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腐诗趣

 昵称6973840 2014-02-09
豆腐诗趣

作者:潘春华    来源:中国老年报    
  

      豆腐是我国传统的大众化美食。早在公元前的汉代初年,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就掌握了制作豆腐的技术。历代文人墨客对豆腐情有独钟,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宋代朱熹在《豆腐诗》中描写了从种豆到制豆腐辛勤过程:“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坐获帛布。”诗中淮南术,即做豆腐的技术。陆游《山庖》中有“施压黎祁软胜酥”诗句,他还对豆腐制作吟道:“试盘推进食,洗釜煮黎祁。”
      北宋苏东坡《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诗云:“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方酥。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诗中以蒸煮葫芦代烧鹅烤鸭来饷客的典故,借以说明豆腐也可做成像荤菜一样美味可口的食品,并能乱真。“煮豆作乳脂方酥”,即指烧豆菜,制豆腐。
      元代不乏吟咏豆腐的高手。张劭《咏豆腐》诗写得细致传神:“漉珠磨雪湿霏霏,炼作琼浆起素衣。出匣宁愁方璧碎,优羹常见白云飞。蔬盘惯杂同羊酪,象箸难挑比髓肥。却笑北平思食乳,霜刀不切粉酥归。”郑允端《豆腐赞》把豆腐制作和美味描写得更具体:“磨砻流玉乳,蒸煮结清泉。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玉食勿与传。”孙大雅《豆腐》诗形象地描写了制作豆腐过程:“戎菽来南山,清漪浣浮埃。转身一旋磨,流膏入瓦盘。大釜气浮浮,小眼汤洄洄。顷待晴浪翻,坐见雪花皑。青盐化液卤,绛蜂窜烟煤。霍霍磨昆吾,白玉大片裁。烹煎适我口,不畏老齿摧。”谢应芳《豆腐》诗则对豆腐的食用、养生功能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谁授淮南玉食方,南山种玉选青黄。工夫磨转天机熟,粗滓囊倾雪汁香。软比牛酥便老齿,甜于蜂蜜润枯肠。当年柱史如知味,饮乳何须窈窕娘。”
      明代苏平《赞豆腐》诗,将制豆腐及其味美写得惟妙惟肖:“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缸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
      清朝初年《平山冷燕》作者张劭有诗曰:“蔬盘惯杂同羊酪,象箸难挑比髓肥。却笑北平思食乳,霜刀不切粉酥归。”诗人赞美的是凉拌豆腐,把豆腐比作羊酪、肥髓,既美口福,又丰富了吃的内涵和趣味。胡济苍的“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诗句,不但描述了豆腐的软嫩味美,而且赞美了豆腐由磨砺而出,方正清廉,不流于世俗的高尚风格。四川才子李调元,酷爱豆腐,曾写豆腐诗四首,其中一首云:“家用为宜客用非,合家高会命相依。石膏化后逍于酪,水沫挑成绉似衣。剁作银条垂缕滑,划为云片截肪肥。近来腐价搬成肉,只恐贫人不救饥。”诗中的“绉似衣” 喻豆腐皮,银条指豆腐多,“肪肥” 指豆腐块,写出了普通人家离不开豆腐,同时反映当时曾有豆腐涨成肉价的现象。林兰痴《豆腐》诗则赞扬豆腐白嫩味美:“莫将菽乳等闲赏,一片冰心六月凉。不曰坚乎唯曰白,胜过什锦佐羹汤。”连乾隆皇帝也作诗赞美豆腐菠菜汤是“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
      近代小说家徐卓呆以豆腐明志,为郑逸梅纪念册题诗:“为人之道,须如豆腐,方正洁白,可荤可素。”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说:“关于豆腐可以编一部大书。”岁月流逝,书未能写出,却留下一首《豆腐》诗:“淮南治丹砂,偶然成豆腐。馨香异兰麝,色白如牛乳。迩来二千年,流传遍州府。南北滋味别,老嫩随点卤。肥鲜宜鱼肉,亦可和菜煮。陈婆重麻辣,蜂窝沸砂盐。食之好颜色,长幼融脏腑。逐令千万民,丰年腹可鼓。多谢种豆人,汗滴其下土。”
(编辑:和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