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锅饭的演化

 相约归渡头 2014-01-28

大锅饭的演化

什么是大锅饭,这个问题很有趣。在大跃进时期,一个农业单位——比如一个生产队的社员都很忙,为了节省大家吃饭时间,大队组织专门人员做饭,让更多的人参加其它劳动,然后吃饭时间大家不计成本,不限制饭量吃饱喝够。以上事例得出大锅饭的特点是:1,资格:只要是本单位的成员都获得吃大锅饭的资格;2,成本:大锅饭的饭量只有总成本控制,没有个人成本控制,也就是说吃好吃坏只有一个标准,但是个人吃多吃少不限量;3,标准,大锅饭的吃饭标准实际上大家一样,没有因为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而变化。这个就是大锅饭,大锅饭被后来许多人诟病,最有道理的理由是违反了经济的成本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

实际上,大锅饭在中国由来已久,而且我发现目前在农村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而且大锅饭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在《七侠五义》中有关于大锅饭的最早描述,小侠艾虎去找师傅走到路上是又饥又渴,忽然到了一个村子发现一些渔民在吃大锅饭,有些渔民拿来了桌子,有些拿来椅子,有些拿来酒,有些拿来菜,有些拿来鱼肉等等,最后大家凑到一起,热闹热闹开开心心,为了一个喜事,艾虎一看有吃的,也凑近去大吃一顿。

这个关于大锅饭的最早描述告诉我们,大锅饭从远古就已经存在。尤其是原始社会,为了氏族内所有成员都存活大家一起居住一起打猎,然后吃大锅饭,原始社会的大锅饭是一种制度,是一种常态,是人们群居的一种必然现象。而在后来的阶级社会中之所以出现大锅饭是因为人们对那种非群居生活的厌倦,是人们对人类寂寞孤独的天然反抗,是人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帮助互相信任的选择,是人的几万年群居生活所产生的基因的天然表露。

中国的大锅饭到后来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习俗,就是吃喝习俗。中国人在出生的孩子满月、一岁时候生日、结婚、死亡等的时候都有隆重的仪式,伴随这种仪式的是大锅饭,吃喝风。在农村,为了举行这种仪式,吃这种好饭,主家一般叫来村子里的许多人提前布置家具,盤锅,搭棚,洗菜,杀猪宰羊,杀鸡杀鱼,做饭,然后在正式仪式这一天请来远路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村民乡亲,大家热热闹闹地吃喝玩乐一天。有意思的是,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民自发的这种吃喝风得到了有效遏制,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禁止,提倡俭朴简单。但是自从八十年代以后这种风气再次流行起来,而且愈演愈烈,从农村蔓延到了城市,从简单演绎地更加复杂,从民间蔓延到了政府机关。而且近几年陕西的农村的这种吃喝风演变地周期变长,规模更大,令人叹为观止。

上世纪八十年代,陕西农村人举办婚礼的主食是面条,宴席是八个小碟子凉菜;到了九十年代则改变为几个凉菜几个热菜;到了现在基本上是八个凉菜、八个热菜,鸡肉鱼肉牛肉猪肉必须都有,最后是一个汤,主食是面条、馒头。上个世纪的时候一般是仪式举行以前的许多杂活由“劳客”来干,干完活自己回家吃饭;现在的农村则更有意思,提前两天有事情就开火做饭,参与干活的都在主家吃饭,早饭晚饭都保证吃够;仪式完了第二天拆宴席棚、收拾桌椅和锅碗瓢盆还吃一顿,依然有就有肉,当然是免费的。所以,从目前的趋势看,农村的这种吃喝风大锅饭是越来越厉害。

这种趋势有它的原因。包产到户以后家家户户自己造饭,做饭是要付出劳动的,做饭是需要原料的,做饭是需要技术的,有许许多多的人原料少技术差,生活质量出现下降。尤其是男人,生吃冷睡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而现在的农村大多数是留守人员,一般家庭中只有一两个人,一方面做饭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做好一顿饭之后的剩饭往往比较多,三一方面现在得农村人不缺少粮食所以对吃饭不感兴趣,提不起胃口,人只有在争抢饭食的时候才会有胃口。所以现在的农村人自己做饭的动力已经不足。这个成为近年来农村大锅饭盛行的社会动力。从另外一个原因讲,现在的农村人粮食多余充足,而金钱不足,所以对于主家来说不存在负担不起的问题。

我曾经举办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大锅饭。一次是父亲在2001年去世后,那次从父亲去世第三天就叫来专业厨师给劳客亲戚做饭,一直到第七天父亲下葬仪式完毕。另一次是2009年母亲去世也是这样,仪式完毕那天下午还剩余了好些菜和面条,又给劳客们吃了一顿,剩饭剩菜基本吃完

其实,近几年官场的吃喝风的来源就是源自于社会和民间的这种大锅饭,毛主席把自己的下属管束得比较严厉,而小邓则把吃吃喝喝不当做贪污浪费,所以官场吃喝风越刮越烈,到了几年前甚至到了九千亿。

从经济上来说,大锅饭是违反经济原则的。这种借口各种仪式举办的大锅饭实际上是不计成本的,主家必须根据劳客数量安排饭菜和面条,即使不是劳客,而是左邻右舍来吃饭也不能拒绝,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按照需要确定饭菜数量的活动,不是按劳分配。大锅饭也不可能是等价交换,并不是说我干了多少活吃相应的饭菜,而是吃饱吃好为止,与干活多少没有关系。

从社会亲情上讲,大锅饭是完全符合人性的。大锅饭是对小家庭生活的一种逆反;是人们群居生活的一种回望;是对美好可口饭菜的一种奢望;是对过高的做饭成本的一种修正;是对亲情的一种培养。不可否认,由于我们的社会制度看重个体自由,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越来越淡漠,所以人们的寂寞感、无聊感、失落感与日俱增。城市人对这种感情的修正缺乏有效方式,而农村人借着各种仪式的机会来增加亲情和友情,消除自己的这些感觉。

由于现代社会青壮年许多出外打工,留守人员都是些缺乏自主经济能力的人,老年人不能再劳动、小孩子劳动能力不足,病人和残疾人丧失了劳动能力,所以整体来说农村人的生活质量不是很好。而他们热切地想提高生活质量,希望得到亲情友情的心理在大锅饭中激烈地表现了出来。这就是现在农村大锅饭越演越烈的根本原因。

大锅饭不仅在中国有,而且在外国也很盛行。欧美国家的人们经常举办party和各种聚会,也是借此放松一下,团聚一下。这个不计成本。

尼采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大锅饭从某些方面来说是不合理的,但是从另外方面来说确是非常合理的。它也许代表了一种社会趋势,这种趋势和另外的趋势截然相反;它也代表了一种财富再分配方式,也许有一天这种方式会占主导位置,尤其是在消费领域。它也可能代表了一种未来生活方式,这种方式下人们可以无忧无虑衣食无忧地生活,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或者社会需要学习和工作。

大锅饭其实就是人类劳苦生活的一抹缝隙,是精神枷锁的瞬间释放,是劳动苦痛的一种放松,是对剥削奴役的暂短反抗,是人情的暂短聚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615-754135.html
上一篇:陕西为什么到现在还很贫困
下一篇:春节风俗思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