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宿非珍 丨纪实文学/舜乡流“金”

 谭文峰sdqtneyj 2021-03-15

作者简介

宿非珍,太钢作协会员,在当地刊物发表作品数篇。

舜乡流“金”

作者宿非珍

时值深秋,湛蓝的天空高远而寥廓,树叶漫天飞舞,穷尽身姿寻根问祖,冷风中向世间轻轻咏叹秋的绵密,秋的深远。

怀着敬畏,一路向南驶向舜帝故里---垣曲。

垣曲地处黄河中下游,南临滔滔黄河为襟带,北以巍巍中条为屏障,是晋豫交通的枢纽地带。其境内覆盖广阔的森林植被,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中条山金属有色集团公司坐落的地方,据说,魏国借此,率先崛起于战国七雄。

提起矿山,自然想到煤,以及刚出矿井的工人一张张布满煤灰黝黑的脸庞,露出雪白的牙齿。他们身上透露出纯朴善良,简单的快乐。我是一个钢铁工人的孩子小时候,父亲常年穿的二股筋背心上,写着“安全生产先进”,中间的红色“奖”像一枚印章深深刻在心里。白色瓷茶缸,吃面海碗,脖子上一条发黄毛巾,一身洗得发白干净灰色的工作衣,以及饱满的精神是父亲作为工人的标志。和父亲一样,他们一笑都会露出洁白牙齿,让我骨子里从小就有工人情结。亲近,便无缘由

山西是煤炭大省,坐落在运城垣曲的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出产的却是铜。

垣曲的秋天姗姗来迟。阳光扑面,暖意融融。微风拂过,枝叶间散发淡雅的清香,盆栽里燃烧样的花蕊。鲜艳的花裙争相飞舞,花比人娇艳,人比花更美。一声“快来”喊得我们急忙掉转头。作家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用厚重的蓝色工衣把自己包裹起来,系上腰带,女士们的纤纤细腰便可盈盈一握。腰带上的定位器,掌握携带者的行走轨迹一想到有双大眼睛,在背后窥视,总感步步惊心是路途上的坑洞?还是深处有莫名之物?换下纤细高跟鞋,穿上工靴,挂一台自救器沉重的家伙挂在胸前,右肩明显塌陷,我无奈地向负责人咧嘴点头,他们露出歉意微笑。这一笑化解了尴尬,这一笑承载着保驾护航,这一笑如释重负。 

没有钢铁罐笼,没有直升天梯,停在门口的大巴车,忠实地等候远道而来的客人,驶向宽敞入口极目瞭望,前面的小路幽深,身后的光明被一点点吞噬,摆弄着定位器,头盔上的矿灯“咔嗒,咔嗒”依次点亮,陪同的师傅轻风细雨地提示,深度四百米,五百米……牢牢抓住前座扶手,检查安全带是否结实紧固,摸一下工衣里的红腰带,不住嘀咕。路经一片昏暗,车灯发出微弱的光。有人用视频炫耀激动与兴奋,此时已屏住呼吸,车里顿时哑了声。开始用矿灯寻找,探究前方莫名的路径,车窗玻璃上跳跃出诡异光芒,行进在纵横交错的矿井里,一半是兴奋一半是惊恐。就像后来的座谈会上,张锐峰主席谈及下矿感受,我当时的窘境也如他,一只怀揣恐惧好奇又甜蜜的虫子。但我又担忧,如果发生轻微变故,我这条虫子即使生出无数翅膀,也无法逃出头顶编织的网。

几分钟前还在自己的头顶上,几分钟后便潜入脚下,每一步都感觉是腾空独步,于是怀疑经过的每一处,它们的厚度,宽度,强度。二十分钟的车程走了半个世纪。这是个没有阳光不可思议的世界。有人取下帽顶的矿灯放在胸口,耳畔依稀听到轰隆隆响声,两侧弧形洞壁依次出现在眼前,脚下低洼处浅浅的水,被我们的矿工靴轻轻踏过,“哗啦哗啦”长久不绝,就像在深井里弹拨出的乐曲,深沉,铿锵。一切是多么新鲜,忘了还怀着忐忑,欣喜地发现洞壁下“流淌出”的矿石像山涧泉水,闪闪发光,有着金属特有的质感。一辆价格400万的铲车,承载着整车矿石,浩浩荡荡接近卸矿处,我好奇心都要蹦出来,满车的矿石轰然倾倒,像天女散花纷纷落入矿坑。头顶上瞬间喷出无数条巨龙般的水柱,以风行电击之势覆盖飘飞的粉末,这是一个完美壮阔的瞬间,不亚于神舟六号飞天的惊心动魄。井下采矿技术力量的强大,让我们见证了奇迹的发生。一激动,肩膀碰到了旁边的人,她也踩到我的脚。我们被震撼了。

小说家杜斌老师说,他下矿的体验用三个震撼可以概括,矿井里醒目的标语“安全第一,生产第二”随处可见 ,不安全不生产,创造井下四年零伤亡的奇迹,让他震撼。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华丽转身的煤矿工人少平,在一次井下作业中,班长王世才为保护工友,被溜子上突然拉出来的一根钢梁,无情地从肚子戳进,从后背穿出……当时的井下生产条件极度简单,环境恶劣,矿工必须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责任心。今非昔比,中条山集团公司把安全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健全的安全措施,先进的采选矿技术无疑成了国内乃至亚洲第一。由此想到,集团公司领导重拳出击,为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在井下纵横交错的路段,设置监控器,随时监测职工的行走轨迹,为职工配备自救系统,装设大量通风机,置换未散尽的硝烟。从人文角度出发,设置饮水处,搭建卫生间。看到矿工们在潮湿阴暗常年不见阳光的环境里,井然有序地进行操作,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脑海里浮现出“慎独”二字,一个人独处时仍能严格要求自己,它是一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表现了一个人自律的品质。也正是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职工身上体现出的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矿工精神,以及用智慧和汗水凝结成的矿工情怀。忽然生出一个念头,矿工们井下吃饭的问题如何解决?

踟躇在巨大矿石前,金属的釉质闪闪发光,情不自禁地拾了一个指甲大小的颗粒,返回地面的瞬间,久违的阳光刺痛双眼,取出小矿石,仔细端详,小小的发光体,就像井下的矿工,与他们影时,往旁边一站,局促地把手放在身体两侧,憨憨的微笑,一口洁白的牙齿。正是这些平凡的矿工,经过对矿石层层采集细碎磨浮加工等环节,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是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运输发电建筑建材 机械制造物流贸易科研设计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铜业联合企业。在难选难采的情况下,1995年实施的矿块崩落法,获得技术和装备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喜获山西省优秀企业2001年山西省优秀企业2005年北方铜业公司荣获山西省集体一等功2005年山西省A级企业 

打开山西版图,中条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北坡陡峭,南坡缓倾。《大清一统志》称,西有华岳,东接太行,此山居中,且狭而长,故名中条。中条山依黄河而行,山势狭长,整条山脉划开了中原与西北,如同一道磅礴的天然门户,故有得中原得天下之说。中原富饶,春秋时期,楚庄王觊觎已久,故“问鼎中原”与周天子比权量力,晋国励精图治,尊王攘夷,成就百年霸业。“鼎”从烹饪食物的器物成为夏商周以来世代相传的国宝权利的象征,而中条山有着丰富的铜矿资源,自古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条山脚下的运城盐湖,文坛泰斗田汉先生的“千古中条一池雪”,让曾经因为盐湖引发战争的传说扑面而来,轩辕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完成中华民族历史上大规模的部落统一,奠定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

任重而道远。垣曲作协谭主席谈到,中条山集图公司宏远的目标,依托铜业,做优做强,打造百年铜企,成为21世纪最具竞争力的知名企业。此时,餐厅的服务员端着一盘当地特产放在桌上,谭主席话锋一转,继续侃侃而谈,原来这款为“炒祺”的食品,类似于太原人吃的江米条的形状大小,是用白绵土炒制。嚼在嘴里,香酥可口,一股芝麻盐巴五香的味道溢满唇间。

美食接踵而来,只道有“田七”牙膏,却不知田七凉拌菜清爽可口,还有长在山里的各种菇类做菜,还有让人垂涎欲滴的黄河大鲤鱼……我们吃到近似于“和子饭”的“米祺”。查询“祺”的注解,有幸福,吉祥之意。是否有着美好的寓意,垣曲的百姓才尤其偏爱“祺”字?谭主席说,米祺之所以成为看家饭,是因地处山区,小麦产得少,不得不用粗粮细做出特饭。运城作协的李主席看着桌上的大烤馍,把转盘转到女士跟前,毫不犹豫拿一个金黄大馍,食欲顿增正犹豫怎么下口,李主席一手拿烤馍,一口咬一大蒜都来吃,就没味(蒜味)了。入乡随俗,入的是一乡浓浓的文化,随的是一份难却的盛情。有人说,他的小徒弟曾经在井下一顿能吃四个烤馍。四个烤馍!先前在井下生出的疑问瞬间解开。

如果四个烤馍,能让矿工饱腹,那么四个烤馍,也能让矿工在不见阳光的深井度过漫漫工作日?也能抚慰他们下到千米深井的恐惧与伤痛吗?

矿石产量的突飞猛进,创造的价值存在各个领域,然而深井里的矿石还够采集多少年?老子的《道德经》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顺从自然,遵循一切自然规律。不知道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是不是会深入千米万米之下。

季节的更迭,让这里的景致逊色许多,连博物馆漂亮的女讲解员,都极力相邀,明年春暖花开一定再来,会有别样风景。然而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总是先入为主,走进这座山西省第一座自然博物馆,“曙猿化石”的展出,将我们带到上古时代。1994年至1997年,中国考古专家,在垣曲县发现了众多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牙齿颌骨等古生物化石,并证实这些化石生成于4000万年前,垣曲可能成为最早的人类发源地,同时“世纪曙猿”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

讲解员指着标本一一介绍,一只活灵活现的猕猴出现在眼前,光滑而富有弹性的皮毛,裹挟着轻巧的体型正欲攀援,眼睛背对橱窗,向深处凝望。讲解员满怀哀伤地说,几年前它还活蹦乱跳开心玩耍,几年后被杀死做了标本。我的心深深被刺痛了,用动物生命换得鲜活的标本,让我想起苏童的《世界上最荒凉的动物园》一文,热爱动物的生物教师,为了做一个活体标本,却在一个雨天亲手杀死瞎眼的老棕猴。这个动物园的荒凉岂止是逐渐减少的动物,还是人性的荒凉。我不知道橱窗里的猴,背对橱窗,凝望的双眸里是否有泪?

走进古城湿地自然保护区,朦胧的山峦层层叠叠,近处的秋草在风中摇摆。极目远望,秋风瑟瑟,静谧的山体潋滟的波光如柔和的墨色,挥洒在大自然这张宣纸,有缘目睹了大自然赋予的一幅水墨画,充满了诗情画意。古城湿地公园,是我国黄河中游重要的湿地区域之一,也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天鹅灰鹤在我国北方主要的越冬停歇地。垣曲山高林密,是野生动物栖息的美丽家园,种类种群数量庞大,位居三晋之首。在母亲河的滋养下,这里生态环境良好,百姓生活和谐安逸。身旁垣曲作协一位女士说,她就住在不远,站在自家楼上,就能看到清一色连绵起伏的群山。

眺望远方,汹涌起伏的群山与高远的蓝天紧密相接,大山以宽广的胸怀,容纳着万物万事,每日凝望,心也亮堂了。一次作协去运城采风,长途的颠簸并没有消磨掉作家们的热情,相反越来越高涨。大巴路边停下,司机摇下车窗,掏出一烟,看着这群文质彬彬说话文诌诌的外乡人。树上的苹果摇摇荡荡探进车窗,师傅缓慢地伸出手小心翼翼把树枝连同果子一起推出窗外车上的人打趣说,师傅,这果子长成了,红彤彤的,一定甜美,摘下吃好了。师傅摇摇头说,咱运城人丢不起这脸。路边是一片果林,结着稠密的果子,远远望去一片丰收的景象。师傅说,如果真要解馋,你可以进果园找主人,想吃多少吃多少

《左》中“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故有服饰华彩之美为华,以疆域寥廓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而“华夏”的又一解,“华”来自华山的华字,“夏”来自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有夏之居”。而考古学家在垣曲发现商代城邑遗址,这里无疑成为华夏之祖,炎黄之根。

“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帝舜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孝德而行的中华民族美德世世代代传承,也因此“德孝仁义”成为垣曲的一张名片,也是河东文化的精髓。

垣曲之行,感受着当地人的淳朴热情,品尝着当地美食,听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后稷稼穑远古传说,这里不仅有绿色矿山铜矿企业,还有厚重深远的文化,养育着一方山水一方人。

想起饭桌上唱的《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

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

(责任编辑:姚灵芝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李竹青

微信号:gushancuizhu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