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秋风树叶 2014-01-30

最近几个月,是春天,心里偶尔会蹦出几句黄帝内经的话,也没有什么逻辑性。

 

我自己琢磨,“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也有版本是“春必温病”)”,病的并不一定是“温病”吧。

应该是春天气温转暖的时候,人就容易生病了,或新感,或旧疾吧。

 

理由如下:

冬伤于寒,说明身体本来就虚弱,或者说明身体受到了伤害,原来要闭藏的没办法闭藏了。这样一来,是不是应该是“奉生者少”呢?

春天天气转暖,藏在身体内部的阳气开始往外升发,虚人通常在这个时候,会出现虚热、或者肾气不足导致身体发冷等情况。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春天发病,无论是不是发烧,无论是不是温病,其实本身都是因为人体自身的圆运动(循环)出现了问题,导致外因引发疾病。

 

至于有的医家认为,冬伤于寒,寒邪闭塞在体内,久郁化热,应春气而发,所以是“温病”。

我没有什么临床的经验,也不是从事中医生的行业,但从逻辑上来说,这个说法在临床上,除非是跟踪性诊治,否则很难得到验证的。

 

所以,我自己觉得,这句话,应该调换一下句式,估计大家的意见会统一一些。“冬伤于寒,春温必病”。

 

不过,还是有些没办法解释的:

当然,有的人体质不差,虽然冬伤于寒了,消耗了一些闭藏的精元,但是没发成病,身体也不算虚。

春天天气变暖了,为什么也会出现喉咙疼等上火的情况呢?

是体内的寒邪变成热邪,逢春天外界阳气升发,两阳相遇,所以变得上火呢?

又或者,我自己的概念本来就弄错了呢?春天,究竟是什么样的病征多见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