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离我们远去的中国色彩词——红色系(中)

 逸心茶舍 2014-02-11

赤义类的红色词有:

缙  浅红色。《说文》:“缙,帛赤色也。”《急就篇》:“熏栗绢绀缙红然。”颜师古注:“缙,浅赤色。”

缇  橘红色。《说文》:“缇,帛丹黄色。?‘缇”与下文“缧”同为橘红色。段注:“缇,谓丹而黄也。下文云:‘缧,帛赤黄色。’丹与赤不同者,丹者如丹沙,与赤异,其分甚微。”《周礼·天官·酒正》:“四日缇宵。”郑玄注:“缇者,成而红赤。如今下酒矣。”贾公彦疏:“下酒谓曹床下酒,其色红赤,故以缇名之。”《史记‘滑稽列传》:“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张守节《正义》引顾努王日:“缇,赤黄色。”

縓   浅红色,橘红色。《说文》:“縓,帛赤黄色。”《尔雅·释器》:“染谓之縓,再染谓之赪,三染谓之纁。”郝懿行《尔雅义疏》:“縓色在白赤黄之间。”《礼记·檀弓》:“縓,辣衣黄里,縓缘。”陆德明《释文》:“縓,浅赤色,今之红也。”

《说文》“縓”字下的解释引《尔雅》“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赪,三染谓之纁。”段注:“古以茜染之者谓之韎,谓之缇。以朱及丹秫染者谓之縓、赪、纁。韎亦谓之縓。”《说文》“縓”字段注:“郑注礼经曰:凡染绛一入谓之縓,再入谓之赪,三入谓之纁,朱则四入与。”又《周礼·考工记》:“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注:“染縓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则为鲰,又复再染以黑乃成缁。”可以看出,“縓、赪、纁”。“纁,緅,缁”这些糸部字,最初是特指用颜料将丝帛染上各种深浅的红色或含红的颜色,后才用来泛指一般的红(或含红)的颜色的。

纁,五入为緅。”注:“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则为緅。”《仪礼·士官礼》爵弁郑玄注:“其色赤而微黑,如爵头然,或谓之緅。”下列两个糸部字,《说文》只说明它指示某种颜色,未说明它们原有特指某类物颜色的意义:纁《说文》:“纁,浅绛也。”《尔雅·释器》:“三染谓之纁。”

绌《说文》:“绌,绛也。”段注:“此绌之本义,而废不行矣。”

红  浅红色。《说文》:“红,帛赤白色。”上古时指浅红色,后指大红色。徐灏《说文解字注笺》:“赤中有白,盖若今人所谓桃红:白中有赤,乃粉红耳。今人称纯朱日红。”宋玉《招魂》:“红壁沙版,玄玉梁些。”王逸注:“红,赤白色。”《论语》:“红紫不以为亵服。”【疏】红,南方闲色。《说文》:“红,帛赤白色他也。” 《释名》:“红,绛也,白色之似绛者。”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大人赋》:“红杳渺以眩渭兮,焱风涌而云浮。”司马贞《索隐》:“红,赤色儿。”

丹  红色。《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段注:“巴郡、南越皆出丹沙。”《国语·吴语》:“皆赤裳、赤旗、丹甲、朱羽之艚,望之如火”韦昭注:“丹,彤也。”丹:丹砂(朱砂)也。 “颜如渥丹”,郑笺: “渥,厚渍也,颜色如厚渍之丹,言赤而泽也。” “丹” 也是“赤”。

彤  红色。《说文》:“彤,丹饰也。”《诗·邶风·静女》:“静女其鬓,贻我彤管。”笺:“彤管,笔赤管也。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书笏珥彤,记言事于仙室。”《国语·周语下》:“夫宫室不崇,器无彤镂,俭也。”韦注:“彤,丹也。”

  茜草,大红色。茜草根可作大红色染料,故可用以借指大红色。《说文》:“茜,茅蒐也。”蒐亦染草。《说文》:“蒐,茅蒐,茹蒐,人血所生,可以染绛。”《山海经·中山经》:“其阳多玉,其阴多蒐。”郭璞注:“茅蒐,今之蒨草也。”《尔雅·释草》:“茹蒐,茅蒐。”陆德明《释文》:“蒨,本或作茜。”《文心雕龙·通变》:“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蒨。”蒐、蒨、茜三者义同也。《史记·货殖列传》:“若干亩卮茜,千畦薹韭,此其人皆舆千户侯等。”颜师古引孟康日:“茜草,卮子可用染也。”

绛  绛草深红色。《说文》:“绛,大赤也。”段注:“今俗所谓大红也。”《文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纳豆蔻??纶组紫绛。”注:“绛,绛草也,出临贺郡,可以染。”《墨子·公孟》:“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绎衣博袍,以治其国。”基本字义:赤色,火红。纁谓之绛。凡九旗之帛皆用绛。——《广雅》《释名》:“绛工也。染之难得色,以得色爲工也。” 《急就篇注》绛,古谓之纁。
绛树在其南。——《淮南子·地形》纶组紫绛。——左思《吴都赋》绛皓驳色。——清· 姚鼐《登泰山记》。又如:绛帐(绛帏。红色帷帐;对师长之尊称);绛脂(大红胭脂);绛纱(红色的纱帐);绛帻(大红色头巾。代指宫中侍卫人员);绛节(红色符节)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十三】【糸部】绛大赤也。从糸夅声。古巷切。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大赤也。大赤者,今俗所谓大红也。

朱  大红色。《说文》:“朱,赤心木也。”《广雅·释器》:“朱,赤也。”《诗·豳风·七月》:“我朱孔阳,为公予裳。”《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说文》又有“絑”字,释为“纯赤也”。段以为几经传言“朱”皆当作“絑”,“朱”其假借字也。朱骏声认为“絑”字后出,为“赤心木”引申之义。王力认为“朱”、“ 絑”实一词“。

赭  赤色的土。《说文》:“赭,赤土也。”《管子·地数》:“上有赭者,下有铁。”《诗·邶风·简兮》:“左手执篱,右手秉翟,赫如渥赭。”疏:“且其颜色,赫然而赤,如厚渍之丹赭。”毛传“赫,赤貌”,郑笺:“硕人容色赫然如厚傅丹”,“赭,丹也”。

赤  红色。《释名·释采帛》:“赤,赫也,太阳之色也。”《礼记·月令·盂夏》:“驾赤骝。”疏:“色浅日赤,色深曰朱。”按:.这只能说明赤比朱(深红)浅,并不说明赤是浅红。赫赤色鲜明兑。《说文》:“赫,火赤完。”段注:“大赤儿。??赤之盛故从二赤”《诗·邶风·简兮》:“左手执篙,右手秉翟,赫如渥赭。”《毛传》:“赫,赤貌。”明刘基《郁离予·枸橼》:“骄阳赫而不吾灼,寒露零而不吾凄。”《说文》: “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徐锴系传:“南方之星,其中一者最赤,名大火。”《释名·释采帛》:“赤,赫也,太阳之色也。”《易·说卦》:“乾为大赤。”【疏】取其盛阳之色也。《玉篇》:“朱色也。”《诗经·豳风》:“我朱孔阳。”【注】谓朱色光明也,寄位于南方。《说文》:“赤心木,松柏之属。从木,一在其中。一者记其心。徐曰:木之为物,含阳於内,南方之火所自藏也。” 《广韵》:“赤也。”
  “朱”是一种树木,且内心是赤色。根据前文的说法,“赤”是来自于太阳的,那么“朱”则是内含太阳赤色的树木。从《诗经》的注中,我们也看出“朱”可以作为代表南方的颜色,这里认为“赤”与“朱”是可以替换的。后来“朱”也引申为“红色”,这种红色是聚集了代表太阳之色的“赤色”的红。由此我们大体可以推断出“朱”是比“赤”更深的红色,即“‘朱’深于赤,但是笼统地说就没有分别”。
  由此可见,古人认为南方是赤色,赤是天的颜色。《易·说卦》里说道:“乾为大赤。”这里的赤是来自于太阳的,是盛阳之色。《礼·曲礼》中说:“周人尚赤。”根据古人敬天的思想,我们可以推断出“赤”在上古时代是正色,是神圣的颜色。“古人以赤为南方正色,后为南的代称”。孔颖达疏: “色浅曰赤,色深曰朱。”“赤”是浅朱色。亦泛指红色。

赫   赤色鲜明尔。《说文》:“赫,火赤儿。”段注:“大赤儿。??赤之盛故从二赤”《诗·邶风·简兮》:“左手执篙,右手秉翟,赫如渥赭。”《毛传》:“赫,赤貌。”明刘基《郁离予·枸橼》:“骄阳赫而不吾灼,寒露零而不吾凄。”

赩  《说文》:“赩,大赤也。”《玉篇·色部》:“赩,大赤色。”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森青冥而欲雨,赩光炯而初画。”

赨  赤色。《说文》:“赨,赤色也。”《管子·地员》:“其种大苗细苗,触茎,黑秀,箭长。”注:“赨,即赤也。”

赪  赤色。《说文》:‘赪,赤色也。”《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煅。”《毛传》:“赪,赤也。”,说文引诗作“赤坐”二者同。《尔雅·释器》:“再染谓之赪。”疏:“赪,浅赤也。”《仪礼·士丧礼》:“赪裹,著组蘩。”注:“赪,赤也。”《释名·释首饰》:“赪粉,备至,赤也。染粉使赤,以著颊上也。”谢眺《望三湖》:“积水照赪霞,高台望归异。”聋畚《说文》:‘赪,赤色也。”

炜  《说文》:“炜,盛赤也。”《诗·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毛传》:“炜,赤貌。”

絑  大红色。《说文》:“絑,纯赤也。《虞书》‘丹朱’如此。”参见“朱”这三小类是表性状的词。虽然都表示了红(或含红)的色彩,但在表示色彩的浓淡、亮度、是纯色还是多色、有无适用对象的限制等方面是不同的。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