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之时,经过续编委员会的共同努力而完成的一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父辈们盼望已久的一项伟大事而又光荣的工程。

罗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门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罗氏家族。罗氏家族是当今中华民族中的一族,数百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

  此书的形成,不仅是罗氏家族智慧力量与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更是罗氏一门家风、家魂的砥砺和升华,它必将能起到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之功效。作为罗氏家族的后人,缓缓翻阅着这本厚重的罗氏家谱,探寻家族文明的源头与流程,祖先们慈爱的面容鲜活如在眼前。我仿佛看见,数百年来,罗氏家族的族人们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倔强的脊梁,燃起炽热的心,向着光明的未来,风里雨里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直至今日的初成基业。斗转星移,今天的罗氏后人们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立志有为,奋发图强,代代风流写春秋,千秋万载耀荣光。读毕此书,神圣自豪的情绪,扬鞭奋进的使命感,大格局、大担当的情怀激荡胸中。这是一部血脉相连、魂魄相依的基因脉络,这是一番壮怀激越、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这是一篇大爱盈胸、休戚与共的亲情诗篇。

写到此,我务必需要说明一点,吾并非是大笔之师,只是谨遵父亲罗福安和叔叔罗卿之命,要我撰写此书序言,深感手中笔头的分量之重。拙浅文字不足以抒写对祖宗先辈恭敬、向往之万一,唯恐才疏学浅,有负重任。人生征程漫漫,唯有修谱委员会以忠孝礼仪之心,行仁义礼智之举,创光罗氏之门庭,彪炳史册之伟业,上告祖宗,下慰族人,天地此心,日月可鉴。

谨以此为序。

《罗氏宗谱》编纂委员会:立政

 

 

序言人简介

 

本人有好动手写新闻稿子,立志学习《易经》,并以操练《择吉》、堪舆等相关知识的业余爱好。

自从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就坚持用业余为新闻媒体写稿。到目前,累计为国家级报刊和省、市、县新闻单位写投用稿1500多篇。特别是2002年底调到县民政局以后,2003年写的《竹溪县民政局开通老人信访“绿色通道”》被国务院办公厅主管、国家信访局主办的《人民信访》采用和当年写的《县民政信访室的酸与苦》一文被《中国社会报》采用并获得三等奖(有证书和奖杯),更激发了本人做好信访接待和写稿的积极性。自此至今,先后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于$2写的“署名打假”要常抓不懈一文该报加了编者按 罗立政读者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稿件署名事涉知识产权和职业道德。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种真实也包括署名的真实。两年前,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就曾在所属各媒体编辑部开展了“署名打假”、整肃采编作风活动,旨在维护新闻的真实性,维护署名的真实性。为确保“署名打假”落到实处,本集团编委会还颁发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稿件署名管理规则》。“署名打假”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虚假署名现象并非就能从此绝迹。只有常抓不懈,才能遏制这一不正之风)。特别是,2007年调研撰写的《关于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思考》一文被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司选中,确定为全国村委会选举情况分析会典型材料印发全国,本人还被点名邀请参加了国家民政部在云南昆明召开的此次会议。2008年和2009年2次到北京参加《第一、二届中国老龄国情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年会》并与原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合影。2011年3月采写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令人忧》报告之后,被《中国社会报》、《湖北老龄》、湖北民政网、老人坊网、十堰新闻网、十堰民政网等许多新闻媒体采用。此文经过记者田豆豆大笔之后采用了4000多字,以《农村“空巢老人”有多难》于5月27日《人民日报》与读者见面。随后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中国日报网、大众网、凤凰网、中国青年网、求是理论网、中华和谐文化网等网站转载。这将是农村“空巢老人”的福音!这是我最大的荣幸。

学习《易经》,是在父亲爱好建设,曾经常请求王啟地(绰号“王吉算”)给别人行善事而激起的热情。自幼就“偷”学。特别是参加工作以后,通过从身边师傅口中,网络上、书籍里获取大量理论知识和一些实践经验,基本掌握了一些“要领”。目前,先后为亲朋好友择吉多次均得到理想效果。

写于2011年11月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