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让课堂‘活’起来”的重新审视

 平平平平 2014-02-05

对“让课堂‘活’起来”的重新审视 - 思想家 - 教育科研博客
 

对“让课堂‘活’起来”的重新审视

  • 作者:Author
  •  
  •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 2012年11期
  【摘 要】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战场。没有鲜活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大打折扣。于是,让课堂“活”起来就成了广大教师永恒的追求。要想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就必须让教师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活”起来,让方法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课堂教学 改革 审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29-02
  在古今中外教育教学中,对课堂教学的变革一直没有停止过,新的课堂模式、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形成,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妙趣横生、多姿多彩的课堂不断成为教师的追求和学生的向往。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无论是一般教师上的普通课,还是名师上的示范课、观摩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课堂热热闹闹,形式多种多样,方法不断创新,但是课堂教学能让人回味的却不那么绵长,教学任务完成了,但学生的听课效果却不得而知。究其原因,这些课缺乏的是穿透力或是能波及学生灵魂深处的精神愉悦。课堂生机和活力在哪里?怎样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作者认为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让教师真正“活”起来
  要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必先活起来。教师充满活力,充满自信,面带微笑,步伐坚定地走进课堂,其行为本身就能激活课堂的前奏。在过程中,教师要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热情,以敬业精神唤起学生的主动精神,以灵活思维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创新意识燃起学生的创新火花。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教师必全身心投入,必真正走进教材、走进学生,必与学生达到一种心灵的交汇、精神的升华。学生在这样的教师陪伴下,在这样的教师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也必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的课堂必定会活力四射。
  1.教师要“活”用知识
  一个教师的知识是有限的,聪明的教师一定会善于灵活运用他掌握的所有知识。作为教师,只有抛弃陈旧呆板的模式,寻求充满生机的教学方法,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2.教师要“活”用教材
  以语文课为例,语文教材荟萃了中外名家名篇,可读性很强,但由于时空的局限,学生理解困难。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灵活地运用教材,可以采用“挖掘”和“引进”的方法。“挖掘”,就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深化,从“旧文”中挖出“新意”,从“本意”中掘出“新意”。“引进”,就是把与教材相关的内容或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人和事引入课堂,变封闭的教材为开放的教材。课文所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学生窥一斑未必能见全貌,如果只就课文讲课文,势必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封闭和狭隘。如果能以点带面,对语文内容作出充分的挖掘、引进和延伸,把语文放在一个大背景下,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那么,语文课必会因此焕发出光彩。
  3.教师要“活”用语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以说,教师的语言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一种直观教具。鲜活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感知、理解教材,还能调节学习情绪,增强教学效果。
  诙谐、幽默的语言,使得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情感教育也得到了落实。创造型的老师必须做到教学的艺术化,创造性教学是艺术性的教学,创造型教师如同一个艺术家,必须掌握高超的教学艺术。正如世界著名的植物学家季米良捷夫所说:“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也曾指出:“教师是艺术家。教学倘是真正创造性的、探索性的,那么,它就是达到艺术性的高度,给人以艺术的魅力,并且,只有借助这种教学,儿童也罢,教师也罢,才会满足,才会成长,才会获得自我变革。”可见,创造型教师掌握了教学语言的艺术,就能把教学安排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不断赋予教学以新意和活力,使每一个人的创造性都得以充分发挥,让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带来的乐趣。
  二、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乐于学习”是学生“活”起来的前提,“思维活跃”是学生“活”起来的核心,“积极主动”是学生“活”起来的外在表现,“相互交流”是沟通个体“活”起来与群体“活”起来的桥梁。
  1.采撷学生兴趣的火种
  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情绪不断发生变化。学生会因为兴趣而产生积极情绪,也会因为无兴趣而产生消极情绪。要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就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的柴在每个学生的脑子里都存在,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教师能否点燃兴趣。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生求新、好奇与渴望求知和成功的心理,想方设法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力求实效。
  2.拨动学生思考的琴弦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在操作上要力求做到:①鼓励质疑问难。人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要鼓励学生由敢问会问,而且能尝试着去解答自己提出的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激发兴趣,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以拓宽思路。②鼓励独立思考。教师的提问必须有启发性、整体性和导向性,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提问,在知识变化处提问,在知识的对比处提问,在总结知识的规律处提问。③鼓励争辩。学生辩论的过程即是他们亲历阅读、发展思维的过程。观点的交锋是他们对阅读体悟的交流。在辩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不仅要鼓励学生之间的争辩,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和老师争辩。④鼓励标新立异。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⑤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诸如,朗读、回答问题,要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表达个人想法,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您可能也喜欢:
课堂状态在于谁唱主角【原创】 2011.08.16
课堂状态在于谁唱主角【原创】
展示应突破的六个瓶颈 2012.03.16
展示应突破的六个瓶颈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课堂控制能力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2011.08.16
教师课堂控制能力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学生的错误 2011.08.16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学生的错误
课堂改变教育 教师改变课堂 2011.08.16
课堂改变教育 教师改变课堂
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智慧(公开课十个怎么办) 2011.08.16
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智慧(公开课十个怎么办)
课堂教学到底是技术,还是艺术? 
课堂教学到底是技术,还是艺术? 
全市初中学校课堂教学模式首批视频展播活动圆满结束
全市初中学校课堂教学模式首批视频展播活动圆满结束
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感地带
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动感地带
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找到课堂教学“高速路的入口” 2011.08.16
找到课堂教学“高速路的入口”
课堂教学的吾身反思 2011.08.16
课堂教学的吾身反思
学生为何不会课堂提问 2012.02.13
学生为何不会课堂提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