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波综合征进展

 比上不足 2014-02-08

  来自美国杰斐逊大学心脏中心的严干新教授分析指出,J波是指心电图上QRS波与ST段之间的圆顶状或驼峰状电位改变。新近临床研究表明,在早期复极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和特发性心室颤动等心电图中,均存在J波形态、时限和幅度的显著改变,上述与J波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统称为J波综合征。

  严教授指出,不管J波在心电图的哪一个导联(在V1~3: J波又叫Brugada波), 它都是瞬间外向钾电流(Ito)介导的,其导致室颤的始发机制是2位相折返。有关J波综合征和Brugada波区分的问题,严教授分析指出,J波与Brugada波具有以下相同点:①对频率的反应。心率快时, J波与Brugada波变小,以及相应的 ST段抬高减低;反之亦然;②在同一个体, J波与Brugada波共存的情况下, J波与Brugada波的变化是平行的;③Quinidine (可抑制Ito电流)使J波或Brugada波消失,并抑制J波或Brugada波相关联的室颤;④它们有相重叠的基因突变。

  严干新教授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项J波和Brugada波体表心电图认知调查,全球27位电生理专家参与了调查,包括美国、以色列、比利时、西班牙、波兰和中国等多国的科学家。其中,9位是Brugada综合征和J波综合征领域的世界级专家。结果全部选对的只有2位专家。 严教授结合一份Brugada II型波的心电图指出,一个室早的长代偿间歇后,Brugada II型波转换成I型波,事实上是J波的变大,机制是Ito电流的频率依赖性,心率变慢后,Ito增大,导致J波变大。因此,该心电图应该既有Brugada II型波,I型波和J波,广义上来说, Brugada波=J波。

  针对J波综合征是除极异常还是复极异常的问题,严干新教授介绍了一个J波综合征患者,这是一个18岁的男性患者,房颤心律,长RR间期时J波明显大于短RR间期时,Holter曾记录到室颤发作,而发作前J波显著增大。J波的这种频率依赖性改变足以说明J波综合征是复极异常,而不是除极异常,其机制是Ito电流的频率依赖性。

  最后,严教授认为应重新定义J波:①定位:任何导联中紧跟QRS波之后,起始部可与QRS波融合;②形态: 可以不相同;③与早期复极相关;④频率依赖性:它的大小随着RR间期的变化而变化。RR间期延长,J波变大;RR间期缩短,J波变小,甚至消失。

附Brugada波心电图+心向量图1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