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所拟定的一种治疗方法,且由来已久,自张氏医通载哮喘外治奇方以降,特别是近年来在冬病夏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介绍如下。 赵氏取白芥子,甘遂各30%,细辛,麻黄,元胡干姜各10%,共为细末,用鲜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穴位,第一次贴大杼,肺俞,心俞,天突,第二此贴风门,厥阴俞,督俞,膻中,两组交替使用,每次6---12小时,治疗支气管哮喘3700例,痊愈1739例,显效1229例,有效614例,无效118例,总有效率97%。 袁氏药用生川草乌,野百合各30克,当归12克,马钱子,官桂,赤芍,仙鹤草,老鸛草各48克,鲜桑枝,鲜桃枝,鲜枣树枝,鲜槐树枝,鲜柳树枝各30克制成哮喘膏,于春夏季等敷贴,随访87例,痊愈42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 张氏每年盛夏即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药用白芥子元胡各30克,细辛,甘遂各15克共研细末,每一伏取药粉三分之一量加姜汁适量调成糊状备用,制成药饼6个,放置在双侧肺俞,心俞,膈俞,胶布固定,时间不少于6小时,观察750余例,疗效尚佳。 咳喘膏防治慢性支气管炎1500例 组成 生白芥子,炒白芥子各250克,细辛,洋金花,生麻黄,肉桂各100克,元胡500克,甘遂樟脑粉各60克,共研细末,以生姜汁搅拌成糊状,搓成莲子大小,置于烘热膏药中备用。治疗方法,取大椎,肺俞,天突,膻中,足三里,配穴:肾俞,脾俞。每年夏季初中末伏各贴一次,连续敷帖三年为一疗程。 本组1500例,年龄最小三岁,最大八十二岁,病程最短一年,最长48年,其中慢支820例,支气管哮喘310例,体虚易感冒370例,贴药时间最少一疗程,最多四疗程,本组除85例无效外,其余1415例均于第一疗程生效。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