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姓氏谱·张姓卷》张浚张南轩张杓

 hszlw 2014-01-28

《中华姓氏谱·张姓卷》张浚张南轩张杓

 
                    ——摘自《中华姓氏谱·张姓卷》95
    张浚(公元年),字德远,四川绵竹人。唐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之十三世孙。其世系如下:张浚的祖父张弦(公元年),字元之,号希伯。自幼有大志,但轻视科举,两次应试均名落孙山。仁宗庆历初年,正值西夏犯边,朝廷下诏征求御敌良策。张弦因著有《御戍策》篇,遂被推荐。仁宗迫于西夏的压力,求贤心切,遂命中书执政大臣召试张弦。因有独到之见,破格录用,擢任将作监主簿。其后,又跟随任知渭州的程勘到渭州任职。程戡改知雷州,他亦任职雷州。当时雷州爆发了黎族人民反抗宋朝统治的起义,宋廷从四明(浙江宁波)调兵由海道前来镇压,命张弦主持其事。张弦受命后当即谏止用兵。他亲自深入黎民居住地,以诚相待,抚慰劝说,终于平息了起义。宋廷为奖赏其功绩,遂任张弦为太子中书舍人,入京管干都进奏院。不久,以年逾而辞官家居。嘉八年(公元年)卒,享年岁。张浚的父亲张咸,字君悦。元丰二年进士,学问渊博,见解独到。历任州县官和京城各职事官。元三年(公元年)复由华州举荐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特科考试,其试卷奇伟条畅,谈经论道,言简意赅,切中时弊,被评为第一。但因与当权者反对变法的看法相抵触,落选家居。绍圣元年(公元年),再次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特科考试,此时由变法派执政,他的试卷激情感人,文采斐然,可谓惊世之作。遂被录取,授宣德郎,出任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其子张浚,年仅4岁,张咸便离开了人间。张浚由其母计氏含辛茹苦,培养成人。重和进士,授山南府士曹参军兼城固县事,秩满调任褒城令。他为政清廉,格尽职守,兴利除弊,颇有政绩,为同僚所称誉。靖康元年(公元年)擢任太常寺主簿。金兵南下,开封失陷。次年,赵构在南京商丘即位,重建宋政权,是为南宋高宗。张浚投奔南宋,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建炎三年(公元年)春,金兵大举南下,高宗逃奔杭州,张浚驻守平江(江苏苏州)。三月,杭州武将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张浚以传檄勤王,平定“苗刘之变”有功,知枢密院事,成为南宋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收复中原失地为己任,图谋中兴。他上书高宗,经营川陕,以保东南,并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亲临前线,抗击金兵。但原定的两路援军,却未出动,致使张浚孤军作战,导致富平(今属陕西)之败。张浚以丧师失地,罢职家居。但金兵再渡南下,高宗遂又起用张浚,复知枢密院事。绍兴五年(公元年),被拜为宰相,部署沿江、两淮诸路军马大举北伐。张浚“总中外之政”于一身,宋高宗亦“事无巨细,必以咨浚”。然而就在这时又发生了宋将郦琼率部4万叛降刘豫之事。张浚因此而引咎罢相,贬官观文殿大学士。秦桧执政后,排斥张浚,且“必欲杀之”而后快。绍兴三十一年(公元年),金军再次南下攻宋,“中外震动”,宋高宗不得不再次起用抗战派官员,张浚第三次被委以重任。次年六月,孝宗在一片抗金声中即皇帝位,授张浚少傅、封魏国公。隆兴元年(公元年)再次拜相,督师抗金。隆兴二年,由于孝宗屈服于求和派的压力,又把张浚从前线召还朝内,不久又为主和派排挤罢相,忧郁而死。张浚以抗金复国大志未酬,无颜见祖宗于地下,遂告诫子孙,死后不回绵竹,在湖南宁乡就地安葬。终年岁,赠太保,后加赠太师,赐谥忠献。著有《易解》和《易解杂记》卷,《春秋解》6卷,《论语解》4卷,《中康解》卷,《诗书礼解》3卷,另有《绍兴奏议》卷,《隆兴奏议》卷,《文集》卷。他治学的核心,即本于“天理”之说,并把“天理”具体落实到一个“礼”字上。他告诫子孙的口头语即是“学以礼为本,礼以敬为先”。他在家乡置义庄、购田产,赡养宗族中之贫者,并以此形成家训家风传给后代。
  张栻、张构兄弟,继承父辈事业,为绵竹张氏家族增添了更多的光彩。张(公元年),字敬夫,号南轩。安葬其父后, 反对议和。以少年而“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岁时,以荫补官,历任吏部侍郎等职,其后出任地方官十余年。他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时,精减州兵,汰冗补阙。知江陵府兼本路帅臣时,一日去贪吏人。他礼遇诸将,加恤士伍。每到一地,都有政绩,造福一方。淳熙八年(公元年)病逝,年仅岁。四方之士涕泪相吊,江陵、静江之民哭之尤哀。张虽英年早逝,但对学术的贡献很大。岁那年,张遵父命到衡山文定公书堂拜胡宏为师,因学习勤奋,见解高明独特而深得器重,胡宏高兴地说:“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学成,在潭州(今长沙)城南妙高峰创建城南书院以传师说。乾道初年,他又应湖南安抚使刘珙之邀主讲于岳麓书院,这时胡宏已经逝世,其门下弟子多从而问学岳麓,而各地学者登门质疑者更是不绝于途,湖湘学派的中心遂由衡山转移到岳麓。正如《宋元学案》所说,“湖南一派,当时为最盛”,就连后来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也闻名从福建不远千里来到岳麓,与张讨论学术达三个月之久,这就是学术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朱熹后来在给程允夫的信中也说:“敬夫所见,超诣卓然,非所可及”,“去冬走湖湘,讲论之益不少”。可见朱熹之学受张拭影响之大。张死后,留下的诗文由朱熹编定,以《南轩文集》刊行于世,而最能反映其理学思想的是他的著作《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问答》以及《希颜录》。在宇宙观上,他继承师说,以“性”为本体,并把“性”和“太极”统一起来,认为“太极,性也”;“有太极则有物,故性外无物;有物必有则,故物外无性”。在他看来,性是无形无迹的,处于未发的静态之中,而太极则含体用,兼动静,两者都是形而上学的宇宙本体。这种宇宙本体论,与程朱理学以理为本体,陆王心学以心为本体都不同,又区别于张载的气本体论,体现了张思想的特色,是对理学的一大贡献,也是湖湘学派区别于其他学派的标志之一。张理学思想的另一大特色是特别强调义利之辨,并由存义去利而得出“存天理,去人欲”的结论。从整个理学史上讲,他与老师胡宏一样,可以看作是“理学”朝“心学”转向的发端人物。张的影响是深远的,至今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还有崇道祠专门祭祀他和朱熹。
    张杓,字定叟。初以父荫授承奉郎,又任严州通判。孝宗即位初,曾召见张,擢任袁州(江西宜春)知州。他任后,以豪强,弭盗贼,强化社会治安为首务,但又严明法令,不枉惩平民。有一县尉获一盗贼,张构复审,知其冤枉,遂释放而去,部属都想不通。不久捕获真盗,事情大白,部属及民人无不叹服。其后,又改任浙西,督理荒政,并兼摄苏湖二州。有豪势之家囤积居奇,他严惩不怠。执政大臣就此事奏报孝宗皇帝,对张构大加弹劾。孝宗却说,此事他早已知道,张构做得对。秩满,改任临安知府。他到任后,清理积欠,蠲免赋税,打击豪强,强化治安。出现了夜不闭户,秩序井然的局面。孝宗赏赐他五品官服,迁兵部侍郎,仍知临安府,后加赐三品官服。总之,他为官一生,清正廉明。不阿权贵,不媚凡俗。祛邪扶正,嫉恶如仇。亲身实践了其父的教诲和张氏家风。综上所述,绵竹张氏在南宋时期,不论是政治舞台上,还是思想领域中,都是有着巨大而深远影响的家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