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浑元桩

 隐士的书屋 2014-02-01

             浑元桩-----进入心意六合拳内家功力殿堂的金钥匙

                           作者:钱晓勇

 

   武术招式的发力,是每一个真正习武者终生孜孜以求的目标,因为它体现了你的功力,是你练功有成的标志。对内家拳来说,更是如此。在与敌手交手博杀中,除了招术的技巧外,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功力。心意六合拳谱曰;“左右全凭盖世力,束展二字一命亡。”,一语道中。听我师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师公(指卢嵩高)经常说,全身之劲到一点。”,其实他说的就是发力。至于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我老师也没给我说的很明白。许多年来,我接触拜访过不少上海,蚌埠等地的师伯及师兄弟们,可是无人能作到和说透这一点。

   尽管如此,对我师承的卢嵩高再传的心意六合拳,我从未有过一丝的动摇和怀疑。那确是一门要有缘分和天赋加之勤修苦练才能有所成就的好拳。我是以锲而不舍的心态来修炼心意六合拳,把它融入生活生命中,把它作为一门珍贵的武学来修研。为此,近三十年来几乎练功不止,所谓爱者为乐是也。简单说,你若达到了心意相合的境界,才算是真正迈进了这家内家拳的殿堂。在与人实战博杀中,你才能见势打势,一手带三意,出手不空回,三返九转是一势,直到眼前没人为止。若是不能,那你是遇上高手了,或是你的功力不够。

    心意六合拳始创于明末清初,由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尊村姬际可(字隆风)所创,流传至今近四百年。在全国形成山西,河南,河北三大流派。我习练的这一支是河南派,即马学礼派。河北派叫形意拳,其实就是心意六合拳在北方的叫法。先贤创拳并留下心意拳谱,传与后学习武君子.这是一部很珍贵的经典武学论文,在当今开放

 的信息社会 环境下,本来密不示人的心意拳谱,早已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这也多少反映了不少人急功近利的心态。30年代,河北形意拳大师郭云深的第子王芗斋先生将形意拳提炼为意拳,芗老是民国以来,心意六合拳承前启后的旗帜性人物,当年功夫那是了不得,长江以北已难寻对手,后南下寻访心意六合拳高人,完败在湖南谢铁夫手下,本想忿忿离去,却被谢留住,并得其倾囊相授。留下一段武林佳话。从那以后,不少武林人士开始叫王芗斋的意拳为大成拳,芗老不以为然,说:“功夫哪有大成之说?我就是心意六合拳。”

     对于大成拳我早有耳闻,但未目睹。早在89年11月,在湖南省娄底举办的“涟钢杯国际散打擂台赛”期间,应邀去作裁判工作,和张礼义先生相识,我们住对面房间,又同在检入组。张是王选杰的第子,是大成拳协会的秘书长。因为拳是一家,我和他聊过,张还送我一本“大成拳研究”。“混元桩”第一次是从他那听来的,当然,还有试力等七妙法门。当年,张礼义在我眼里只是觉得个头高大,一米八四的样子,我们谈论功夫方面,他也显得有些浅,想不到十来年后,却是威震江湖武林的人,为国争了光,在泰国与众多泰拳高手比武技,全胜而归,被泰媒体称为:“横扫泰拳中华武术第一人。”啊,壮哉 张礼义、

    数年前,一次偶然机会,让我结交了当今武林奇人孙京丰先生。初次见面,他给我的最初印象像铁塔一般,人高马大,一米八四的身高,谈吐却很文气,谦虚有礼。孙京丰,自号苦行,佛门皈依弟子,汉密修行者。8岁开始习武,习武40年。苦行先生擅长军特博杀术,山西派形意拳、河北派形意拳,大成拳、河南,湖南心意六合拳、道家丹法、佛门禅修。经数十年学习参悟,将所学精集为心意大成拳。其所谓大成指:拳以道合,拳禅合一,悟彻武道诸法。师承多位先贤大德。             

  我们的交流非常的坦诚,亲切,没有丝毫的江湖中那种虚假的遮掩。他把所学一一打给我看,按他的话说,是“汇报”一下。他一出手,我就看明白了:此人不简单,绝对是高手!且功力在我之上,不禁让我肃然起敬。

  我们彻夜促膝长谈,彼此倾囊相授,如此投缘,相见恨晚。由此,我与苦行先生结下金兰之情。 

  孙弟初步让我见识了他的内家功力,他告诉我,形意拳、大成拳的功力由站桩而得力,这个力就是浑元力,即上下、左右、前后均有的六面力。他站了个浑元桩,让我摸摸,还真是压、托、推、拉不动。“这叫蓄力如满弓,发力出去打人如射人,人要飞出去。”一席话,顿时让我醒悟了:浑元桩功,是心意六合拳的核心功法,卢嵩高有此功力。全身之劲到一点,就是这个核心功法。

  师公是靠教人功夫吃饭的,过去江湖上有句话说“教你一把锤,就是送你一个饭碗。”还有一句“给多少钱,买多少盐。”他能把立足吃饭的核心功夫教给他的弟子学生吗?不能!他一个都没教!这就是旧时代的江湖!据说余化龙师伯在他的书中写道:卢嵩高晚年就是站站桩,打打单把,龙调膀。当年他曾学着样站过,并不知其中奥秘。卢也没教过他,当他知道这个好时,卢师却已仙逝。

  有啥办法?好东西失传呗。现在的后学者,你就是玩命的练也休想练出像卢嵩高那样的功夫!还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谁都敢骂,就他行。什么腰胯劲、蹬劲他都懂。告诉你,心意六合拳远不是这么回事。

  第二天,我就把孙弟领家去了,这把钥匙找到了,我不会让它擦肩而过,要把这一课好好补上。数年来,我们交往密切,常常见面。孙弟让我见识到我从未见过的,代表当今最高水平的内家功夫(待下文细说)。有道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历来有句话叫:“文以治国,武以保国。"在古代,文人参武武人习文蔚然成风。武术在清末民初是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的中国饱受世界列强的侵辱,中国人被称作“东亚病夫”。各国列强的大力士,搏击高手个个耀武杨威,纷纷挑战到家门口。中华自有神功在,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岂能让洋鬼子得逞!于是涌现了许多象韩慕侠,霍元甲,陈真,王芗斋,叶问等这些满怀民族气节的武林高人,痛击横扫外国挑战者,让不可一世的洋人饮血倒在中国人脚下!尤其是王芗斋,横扫挑战的各国高手后,为了向世界证明,最好的搏击功夫是中国功夫。在英国“泰晤士”报英文登文,向世界各国搏击高手挑战。一时却无人敢应。

      王芗斋老先生是何等的功夫?芗老是当年武林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郭云深的得意弟子,深得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的真传精髓。早年是长江以北无敌手,后南下江南,欲寻南方心意高人,可受挫败在湖南南派心意奇人谢铁夫手下,并得谢慧眼相识,将身怀绝技倾襄相授。从此,世人称其拳为“大成拳”。芗老闻之,不以为然,说:“功夫那有大成之说,我的拳就是心意六合拳。”此时,王芗斋的功力已出神入化,惊世骇俗,打人如射人,一碰人就飞出去了。这种功夫名曰:“一触即发”,是至高无上的内家功夫。

      近三年,流行一本叫《逝去的武林》的书,这是一本“武魂”杂志记者根据一个叫李仲轩老人的回忆口述,写的纪实文体小说。所述皆为真人真事。叙述了民国初,李仲轩老人年轻时.先后师从唐禄维、尚云祥、薛颠三位形意大师学艺的故事。现又出了“逝去的武林”之二----------高术莫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使更多的人认识了形意拳(即心意六合拳)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您若看完此书,定为掩卷沉思: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那一个个练出绝技神功的武学前辈,定会让您感慨万千。或许会问:大师们已随“逝去的武林”走了,那样的神功绝技现如今还有吗?我可以负责的告诉您,有!中华神功仍在!武林自有高手,奇人。此人就是孙京丰先生。孙京丰,自号苦行,北京人。五九年出生。佛门皈依弟子,汉密修行者。孙自幼习武40余载,尽得多位武林大德高人真传。精通山西派,河北派形意拳,河南,湖南心意六合拳,大成拳,军特博杀。

    孙京丰先生和我相识于数年前,从相识相交到成为兄弟,也颇具传奇色彩。那是奇缘。我们交往密切,常见面。他教我练功,从站浑元桩开始。教了我很多。那些日子,乃至今日,我是近乎玩命的练,成绩也婓然:就连原本认为难如登天的大式桩(伏虎桩),一咬牙,两个月拿下。一站就是几十分钟。那可是挑战人的极限的练法,一般人五分钟都站不了。我之所以,那是因为我亲身体会,感受到孙弟的神奇功力。那是我追求已久的功夫。

    孙弟有三次向我展示了他的功力。

    第一次,他左腿在前,右腿在后,站好“丁八步”。让我在侧面下蹲,双手抱紧他的右腿不让起来,感受一下内家功腿法-----“射腿”。于是,我双手用力抱紧,心想,你还能有多大动静?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我大吃了一惊: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一提腿,直接把我仍飞出四米开外。把我惊出一身冷汗。幸好脚下的“鸡腿”功力帮了我,当时就像短跑起跑一样,一路快速过步鸡腿奔去。换了别人,那还不趴着飞出去了。须说明的是,我体重140多斤,两臂有力。这情景深深刺激了在一旁录像的我的朋友。他不信,要试试。“行,你来试试。”我特意叮嘱轻点:他可不会功夫。结果是,一个提腿后勾,我那位不信的兄弟双脚离地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重重地跌坐在一米开外的沙发上。

    第二次。孙弟站好矛盾桩。矛盾桩在大成拳里是技击桩,形如挽弓射物。他要我随便使招打来。我用熊形大劈打去,本想将他前出的手臂劈下,顺势栽肩放人。谁知竟能没劈动,当时就后悔了:这那是劈人那,这一劈就像劈在铁柱和岩石上。那个钻心的痛,让我紧锁眉头。打人竟能把自己打痛了,打伤了!我是丈二金刚摸不到头脑,就问孙弟,这是怎么回事?他笑了,笑得有点诡异,说:“那是钱哥你发力可能大了,劲都反弹到你身上去了。”当晚,手痛的一直睡不着。半夜2点起来,搽上自己配的跌打药水,第二天早上好了。我还是不明白,人,经过内家功法的练功,竟能把骨头练的像铁石一般。后来,孙弟把其中的道理讲了,我才明白其中的奥秘。并了解到,这样的事,对孙弟来说,太多了。可是那些人就没我幸运,得吊着胳膊,杵着拐好多天了。大成拳与人较技不靠招术,靠的是功力。

     第三次,练功之余,我们常聊些以前武术老前辈功夫方面的趣闻。比如象形意拳(即北派心意拳)王芗斋,山西宋式形意.还有尚云祥,薛颠.他们都有一把惊世骇俗的功夫:叫“一触即发”,就是说,你与人交手,你的手一碰到对方,对方即刻双脚离地飞出去。飞出去的人还不知是怎么回事。我以前听说过这种功夫。他们还有另一手绝活,叫“打人起高”,击人如拍球,人是往高处去。你听着都觉得很神奇。那是老前辈们得了真传,下了大功夫才练出来的。有一天,我们练完功,孙弟显得很高兴,叫我站好一个三体式的桩,他在我面前也摆了个三体式,并把手轻轻搭在我的两手小臂上。我以为要教我摸劲,正兴致勃勃站在那,眼睛看着他。只见他面带微笑,身子微作前伏,双手轻轻在我手臂上一按,就这么轻轻一按,“唰”的一下,顿时,我脑袋一片空白。整个人双脚离地腾空而起,两脚高高朝上翘起,团身头在上,屁股朝下,在空中划了一道弧线,“当”的一声,屁股砸在一米多开外的沙发上。沙发被砸了一个洞!哇塞!这不是“打人起高”吗!!如此旷世神功,孙弟居然早就练成了,而且让我亲身体验了一把。我是大开了眼界。可就是不明白,我这一百四十多斤怎么轻而易举就腾空而起了。因为,就是我自己想跳成那个高度也办不到!神了!!太神了!!孙弟笑着说:“钱哥,你看,我既没用力推你,也没用力托你,只这么一拍,你就起来了。”后来,我把这件事讲述给一些在公园练武术的朋友听,全都听傻眼了,有的感叹不已,有的说我是讲武侠小说的故事,面对这样认为的人,我无语。 

    解析现今习武者,所谓的“大师,名家”到处都是。光说不练的“理论家”也大有人在。在孙京丰先生面前都应感到汗颜!练武是一生的事业,一个真正的武者,是要用自己的努力来证实自身和人类的极限。如能如此,他将象一盏明灯照亮无数人的灵魂。象一只吹响的号角,召唤无数人走进习武的行列,近而自强不息,积健为雄、武功不是商品,不是体育,是文化。文化是用钱买不来的,是对人的文而化之。是修来的。练武人的最大成功是一生勤修,一切都是不期然而然,不期至而至。一切急功近利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同时,习武之人要有尊敬前辈的美德,但又不是迷信。尊师重道才能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