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片《古中国巡礼》解说词

 山间小河水 2022-06-17 发布于陕西

电视片《古中国巡礼》解说词 原创 清凉明心 河东明心斋      

九曲黄河,源远流长。奔腾万里,孕育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大河之东,有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里山环水抱,土地肥沃,丰富的历史文献和众多的考古发现互相印证,她是中华民族的根祖之

地,是我们华夏文明的伟大摇篮。    

人们说,三十年成就看深圳,一百年变迁看上海,一千年沧桑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西安。而五千年文明,看运城!    

其实,运城古老的历史,又何止五千年?       

序篇

 人类远祖的故乡      

人类的起源,科学界众说纷纭。    

一组古老的动物化石,把学者们的目光吸引到运城垣曲盆地。    

4000万年前,还没有我们人类,就连人类的祖先类人猿,也都还没有出现。    

曙猿,垣曲山林里活跃着的一种小动物,它是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是我们人类的远祖。    1994年,中美科学家在垣曲发现了曙猿化石。2000年,又在英国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认为“世纪曙猿”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最早的、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祖先,生活在距今约4500万年至4000万年之间的始新世中期。这一伟大发现,为研究人类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第一把文明圣火      

中条山西部,古称首阳山。山下是壮阔的黄河,在地质时代称为古三门湖。这里是古人类的生活乐园。    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学家在芮城西侯度进行了发掘。    

在砂砾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    

中国长鼻三趾马、山西披毛犀、晋南麋鹿、纳玛象……有二十多种早已灭绝的古生物。    

在众多的化石中,发现了一批灰色、黑色、灰绿色的鹿角、马牙和其它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 又经过严格的化验,证明这批骨头确实是被火烧过的。    

当时的原始人,已经懂得用火烧制食物。    

火,不仅可以烧烤食物,还可以照明、取暖。懂得用火的原始人群,大脑进一步发育,在竞争中走到了人类文明的前列。 

《世界史》中评价说:“火是一切发现中最伟大的发现,它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不同的气候中,造出众多的食物并迫使自然力为人们工作”。     

让我们记住,芮城西侯度,人类文明的第一把圣火。       

海内祠庙之祖      

宽阔的黄河,是晋陕两省的天然分界线。    

分不开的,是黄河两岸人的感情。    

悠久的历史渊源,给汉语增添了一个成语词汇:秦晋之好。    

在汾河与黄河的交汇处,黄帝在脽丘扫地为坛,后土文化,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奇迹。    

关于后土文化的起源,众说纷纭。从字面上理解,它是管理大地的神祇,与管理苍天的“皇天”相对应。又有记载,后土是原始部落时期的某位神话英雄,善平水土,发展了农业。    

早在汉文帝时期,朝廷就开始关注汾阴后土,曾经修建庙宇。到汉武帝时期,由于在汾阴发现了古老的宝鼎,后土祭祀便成为国家大典,汉武帝一生总共八次巡幸汾阴。在那一年的秋天,年老的汉武帝站在楼船之上,吟诵出了著名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现在,供奉在后土祠中的后土娘娘,是一位慈祥的、神通广大的女性神仙,她管理着人间的种种事务,能够满足黎民百姓的种种需要。后土祠,也被称为海内祠庙之祖!       

黄帝战蚩尤      

在历史传说中,人们把盐池的红色卤水,称为蚩尤血。传说的背后,隐藏了中华民族记录最早的一场战争。    

黄帝战蚩尤。    

运城盐池的东南角,有一个蚩尤村。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族部落,就在这里生活。蚩尤和他的八十一个兄弟,武功高强,威震八方。    

黄帝的部队以各种猛兽为图腾,非常勇猛。但蚩尤部落拥有坚利的青铜兵器,很快就赢得了第一回合。    

但黄帝有空中优势,一种长着翅膀的应龙,从天而降,喷出了大水,为黄帝赢得了第二回合。    风伯、雨师被蚩尤召唤而来。霎时间狂风四起,暴雨倾盆,应龙败下阵去。    

黄帝重整旗鼓,再次发动进攻。蚩尤却释放出漫天大雾,把黄帝困在阵中。    关键时刻,黄帝在盐池旁边的“海隅”找到了风后,拜风后为相。风后发明的指南车,解救了黄帝的大军。    盐池的西边至今仍有风后祠的遗址。    

勇猛善战的蚩尤最终成了失败的英雄。他被黄帝擒获,然后被斩首、肢解。他被杀死的地方,后来就称为“解”,民间的方言读音是“害”。    

他的鲜血流淌出来,汇入了大盐池,所以人们把盐池卤水称为“蚩尤血”。    

黄帝、炎帝、蚩尤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的故事在全国各地都有流传。运城盐池,是这一切故事发生的源头。      

霓裳羽衣的梦想      

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穿上了漂亮的衣服。    

峨冠博带,花团锦簇。    

因为我们的先民,很早就懂得养蚕,懂得缫丝,懂得纺织……    

传说中,轩辕黄帝娶了西陵氏的女子,名字嫘祖。而嫘祖,发明了养蚕。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考古学刚刚起步,学者们学会了西方人的田野考古。    

他们在夏县西阴村找到了一处仰韶文化遗址,丰富的古代遗存让他们欣喜若狂。    

在众多的发掘物中,有一件很小很小的东西。    

那是半个炭化的蚕茧,带有切割的痕迹。    

1986年,日本学者开始进一步研究这枚蚕茧。    

蚕茧的切面平直,而且发光,证明它是人工切割过的,并不是自然界的遗存。接着又证实,这不是野生蚕茧,而是人工养殖的,时间距今约六千年。    

种桑养蚕,缫丝织罗,是古代中国社会的经典生产场面。早在东周时期,运城盆地就出现了条桑、采桑津、桑下等地名,间接地反映了当时蚕桑业的发达。    

美丽的丝绸,造福了华夏民族,还通过漫长的丝绸之路,为世界文明增光添彩。    

夏县西阴村,是人类的丝绸之源。       

黄帝采首山铜      

铜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告别了石制工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向后世的人们诉说着历史的辉煌。    

横亘在运城盆地南缘的中条山,蕴藏着丰富的铜矿资源。在上古时代,就进入了华夏先民的视野。    盐湖东南角的蚩尤村,是传说中九黎部落首领蚩尤的故里。    

《山海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作兵”就是制作兵器,也透露了九黎部落使用铜器的信息。    历史文献中,也留下了黄帝采铜的记载。黄帝采集了中条山的铜矿石,然后到黄河南岸的荆山冶炼、铸鼎。宝鼎铸成后,黄帝和他的大臣们都被天上的神龙接引成仙……    

大禹曾经把天下划分成九州,然后收集天下之铜,铸成九尊大鼎,后世称为“九鼎”。大禹定都于安邑,九鼎最初便安放在运城盆地的安邑城内。历经夏商周的时代变迁,九鼎最后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春秋中后期,晋国青铜器的冶炼水平、制作工艺等与商和西周相比,有很大进步。晋国青铜器造型美、器型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重要代表。    这里是闻喜县石门乡玉坡村。2011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处古代炼铜遗址。    

遗址坐南朝北,分布于篦子沟一带的山坡上,现存遗迹有露采坑、矿井、巷道、烧制木炭的窑穴等二十余处,采矿用的大小石锤、生活用的陶质器皿残片一百余件。根据现场采集的标本,考古工作者推断,该采矿遗址的采冶时代从夏代一直延续到战国早期。    

从传说中的蚩尤、黄帝、大禹,一直到现代的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中条山的铜矿资源和铜冶业,一直在为人类做着贡献。       

尧舜禹三代之都      

根据文献记载,尧舜禹三代的都城都在晋南。    

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给“尧都平阳”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尧最初建都的地方在蒲坂,后来才迁都到平阳。    

舜的传说和遗迹非常广泛。    

中国境内,有多处历山,有多处舜帝陵。即使是在运城,垣曲和永济也有不同的传说。    

但舜的都城从来没有争议,它就在蒲坂,今永济市境内。    

世事沧桑,历史变迁。    

帝舜在蒲坂开创的有虞氏盛世,如今仍然留在中华民族的典籍之中。    

相比之下,禹都安邑的历史遗存较为丰富。    

春秋初期,晋献公灭了魏国,将魏地赐给他的大夫毕万作采邑。毕万之孙魏犫,嫌魏地偏狭,迁都于夏都故地,仍然将都城命名为安邑,即今夏县禹王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古安邑城都是河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著名的冶铸中心。    

另外,夏县的东下冯遗址、辕村遗址,都有丰富的古代遗存。绛县周家庄遗址的大型环壕,可以称是最早的护城河,可以供我们发挥想象。    

三代之都,都在运城境内,是毫无疑义的。       

后稷故里的神奇传说      

运城有个稷山县,稷山县的名字来源于稷王山。    

稷王庙里香火缭绕,稷王山上青天如碧,向我们诉说远古的故事。    

稷,是中国人最早种植的五谷之一,是五谷的代表。    

后稷是帝舜时期管理农业的官员。他的出生,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有邰氏的女儿姜嫄,嫁给了五帝之一的帝喾。    

有一天,姜嫄在野外散步,发现了巨人的足迹。    

她试着踩了一下,便神奇地怀孕了。    十个月后,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刚出生就被遗弃了。    但是,巷道里的牛羊不肯伤害他,冰面上的大鸟用翅膀保护他。这孩子最终被母亲抱了回去。    

他姓姬,被取名为“抛弃”的“弃”,长大后爱上了种植业,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高手。    定都平阳的帝尧任命他为农师,定都蒲坂的帝舜任命他为后稷。    

为了向百姓传授农业种植技术,后稷不辞劳苦,奔波于全国各地,后世称为“教民稼穑”。    大河东岸的运城,是后稷部落最初的故乡。稷王山和周边众多的稷王庙,就是个见证。    历法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发明历法的是羲和,他的陵庙就在稷山西社镇张家庄村。    另外,考古学家在运城境内,也发现了众多的远古农业遗存。晋南的这片黄土高原,是中国农业的发祥地之一。       

大禹和他的子孙后代      

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    

史记记载:尧有九年之水。大禹的父亲治水无功,被帝舜处死。    

大禹接过了治水的重任。    

他改堵塞为疏导,开辟新的河道,让洪水流向下游。    

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    

龙门,就是大禹的杰作,所以又叫禹门口。    

大禹不仅治理了洪水,还划定了九州,整理了田地,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帝舜晚年,把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禅让给了大禹。    

大禹成了远古时代的圣王。    

他的后代,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夏朝。    

兴修水利,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解州郊斜村,生活着秦代治水专家李冰的后代。    

这里也被认为是李冰的故里。    

李冰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把四川变成了天府之国。    

造福百姓几千年,至今受人纪念。    

运城著名的水利工程,还有姚暹渠,兴建于南北朝和隋代。    

这条人工河,保护了盐池的安全,开通了运盐的航道,也浇灌了周边的良田。    

这里是以大禹名字命名的黄河渡口,芮城大禹渡。    

现代的扬水工程,让黄河水浇灌高原良田。    

时代不同,工艺不同,但造福百姓的初衷和大禹一样。    

黄河水也被引上了峨嵋岭台地,几千年的旱垣变成了水浇地。    

百姓们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大禹的故乡,大禹的子孙。    

治水的功绩,千年的盛事。       

2006年,运城市荣获中央电视台“十大魅力城市”称号。

其颁奖词简练概括,脍炙人口,在运城市广为流传——    

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而来;    

穿过汉风唐雨,经历宋韵元声,这里是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    

永乐宫中笑谈古今往事,鹳雀楼上眺望三晋风流,    

关公的诚信就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    

华夏之根——山西运城。     

明心说  这个解说词稿也是2015、2016年写的,文物局的李百勤局长曾修改润色。

片子是同事马红斌和他的团队拍摄的,制作很精美,播出后曾收获不少称赞。最近还在运城台导视频道播过几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