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高清彩图】人体362穴位详解之胆经44穴

 闲闲居 2014-02-13
【转载】【高清彩图】人体362穴位详解之胆经44穴 - 不惑 - sdxywang的博客

瞳子髎穴

胆经_瞳子髎穴.gif

胆经_瞳子髎穴2.gif 

取穴方法:

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瞳子髎穴(别名:太阳穴,前关穴,后曲穴)解析:

(1)瞳子髎。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降归地。本穴为胆经头面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即是汇集头面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从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

(2)太阳。太,大也。阳,天部的阳气也。太阳穴名意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本穴为胆经第一穴,位处头面的天部,而胆经气血所处为半表半里,胆经体内经脉无物外传本穴,穴内气血为空虚之状,穴外的天部之气因而汇入本穴,本穴物质来自天之上部,故名太阳穴。

(3)前关。前,与后相对,指人头面的前面部分,前为阴、后为阳,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之性。关,关卡也。前关名意指穴内的寒湿水气被关卡于内,不得吸热外行。理同瞳子髎名解。

(4)后曲。后,与前相对,指人头面的后面部分,后为阳、前为阴,此指穴内气血为阳热之性。曲,隐秘也。后曲名意指穴内外散的阳热之气隐而不见。本穴物质为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汇集而成,气血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而在穴内同时进行的吸热蒸发则如隐而不见,故名后曲。

(5)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由穴外汇集本穴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手太阳经上行外散的阳热之气、手少阳经向外飘散的湿冷之气,故本穴为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附注: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瞳子髎穴意义: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穴内后冷降归地。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寒湿水气散热后化雨冷降地部,小部分循胆经下传于听会穴。

功能作用:降浊去湿。

主治疾病:

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眼内障,目翳。指压此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治疗常见的眼部疾病,并可以去除眼角皱纹。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临泣、睛明穴治目生内障;配少泽穴治妇人乳肿;配养老穴、肝俞穴、光明穴、太冲穴、治疗视物昏花。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解剖位置〗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面神经和颧颞神经,面神经的额颞支。

听会穴 Tīng huì

胆经_听会穴2.gif

取穴方法:

听会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听会穴(耳门穴,听呵穴,听诃穴,后关穴)解析:

1)听会穴。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除上述解释之外另有一解,此即是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听会之名。听的感官过程为耳朵接收外部声音,也就是从外入内、从阳入阴。由于声音传递的这一过程是从阳入阴,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气血运行变化也要与此同步,表现出由阳向阴的变化转变,如此,人体外部的声音之阳才能进入体内的阴部,声音感受器才能听之而会

2)耳门穴。耳,穴在耳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穴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如听会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

3)听呵穴。听,闻也。呵,大声喝叱之意,此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大于体表内部。听呵名意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要大于体表内部耳朵才能听受。听诃名意与听呵同,诃为呵的异体字。 4)后关穴。后,指头的后部,前为阴、后为阳,此指阳气。关,关卡。后关名意指穴外的阳热之气不能进入穴内。理同听会名解。 听会穴意义:胆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耳腔。

功能作用:清降寒浊。

主治疾病:

耳聋,耳鸣,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颊车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歪斜;配迎香穴治耳聋气痞;配耳门穴、听宫穴治下颌关节炎。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颞浅动脉耳前支,深部为颈外动脉及面后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皮下为面神经。

上关穴  Shàng guān

胆经_上关穴.gif

胆经_上关穴2.gif

取穴方法:

上关穴位于人体的耳前,下关直下,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上关穴 (客主人,客主穴,太阳穴)解析:

1)上关。上,上行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本穴物质为听会穴吸热上行的弱小水气,在上行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加入其中,至本穴后清阳之气吸热上行,滞重水湿则冷缩降地,本穴如同气血上行天部的关卡一般,故名。

2)客主人。客,宾客也。本穴为少阳胆经之穴,风气为主,肾气为客,此指穴内气血为肾水之性的寒湿水气。主人,指穴内气血。客主人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肾水之性的寒湿水气。本穴物质为听会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汇入其中,至本穴后气血则变为肾水特性的寒湿水气,故名客主人。

3)太阳穴。太阳穴,指穴内的气血物质来自天之上部的冷凝水气。理同上关名解。

4)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外散的寒湿水气又有足阳明外散的湿热水气,故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上关穴意义: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凉湿水气冷降下行交于听会穴,小部分凉湿水气吸热上行。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主治疾病:

头痛,耳鸣,耳聋,聤耳,口眼歪斜,面痛,齿痛,惊痫,瘛疭。

〖人体穴位配伍〗配肾俞穴、翳风穴、太溪穴、听会穴治老年人肾虚耳鸣耳聋;配耳门穴、合谷穴、颊车穴治下颌关节炎、牙关紧闭。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颞肌中;有颧眶动、静脉;布有面神经的颧眶支及三叉神经小分支。

颔厌穴 Hàn yàn

胆经_颔厌穴.gif

胆经_颔厌穴3.gif

取穴方法:

颔厌穴位于人体的头部鬓发上,当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一与下四分之三交点处。

颔厌穴 解析:

1)颔厌。颔,下巴也,为任脉及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此指足阳明的气血。厌,厌倦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上关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行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并由此输向头之各部,足阳明经头维穴输供头部的精微物质因而受到损害,本穴气血为足阳明所厌恶,故名。

2)手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外传的阳热风气并入足阳明经头维穴外输的气血当中,故为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附注: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颔厌穴意义: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传于悬颅穴并输向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推动足阳明气血的传递。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目外眦痛,齿痛,耳鸣,惊痫。

〖人体穴位配伍〗配悬颅穴治偏头痛;透悬颅穴、悬厘穴,配外关穴、风池穴治眩晕。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悬颅穴 Xuán lú

胆经_悬颅穴2.gif

取穴方法:

悬颅穴位于人体的头部鬓发上,当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中点处。

悬颅穴(髓孔穴,髓中穴,米啮穴)解析:

1)悬颅。悬,吊挂也。颅,古指头盖骨,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颔颅名意指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湿。本穴物质为颔厌穴传来的温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吸附天部中的寒湿水气,穴内气血如同天部中的水湿云层一般,故名。

2)髓孔穴。髓,骨之所主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胆经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如悬颅名解,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其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从孔隙中落下一般,故名髓孔。髓中名意与髓孔同。

3)米啮穴。米,微小之物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中聚集的水滴。啮,咬或缺口之意。米啮名意指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化雨冷降,如不断地咬缺一般。理由髓孔名解。

悬颅穴意义: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显。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化雨冷降,小部分循胆经下传悬厘穴。

功能作用:降浊除湿。

主治疾病:

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齿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颔厌穴治偏头痛;配曲池穴、合谷穴治热病头痛。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悬厘穴 Xuán lí

胆经_悬厘穴2.gif

取穴方法:

悬厘穴位于人体的头部鬓发上,当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四分之三与下四分之一交点处。

悬厘穴 解析:

悬厘。悬,吊挂也。厘,治理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降浊分清。本穴物质为悬颅穴冷降下传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滞重的寒湿水气进一步下行,小部分清气则由本穴外输头之各部,本穴对天部的水湿风气有治理的作用,故名。

手足少阳阳明之会。在本穴汇集的气血当中,既有手少阳的上行之气又有足阳明的下行之气,故本穴为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附注:手少阳、足少阳,阳明之会。

悬厘穴意义:胆经气血在此降浊分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循胆经下传曲鬓穴,小部分飘散于天之中部

功能作用:降浊分清

主治疾病:

偏头痛,面肿,目外眦痛,耳鸣,上齿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鸠尾穴治热病偏头痛引目外眦;配束骨穴治癫痫。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曲鬓穴 Qū bìn

胆经_曲鬓穴2.gif

取穴方法:

曲鬓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曲鬓穴(曲发穴)解析:

曲鬓。曲,隐秘也。鬓,鬓发也,既为肾气所主之物又为血之余,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而性温热。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化雨而降。本穴物质为悬厘穴传来的天部寒湿水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而降,所降之雨虽与天部气血相比而为寒湿,但仍为温热之性,故名。

足太阳少阳之会。本穴虽为胆经之穴,但其气血的运行变化是受膀胱经外散的寒湿之气而表现为冷降收引,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曲鬓穴意义:胆经经所在此化雨而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湿水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化为地部经水。

功能作用:降浊除湿。

主治疾病:

偏头痛,颔颊肿,牙关紧闭,呕吐,齿痛,目赤肿痛,项强不得顾。

〖人体穴位配伍〗配风池穴、太冲穴治目赤肿痛;配下关、合谷穴、太冲穴治疗头痛、口噤不开。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率谷穴 Shuài gǔ

胆经_率谷穴2.gif

取穴方法:

率谷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角孙穴直上方。

率谷穴(率骨穴、蟀谷穴,率角穴,蟀容穴)解析:

率谷。率,古指捕鸟的网或带领,用网捕鸟时网是从上罩下,此指胆经的气血在此开始由阳变阴。谷,两山所夹空隙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后化为阳气而上行天之上部。本穴物质为曲鬓穴传来的弱小凉湿水气,吸热上行至本穴后达到了其所能上行的最高点,水湿之气开始吸湿并发生冷降的变化,如捕鸟之网从高处落下一般,故名。蟀谷、率骨、率角、率容名意与率骨同。其中,蟀通率,骨指穴内气血表现出肾水的收引特性,角指本穴位于耳角部位,容则指本穴容纳外部传入穴内的寒湿水气。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率谷穴意义:胆经的阳热之气在此吸吸湿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后循胆经下行。

功能作用:收降湿浊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呕吐,小儿惊风。

〖人体穴位配伍〗配印堂穴、太冲穴、合谷穴治小儿急慢惊风、眩晕、耳鸣;配合谷穴、足三里穴治流行性腮腺炎。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天冲穴 Tiān chōng

<胆经_天冲穴.gif

胆经_天冲穴3.gif

取穴方法:

天冲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穴后0.5寸

天冲穴(天衢穴)解析:

1)天冲。天,天部气血也。冲,气血运行为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吸热后胀散并由本穴冲射于天之各部。本穴物质为率谷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穴外传入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冲射于胆经之外的天部,故名。

2)天衢。天,天部气血也。衢,指四通八达的道路或树枝交错而出之貌,此指穴内气血向外的输出状态。天衢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向天之各部传输。理同天冲名解。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天冲穴意义:胆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胀散并冲于经穴之外的头之天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由穴内输向天之各部。

功能作用:益气补阳。

主治疾病:

头痛,齿龈肿痛,癫痫,惊恐,瘿气。

〖人体穴位配伍〗配目窗穴、风池穴治头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支。

浮白穴 Fú bái

胆经_浮白穴.gif

胆经_浮白穴2.gif

取穴方法:

浮白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浮白穴 解析:

浮,飘浮也。白,肺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温热水湿云系。该穴名意指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化为温热之性的水湿云系。本穴物质为天冲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风气势弱缓行,散热吸湿后化为肺金之性的温热水气,如同云气飘浮于天部,故名。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浮白穴意义: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化为温热之性的水湿云系。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后循胆经下行头窍阴穴。

功能作用:清热除湿。

主治疾病:

头痛,颈项强痛,耳鸣,耳聋,齿痛,瘰疬,瘿气,臂痛不举,足痿不行。

〖人体穴位配伍〗配风池穴、行间穴治偏头痛、目赤肿痛;配听会穴、中渚穴治耳鸣、耳聋;配肾俞穴、太溪穴、耳门穴治耳鸣、耳聋。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分支;布有耳大神经之分支。

头窍阴穴 Tóu qiào yīn

胆经_头窍阴穴.gif

胆经_头窍阴穴2.gif

取穴方法:

头窍阴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穴与完骨穴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头窍阴穴(窍阴穴,枕骨穴)解析:

1)头窍阴。头,指穴处的部位在头部。窍,孔穴、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湿水气。

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浮白穴下传的水湿云气,在下行本穴的过程中,水湿云气不断散热吸湿,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天之上部如同空窍一般,故名。

2)枕骨穴。枕,睡眠时头部的最低点也,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骨,肾主之水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润下特性的寒湿水气。枕骨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枕骨部位化为了天之下部寒冷特性的水湿云气。理同头窍阴名解。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头窍阴穴意义: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

运行规律:冷降并循胆经下传完骨穴。

功能作用:降浊去寒。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聋耳鸣,耳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强间穴治头痛;配只支沟穴、太冲穴、风池穴治肝胆火盛之偏头痛或巅顶痛。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补之或水针。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

完骨穴 Wán gǔ

胆经_完骨穴.gif

胆经_完骨穴2.gif

取穴方法:

触摸耳垂后面,有称为“乳突”的凸骨,从此骨下方沿后缘,触摸上方的骨头,有一浅凹。一压,即有震动感,这就是此穴。

完骨穴 解析:

完:完全、全部也。骨:肾主之水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头窍阴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天部的寒湿水气全部冷降为地部的水液,以此得名。

附注:足太阳、少阳之会。

完骨穴意义: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水液。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水液。

运行规律:由地部向颈项下部散流。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

主治病症:

失眠、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颈部酸痛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位刺激疗法有:治疗落枕、治疗失眠、治疗头痛等(如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

〖人体穴位配伍〗 配风池穴、大杼治疟疾;配风池穴治癫疾僵仆;配风池穴、合谷穴治风热上犯喉痹、牙痛、痄腮、口歪。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之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解剖位置〗在胸锁乳突肌附着部上方,有耳后动、静脉之支;布有枕小神经本干。

本神穴 Běn shén

胆经_本神穴.gif

胆经_本神穴2.gif

取穴方法:

本神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穴旁开3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交点处。

本神穴 解析:

本,人之根本也,气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神,在天为风也,指穴内物质的运行为风气的横向运动。该穴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冷凝水湿在此汇合后循胆经传输。本穴因其位处头角上部,为人之外侧,在人体坐标系中它和头顶的百会穴一样皆处最高最外位置(本神穴与百会穴二穴如同二座不同的山之山顶)。由于胆经无循经传来的气血交于本穴,穴内气血处于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冷凝水湿因而汇入穴内,穴内气血纯为天部之气,且其运行为横向下传阳白穴,故而得名。

附注:足太阳、阳维之会。

本神穴意义:头之天部的冷凝水湿在此汇合后循胆经传输。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进一步吸湿冷降并下传阳白穴。

功能作用:吸湿降浊。

主治疾病:

头痛,目眩,癫痫,小儿惊风,颈项强痛,胸胁痛,半身不遂。

〖人体穴位配伍〗配前顶穴、囟会、天柱穴治小儿惊痫;配水沟穴、太阳穴、合谷穴、大椎穴、天柱穴、百会穴治中风不省人事、小儿惊风。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久留针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额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和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阳白穴 Yáng bái

胆经_阳白穴.gif

胆经_阳白穴2.gif

取穴方法: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1寸处。

阳白穴 解析:

(1)阳白。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以此得名。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上传本经的头临泣穴,同时亦外走阳维脉,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附注:足太阳、阳维之会。 阳白穴意义: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干爽的阳气。

运行规律:一是循胆经上传头临泣穴,二是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生气壮阳。

主治病征 阳白穴的主治病征为:对于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

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额神经外侧支。

头临泣穴 Tóu lín qì

胆经_头临泣穴.gif

胆经_头临泣穴2.gif

取穴方法:

头临泣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

头临泣穴(临池穴)解析:

头临泣。头,指本穴在头部,有别于足临泣之穴。临,居高位而朝向低位也,此指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为由上而下。泣,泪水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落地部。穴内水湿从天部滴落于地部。本穴物质为阳白穴上传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降水云气,雨滴由天部降于地部,如泪滴从上落下,故名。临池名意与头临泣同,池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降水云气,富含水液。

附注: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

头临泣穴意义: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落地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化雨冷降归地,小部分吸热后循胆经上行目窗穴。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

头痛,目眩,目赤痛,流泪,目翳,鼻塞,鼻渊,耳聋,小儿惊痫,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阳谷穴、腕骨穴、申脉穴治风眩;

配肝俞穴治白翳;配大椎穴、腰奇、水沟穴、十宣治中风昏迷癫痫;

配大椎穴、间使穴、胆俞穴、肝俞穴治疟疾。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外支会合支。

目窗穴 Mù chuāng

胆经_目窗穴2.gif

取穴方法:

目窗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目窗穴(至荣穴、至宫穴)解析:

1)目窗。目,肝之所主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肝木之性的风气。窗,气体交换的通道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头临泣穴传至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穴外所传之热,弱小的水湿之气吸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传于穴外,故名。

2)至荣。至,最也、极也。荣,植物的茂盛之状,此指穴内的阳热风气充实饱满。至荣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为充实饱满之状。理同目窗名解。

3)至宫。至,最也、极也。宫,古代房屋的通称,又有屏障之意,此指穴内气血为饱满的卫外之气。至宫名意指穴内气血为饱满的卫外阳气。理同目窗名解。

4)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饱满的阳热风气,它一方面循胆经上行正营穴,另一方面则上行并交于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目窗穴意义: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一是循胆经上行正营穴,二是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补气壮阳。

主治疾病:

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浮肿,上齿龋肿,小儿惊痫。

〖人体穴位配伍〗配关冲穴、风池穴治头疼;配陷谷穴治面目浮肿。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会合支。

正营穴 Zhèng yíng

胆经_正营穴2.gif

取穴方法:

正营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正营穴 解析:

1)正营。正,正当也。营,军队驻扎的营地,有建设、营救之意。该穴名意指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散热缩合并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目窗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散热缩合并化为阳气,阳热风气没有因冷缩而变为寒湿之气,本穴起到了正当维持天部气血运行变化的作用,故名。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的气血变化为阳热风气散热缩合,随着穴内气血的收引变化,阳维脉的气血亦汇入穴内,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正营穴意义: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散热缩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吸湿冷降循胆经下传承灵穴。

功能作用:吸湿降浊。

主治疾病:

头痛,头晕,目眩,唇吻强急,齿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阳白穴、太冲穴、风池穴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顶支和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额神经和枕大神经的会合支。

承灵穴 Chéng líng

胆经_承灵穴.gif

胆经_承灵穴2.gif

取穴方法:

承灵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承灵穴 解析:

1)承灵。承,承受也。灵,神灵也,天部之气也。该穴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胆经。本穴物质为正营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并吸湿冷降,头之天部的寒湿之气亦随之汇入穴内,本穴如有承受天部寒湿水气的作用,故名。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吸湿冷降,阳维脉满溢之气随之汇入穴内,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承灵穴意义: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胆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冷降并交于脑空穴。 功能作用:吸湿降浊。

主治疾病:

头晕,眩晕,目痛,鼻渊,鼻出血,鼻窒,多涕。

〖人体穴位配伍〗配风池穴、风门穴、后溪穴治鼻出血。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脑空穴 Nǎo kōng

胆经_脑空穴.gif

胆经_脑空穴2.gif

取穴方法:

脑空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平脑户穴。

脑空穴 (颞颥穴)解析:

1)脑空。脑,首也,首为阳、尾为阴,此指穴内的天之上部。空,空虚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承灵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穴内的天部层次气血为空虚之状,故名。

2)颞颥。颞颥皆指颅骨之一,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其运行变化亦为润下特征的冷降变化。理同脑空名解。

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为云化雨降,阳维脉的满溢阳气随之汇入穴内,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脑空穴意义:胆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降水云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气化雨冷降,小部分水气下传风池穴。

功能作用:降浊分清。

主治疾病:

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大椎穴、照海穴、申脉穴治癫狂痫证;

配风池穴、印堂穴、太冲穴治头痛、目眩;

配悬钟穴、后溪穴治颈项强痛。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枕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风池穴 Fēng chí

胆经_风池穴.gif

胆经_风池穴2.gif

取穴方法: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或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即是。)

风池穴(别名:热府穴)解析:

(1)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2)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

理同风池名解。

(3)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传输胆经,同时亦输向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

风池穴意义: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失眠、宿醉。此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肩井穴 Jiān jǐng

胆经_肩井穴.gif

胆经_肩井穴2.gif

胆经_肩井穴3.gif

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肩井穴(肩解穴,膊井穴)解析:

(1)肩井。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

(2)肩解。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

(3)膊井。膊,膀子,大肉块之意。井,地部孔隙也。膊井名意指胆经下行至此的经水一部分渗入脾土肌肉之中。本穴位于肩上肌肉丰满之处,为人体局部重力场的最高点,脾土中的水湿容易渗流外出,穴内的肌肉层中水湿因而稀少,由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至此的地部经水也就不断地渗入其中,故名膊井。

(4)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气血主要集中在地之表部,天部层次气血因而处于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及手少阳经天髎穴吸热上行的气血因此汇入穴内,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附注:足少阳、阳维之会;手少阳阳维之会。

肩井穴意义: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天部之气化雨冷降,地部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体内,二是渗入穴内的脾土之中,三是溢流穴外。

功能作用:疏导水液。

所属经络: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主治病症:

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脚气酸痛;治疗乳腺炎特效穴。

〖治法〗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有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与冈上肌;有颈横动、静脉分支;布有腋神经分支,深层上方为桡神经。

渊腋穴 Yuān yè

胆经_渊腋穴.gif 取穴方法: 在侧胸部,举臂,当腋中线上,腋下3寸,第4肋间隙中。

渊腋穴(泉腋、渊液)解析:

渊腋:渊,含深之意。本穴在腋下3寸宛宛中,为腋之深处,故名。

功效:宽胸止痛,消肿通经。

主治疾病:

胸满,肋痛,腋下肿,臂痛不举。

〖人体穴位配伍〗配大包、支沟治胸肋痛、肋间神经痛。配条口透承山、天宗、臑俞治肩关节周围炎。

〖生理解剖〗有前锯肌和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胸长神经之支。

辄筋穴 Zhé jīn

胆经_辄筋穴.gif

取穴方法:

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

辄筋穴(神光穴)解析:

辄筋:辄,指车前,其形弯曲,与肋骨相似;筋,指筋肉也,本穴在第四肋间筋肉中,故名

主治疾病: 胸肋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肺俞、定喘治胸闷喘息不得卧;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

〖生理解剖〗在胸大肌外缘,有前锯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日月穴 Rì yuè

肝经_日月穴.gif

取穴方法:

日月穴位于上腹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

日月穴(神光穴)解析:

(1)日月。日,太阳穴也,阳也。月,月亮也,阴也。日月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本穴物质一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气的阴阳寒热分界之处,故名日月。

(2)胆经之募。乃本穴的气血物质性寒收引,穴外的天部水气因而汇入穴内并循胆经而传,本穴有收募充补胆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募穴。

附注:足太阴、少阳之会。胆经募穴。

日月穴意义: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人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传京门穴。

功能作用:收募胆经气血。

主治病症:

胁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日月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之一,可以防止肌肉老化,增强性能力的指压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胆俞穴治胆虚;配内关穴、中脘穴治呕吐、纳呆;配期门穴、阳陵泉穴治胆石症;配支沟穴、丘墟穴治胁胀痛;配胆俞穴、腕骨穴治黄疸。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肋间内、外肌,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七或第八肋间神经。

京门穴 Jīng mén

胆经_京门穴.gif

取穴方法:

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京门穴(气府、气俞、肾募)解析:

京门:京,指发源地,又含京都之意;门,指出入之处。本穴为肾之募穴,主治水道不利,为益肾利水之要穴,水液出入之门户,故名。

功效:健脾益肾利水。

主治疾病:

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行间治腰痛不可久立仰俯;配身柱、筋缩、命门治脊强脊痛。

〖生理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带脉穴 Dài mài

胆经_带脉穴.gif 

取穴方法: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带脉穴 解析:

带脉:带,指束带。本经属足少阳胆经在季胁下1寸8分,为带脉经气所过处,主治妇女经带疾患,故名。

功效:调经健脾固带。

主治疾病: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胁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治赤白带下;配关元、足三里、肾俞、京门、次髎治肾气虚带下;配中极、次髎、行间、三阴交治湿热下注之带下。

〖生理解剖〗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

五枢穴 Wǔ shū

胆经_五枢穴.gif

取穴方法:

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五枢穴 解析:

五枢:五,中数也,又通午,有纵横交错之意;枢,指通上转下之意。本穴在带脉下3寸,适当人身长度之折中处,又为经脉纵横交错髋部转枢之处,故名。 功效:调经固带,理气止痛。

主治疾病: 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便秘,腰胯痛。

〖人体穴位配伍〗五枢透维道、气海俞、阳陵泉对子宫全切术针麻。

〖生理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维道穴 Wéi dào

胆经_维道穴.gif

胆经_维道穴2.gif

取穴方法:

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维道穴(外枢)解析:

维道:维,指维系,联接之意;道,指通路。本穴为足少阳、带脉之会,为维系诸经之通道,故名。

功效:调经固带,利水止痛。

主治疾病:

腰胯痛,少腹痛,阴挺,疝气,带下,月经不调,水肿。  〖人体穴位配伍〗配百会、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治气虚下陷之阴挺或带下症;配五枢、带脉、中极、太冲、三阴交治卵巢囊肿、闭经;配横骨、冲门、气冲、大敦治疝气。

〖生理解剖〗在髂前上棘前内方,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居髎穴 Jū liáo

胆经_居髎穴.gif

取穴方法:

居髎穴位于人体的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居髎穴 解析:

1)居髎。居,住所、居室也,此为停下之意。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屯居穴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

2)足少阳阳跷脉之会。本穴位处髋部肌肉丰满之处,穴内的地部经水流入地之地部后气化出大量阳气,穴内气血既的天部的阳气又有地部的经水,气血物质同合阳穴于阳跷脉的气血之性,故为足少阳阳跷脉之会。

附注:阳跷脉、足少阳之会。居髎穴意义: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经水大部分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小部分经水下传环跳穴,天部阳气则汇入中跷脉所在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利湿化气。

主治疾病: 腰腿痹痛,瘫痪,足痿,疝气。

〖人体穴位配伍〗配环跳穴、委中穴治腿风湿痛。配腰夹脊穴L1-2 、L3-5 、环跳穴、风市穴、阳陵泉穴、条口穴、悬钟穴治中风下肢瘫痪、根性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

〖治法〗寒则通之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臀中肌,臀小肌;有臀上动、静脉下支;布有臀上皮神经及臀上神经。

环跳穴 Huán tiào

胆经_环跳穴.gif

取穴方法:

环跳穴位于人体的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环跳穴(膑骨穴,髋骨穴,分中穴,环各穴,髀枢穴,髀厌穴)解析: 1)环跳。环,一种园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或一串连环中的一节,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跳,跳动也,阳之健也,指穴内阳气健盛。该穴名意指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渗入穴内丰满的肌肉之中并气化为天部的阳气,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在如,故名。 2)膑骨。膑,膝盖骨也。骨,肾气也。膑骨名意指本穴地部的生发之气旺盛,使人体的活动如膝关穴节般运转自如。理同环跳名解(古有膑刑,即切去膝盖骨使之不能行者,而穴名之膑者取义则正相反)。髋骨名意与膑骨同。

3)分中。分,分而散之也。中,与外相对,指内部。分中名意指穴内气血在此分而散之。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地部水湿气化并散于穴外,本穴如同胆经气血的分流之处,故名分中。

4)环各。环同上解,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各,指穴周各部。环各名意指胆经的凉性水气在此输向髋之各部。理同环跳名解。

5)髀枢。髀,通脾,指穴内的肌肉部位。枢,门户的转轴也。髀枢名意指穴内的肌肉层次中大量气化阳气并输向穴外各部。理同环跳名解。

6)髀厌。髀,通脾,指穴内脾土。厌,厌恶也。髀厌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下传的水湿太过则为穴内的脾土所不喜,故名髀厌。

附注:足少阳、太阳穴二脉之会。

环跳穴意义: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水湿及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地中水湿渗入脾土之中,天部之气则外输人体各部。

功能作用:健脾益气。

主治疾病:

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人体穴位配伍〗配风市穴治风痹;配太白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丰隆穴、飞扬穴治下肢水潴留、静脉炎;配风市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丘墟穴治胆经型坐骨神经痛;配居髎穴、风市穴、中渎穴治股外侧皮神经炎;配髀关穴、伏兔穴、风市穴、犊鼻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太溪穴治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风市穴 Fēng shì

胆经_风市穴.gif

取穴方法:

风市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风市穴 解析:

风,风气也。市,集市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环跳穴传来的天部凉湿水气,至本穴后,凉湿水气进一步散热缩合而变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由本穴的天部层次横向向外传输,本穴如同风气的集散之的,故名。

风市穴意义: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吸湿后下行中渎穴。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

主治疾病:

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人体穴位配伍〗配风池穴、大杼穴、大椎穴、命门穴、关元穴、腰阳关穴、十七椎治中心型类风湿。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中渎穴 Zhōng dú

胆经_中渎穴.gif

取穴方法:

中渎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外侧,当风市穴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中渎穴 解析:

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渎,水流冲涮而成的小沟渠。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化雨冷降后在此形成地部的小沟渠。本穴物质为风市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经水循胆经向下流躺时形成小沟渠之状,故名。

中渎穴意义:胆经经气化雨冷降后在此形成地部的小沟渠。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走膝阳关穴。

功能作用:疏导水湿

主治疾病:

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人体穴位配伍〗配环跳穴、风市穴、膝阳关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治中风后遗症、下肢瘫痪及小儿麻痹症。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膝阳关穴 Xī yáng guān

胆经_膝阳关穴2.gif

取穴方法:

膝阳关穴位于人体的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膝阳关穴(寒府穴,关阳穴,关陵穴,阳陵穴)解析:

1)膝阳关。膝,指本穴所在为膝部。阳,阳气也。关,关卡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本穴物质为中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向膝之下部飞落而下,飞落而下的经水飞溅出大量的水湿之气并充盛于穴周内外,致使膝以下胆经各穴生发的阳气上行至此时受到格阻,胆经下部经脉的阳气至此后不得上行,故名。关阳名意与膝阳关同。

2)寒府。寒,寒冷也。府,府宅也。寒府名意指胆经营下行经水在此生发出大量冷湿水气。理同膝阳关名解。

3)关陵。关,关卡也。陵,土堆也,此指脾土物质。关陵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被关卡于膝关穴节下部。本穴物质为下行的经水及经水散发的大量寒湿水气,而随胆经下部经脉上扬的脾土尘埃至此后则因与此寒湿水气相遇而不能上行,故名关陵。

4)阳陵。阳,阳气也。陵,陵墓也。阳陵名意指胆经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在此如同进入陵墓被埋藏一般,故名阳陵。理同寒府名解。 膝阳关穴意义: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飞落的经水及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走阳陵泉穴。功能作用:清热降温。

主治疾病:

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人体穴位配伍〗配环跳穴、承筋穴治胫痹不仁;配血海穴、膝关穴、犊鼻穴、丰隆穴、曲池穴、合谷穴治膝关穴节炎。

〖治法〗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补之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髂胫束后方,股二头肌腱前方;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

阳陵泉穴 Yáng líng quán

胆经_阳陵泉穴.gif

取穴方法:

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阳陵泉穴(筋会穴,阳陵穴)解析:

(1)阳陵泉。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阳陵名意与阳陵泉同。

(2)筋会。筋,肝胆所主之风也。会,交会也。筋会名意指胆经的天部风气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下传的寒湿风气和胆经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阳热风气,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名筋会。

(3)胆经合。合,会合也。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理同筋会名解。

(4)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同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胆经上、下两部的天部水湿风气会合而成,在本穴为聚集之状,表现出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附注:为合穴,属土,筋会。 阳陵泉穴意义: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和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散热吸湿后冷降归地。 功能作用:降浊除湿

主治疾病:

半身不遂,麻木,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阳交穴 Yáng jiāo

胆经_阳交穴.gif

胆经_阳交穴2.gif

取穴方法:

阳交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阳交穴(别阳穴,足髎穴)解析:

1)阳交。阳,阳气也。交,交会也。该穴名意指胆经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胀散上至于天之天部而成为阳气,与膀胱经飞扬穴扬散于天之天部的阳气相交会,故名。

2)别阳。别,离别之意。阳,阳气。别阳名意指胆经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由此别走阳维脉。

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而化为纯阳之气,胀散的纯阳之气别走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别阳。

3)足髎。足,指穴所在的部位为足部。髎,孔隙之意。足髎名意指本穴的纯阳之气为弱小之状。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湿热风气,经吸热后才能上升至本穴纯阳之气所在的天部层次,但因其富含水湿(外丘穴因其含有较多水湿而不能直行于上,只能横行),只有少部分水湿化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如同孔隙中化出一般,故名足髎。

4)阳维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弱小,外传阳维脉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阳维脉郄穴。

附注:阳维脉郄穴。

阳交穴意义:胆经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在此交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一是吸湿冷缩并传于阳陵泉穴,二是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理气降浊。

主治疾病:

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配支沟穴、相应节段夹脊穴治带状疱疹之神经痛;配阳辅穴、绝骨穴、行间穴、昆仑穴、丘墟穴治两足麻木;配环跳穴、秩边穴、风市穴、伏兔穴、昆仑穴治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腓骨长肌附着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外丘穴 Wài qiū

胆经_外丘穴.gif

取穴方法: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 外丘穴 解析:

1)外丘。外,胆经之外也。丘,土丘也。该穴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由此飘扬于胆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势弱缓行并吸热冷降,随阳热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则飘散于胆经之外,故名。

2)胆经郄。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上行而至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势弱缓行,外传阳交穴的气血弱小,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胆经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横传于阳交穴。 功能作用:传递风气。

主治疾病:

颈项强痛,胸胁痛,疯犬伤毒不出,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胸。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人体穴位配伍〗配腰奇、间使、丰隆、百会治癫痫;配环跳、伏兔、阳陵泉、阳交治下肢痿、痹、瘫;配陵后足三里、条口、阳陵泉治腓总神经麻痹

〖解剖位置〗在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布有腓浅神经。

光明穴

胆经_光明穴.gif

取穴方法:

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光明穴 解析:

1)光明。光明,光彻明亮也。本穴物质为阳辅穴传来的湿热风气,上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而变为纯阳之气,天部的水湿尽散并变得光彻明亮,故名。

2)足少阳络穴。络,联络也。本穴气血所处为天之天部,足少阳胆经吸热蒸升的阳气皆汇合于此,本穴有联络胆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络穴。

附注:胆经络穴。

光明穴意义:胆经气血至此后变为纯阳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吸湿后传于外丘穴,小部分别走厥阴肝经。

功能作用:联络肝胆气血。

主治疾病:

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人体穴位配伍〗配肝俞穴、肾俞穴、风池穴、目窗穴、睛明穴、行间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阳辅穴 Yáng fǔ

胆经_阳辅穴.gif

取穴方法: 阳辅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阳辅穴 解析:

1)阳指阳气,辅为辅佐之意。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悬钟穴外散而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受外界之热而升温上行,本穴如辅佐胆经气血向上蒸升的作用,故名。

2)胆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本穴吸热后上行的阳气在本穴只是流行而过,动而不居,故为胆经经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悬钟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在本穴为吸热蒸升的变化,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附注:胆经经穴,属火。

阳辅穴意义: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胆经上传光明穴。

功能作用:化阳益气。

主治疾病:

偏头痛,目外眦痛,缺盆穴中痛,腋下痛,瘰疬,胸、胁、下肢外侧痛,疟疾,半身不遂。

〖人体穴位配伍〗配陵后、飞扬穴、金门穴治下肢痿痹瘫之足内翻畸型。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悬钟穴 Xuán zhōng

胆经_悬肿穴.gif

取穴方法:

悬钟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悬钟穴(绝骨穴,髓会穴)解析:

1)悬钟。悬,吊挂也,指空中。钟,古指编钟,为一种乐器,其声混厚响亮。该穴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上飞落而下,如瀑布发出巨响一般,故名。

2)绝骨。绝,断绝、穷尽也。骨,水也。绝骨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全部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以下的人体组织为内收之状,经水从上部飞落而下则悬落于天部,自本穴起则无经水交于下部诸穴,故名绝骨

3)髓会。髓,骨髓也,骨之精也,此指肾气。会,交会也。髓会名意指胆经的寒冷水气在此交会。

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全部化为了天部的寒冷水气,本穴如同胆经寒冷之气的聚集之地,故名髓会。

附注:八会穴--髓会。

悬钟穴意义: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湿冷。

运行规律:吸热后上行阳辅穴。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主治疾病:

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人体穴位配伍〗配内庭穴治心腹胀满;配昆仑穴、合谷穴、肩髃穴、曲池穴、足三里穴治中风、半身不遂;配后溪穴、列缺穴治项强、落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浅神经。

丘墟穴 Qiū

胆经_丘墟穴.gif

取穴方法:

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丘墟穴 解析:

(1)丘墟。丘,土堆或土坡也。墟,故城遗址或废墟。丘墟名意指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的脾土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悬钟穴降行而至的水湿风气,在风气的吹刮下穴内脾土为空虚之状,只有皮骨而无脾土(肌肉),故名丘墟。

(2)胆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性寒凉,为胆经风气的生发之源,故为胆经原穴。

附注:胆经原穴。

丘墟穴意义: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脾土为空虚之状。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缩合冷降并下行足临泣穴。

功能作用:生发风气。

主治疾病:

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可以使头脑清晰、能使自己情绪稳定,能承受不幸等心理压力等,丘墟穴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

〖人体穴位配伍〗 配昆仑穴、绝骨治踝跟足痛;配中渎穴治胁痛;配大敦穴、阴市穴、照海穴治卒疝;配日月穴、期门穴、肝俞穴、胆俞穴、阳陵泉穴、腕骨穴治黄疸、胆道疾患。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穴位〗在趾短伸肌起点;有外踝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足临泣穴 Zú lín qì

胆经_足临泣穴.gif

胆经_足临泣穴2.gif

取穴方法:

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足临泣穴 解析:

(1)足临泣。足,指穴在足部。临,居高临下之意。泣,泪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

(2)胆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在本穴的变化不光是化雨冷降,时亦有部分水湿云气向外传输,本穴为胆经水湿风气的向外输出之处,故为胆经俞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丘墟穴传来的水湿风气,除在本穴化雨冷降外,同时亦向外部输出,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其属木。

(4)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与带脉穴气血所处的系统坐标位置相同,气血特性相同,故为足少阳带脉穴之会。

附注:胆经俞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穴、俞穴,属木,足少阳带脉穴之会。

足临泣穴意义: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小部分化雨冷降归地并传于地五会穴,大部分传向胆经之外。

功能作用:运化风气,冷降水湿。

主治疾病:

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神经官能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阳胆经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治痹证;配三阴交穴、中极穴治月事不利。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点,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地五会穴 Dì wǔ huì

胆经_地五会穴.gif 胆经_地五会穴2.gif

取穴方法:

地五会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第4、5趾骨之间,小趾伸肌腱的内侧缘。

地五会穴(地五穴)解析:

地,地部也。五,五脏六腑也。会,交会也。该穴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本穴所处为足背外侧陷者中,胆经上部经脉足临泣穴传来的气血又为天部的寒湿风气及地部的寒冷水湿,穴外天部的飘散阳气至此后因本穴气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内,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汇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脏六腑的气血汇合而成,且气血为地部经水,故名。五会名意与地五会同。

地五会穴意义: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传侠溪穴。

功能作用:收降水液。

主治疾病:

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胸满胁痛,腋肿乳痈,跗肿。

〖人体穴位配伍〗配耳门穴、足三里穴治耳鸣、腰痛。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注意〗经言本穴“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者,乃本穴功用即是沉降各经脉气血中的阴浊,今若灸之则阴浊不降,穴内物质灸则热胀,胀而生风,阴浊之物随风气乱行于人体各部,为气乱,故不可灸。

〖生理解剖〗有足背静脉网,第四跖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

侠溪穴 Xiá xī

胆经_侠溪穴.gif

胆经_侠溪穴2.gif

取穴方法:

侠溪穴位于人体的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侠溪穴 解析:

1)侠溪。侠,通夹,被夹于中间之意。溪,地部流行的经水。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只是对其起了一个循经传输的作用,地部的经水没有流失,如被夹于渠道之中下传足窍阴穴,故名。

2)胆经荥。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水量极小,故为胆经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五会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变化吸热蒸发,蒸发天部的水气表现出肾气的寒冷收引特征,故其属水。 附注:胆经荥穴,属水。

侠溪穴意义:胆经经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经水回流足窍阴穴,极少部分经水气化为天部之气。 功能作用:传导水液。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惊悸,耳鸣耳聋,目外眦赤痛,颊肿,胸胁痛,膝股痛,足跗肿痛,疟疾。

〖人体穴位配伍〗配太阳穴、太冲穴、阳白穴、风池穴、头临泣穴治眩晕、偏头痛、耳鸣耳聋、目外眦痛。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生理解剖〗有趾背侧动、静脉;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之趾背侧神经。

足窍阴穴 Zú qiào yīn

胆经_足窍阴穴.gif

取穴方法:

足窍阴穴位于人体的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足窍阴穴 解析:

1)足窍阴。足,指穴在足部。窍,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性水液。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的空窍之处。本穴为胆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会点,由于胆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所处为高位,因而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体内,故名。

2)胆经井。井,部孔隙也。本穴有地部孔隙连通体内,故为胆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其运行为从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而因本穴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量少,流入体内后则大量气化又外出体表,气化之气表现出肺金之气的凉湿特征,故其属金。

附注:胆经井穴,属金。

足窍阴穴意义:胆经经水由此回流体内。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由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经气由地之地部外出地之表部。

功能作用:沟通内外经脉气血。

主治疾病:

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太冲穴、太溪穴、内关穴、太阳穴、风池穴、百会穴治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等;配阳陵泉穴、期门穴、支沟穴、太冲穴治胆道疾患;配水沟穴、太冲穴、中冲穴、百会穴、风池穴急救中风昏迷。

〖治法〗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有趾背侧动、静脉和趾跖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背侧神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