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帝都话濮阳

 hszlw 2014-01-28

千古帝都话濮阳  

 

濮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三皇五帝夏商周,基本上在此都可以找到轨迹。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蚌砌龙虎图案,轰动了新闻界、史学界、引起了考古专家和天文学专家的极大兴趣,纷纷撰写文章进行探讨。他们对45号墓主也多有推测,不少专家发言,认为是远古太昊伏羲氏的遗体,笔者曾撰写《太昊伏羲氏》一文,从六个方面论证了三组蚌砌龙龙虎图案与伏羲氏的关系。濮阳成为“中华第一皇陵”,不是无据之谈,而是由充足的理由的。

《归藏.启筮》:“蚩尤出自羊水,八胘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代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青,一作清,青丘在今濮阳县东南28公里,今名青古庄,属于城乡。细查历史,古有清阳、清亭、清源者,而名青丘者惟此一处。黄帝元妃嫘祖生玄嚣、昌意。玄嚣居江水,许顺湛先生认为在安阳,但也有人说玄嚣邑顿丘者。昌意居若水,《魏书.地形志》载昌意封于今河南南乐县境,建昌意城,汉置乐昌县,后改昌乐县,其“昌”字盖取昌意之义。黄帝三妃彤鱼氏生挥及夷彭。挥次十五,造弧矢及司率罟(音古,网也),也有说挥为玄嚣青阳之子,或说为少昊青阳氏之子,为帝颛顼弓正官,因造弓矢,赐姓为张。其封地一说在清河之阳,一说封鉏者,此皆在濮阳之地,故今濮阳成了张氏祖源地。

仓颉史皇氏,一说他是伏羲史官,有说是黄帝史官,也有说是一代帝王。仓颉,姓侯冈,龙颜,大口,四目灵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使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时代,被历代尊为造字圣人。仓颉生地有多种说话,但更多的认为是生于今南乐县西北18公里吴村(过去称史官村),此处有仓颉陵庙、造字台、古井,是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现陵庙规模宏伟,是华夏儿女特别是文人墨客朝圣之处。

颛顼高阳氏,一说他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一说他是黄帝曾孙,昌意之孙,乾荒(《山海经》作韩流)之子。《竹书纪年》:“颛顼母曰女枢,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首戴干戈,有圣德,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位。元年帝即位居濮。十三年初作历象。二十一年作承云之乐。三十年帝产伯鲧。七十八年陟(卒)。”《路史》说颛顼生下时:“渠首、通眉、戴干(即大头、长眉、头戴盾),渊而有谋,疏以致远,年十五而住少昊,封于高阳,始都孤棘。二十即帝位,徙于商丘,以故柳城、卫濮俱为颛顼之墟。”注:“商丘,濮阳也,因帝颛顼居之,因曰帝丘。”《唐书》:“麟德二年(665年),帝(唐高宗)发东都,赴东岳,至濮上,问丞相窦德元曰:‘濮阳爽垲,信良邑也,古为帝丘何也?’德元不能对。礼部尚书许敬宗策马前曰:‘臣能知之,昔者,颛顼实居此地,其后昆吾氏因之,故谓之帝丘。’”帝颛顼建都濮阳帝丘史无争议。

颛顼称帝后,实施了一系列进步措施:设五官,立九卿,改服制,内平外城。又实行了宗教改革。《国语.楚语下》:少昊之衰,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颛顼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当时共工与颛顼争帝,失败后怒触不周山而死。颛顼在平定共工叛乱后,更重视内政。怜孤恤贫、奖励习射,劝科农桑,制十等之币,以通有无。严禁同姓者结婚,否则放之崆峒之野。著新历,以十三月为元岁。冰始离,蛰始动,鸡三鸣而立春,是谓颛顼历。命蜚龙制乐,称八音,会八风,以调阴阳,是曰承云。颛顼处玄宫,博心揖志,不贪广远,故地大而不淫,在位七十八年而崩,死葬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今内黄县西南30公里三杨庄西北有其陵庙。

帝喾高辛氏,十五而佐颛顼,三十而登帝位,他的青年时代是在帝丘度过的,死后葬于东郡濮阳顿丘城台阴夜之秋山。今清丰县西南6公里小固城有秋山,昔有帝喾陵、帝喾庙,民多祭祀。

帝尧陶唐氏,都于平阳,即今山西临汾市,但他的晚年是在雷泽一带居住的。古雷泽(今在山东鄄城县东南与菏泽市交界,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南有尧陵、尧母庆都慕陵台、尧妃仲山甫墓。尧城、丹朱(尧子)墓、偃朱城则爱今濮阳市范县境。

帝舜有虞氏、父曰瞽叟,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目重瞳,故名重花。舜母早逝,父继娶后母,生弟名象,妹名系,一曰婐首。父顽、母嚚(音吟)、第傲,常共谋害舜。舜出,耕骊山,渔雷泽,陶河滨,作计器于寿丘,贩于顿丘,就是于负夏,民多从计之,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以上地名皆在鲁东南豫东北一带,2000年在瑕丘立有白玉石雕刻的“帝舜故里”碑,2006年9月,世界舜裔联谊会第十九届国际大会在濮阳召开,来自十国舜裔华人于此上香朝拜,盛况空前。

夏帝相都帝丘。其史序是:尧禅舜,舜禅禹,禹居冀,即今山西夏县西北古之安邑;史称有夏之墟。一说禹都禹阳城,在今河南登封市王城岗遗址。河北师大历史教授沈长云论证禹都阳城在濮阳。禹欲禅伯益,禹之子启杀伯益,创夏朝,都夏邑,即今河南禹州市。启崩,世子太康立,迁都斟寻,即今偃师市境。夏后太康不修民事,游乐不止,使夏政凌迟,黎民皆怨,夷人始叛。祖居于鉏(鉏,古国名,在今滑县东)的有穷氏后裔,以其善射,发兵西进占领夏朝国都,取夏民以代夏政,太康逃到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十年不归,史谓之“太康失国”。太康崩,后羿拥立其弟仲康为傀儡。仲康崩,世子相在后羿威逼下,东逃帝丘,并在此建都。

皇甫谧曰:“夏相徙帝丘,卫地。”夏帝相都帝丘,是不争之事实。

夏之方国多在濮阳一带,夏有穷氏后羿居鉏,春秋曰城鉏,卫出公辄避难居此,其地在今滑县东37公里,濮阳县西南23公里,界两县间,疑为滑县赵营乡西乱革,此为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后羿先世亦名羿,帝喾(一作帝俊)赐弓素矢,封于鉏,以扶夏国。

观国,一曰斟灌,其他地在今清丰县。《左传》昭公元年,赵孟曰:“虞有三苗,夏有观、扈。”有扈氏在今原阳县。《竹书纪年》:“夏后帝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梁沈约注云:“武观即五观也,观国,今顿丘卫县(史志多将卫国县说成卫县).”《国语》:”启有五观,谓之奸子。五观,盖其名也,所处之邑,其名曰观。”其注云:“夏启子太康第,所封在卫县,夏衰灭之。”《史记》:“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尚书.序》亦作此说。夏后帝相九年居斟灌,并死葬于此。辞瓒按《汲郡古文》:“相居斟灌,东郡灌是也。”郦道元日:“余考瓒所据,今河南有寻地,卫国有观士。”这都说明斟灌与观国同为一处,其址在今清丰县东南。

夏之方国昆吾在今濮阳县。昆吾始为陆终之长子颛顼之玄孙已樊封地。《路史.后记》:“颛顼娶胜奔氏之女曰娽,生伯称、卷章、季禺三人,卷章生黎及回。黎为祝融(火正),卒,帝喾以回代之。回食于吴,是曰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月樊,为己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颛顼之墟。”昆吾始为帝喾所封,至夏仲康六年,因昆吾氏有功于正室,赐命作伯,是为夏伯。《竹书纪年》:“夏帝廑四年,昆吾氏迁于许,帝癸(夏桀)二十八年,昆吾令诸侯伐商。三十年,汤乃兴师率诸侯自把钺以伐昆吾,於是昆吾为汤所灭。”诗曰:“韦、顾即伐,昆吾夏桀”,即指此事.已姓居濮阳之昆吾,历十三世,约350年,期间,夏启筹九鼎于昆吾,帝相逃于昆吾,皆指此处.

夏有顾国,在今濮阳市范县东南,始封者不详。按《路史》所载,顾、温、苏、扈、董、廖、斟寻、斟灌、祝产,皆昆吾之后裔。《绎史》:“陆终氏五世为斟姓,与韦、顾同封,其后有斟灌,斟寻氏。”《竹书纪年》:“夏癸(桀)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会诸侯于景亳,遂征韦。商师取韦(在滑县东南)遂征顾。”《太平寰宇记》:“故顾城在范县东南二十八公里。”宋时范县在今张庄乡旧城。《中国历史地名词典》:“顾国在今山东鄄城东北。”《范县志》:“顾城遗址位于范县城东南25公里,今张庄乡旧城东南。城址东边长4000米,西边长3400米,南边宽3000米,北边宽3500米,周长13900米,城址全部掉入黄河中,现为黄河滩区,遗址无存。

濮阳在殷商时为商王与贵族狩猎和祭祀之地。商之始祖帝喾死葬于斯。帝喾子契封于商。契生昭明,昭明生相土。相土为夏帝相作乘马,迁于商丘,为相土之东都。相土之后代在此祭祀祖先是合情合理的。在甲骨文中提到濮阳一带地名中有丘商(即商丘,或谓帝丘)、咸、洮、盂、戚、铁、宫(《春秋》曰丘宫)等。这说明濮阳在殷商时代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西周濮阳为东地。《逸周书》:“武王克殷,立王子禄父,使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霍叔于殷,使监殷臣。”及诛禄父、管叔,放蔡叔之后,“使康叔宇于殷,使中旄父宇于东。”《竹书纪年》:“周成王元年秋,武庚(即武庚禄父)以殷判,周文公出居于东。”《列子?杨朱》:“武王即终,成王幼弱,周公摄天子之政。召公不悦,四国流言。(周公)居东三年,诛兄放弟?????”《尚书》则曰:“周公居东二年。”东为地名,按谭其骧历史地图所标,其址当在今濮阳县南14公里文寨村,考古发现此地为古遗址。

春秋,战国濮阳为卫国都城。鲁僖公三十一年,卫成公六年冬,即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自楚丘迁于帝丘,至卫元君十二年,即前241年,卫元君迁于野王,共历22君(其中有三君无封号)388年。卫国地处列国腹心,土地平坦,交通方便。水陆俱畅,故诸侯多在此会盟,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区之一。

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和濮阳市文物保管所,在濮阳县东南9公里高城遗址进行钻探、试掘,共开挖探沟四条。四面城墙顶部多被4—5米唐、宋、明代淤沙层所覆盖,城壕和城内文化层被汉代厚约6-8米淤土层所叠压。城址为长方形,高约6-9米,城墙基宽70米,顶宽20-30米,城墙外有一护城河。北城墙长约2420米,东墙长3790米,西墙长3986米,南墙长2361米,总面积916万平方米。今现存城区面积为14.4万平方米。如是考,高城遗址要比戚城面积大63.61倍。城下还有旧城址,早于商代,极有可能为帝颛顼古城之遗址。这一重大发现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古帝丘的位置,但这里不是汉代濮阳城,汉代濮阳县城在瓠子河口南十里,也就是说在瓠子河南。濮阳因在濮水之北而得名,高城则在瓠子河北。

综上所述,濮阳在五帝时,为帝颛顼遗墟,在夏代为夏后帝相所都,两朝在濮阳建都将及百年。夏代昆吾氏居此,春秋战国卫国都此,两个方国在此建都约达700多年。

(作者:王培勤,濮阳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原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