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五络脉

 yiyidaodao 2014-01-28
目录[ 隐藏 ]
  • 1络脉分布 
    • 1.1络脉分布 
      • 1.1列缺--手太阴络脉
      • 1.2偏历--手阳明络脉
      • 1.3偏历--手阳明络脉
      • 1.3丰隆--足阳明络脉
      • 1.4公孙--足太阴络脉
      • 1.5公孙--足太阴络脉
      • 1.5通里--手少阴络脉
      • 1.6支正--手太阳络脉
      • 1.7支正--手太阳络脉
      • 1.7飞扬--足太阳络脉
      • 1.8大钟--足少阴络脉
      • 1.9大钟--足少阴络脉
      • 1.9内关--手厥阴络脉
      • 1.10外关--手少阳络脉
      • 1.11外关--手少阳络脉
      • 1.11光明--足少阳络脉
      • 1.12蠡沟--足厥阴络脉
      • 1.13蠡沟--足厥阴络脉
      • 1.13长强--督脉之络
      • 1.14尾翳--任脉之络
      • 1.15尾翳--任脉之络
      • 1.15大包--脾之大络
    • 2循行特点与功能
      • 3循行特点与功能
        • 3歌诀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大包)总称十五络,或十五别络。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
        络脉分布 

        列缺--手太阴络脉

        十五络脉全图
        十五络脉全图
          手太阴肺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桡骨茎突后的分肉之间,与手太阴本经并行,直入手掌中,散布于大鱼际部。它的病变,实证为手桡侧腕部锐骨和掌中发热,虚证为呵欠频作,小便失禁或频数,可取它的络穴列缺治疗。穴在距腕一寸半处,别行于手阳明大肠经。 

        偏历--手阳明络脉

          手阳明大肠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偏历,在腕关节后三寸偏历穴处分出,走向手太阴肺经;其支脉向上沿着臂膊,经肩髃穴上行至下颌角处,遍布于齿中;其支脉进入耳中,合于该部所聚的主脉。它的病变,实证为龋齿、耳聋,虚证为齿冷、经气闭阻不通畅,可取它的络穴偏历治疗。

        丰隆--足阳明络脉

          足阳明胃经的别行络脉,名曰丰隆,在距离外踝上八寸处分出,走向足太阴脾经;其支脉沿着胫骨外缘上行联络于头项部,与各经的经气相会合,再向下联络于咽喉部。它的病变,气逆则发生突然失音;实证为狂癫之疾,虚证为足缓不收,胫部肌肉萎缩,可取它的络穴丰隆治疗。

        公孙--足太阴络脉

          足太阴脾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公孙,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处分出,走向足阳明胃经;其支脉进入腹腔,联络于肠胃。它的病变,气上逆则发生霍乱;实证为腹内绞痛,虚证为鼓胀之疾,可取它的络穴公孙治疗。

        通里--手少阴络脉

          手少阴心经的别行络脉,名曰通里,在腕关节后一寸处分出上行,沿着手少阴本经入于心中,再向上联系舌根部,会属于目系。它的病变,实证为胸中支满阻隔,虚证为不能言语,可取它的络穴通里治疗。穴在腕关节后一寸,别行于手太阳小肠经。

        支正--手太阳络脉

          手太阳小肠经的别行络脉,名曰支正,在腕关节后五寸处,向内侧注入手少阴心经;其支脉上行经肘部,上络于肩髃穴部。它的病变,实证为关节弛缓,肘部痿废不用,虚证为皮肤赘生小疣,可取它的络穴支正治疗。

        飞扬--足太阳络脉

          足太阳膀胱经的别行络脉,名曰飞扬,在外踝上七寸处分出,走向足少阴肾经。它的病变,实证为鼻塞流涕,头背部疼痛,虚证为鼻流清涕、鼻出血,可取它的络穴飞扬治疗。

        大钟--足少阴络脉

          足少阴肾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大钟,在内踝后绕行足跟部,走向足太阳膀胱经。其支脉与足少阴本经并行向上而至于心包下,再贯穿腰脊。它的病变,气上逆则发生心胸烦闷;实证为二便不通,虚证为腰痛,可取它的络穴大钟治疗。

        内关--手厥阴络脉

          手厥阴心包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内关,在腕关节后二寸处,发出于两筋之间,走向手少阳三焦经。它沿着手厥阴本经向上联系于心包,散络于心系。心系的病变,实证为心痛,虚证为心中烦乱,可取它的络穴内关治疗。

        外关--手少阳络脉

          手少阳三焦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外关,在腕关节后二寸处分出,绕行于肩膊的外侧,上行进入胸中,会合于心包。它的病变,实证为肘部拘挛,虚证为肘部弛缓不收,可取它的络穴外关治疗。

        光明--足少阳络脉

          足少阳胆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光明,在外踝上五寸出分出,走向足厥阴肝经,向下联络于足背部。它的病变,实证为足胫部厥冷,虚证为足软无力不能行走,坐而不能起立,可取它的络穴光明治疗。

        蠡沟--足厥阴络脉

          足厥阴肝经的别行络脉,名曰蠡沟,在内踝上五寸出分出,走向足少阳胆经;其支脉经过胫部上行至睾丸部,终结于阴茎处。它的病变,气逆则发生睾丸肿胀、突发疝气;实证为阴茎挺长,阳强不到,虚证为阴部暴痒,可取它的络穴蠡沟治疗。

        长强--督脉之络

          督脉的别行络脉,名曰长强,挟脊旁膂肌上行至项部,散布于头上;再向下到两肩胛之间,分左右别行于足太阳膀胱经,深入贯穿于脊膂中。它的病变,实证为脊柱强直,虚证为头重、旋摇不定,此皆督脉的别络之过,可取它的络穴长强治疗。

        尾翳--任脉之络

          任脉的别行络脉,名曰尾翳(也称鸠尾),从鸠尾向下,散布于腹部。它的病变,实证为腹部皮肤疼痛,虚证为腹部皮肤瘙痒,可取它的络穴尾翳(即鸠尾)治疗。

        大包--脾之大络

          脾的大络,名曰大包,在渊腋穴下三寸处发出,散布于胸胁部。它的病变,实证为一身尽痛,虚证为周身肌肉关节松弛无力;此一络脉象网络一样包络周身,如现血瘀,可取它的络穴大包治疗。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
        循行特点与功能

          十二络脉由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腕踝关节附近的本经络穴分出,均走向相表里的经脉,加强了表里两经的外部联系。另有分支随本经走行加大了气血灌注的范围。任脉的别络名鸠尾(尾翳),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尾骨下的长强穴分出经背部向上散布于头部,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散布于胸胁部,分别沟通了腹部经气、背部经气和侧胸部经气。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
        歌诀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

          人身络脉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数,

          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

          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

          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记,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

          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名屏翳↑①,

          脾之大络是大包,十五络名君须记。

          【注释】

          ①屏翳:有医书指屏翳即会阴穴。现根据《灵枢经·经脉》记载改为尾翳即鸠尾穴。

          【白话解】人身有十五络脉,络脉和络穴同名,但慨念不同。手太阴络脉(穴)名列缺,手少阴络脉(穴)名通里,于厥阴络脉(穴)名内关,手太阳络脉(穴)名支正,手阳明络脉(穴)名偏历,手少阳络脉(穴)名外关,足太阳络脉(穴)名飞扬,足阳明络脉(穴)名丰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足少阳络脉(穴)名光明,足太阴络脉(穴)名公孙,足少阴络脉(穴)名大钟,足厥阴络脉(穴)名蠡沟,督脉络脉(穴)名长强,任脉络脉(穴)名尾翳又名鸠尾,脾还有一大络名大包。这十五络脉(穴)应仔细牢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