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宵灯

 安文书屋 2013-01-25

 元宵佳节,每当夜幕降临之时,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便从各家各户的院落里打着各式各样的

灯笼出来赛灯。各种类型的灯笼五花八门:有精巧而美丽细腻的莲花灯、船灯;有用硬纸做尾

,纸做肚子的鸡灯、猴灯;还有心细手巧的人用竹棍或苇子绑做架子,糊上纸做成美观大方形

像羊灯、马灯,还在四只腿下装上小轮,可以拉着转动;也还有用纸折叠成圆形,放下一圈,

提起一串,孩子们管它叫牛粪朴塌灯;新娘子洞房门口挂的是贴有“喜喜”字的大红宫灯;农

村最常见的是用竹篾编成瓦罐状的“火罐灯”,上下各有一圆口,外面糊绺红纸。元宵灯全是

孩子们舅舅家送的,因而有句歇后语叫做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元宵灯会是大人们的观灯盛会,更是孩子们欢乐的节日。从我懂事时起,每当过完春节,总要问妈妈几次:“啥时打灯笼呢?”常常是不到十五,便嚷着让母亲给点灯笼。虽然,我打的都是很平常的火罐灯,比不过别人的鸡灯、羊灯、莲花灯,却也不那么生气。因为孩子们在一起并不规矩,要相互碰灯,这便宜朴实的火罐灯,一旦被碰着火,也并不十分后悔

可惜。那色彩斑斓的灯会,真是叫美!像龙,摇头摆尾;似星,闪闪烁烁。那村村寨寨大街小巷里成了璀璨晶莹的红色灯流,犹如天河落人间,星灯辉映,相互媲美。

   上4年级时,到了元宵节,我照例兴冲冲的去点灯笼。妈妈却说:“你前两天已经过了12周岁的生日,长成大人了,不打灯笼了”。我不明白为啥过了12岁就不让打灯笼了。妈妈说这是习惯。我又问:那么元宵节打灯笼的习惯又哪里来的呢?妈妈说不上来,只说是她小时候就也打灯笼。她岔开话题说,你听耍竹马的来了,快领着弟弟去看。果然,街头上的锣鼓咚咚咚锵锵锵响起来了。我高兴地领着打灯笼的小弟弟撒腿就跑。街上已经围了一大圈人,不会走的小孩由大人抱着,上了学孩子低着头从大人腿空隙间往里钻。这是用人围成的墙圈,也是用灯围起的一个灯圈。圈里边跑竹马的人,打着长棍顶部卷成纸喇叭形的灯笼。竹马戴着串铃,叮铃铃叮铃铃地在场里跑来跑去。锣鼓助威响连天,地游竹马跑得欢。人们喜庆丰年尽情的欢乐,真是热闹透了。

   上中学后,我在城里看过一次元宵灯会。比起乡里的灯会来,不管从规模还是从内容上都是更加丰富多彩。除了我在农村见惯了的那些灯之外,还有九莲灯、六方宫灯、飞机灯,10多个人合耍的狮子龙灯。最使我感兴趣的是走马灯,那玩艺真有趣,不停的自己转动。里边那些花鸟山水画之类,跟幻灯似的一幕幕轮换出现。我仔细地看着,并没有发现灯里有什么特殊的机关。弄不明白它为啥会自己转动?后来在物理课上,老师讲了热胀冷缩和空气对流产生风的道理之后,我才明白了走马灯转动的道理。在我天真无邪的童心中掀起波澜,引起过无数有关灯的美妙而神奇的幻想。我长大后要做一种会自己走动的灯,马不用人牵动就会自己走,嘴能张开叫,尾巴能摇,眼睛会动;那飞机灯不是纸画的模型而能在空中飞,跟风筝一样……

      果然,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元宵灯这个民间传统的古老艺术也不断发展变化。能工巧匠们不断赋予元宵灯以崭新的内容。五光十色,耀眼夺目的电灯代替了易灭易燃的蜡烛。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我曾幻想过做一个能动会叫元宵灯并非遥不可及的事了。可我总还不明白元宵灯的缘由。

一次语文课,老师讲解“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成语时说了一个故事:宋朝有个叫田登的州官,要老百姓避讳他的名字,因“登”“灯”同音,所以老百姓点灯只能说点火。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到了,田登张贴了一张元宵放灯的布告:“本州依例放火3日”。后来,人们就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来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专制蛮横,却不许人民有一点儿自由。这时我才晓得,宋朝时我国民间就有了元宵灯会。神话历史剧《追鱼记》《卧虎令》中也用艺术形式再现元宵灯会热闹场面。并非是从妈妈小时打灯开始的。为了寻根追底,后来,我对元宵灯的由来又翻阅过不少资料。据《史记乐书》记载,汉代于,祭祀天帝时,其仪式可以通宵达旦。此为弛禁放夜的开端,大约就是夜游观灯的始迹。魏晋南北朝时,花灯制作已经很精美考究。规模盛大的游观兴于唐朝,唐太宗亲自出游观灯,盛况空前。《开元天宝遗事录》上说:“赣国妇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

相传睿宗时曾于安福门外,立二十丈高的灯轮,以锦锈装饰,上结五万盏各式彩灯,下有数千名长安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北宋以至明清,放夜日期有增无减。到了明清兼放焰火、礼花,情景更为繁华壮丽。解放后,每年春节、五一、国庆等喜庆日子里,民间火树银花的美景比过去更为壮观。各地灯会灯谜活动依然年年如此,一代一代的相传着。我的孩子也像我当年那样盼着元宵节的到来,打灯笼逛灯会。

可是有一个时期,横扫之风盛行,传统戏一律不能演,花衣服统统不能穿,姑娘的长辨子也要剪掉。否则就是不“革命”。

小伙子姑娘们都穿起草绿色的“军装”,孩子们盼望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也没有了。几千

年流传下来张灯结彩,喜庆佳节的民间风俗也销声匿迹。元宵节时村里村外,黑灯瞎火

,静静悄悄。竹马社火没了,灯海人流绝了。偶然发现村中人家门口有两束微弱惨淡的

白光,一打问方知这家春节刚娶了新媳妇,娘家没敢送灯,用手电筒替代。

  “物换星移几度秋”。八十年代的第一个元宵节到了,领导让我到兴平秦岭公司去采访群众性的元宵灯会。我想无声无息的灯会,有何声音可采录。然而,去后大出意料。正值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发表,欢乐的人流如奔腾不息的潮水,依着大门涌向院子,楼房中的电灯和孩子们手中那些万紫千红的小灯笼交相辉映,宛如上海滩上万家灯火倒映在浦江之中,熙熙攘攘的大院内,火树银花不夜天。万紫千红,五光十色的盛大灯会规模空前,美丽壮观,使人眼花缭乱。进入灯市仿佛置身在一座天然的动物园中。百鸟朝凤,相互争鸣。造型精巧美丽多姿的孔雀、龙虾、金鱼、小猫、猴子、青蛙,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孔雀每分钟开屏一次,当尾巴自动缓缓升起之时,色彩斑斓的扇形雀尾上无数彩色电珠同时亮了起来,这时孔雀便轻轻的抬起了一只脚,张口嘎嘎鸣叫。47所制作的金鱼吐泡灯造型逼真,晶莹透亮。金鳞复背的金鱼,双翅划水,两鳃忽闪,眨巴着突出的眼珠摇头摆尾。随着嘴巴一张一合,便吐出一串串五彩缤纷的水泡,饶有趣味。鸭鱼戏水,猴荡秋千,蛙栖岸边,小猫钓鱼心不专。

  在群山之下的广场上,雷达旋转,群灯闪烁。高楼大厦中灯火辉煌,电气化机车鸣着汽笛亮着灯光,轰隆轰隆的从山洞隧道中开出来。天空中玉兔跳跃,嫦娥奔月,卫星飞转。这是23车间制作的同心奔四化灯,也是四化美好前程的浓缩。我正看得入迷,忽听叭叭两声响 ,一抬头只见一架银白色的飞机从头顶飞过,尾部还闪动着红灯,两颗红绿色的信号弹划破夜空,一串花炮在空中炸响。那是一架飞机灯。还有制作得胆大滑稽的猪八戒吃西瓜,幽默的刻画出猪八戒那笨拙贪吃滑稽可笑的形象。大闹天宫的组灯则把孙悟空勇敢机智灵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气魄,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悟空手执金箍棒,打得天兵天将上下翻滚,众小猴在一旁擂鼓助威。

   这些构思巧妙,造型新颖,惟妙惟肖的元宵灯,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内容如此丰富多彩,自动化程度高超绝妙的元宵灯会,令人赞叹不已。还有“六方宫灯”、“迎春宫灯”、“鱼燕展翅”、“荷花仙子”、“喜迎四化”、“四化新貌”等等。溶绘画、书法、雕刻、泥塑、剪纸、造型等艺术于一体。又是电子、机械,光学、声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元宵灯上应用的尝试。婀娜多姿活灵活现的艺术珍品比我小时梦寐以求制作能叫会动的羊灯、马灯来是不知要好多少倍。

    秦岭公司的职工为庆祝八十年代的第一个元宵灯会,利用业余时间和边角废料制作的这些现代化的元宵花灯,反映了工人们的智慧和才能,表现了他们对四化美景的无限向往。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是一次科普知识的普及。观众每天达数万人之多,无论从内容从艺术都是空前的。

随着参观的人流退出灯市,已是更深夜静之时。满天繁星闪耀,车间机声轰隆灯火明。置身在这静静的春夜之中,我想到万紫千红的春天即将来临。在十一届五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团结一心向四化进军的宏伟蓝图将比春光更美。

   我急急回到家中,却久久不能入睡,我要把这些赶快记下来,告诉我的朋友和乡亲,我国民间流传千年的元宵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大放光彩了。

1980年春于咸阳市广播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