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公战秦琼,也谈“知”和“行”

 风雨同舟小木屋 2014-02-13

中国哲学“知”、“行”之论断,古已有之。《论语》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经》讲“不出户,知天下”,王守仁《传习录》里更讲“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之说源远流长。可悲催的是,哲人们非要比较一下哪个更难,有人跳出来说:知难行易;也有反对派言之凿凿:知易行难。

“知”与“行”孰难孰易,这个我实在比较不来。我在《很哲学,狠幽默》一书的《抽象不抽筋》节里,讲了个理儿:“哲学这东西理论上怎么说都好办,放之四海皆准,一旦要动真格的,就捉襟见肘,不好使了,这就是‘抽象’弄出来的后遗症。”可总有人想拿两个抽象的概念来比较,非要让“知”和“行”这俩词儿,一决高下,那就是生生在抬杠了。因为,这种没有具体情境的抽象争论,实际上很难争出个所以然来的,就跟非得要证明,秦琼是不是比关羽更厉害一样困难。

我以为,知也难,行也难。

“知”很难的。我们学了半辈子唯物主义认识论,此至理高论讲那世间铁律时说: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规律是可以利用的。但千万要注意呀,这是说可能性,是一种抽象的理想状态,我们的“知”永远是相对的,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内的“真知”,出了这个小圈圈就不保真了。

“行”亦难。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一个是能不能,还有一个愿不愿。尤其,是现今说起来更容易明白,不说别的,只提出来俩个字,坚决难倒你,那就是“条件”二字!条件不具备,你知道又怎样,没用的,试想如果“东风不与周郎变”,那就会“铜雀春深锁二乔”了。聪明神武如周瑜,没东风帮忙,也根本玩儿不转。所以,休想喊口号说甚么,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个忽悠领导行,忽悠我们不成!相对论讲,如果物体的速度达到光速,时间变慢了,恭喜你,你真有机会穿越了,可你穿越一个给我看看,你行吗?

哲学家的争论,有时看起来真是很傻很天真,像我们少时所学的《两小儿辩日》。一黄口小儿说,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那时的太阳显得大;另一乳臭小儿说,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那时的太阳要比早晨的太阳显得热。这俩小儿属于另一版本的盲人摸象:是各执一根小吸管儿,凑到近前看花豹,还拼命想说服对方,自己看到的才是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