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条山,一座承载华夏文明的文化圣山(三)

 陌中物理组 2014-02-05

                      、中条山东段

    景山、亳山、汤王山、阳纡之山、横岭山、诸冯山、历山、教山、鼓钟山、钟山、不周山、昆仑山、王屋山

 1、景山、亳山、汤王山。商族起源于晋南,以玄鸟为图腾。居住在古代山西的部族,都是以鸟为图腾。《左传》说“商汤有景亳之命”。孟子说“汤居亳,与葛为邻”。今山西闻喜东南15公里处有景山,上有汤庙,下有葛寨村。闻喜与垣曲为邻县。垣曲县古城的亳村北处,相传汤王居亳即此。元致和二年(1328)在此树碑一通,镌“商烈祖成汤王居亳即此”,当地人称此处为“汤王坪”。历史上垣曲曾称亳城县。

   在古代,“亳”与“薄”互用。《殷祝》记述汤王放逐夏桀后回到亳城:“汤放桀而复薄,三千诸侯大会。”这里的薄便同亳。中条山古称薄山,亦称亳山。垣曲在历史上曾称亳城县。亳城在垣曲,应是不争的事实。

    孟子说:“汤居亳,以葛为邻。”就是说,葛与亳城距离很近,是相邻关系。闻喜中条山区有葛寨,与垣曲相邻,闻喜旧县志一直作葛伯驻兵处记载,应是不谬的。
       再说“景亳之命”中的“景”。这里的“景”是地名,指景山。即今汤王山,又称汤山。
      《山海经》:“景山南望贩盐之泽”。就是说,站在景山上,可以望见远处的盐池(即运城盐池)。郭璞注“贩盐之泽”:“即今盐池”。
      《水经注》:“涑水与景水合,水出景山北谷。”这里的景水应即使发源于汤王山下的沙渠河。
     《山西通志》则直截了当地说:“景山即汤山”。
     《诗经》里的“陟彼景山”、“景员维河”等诗句,也提到了景山,应该都指的是汤王山。
      既然亳在运城垣曲,景即汤山,所谓“景亳之命”,是指汤王在景山及亳城举行仪式,受命为天子。实际情况则应该是,三千诸侯在亳城集会,统一了意见,然后在景山上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正式确定了汤王的天子低位,宣布商朝的建立。对于长期处于夏桀残暴统治下的华夏黎民,这无异于拨云雾而重见天日,他们对汤王的感恩戴德可想而知。至今石门山区群众中仍流传着不少关于汤王的故事(见《闻喜县志》)。

  商汤率师凯旋毫(今运城垣曲),召开了有众多诸侯参加的“景毫之命”大会,得到3千诸侯的拥戴,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自称武王。就这样,在夏王朝覆灭的废墟之上,一个新的强盛王朝——商王朝在铁血之中诞生了。

   景山由于曾是汤王的即位之地,百姓口口相传为汤王山。汤王山上有汤王庙,为四季祭祀之所。在中国历史上,汤与尧、舜、禹一样,备受爱戴与推崇。
       从汤到纣,商朝共传17世31王,历时600年,约从公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初期商建都于亳,后因河决之灾,迁都于嚣(在今河南荥阳),此后又由于水灾迁于相(今河南内黄),后来又迁于耿(今运城河津市),最后迁于殷(今河南安阳),都在冀州境内。

   2、阳纡之山。《穆天子传》卷四:“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四百里。”[7] 综上所引,可知“阳纡”之地望,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①在洛阳以西;②在两河间之冀州;③在河宗夏族之邦国。运城区域正好符合以上条件。《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其泽藪曰杨紆 。杨紆在今运城闻喜境内,有阳隅乡,地处稷王山南,景山北。

   3、横岭山。《嘉庆重修一统志〈绛州〉》云:“横岭山在闻喜县东南,山脊横亘,故名。跨绛县及垣曲二县界,在闻喜者名小横岭,在绛县者名大横岭,在垣曲县西北八十里者名清廉山。其入口处多风,俗名风山。…按,清廉、清营、清野、清襄虽四名,其实皆横岭山也。”

   4、诸冯山.位于运城市垣曲古城北二十公里处,海拔867米,属中条山系,为历山之一峰。舜的出生地是诸冯山之姚墟村,舜建的负夏城,距诸冯山仅五公里,舜生产活动过的地方历山、雷泽、河滨、寿丘,及其舜浚之井、舜父葬之瞽冢,舜生母握登之坟茔,皆在负夏城周围几公里之内。诸冯山,乃舜之生地。

  诸冯山,山清水秀,风光秀丽。山下的古村落,就是姚墟村。远古时期,山上林木茂密,野兽出没,特别是野鹿山猪很多,可以狩猎。漫山遍野还有野果可采。山洼里可以种禾。山下的沇西河(古称教水)可以捕鱼。在山的西侧半山腰里,有一天然石龛,可容数十人避风遮雨。传说舜的父亲瞽瞍,和妻握登曾住在石龛下,舜就出生于此。后搬到山下姚墟村,该石龛后人称为“舜石龛。”前些年,中科院考古队曾在此地发掘出绳纹陶片及磨光陶片,证明此处在四五千年前有过人类的活动。山上还有舜之生母握登的坟茔。姚墟古村落的石窑洞,虽已破败不堪,但至今犹存。

从诸冯山下,北行不足五公里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负夏”古邑。“古负夏”是个南北长约一公里多,东西宽约不足六百米的城堡。

在“古负夏”北约1公里处的神后村(以前叫瞽冢村,村以墓而命名,人嫌不吉利,后改为此名),还有舜王井和舜父瞽瞍的坟墓瞽冢。舜王井上有亭,考其碑,盖自明始。明代中期,垣曲籍进士文皓(1459-1517)在《瞽冢村晚眺》中咏舜井道:“烟里人家树里村,我来访古欲断魂。舜王井上生秋雨,虞帝祠前曳夕曛。”此后,明代万历丁巳(公元1617年)秋,邑侯梁公重建,并在《重修舜井双池记》碑文中载:“邑(指垣曲古城——笔者注)北距四十余里,大舜浚井在焉,东有大阜,为瞽冢,南有诸冯,北有历山,东南有雷泽,东北有耕田遗踪。”到顺治十八年岁次辛丑(公元1661年)孟秋,邑侯董尔性又重修,并有《重甃舜井并建祠宇神异碑记》,此碑至今犹存。至道光年间,山西太守王炳勋再次重修。并在《重甃舜井庙记》中载:“虞帝庙寝宫之前有井焉。斯井也,相传即亚圣孟子之书所谓浚井也。祀典尚载之志矣。井上有亭,翼然列于其上,曰圣井亭。斯亭也,形势高峻,层次巍峨,北景历山,面仰诸冯,前临负夏,后依瞽冢。遥而望之,出云降雨,凤峙鸾翔,固若有龙盘虎伏之象。”碑文所记,井亭“东有大阜,为瞽冢。”瞽冢位于神后村东四公里处,高大如小山,系舜父亲之坟茔。每逢清明,常有村里人在瞽冢前焚香烧纸、长跪不起。祭奠舜帝的父亲瞽瞍。

  5教山。《山海经》:(王屋山)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可见,教山在运城垣曲区域,见于中国古代名著《山海经》。据《山海经》之《山经》第三卷《北山经》记载,景山以北方向三百里。山上盛产玉,但没有石头,是教水的发源地。

  郦道元《水经〈教水〉》注:“(教水)出垣县北教山,南经辅山,高三十许里,上有泉,不测其深。山顶周园五六里,少草木。《山海经》曰:孟门东南有平山,水平出其上,潜于其下,又是王屋之次,疑即平山也。”

  谢鸿喜先生说:教山,又名历山,今称舜王坪,主峰舜王坪为今垣曲、沁水、绛县三县界山。《

   嘉庆重修一统志〈绛州〉》:‘教山在绛县东南,一名历山,接垣曲县界。《太平环宇记〈绛县〉》:‘教山,今名效山,亦名罩山,在县东南八十五里。’ ……

   6、钟山。《山海经》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即是山也。《水经注》云,教水南流,历鼓钟上峡,又云,冶官左右,犹有遗铜及铜钱,即此山也。

  鼓钟之山,今名钟山,在垣曲境内。《中次七经》:其水重源又发,南至西马头山,东截坡下,又伏流南十余里复出,又谓之伏流水,南入于河。

    7、不周山.在这里曾演出了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触不周山的历史剧,因而名播天下。但历史上的不周山究竟在哪里,現在已不为人知。其实,不周山就在《山海经〈西山经〉》中昆仑山上。不周山与昆仑山同出一经,不周山就在昆仑山地区。〈西山经·西次三经〉中的不周山地貌是:“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之山,临彼岳崇之山,东望泑译,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
      8、昆仑山.

 〈西山经·西次三经〉中的昆仑山共出現三次,

  其(1):“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其状人面而龙身,是与钦鴀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瑶崖,钦鴀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

  其(2):“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

  其(3):“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从“昆仑之阳”到“昆仑之丘”之间的距离是七百二十里,说明昆仑山很大,与《海内西经》所谓“方八百里,高万仞”相合。笔者认为昆仑之丘包括从历山到风陵渡整个中条山的范围相一致。而不周山就在其中之一。
     还有《大荒西经》也记有不周山:“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中次一经》:“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徐旭生先生指出:“《水经注·河水》(卷四)引此文,又说:‘今诊(诊,视也)蓼水,川流所趋,与共水相扶’,是以蓼水为共水,地在今山西西南隅芮城县境内,离黄河东曲处不远。”徐说甚是,此共水位于今山西芮城县东北三十里,今名朱吕沟,源出甘枣山,南流入黄河。,《山海经》中的共山、共水、共谷等地是共工族团的活动中心,而这些共山、共水、共谷分别位于今河南济源和山西芮城沿中条山一带,这一区域即豫西和晋南之间的黄河两岸应该是共工氏部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活动中心可见。

 

    中条山,一座承载华夏文明的文化圣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