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水赋(29)——《沁河赋》——梁大位

 一片心花正放时 2016-12-03

又名:沁水赋

   史前先祖留痕兮,古人类遗址境内多处,可见证数万年文化绵长;晋君迁徙西城兮,端氏聚一时成为国都,可佐证数千年历史久远;工业交通繁荣兮,呈现“炉冶牛车别有声”景象,可印证数百年经济辉煌。
   下川祖先,采集渔猎;沁河先民,刀耕火种;史前文化灿烂,追溯源远流长。舜耕历山,人皆让畔;舜渔雷泽,人皆让居;古帝贤德风范,至今遗存民间。夫今古帝圣迹兮虽难寻,然而却可游览山水胜景,欣赏壮丽风光。
   北魏设县东永安,北齐改设永宁县,隋代始立沁水县,治所迁入今县城。端氏县府隋东移,唐宋两县分而治。元代两县并一县,沁水沿革从此定。
   沁水城背玉岭,倚凤原,左碧峰,右石楼,面龙岗,四山拥抱;左梅溪,右杏水,两河环绕,汇作杨河,东入沁河,润泽一县,气脉顺畅。龙岗高塔生翠柏,桃源六柳蘸溪头。玉岭迤逦宛若龙腾,凤岗平原酷似凤舞;梅溪缓淌恰如罗带,杏水潺湲好像银练;龙腾凤舞龙凤呈祥,山脉水脉山水凝瑞。县城虽居僻壤,却是钟灵宝地。
   县城四山环拥二水相抱;县域十景点缀百景散存。杏谷朝霞林如蒸,莲塘时雨荷送香,刘曲飞帘挂峭壁,石楼精舍书声琅,碧峰耸翠灵泉润,沁渡秋风送行舟,乌岭堆云伴山翁,鹿台积雪传仙韵,榼山夜月映白松,空仓晚照留余辉。十景遍数兮今存八,叹莲塘沁渡已无踪。
   县境狭长兮三百余里,名山胜水兮数以百计。峰峦叠嶂连绵耸列,山集仁者之雅风;沟壑纵横河溪遍布,水聚智者之灵气。自然风光锦绣如画,人文景观巧妙穿插。舜王坪顶兮,有国家级森林公园。高山草甸遗舜迹,原生植被绿如茵;两峡平行景致幽,钟乳倒悬洞成群;飞瀑冬结冰帘挂山崖,清泉夏蒸水汽凝云海;白云山间悠然飘,云片游处房舍隐;原始森林诚为珍禽异兽之乐园,历山地区堪称稀有动植物宝库;历山风光雄无限壮无比美无双,已被命名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沁河吸纳百川联结成网,穿山越岭蕴含无限风光;支流涓涓形貌俏,干流滔滔气势壮;波涌浪花映古迹,俨然画廊绕青嶂;沁河流域溪网密布,沁水县境百川交汇。远看山色苍翠凝重,近听水声缱绻情浓;山重水复景色宜人,山秀水清佳境天成。
   崇山峻岭兮景观巧布,民间传说兮穿凿附会。三白松大云寺天外楼凌霄阁构成榼山胜景,聚宝盆金鸡啼井喷雾蟒穿柏流传民间奇闻;樊山九峰状如芙蓉九蕊,平顶青松叙说翻山神话;老马岭马仙姑炼形,雕黄岭崔府君审虎;傅齐岭夫妻守望,鹿台山神牛求卧;姚家寨地藏菩萨题写“上阁”,陈家山岩洞贮存金砖银瓦;王寨村太白金星惩恶扬善,固镇村五龙现身引发庙会……民间口头传承之故事多兮,神奇传闻倍让山水文化增色添辉。
   道教宫观随处可见,佛教寺院星罗棋布,显示出神佛文化千年不衰;舜汤庙宇境内众多,孔子关公香火旺盛,反映了圣贤文化万民景仰。明山秀水兮地域广,历史文化兮源流长。可陶村重华传艺烧制陶器;舜王坪古帝躬耕遗迹留存。周文王分封宗室,十六子原伯建都。周穆王巡行,东乌岭留踪。诸侯三番会盟,黑壤青史扬名。端木赐后裔聚居,端氏村历经沧桑。韩赵魏瓜分晋国,亡国君屈居西城。长平战秦国屯兵,沁水境地名鉴证。马圈沟秦军牧马建立马邑城,马家坪秦将阅马史称马踏营,马腰村秦军操练卸鞍歇马,古越州白起受封改名武安,武安村安营扎寨深挖地道,空仓岭设诈诱敌初定输赢。王壁村王离练兵筑垒建城。唐将军尉迟敬德吕窑隐身。洪河谷画圣荆浩开宗立论。天竺僧云游鹿台建寺藏经。鹿台山宋士隐居著书思宋。小庙岭岳飞炮击丹坪金军。岳神山道士秉承重阳祖师。西文兴河东柳氏文脉传承。
   西汉刘忠,东汉刘遵,两度建立诸侯国,河头村古代史上也曾经一度荣耀;刘秀复汉,兵过沁水,亦留下汉天子岭、车辋山剐王沟庄头村等诸多地名。西城河头,晋作国都,汉作侯都,呈一时之繁华;端氏古镇,隋设县衙,唐设州府,显昔年之风光。
   沁河流经处,沃野好耕耘;既有美景千处,更有良田万顷;农耕文明颇具地域特色。广袤地域内,物产颇丰盛;既有矿产宝藏,又有地面资源;经济结构渐趋齐全完整。文化遗存丰,才俊名士多;既有物化古迹,也有古今人杰;人文历史倍让沁水生辉。
   热土宝地,积聚精髓。文物古迹者,石塔碑刻牌坊,石刻造像,摩崖造像,古遗址古城堡古民居古长城古寺庙古陵墓,还有红色纪念圣地,物质文化千年永葆。名士才杰者,荆浩李瀚常伦,张铨韩范,比丘慈泉,刘东星张五典孙居相张道浚贾景德赵树理,喜看历代名流辈出,人文精神万年长存。历代名士尝游沁水山河,诗文书画充盈文化宝库。
   吟罢文明历史,再咏昌盛现实。矿产宝藏首推煤炭煤层气,铁铜钛铅水晶硅,品种多达十八类。地面资源数量浩瀚种类繁,生机盎然环境美,且听细说详归纳:六百余种栽培植物稼禾飘香,三百余种野生植物原野葱翠,二百多类森林物种树草繁茂,一百多爿蜜源生处蜂飞蝶舞;中药材品种四百二十多类,亚热带乔灌林木北方稀有;野生动物数百种,珍禽异兽世罕见;天然牧坡草质优,森林覆盖四成多;水资源总量十亿立方,矿泉水水源二百多处。天蓝水碧空气清爽,生态环境最宜人居。贰零零陆年荣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贰零零柒年再创山西省文明和谐城。
   地理位置扼守秦晋豫冀四省之交通要冲,成为东部发达区西部优惠区之联结通道。侯月铁路横贯县境东西,西气东输串接新疆上海。县际县内公路成网,省内省际交往便捷。
   自然资源丰盛,生态环境优良,乃沁水振兴之内部自然因素;经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快捷,是沁水腾飞之外部社会条件。资源优势构成发展潜力,内因外因凝聚发展动力。
   县委政府切合县情策划发展谋略,全县人民同心协力创造当代辉煌。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潜力产品;优化经济结构,推行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和谐;推动潜力转化,形成经济优势。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城镇化水平雏形略具。新世纪新沁水早已甩掉贫困帽,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全国百强。经济发展水平全省第九,人均生产总值山西第八。
   回顾七十年前战火岁月,全民浴血共御外族入侵,十万人民一万兵兮,永载史册传英名。展望若干年后沁水前景,富裕文明生态和谐强县,将如同朝阳初露兮,在天际冉冉腾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