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蔬菜-香椿 (2002-06-17) 香椿,又名香椿头、椿芽等,为森林蔬菜的主要品种,是我国特有的树种,有着悠久的栽培、食用和药用历史。 香椿的营养丰富,每百克鲜嫩芽中含蛋白质9.8克、脂肪0.86克、碳水化合物6克、组纤维1.5克、灰分5.9克、糖类7.2克、胡萝卜素93克、抗坏血酸56毫克、维生素B1 0.21毫克、维生素B2 0.13克、钙110毫克、磷120毫克、钾548毫克、镁32.1毫克、锌5.7毫克、铁3.4毫克,营养价值名列蔬菜前茅。香椿含有大量的芳香物质,为重要的调味菜之一,可鲜食、炒食、炸食、凉拌、制脯等,其特殊的香气备受人们喜爱,被视为蔬菜珍品。香椿种子出油率为38.5%,油有香味而无色,可食用,也可制肥皂、油漆,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香椿的药用价值很高,根皮为中药椿白皮,可治肺、胃等疾病。叶煮水可洗疮疥、去风湿病,还有防治感冒和肠炎的功效。 香椿属楝科楝属中落叶乔木,多年生植物。整个生命周期可达数十年以上,树高可达25米,胸径70多厘米。 香椿的顶芽发达,常最先萌发,具有较强的顶端优势,可以连续生长,形成明显的中心干。作蔬菜栽培的香椿,因年年采摘新梢而呈灌木状。由于香椿的顶端优势十分显著,分枝少,光杆现象很严重,不利于提高嫩芽产量,但香椿易萌发根蘖苗。人工栽培发展香椿蔬菜应把握好香椿的生长特点进行繁殖,采用矮化密植技术来提高香椿蔬菜的单位产量,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香椿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在年平均气温8℃~23℃,极端最低气温高于-25℃,极端最高气温低于35℃的地区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年平均气温在12℃~16℃的地区为香椿最适宜的经济栽培区。香椿喜光怕阴,在向阳、阳光充足的地方,椿芽色泽鲜艳,香味浓而甜,品质好;反之含水多,味淡。香椿喜湿怕涝,成龄期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高易引发病害,产量低,品质差。香椿对土壤适应能力很强,在酸性、中性、钙质、微碱性等土壤中均能正常生长,但在钙质丰富、有机质含量高、肥沃沙质的土壤中生长最好。肥水充足时,树体生长快,椿芽产量高,而且肥嫩。 在香椿越冬栽培及春季露地采收时,由于气温较低,病虫害很少,一般不必进行药剂防治。待夏、秋季发生病虫害时,已不采摘食用,施用药剂对人无伤害。故香椿为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蔬菜,这在蔬菜产品中尚不多见。 在我国除高寒的东北、西北部分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均有香椿栽培,而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有食用香椿的习惯。过去人们栽培香椿大多是材菜兼顾,以材为主,因而只在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种植,仅在春季摘取嫩芽以做菜用。近几年来,人们观念发生根本变化,生活追求高品质;香椿作为蔬菜发展已在一些地方表现出好的势头,且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采用香椿矮化密植技术,改变传统的香椿材菜两用为单一蔬菜生产,大大提高了香椿嫩芽的产量;加上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的利用,使香椿嫩芽的供应已由传统的典型季节型转向周年化发展,栽培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创下亩产值两万元以上的记录,列各种蔬菜之冠,同时扩大栽培规模,产品不仅供应本地,而且销往京、津等各大城市和东北地区。 香椿露地栽培时,在春季采收上市,对解决春季蔬菜供应短缺有一定作用;目前日光温室等保护地栽培可使供应期提早到春节,对缓解冬季蔬菜供应也有极大作用。但目前香椿生产正处在起步阶段,尚无足够数量的产品供应国内东北、西北地区以及国际市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