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六十一

 温馨微语 2023-09-16 发布于江苏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


/   

上次我们读了《北次三经》的第九座山教山,今天我们接着读《北次三经》的第十座山——景山。

教  山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①,南望盐贩之泽②,北望少泽③。其上多草、薯[艹与(上下)]④,其草多秦椒⑤;其阴多赭⑥,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注释】

①景山:山名,在今山西闻喜县。②盐贩之泽:盐贩泽,今山西南部的解池。③少泽:水名,在今山西南部。④薯[艹与(上下)]yù):山药。⑤秦椒:这里指辣椒。⑥赭(zhě):红土。

【翻译】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名叫景山。(在景山上)向南可以望见盐贩泽,向北可以看到少泽。山上生长着很多草和山药,所长的草多为辣椒;山的北面有很多红土,南面有很多玉。山里有一种鸟,形状与蛇相似,长有四只翅膀,六只眼睛,三只脚,名字叫酸与,它发出的叫声像是在喊自己名字,它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使人惊恐的事情发生。 

【再读书笔记】
“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要确定景山的位置,必先搞清楚盐贩泽和少泽的位置。经文注释曰:“盐贩泽,今山西南部的解池。少泽,在今山西南部。”解池,是在运城市解州镇的大盐池,位置一目了然。少泽,在山西省南部,指示很模糊,有很多研究《山海经》的学者认为“少泽在少水(沁水)流经的区域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中次一经》阴山条中有:“……阴山,多砺石、文石。少水出焉,其中多雕棠……”。我在解读此“阴山”时认为:“阴山”应指今山西省灵石县、介休、沁源三县交界处的“绵山”。“少水”,仅指沁源县地域内的沁河,而沁水则专指沁河的主干,也泛指整个沁河流域。这样一来,“少泽”应当是指“少水”出沁源县后所形成的大泽,应当是安泽县直到沁水县的张峰水库一带。
安泽县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山峰有安太山,泉庙凹、盘秀山等,海拔都在1400米以上,以安太山为最高,海拔1592米。西部有大东沟梁、牛头山等,海拔在千米以上。南部沁河谷地,地势较低,有小块平川,海拔在 800米左右。河流以沁河最大,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其支流有王村河、李元河、蒲河、泗河、兰河、石槽河等。
【知识链接1沁河古称泊水,发源于沁源县铁布山二郎神沟,自罗云乡议亭村东入安泽县,北南纵贯流经和川、城关、冀氏、马壁4乡镇35村,于马壁村南出安泽县。在安泽县境内全长109公里,河床高程942——732米之间,落差210米,比隆2.21‰。东西两侧有23条支流汇入。枯水季节清水流量保持在1.5立方米/秒以上,流域内植被覆盖密度大,流水含沙量小,平均年含沙量每立方米约6.95公斤。每年6月进入汛期。60年代前洪水大,汛期长,要津靠木船摆渡。河床绕山多弯曲,两岸洪积层厚,营造有连绵百里的防护林带。每年发洪水少者两三次,多时七八次。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大洪峰出现于199385日凌晨时,流量2300立方米/秒。沁河流经安泽县这一段,由于东西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高山,沁河穿行于高山峡谷中,在《山海经》时期所流经之处形成了大大小小众多的湖泊。这大概就是沁河古称泊水的原因吧,更确切地说,泊水应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安泽段沁河的特有称谓。从下面的图1中我们也可发现:安泽县现在还有一些地名,如“水泊滩、南孔滩、麦家滩、红泥滩”等,就明显地带有“泊水”或者“少泽”的印痕。
接下来我们看看景山在哪里?“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站在景山上向南可以望见解池,向北可以望见少泽。“望”即可以“通视”,中间没有任何遮挡;“望”必定是登高而望远。向南可通视解池,向北可通视少泽,至少可初步确定景山在晋南,同时也说明景山是很高大的。《汉典》中景山有三种解释:1.大山;高山。2. 山名,在河南省偃师县南。3. 山名,在北京市。又名万岁山、煤山。系人工堆积而成。有五峰,东西排列,各建琉璃瓦亭。后两种义项所指明显不合此经文之义,义项1也许就是“景山”最原始的意义。汇集网上对景山的定位,主要有汤王山、东坞岭、历山三种说法。下面我们来逐一探讨。
一、汤王山说。原经文注释曰:“景山,在今山西闻喜县。”指的应该就是闻喜县的最高峰为汤王山。
【知识链接2闻喜县东南十八里石门乡汤王山,为闻喜县最高峰,海拔1572米(有的图上标注为1571米),又名景山,传说是汤王屯兵之地……。景山景毫之命的发生地。又名汤寨山、汤王山、鸣条山、名条山,为中条山脉最高峰。相传商汤王曾在此峰为民求雨,古称汤王山。清乾隆年间乡绅捐款建庙于此,并建有将庙、尼姑庙、观望台等。小涧河,古称景水,源出景山(汤王山)北谷,于茨洼、董村注入沙渠河,全长12公里。  汤王山虽然也有“景山”之称,却不是本经文所指的景山。因为从图2的展望线(红线,下同),可知站在汤王山上确实能通望解池。但从图33条展望线可知:南面两条展望线所夹区域完全被磨里峪南北两侧高大的山体所遮挡(海拔大多在1600米以上,其中歪头山海拔1983.2米,系绛县第二高峰。),并不能通视少泽。       汤王山不能通视少泽
二、东坞岭之说。【知识链接3在山西省沁水县城西12千米处。主峰海拔1414米。古名黄文、黄岭、乌岭。据《太平寰宇记》载,黑岭山,北周宇文周讳黑,改为坞岭。因西连翼城县西坞岭,故名东坞岭。站在东坞岭上向北可通视少泽但因受磨里峪两侧高大山体的遮挡,站在东坞岭上向南不能通视解池。故东坞岭不可能是景山。
三、历山说。【知识链接4历山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脉的东段,地处垣曲、阳城、沁水、翼城四县交界处。面积2.48万公顷,是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历山主峰舜王坪海拔2321.8米(地图上标注为2322米),为山西南部第一高峰……站在历山主峰舜王坪上向南可通视解池,向北可通视少泽,都不受任何遮挡。因此,此经文所述之景山非历山舜王坪莫属。
“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因少泽是沁水(少水)流域的一个大泽,盐贩之泽是涑水河流域的一个大泽,作者也是在间接告诉我们:“景山是涑水河流域和沁水河流域的分水岭”。只是站在景山上向南望最吸引眼球的还是盐贩之泽,向北望最抢眼的也是少泽而已。考察工作者用这两大流域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作为它们的代称,这也就再好不过的了。这也许是借代这种修辞手法的最早应用吧。从这个意义上说,景山也非历山莫属。因历山现今还是沁河和涑水河的分水岭。而东坞岭则只能算作是沁河与侩河的分水岭,与盐贩泽扯不上关系,故东坞岭不可能是景山。就更不用说汤王山了。
实际上历山舜王坪(景山),也是沇西河与西阳河的分水岭,还是西阳河与沁河右岸支流护泽河的分水岭。
站在景山上极目远眺,漫山遍野是的薯蓣(山药)、秦椒。
【知识链接5秦椒茄科类辣椒。是辣椒中的佳品,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称,具有颜色鲜红,辣味浓郁,体形纤长,肉厚油大,表面皱纹均匀等特点,含维生素丙和多种营养成分。分为青、干两种,尤以干椒最为有名,研面油泼后,为佐食佳品。制成辣子酱,香醇适口。这种辣椒主要产于中国的关中八百里秦川,是那些地区最有名的地方特产,它的名字也因此得来。秦椒产地广,从东北南部至五岭北坡,东南至江苏、浙江沿海地带,西南至西藏东南部,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及平原均有生长。人们在地里采椒挖薯,丰收的歌声迎风飘荡。景山北面广布着红土(赭土),这里的红土应与岩溶地穴、喀斯特地貌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沁水县土沃乡东南部也有一座山赭山。景山南面蕴藏着丰富的玉矿。景山上古木参天,珍禽异兽遍地跑。景山上居住着一个民族,他们以酸与鸟为民族图腾符号(族徽)。酸与鸟的形状象蛇、有四个翅膀、六只目、三只足,这个民族英勇善战,经常向外扩张。他周围的哪个部族如果见到了这种图腾符旗帜,就会有战争的阴云笼罩着该部族,族众十分恐慌。
综上,“景山”应当是今山西省南部垣曲、阳城、沁水、翼城四县交界处的“历山”;“少泽”当是(少水)沁水流域的一个大型的古湖泽。

作者简介

李斌,籍贯湖南,19731月出生。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单位公职人员,爱好诗词写作。善于发现身边感动的瞬间。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我读《山海经》之六十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五十九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五十八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五十七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五十六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五十五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五十四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五十三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五十二

李斌:我读《山海经》之五十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