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 喘

 程宇宏 2016-01-08
16:酮替芬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各种类型哮喘和儿童哮喘
此药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有治疗作用或用 扑尔敏3片,舒喘灵2片,氨茶碱2片,岩白菜素2片,这个上加加异丙嗪四片.咳特灵一片.酮替芬一片.贴大椎定喘穴。
治小儿咳喘,取干姜、白芷、炒苏子、杏仁、苍术、菖蒲、山奈各4g,雄黄2g,研细末,装入香袋内,佩带于小儿的肩甲部位,10天换药1次,效果颇好。治小儿厌食症,取苍术、薄荷、荜拨、高良 姜、荜澄茄、青皮、陈皮、砂仁、白豆蔻、川椒各等分,共同研成细末,制成香袋,佩带小儿颈项上,一般带1个月,疗效显著。哮 喘:取白凤仙草1株,延胡索、川椒各15g,艾叶、杏仁各30g,诃子20g,白果仁、白烛子各25g,上药共煎水,去渣取汁倒入小盆内,趁热熏后洗肺俞穴、云门穴(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中府穴(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处),具有消炎平喘止咳功效。
 

1.肺虚久咳

    【处方】木鳖子、款冬花各适量。

    【制备用】陶罐或瓷罐里烧烟,竹管吸之。

    【出处】《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

2.一切劳嗽

    【处方】钟乳粉、雄黄、款冬花、佛耳草各适量。

    【制备用】陶罐或瓷罐中烧烟,竹管吸之。

    【出处】《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

小儿顽固性咳嗽

    【处方】白芥子40g,紫苏子40g,莱菔子40g,生姜5片,食盐250g。

    【制备用】将上药焙干,混合并共研细末,炒热至50℃左右,装入薄纱布袋,扎紧口袋,在患儿背部两侧肺区及腋下来回熨敷,每次30—40min,每日2~3次ol剂药可连续用2天。每次熨敷时药均需加热。

    【出处】广西中医药 

寒咳

    【处方】麻黄3g,膏药l张。

    【制备用】麻黄研末撒在膏药上,贴肺腧穴。

冬天久咳。

    【处方l麻黄60g,胡椒20粒,老姜15g。

    【制备用】共研末,以白干酒调面粉,再炒成饼,贴背心、肺俞穴。

风寒久咳

    【处方】葱头适量。

    【制备用】捣烂,炒热(以不烫皮肤为度)敷前胸,每日1次,连续敷2~3次。

寒咳

    【处方】膏药I张,胡椒10粒。

    【制备用】胡椒研细末.撒膏药上贴背心。 

风寒咳嗽

    【处方】大蒜适量。

    【制备用】去皮,捣烂,用油纱布2~3层包裹,敷两脚心涌泉穴,一般敷2小时,局部灼热有刺痛感时去掉,每日1次,连敷3~5日。

风寒咳嗽

    【处方】麻黄、细辛、甘草各等份。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加大葱适量,共捣膏状,纱布包裹敷肚脐0 2日换1次。

风热咳嗽

    【处方】栀子、桃仁各20g,杏仁6g,糯米、胡椒各lg。

    【制备用】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膏,敷两脚心(涌泉穴),及足背相对应位置,覆盖薄膜绷带固定,12小时换1次。

痰湿咳嗽

    【处方】半夏lOg,天南星10go

    【制备用】共研细末,取适量,用明矾水调成稠膏,敷肚脐。上覆盖纱布,外胶布固定,每日换1次。

【肺虚咳嗽】五倍子。

    【制备用】研细末,调凡士林,敷肚脐,覆盖纱布,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1个月为l疗程。

咳嗽喘促


【处方】石菖蒲、葱白、艾叶、生姜各适量。

    【制备用】上药切碎捣烂,炒热,从胸背向下熨。

慢性支气管炎,寒痰咳喘。

    【处方】射干、麻黄、细辛、牛蒡子、葶苈子等。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制成药饼咳喘膏。敷贴膻中、肺俞(双侧)、脾俞(双侧)、定喘(双侧)、神阙等穴,以抗敏粘贴巾固定,每敷6~24小时,隔日1次。治疗时间3周。

    【功效】上方法治疗53例,3周后临床控制15例,显教2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6.2396。而且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有所升高,尤以IgC升高明显,提示敷贴有增强免疫的作用D

    王家琳,陈社新,朱先华。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炙白芥子、甘遂、细辛、麝香、生姜汁等。

    【制备用】将上药研细末,用姜汁调糊,制成膏贴肺俞、心俞、膈俞,每贴2~4小时,三伏天每10天贴1次。

    【功效】据报道治疗600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其中支气管炎有效率87.4%;支气管哮喘有效率88 .1%。

  裁李军、夏广辉经验。        

    【慢性支气管炎】细辛0. 6g,甘遂0.6g,芥子0-6g,生元胡0.6g,生半夏0.6g,樟脑0.3g,冰片0.03g,(长夏三伏天之末伏加附子0.06g,川椒0_06g)。

    【制备用】研细末,用姜汁凋糊在长夏的初、中、末各l天贴敷璇玑、腹中、双侧肺俞、心俞、肾俞穴,1日l剂敷贴8~24小时。

    【功效】据报道1-2年夏天敷贴治疗80例,有效36例,占45%;连续三年以上按时敷贴70例,有效56例,占71%。

    【出姓】中华医药理论与临床。

    【慢性气管炎】洋金花30g,甘遂l0g.细辛15g,白芥予35go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以姜汁调匀,制成Sg重之圆饼,备用。每年伏天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先针刺得气后出针,敷药饼,敷前于饼上置o.Olg麝香贴面。 2小时左右撤饼,皮肤烧灼感明显可提前。连续3次为I疗程。

    【功效】治疗298例,痊愈33例(1 1.1%),明显好转69例(23.2%),好转154例(51.6%);总有效率85-9%0

    【出处】陕西中医.载孙伟经验。

    【慢性气管炎】杏仁、术通、桃仁各10g,白胡椒25g,炒白扁豆30粒,黑术耳、鸡血藤、柴胡各6g,木香4g,术鳖子15g,沉香、巴豆、陈皮、甘草各3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混匀,每次6g,用蛋清或凡士林调敷双侧涌泉穴,再用纱布包裹固定.1天1次,7天为1疗程。

    【功效】一般一疗程症状减轻,2疗程后临床痊愈。治疗12例,总有效率91.67%。

    【出处】四川中医 载乔新泽经验。

    【气管炎】白芥子30g。

    【制备用】研细末,用水调和,贴前胸、后背,30min后取去。

    【气管炎】白芥子末90g,白芷、轻粉各9g。

    【制备用】加适当蜂蜜调成两块饼,烤热贴风门穴,早晚各1次。

    【注意与禁忌】刺激性强,不可久贴。有起泡不能再贴。

    【咳喘】肉桂、细辛、生地、桃仁、生甘草、白芥子、丹参、象贝母等。

    【制备用】上方研末制成药饼,大小约一元硬币,厚约3mm。成人取大椎、膏肓、肺俞、灵台;小儿取大椎、膏肓穴贴药饼,再艾灸药饼,让皮肤有灼热感为度,冷却再灸,反复3次后固定药饼2小时再取下。每周如上法1次,共3次。

    【功效】痊愈率22.5%,显效率58%,有效率8,6%,总有效率88 .71%。

    【出处】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载朱勇经验。

    【哮喘】白芥子9g,细辛9g,甘遂6g,延胡索9go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用时取药末适量,以生姜汁调后制直径4cm,厚为0.5cm药饼,敷贴肺俞、扶突、膈俞、膻中等穴,覆盖固定。体虚易感冒者加大椎、足三里穴;以喘为主者加贴定喘、涌泉穴;痰多者加贴丰隆穴;以咳为主者加天突、列缺穴。每两天换药一次,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温阳散寒,解痉利水,宣肺平喘。经治50例患者,治愈21例(42%),好转22例(“%)o总有效率86%。一般治疗时间为1~2个疗程。

    【出处】中国中医急症  载王俊经验。

    【哮喘】白芥于、苏子、莱菔子、地龙等。

    【制备用】上药研末,调配成泥膏状,制成直径为1cm、厚约0 . 3cm大小厚薄的药,择农历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及冬至日贴敷定喘、肺俞、肾俞、天突、膻中穴,用肤疾宁胶布膏固定。

    【功效】据载共治疗观察哮喘儿50例,结果气喘儿显效率86%,总有效率94%;咳嗽显效率84%,总有效率9296;咯痰显效率84%,有效率94%:哮鸣音显效率76%,总有效率90%。

    【出处】中医杂志  载范华等临床研究。

    【哮喘寒症】白芥子90g,轻粉6g,凤仙花根150g。

    【制备用】共熬成膏,贴背脊卜一5椎处。

    【注意与禁忌】白芥子对皮肤有刺激,不宜久贴。熟喘者忌用。

    【哮喘】麻黄120g,老姜120g(捣烂),面粉120go

    【制备用】上药麻黄细研,合三昧加酒炒热,包敷背心。

    【哮喘】老姜9g,麻黄4.5g。

    【制备用】上二药浓煎熬膏,将膏药摊在狗皮膏上.贴背部膏肓穴。

    【哮喘】细辛1.5g,麻黄2.lg。

    【制备用】上二昧研极细末,将药末撒在阳和膏膏药上,.贴肺俞穴。

    【哮喘】白矾30g(研末).面粉、醋各适量。

    【制备用】上三昧和匀做成小饼,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冬季须将小饼放锅中烙热使用。

    【哮喘】风仙花(根、叶并用)。

    【制备用】水煎浓汁,乘热蘸汁在背上用力擦洗,冷后随换,擦至背部发热为止。

    【哮喘】凤仙花全株。

    【制备用】洗净捣烂绞汁,加入高粱酒30g,搅匀,然后用手蘸汁轻拍膏肓穴,随蘸随拍,至微痛为止。可连拍数日。

    又:风仙花全株捣烂,敷背脊骨下至尾骨,见热即除去。

哮喘

    【处方】鲜白芥子。

    【制备用】研细末,取少许,水或蜜调,摊布上贴背部肺俞穴,3小时后揭去。

    -方:用姜汁调,敷肺俞穴,皮肤红即去掉,不使起泡。

    【哮喘】姜母一块,蒜二头。

    【制备用】共捣研,用布包好擦背部第三胸椎处,擦至极度热为度。

    【痰喘】凤仙花或子,吴萸。

    【制备用】研极细末,加面粉和大曲酒,拌匀揉成小药饼,烘热贴背心。

    【痰喘】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制备用】共研极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于天突、肺俞穴。

    【出处】吉林省卫生局编《中医验方和秘方汇编》。

    【哮喘】栀子、杏仁、桃仁各15g,糯米7粒,白胡椒3g。

    【制备用】共捣烂加蛋清少许调匀,睡前敷涌泉穴。

    【功效】据报道,治疗多例,效果良好。 

    【哮喘】川乌、草乌、桑枝、桃枝、枣枝、柳枝、官桂、白芷、当归、白芨、白薇、赤芍、乌药、牙皂、连翘、茯苓、木鳖子、乳香、没药各等份。

  【制备用】适量麻油浸药一宿,然后去渣,再加适量黄丹收膏,长夏三伏天使用。用时将药膏摊在直径6cm的厚布上。加温后贴两侧肺俞、膏盲穴。隔5天换药1次,连贴9次。连续三年伏天治疗,每年治时服蛤介尾2对,胎盘1—2个。

  【功效】报道称治疗41例,痊愈19例,好转21例,无效1鲥。

   【出处】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载郑亚夫经验。

    【哮喘】A.麻黄、桂枝、细辛、五昧于、杏仁、远志、半夏、黄芪、甘遂等。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以姜汁和丸如弹子大,用膏药贴敷华盖、膻中、双侧膏肓、膈俞穴。

    【主治】哮喘虚寒型,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肢冷、尿频或不禁;便溏喘甚,腰酸足软,口淡不渴,喜热饮。

    【处方】B.麻黄、杏仁、石膏、黄苓、桑白度、白芥子、甘遂等。

    【制备用】上药共研末,猪胆汁调和制丸如弹子大,用膏药贴敷于华盖、大椎双侧肺俞。

    【主治】哮喘痰热型。咳痰黄稠粘或痰中带血,胸闷气粗,咽痛,口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坚或溏而不爽,舌苔黄或薄黄腻;或弦滑或数。

    【治疗时间】A、B方贴敷时间为伏天的夏至至大暑,腊月的冬至至大寒。每一时令贴敷3次,每次间隔l周。连续贴敷2年当时令为1个疗程。

    【功效】A、B方治疗1 62例,显效93例,好转35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载张其源经验。

    【支气管哮喘】白芥子2份,生大黄l份。另备白芨适量。证属虚寒者加肉桂末1~2g,实证者加冰片0,5 --1g。

    【制备用】前二昧与证属加药共研细末,储瓷瓶。白芨单独研末储备。用时取拟证型药末3~6g,掺白芨末适量,加水、酒各半调匀,制成黄豆大小药丸,置膏药或胶布上放贴所取之分组俞穴。l组为肺俞(左)、肾俞(左)、天突;1组为膻中、肺俞(右)、肾俞(右)o可任选一组穴位,也可交替换贴。2日更换I次,至愈为止。

    【功效】报道,治疗多例,效果卓著。

    【出处】四川中医, 载李世君经验。

    【寒症哮喘】吴莱萸10g。

    【制备用】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涌泉穴(或摊至整个脚心),外用纱布包好,48小时除去。

    【功效】敷药后5~6天,便可产生疗效。 

    【支气管哮喘寒症】白芥子、甘遂各21g,元胡、细辛各12go

    【制备用】共研细末,每次取_l/3药末,加生姜汁调成糊膏,分摊在6块长为5cm的方玻璃纸上,药膏直径约为3cm,再取麝香0.3g(无麝香可冰片1g,或丁香粉、肉桂粉共1g),分撇药膏上,贴敷背双侧肺俞、心俞、膈俞(穴位位置:肺俞,俯卧位,在背第三胸椎凹窝向左右外侧各量5cm;心俞,俯卧位,在背第五胸椎凹窝向左右外各量Scm;膈俞,俯卧位,在背第七胸椎凹窝向左右外侧各量5cm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三伏天共贴3次(即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从上午11点开始贴,至下午2~3时为止)o如贴后局部有烧灼痛,可提前取下D连贴3年夏天为1疗程。

    【功效】据报道,上方治疗支气管哮喘1000例.3年显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8%。

    【哮喘】麝香l -1.5g,紫皮蒜10~15头。

    【制备用】麝研细末,蒜头捣泥。农历端午节中午近12点,让患者俯卧,以肥皂水、盐水清洗局部皮肤,正午12点将麝敷在第七颈椎棘突列第十二胸椎棘宽8分~1寸的脊背中线长方型区域内,经将蒜泥敷于麝香上,60~75分钟后将麝香、蒜泥取下,清洗局部,涂以消毒硼酸软膏,再覆盖塑料薄膜并用胶市固定。连3年端午日贴治为好。

    【功效】上方治疗184倒患者,大部分一次治疗后症状减轻,部分不再发作。一次治疗后72例随访,近期控制35例,显效23例,好转10例,无效4例;二次治疗随访1 12例,痊愈46例,显效42例、好转19例,无效5例。

    【出处】解放军514医院,阮德贞经验。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天灸组:麻黄ZOg,细辛lOg,甘遂20g,延胡索20g,白芥子30g。辨证贴药组:l号方:麻黄log.细辛log,荆芥lOg,杏仁lOg,五昧子10g,延胡索lOg.甘遂lOg,白芥子30g;Ⅱ号方:鱼腥草10g,柴胡10g,地龙LOg.冰片10g.葶苈子lOg,黄芩lOg,斑蝥30g;Ⅲ号方:淫羊藿1Og,补骨脂lOg,黄精log,黄芪log,山药log,川芎log,法半夏log.白芥子30go

    【制备用】天受组方各药分研细末,用时以老姜汁、蜂蜜混L 3/1000的氮酮为糊状,切成等大的1cm2的小方块,敷贴并用胶布固定所选俞穴。穴位选择:发作期选肺俞、风门、定喘;缓解期选肺俞、膏肓、肾俞。贴药时间:夏季的初、中、末伏的第1天,各贴1次,一般4 -8小时,3次为1疗程。辨证贴药组肺寒、肺热分别予工号、Ⅱ号方,肺气虚、肾阳虚和肾阴虚均以Ⅲ号方为基础辨证加减。穴位选择及贴法同天灸组。贴药时间每周1次,每次4~8小时,4周为1疗程。

    【功效】近期疗效天灸组121例,临床控制21例,显效31例,好转27例,无效42例,总有效率65.3%;辨证组88例,临床控制21例,显效30例,好转22例,无效15倒,总有效率83-0%。

    【出处】中医杂志 载赖新生等经验。

    【小儿哮喘】麻黄、白芥子、细辛、矮地茶、丁香、生姜等。

    【制备用】制备成橡胶膏类剂型的膏药,规格为4cm2,每张含生药1.2g.治疗贴穴双侧肺俞、定喘、膏肓6个穴位,7天为1个疗程。

    【功效】治疗139例,临床控制35例,显效52例,有效4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4.3%。

    【出处】中医杂志  刘贵云等临床治疗观察。

咳嗽喘症

    【处方】杏仁、木通、桃仁各IOg,白胡椒25g,炒扁豆30枚,黑木耳、鸡血藤、柴胡各6g.木香、木鳖子各15g,沉香、巴豆、胨皮、甘草各3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粉,混匀。每次6g.用蛋清或凡士林调敷双侧涌泉穴,再用纱布包裹固定,每天换1次,7天为1疗程。

    【功效】I疗程后咳嗽症状减轻,2疗程后临床痊愈。

慢支咳痰喘症。

    【处方】豆浆水浸膏。

    【制备用】以黄豆浆水先武后文火浓缩成浸膏状,加苯甲酸防腐,入瓶密封,避光于燥通风处有效。以2×1- 5cm薄牛皮纸1块,取黄豆般大小浸膏涂于纸上,贴肩中俞、肺俞、脾俞、肾俞、命门、丰隆等穴。喘息型以定喘穴易肩中俞,小儿以大椎穴易肩中俞或定喘穴。用两条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重者可日更药2次。

    【功效】治232例,疗效满意。

    【出处】新中医. 

小儿哮喘

    【处方】白芥子、延胡索、丹参、钩藤备2份,甘遂、细辛各1份,肉桂0.5份。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加凡士林调膏,制1+5cm之药饼,敷贴双侧肺俞、心俞、膈俞,胶布固定。每3口教贴1次,每次2—3小时。敷时或敷后出现表皮灼热、疼痛、红肿、起泡等减少敷贴时间。每10次为1个疗程。并与口服西药酮替芬,每日2次,每次0.5mg,3个月为1个疗程的治疗对照。

    【结果】治疗组60例中显教30例(50%),有效2J例(35%),总有效率85%D西药组30例中,显教8例(26.67%),有效l 4例(46.70%),总有效率73.5%o

    陆力生,王明明,陈辉丽。中药穴位敷贴防治60例。

    小儿反复发作感冒和咳嗽白芥子、干蟾、细辛、延胡索、姜汁。前四味研细末,姜汁调成饼,大小约3cm×3cm,分别贴天突、膻中、大杼、两侧肺俞穴。每次1小时,较大儿2小时,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痰多者加敷两足涌泉穴,肾虚加贴肾俞穴。

    【功效】止咳化痰,宣肺利气。甚验。

    秦萍。浙扛中医学学报7 :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少许调成膏状,放于天突穴,贴12小时取下。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咳痰。
注:本方法已使用上百例患儿!疗效独特!请各位爱友验证!
肺热咳嗽:症见痰黄稠,胸痛,发热,舌红苔黄,脉数者,用杏仁、黄芩、桃仁、青蒿、栀子各等分,研末调鸡蛋清,外敷贴膻中穴(两乳头连线正中),效果颇好。
 

寒 性哮喘:见形寒怕冷,手足不温者,用炒苏子15g,白芥子12g,桂枝10g,肉桂、炙麻黄、制半夏各6g,生姜30g,共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温开水 调成稠膏状,分别贴敷定喘穴(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外用胶布固定。
 

 
 
小  儿  咳  嗽 
一、外感风热咳嗽
1、鱼腥草30g、枳实12g、花红20g、薄荷10g、半夏6g、枇杷叶10g、紫苏12g、麻黄6g、大青叶20g、藿香12g、黄芩15g。将药物共研细末,调拌凡士林或麻油。敷贴穴应先行火罐拔吸后用姜蘸白酒擦皮肤,然后外敷贴穴位。选穴:肺俞、华盖、大椎、膻中、膏肓。每日换药一次,至愈为止。
二、内伤痰热壅肺咳嗽
1、瓜蒌10g、胆南星3g、郁金12g、五味子12g、毛花红20g、半夏6g、枳实12g、麻黄6g、
大青叶20g、枇杷叶10g、紫苏12g。将药物共研细末,调拌凡士林或麻油。敷贴穴应先行火罐拔吸后用姜蘸白酒擦皮肤,然后外敷贴穴位。选穴:肺俞、天突、华盖、涌泉、中府。每日换药一次,治愈为止。
2、黄连10g、黄柏10g、黄芩10g,将药物共研细末,用热酒调成糊状,贴敷于胸骨剑突部,约2~3小时去药即可。连用3天。
三、内伤痰热壅肺咳嗽
枳实12g、麻黄6 g、大青叶20g、藿香12g、细辛 5g、白芥子5g、五味子12g、毛花红20g、半夏6g、枇杷叶10g、紫苏12g。将药物共研细末,调拌凡士林或麻油。敷贴穴应先行火罐拔吸后用姜蘸白酒擦皮肤,然后外敷贴穴位。选穴:肺俞、天突、华盖、涌泉、中府。每日换药一次,治愈为止。
四、内伤肺阴亏虚咳嗽
枇杷叶10g、紫苏12g、白芥子5g、枳实12g、麻黄6g、大青叶20g、藿香12g、毛花红20g、半夏6g、郁金12g、五味子12g。将药物共研细末,调拌凡士林或麻油。敷贴穴应先行火罐拔吸后用姜蘸白酒擦皮肤,然后外敷贴穴位。选穴:肺俞、天突、华盖、涌泉、中府。每日换药一次,治愈为止。
五、内伤肺气亏虚咳嗽
桑白皮12g、五味子12g、枳实12g、白芥子5g、毛花红20g、半夏6g、枇杷叶10g、紫苏12g、麻黄6g、大青叶20g、藿香12g。将药物共研细末,调拌凡士林或麻油。敷贴穴应先行火罐拔吸后用姜蘸白酒擦皮肤,然后外敷贴穴位。选穴:肺俞、天突、华盖、涌泉、中府。每日换药一次,治愈为止

【哮 喘 3 方】1、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鲜姜汁等。以上药物制成软膏剂,每盒6块橡皮膏,6丸药,每丸药重3g。取盒中橡皮膏分别揭去塑料膜,将药丸分别挤放在每张橡皮膏中央,然后分贴于背部的肺俞、心俞、膈俞处,一般贴4~10小时,每3~5天贴一次,发作期每日或隔日一次,直至病情缓解。主治:寒喘证表现为气喘、咳嗽、咳痰者。
2、 雄黄、川乌、川附子、桂心、官桂、桂枝、细辛、川椒、干姜各等分,麻油熬,加黄丹收膏,摊贴肺俞穴,3日1换。
3、 白芥子、延胡索各20g,甘遂、细辛各10g,共为末,加麝香0.6g,和匀,再夏季三伏中,分3次用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约1~2小时去之,每10次敷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