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图新说(5)

 仁人斋 2014-02-13

    《道德经》中说:“二生三,三生万物”。前文《新说(3)》开了个头,“三”,指的是阴阳互相融合之后的状态。由于其中包含的阴阳总量、阶段不同,表现出来的形态、属性就会千差万别。

    所以,把“三生万物”理解为:“三”的状态中包含了万物,表现出各种形态和属性。这样就可以不再局限于形而上的哲学探讨,开始脚踏实地的实际应用了。

    在“三”之前,阴阳未融合。这种绝对纯粹的阴阳在现实中是很难见到的,我们所有经历的、研究的都是阴阳融合之后的状态。所以,由“三”开始,是一切有为法的开端。后面将要介绍的四相、五行、六气、八卦都是在“三”的层面上(意即都是描述阴阳融合之后的各种状态)。

    在“三”之前,明白了阴阳互相转化、如环无端的太极图模型,就可以明白无为法:宇宙自成太极(系统)、万物自成太极、社会自成太极,有自己的运转规律,不以其中个体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作为构成宇宙、社会这个大太极(系统)的个体,是一个又一个的“缘”(最小的因素单位),没有能力去改变大势,也不用担心大势,只是尽自己的“缘起缘灭”而已。这是《道德经》中所说“无为”的心态,也就是佛学中所说的“若观自在(宇宙自在、社会自在、他人自在、我缘自在),若观轮回”,同时也和西方心灵学中“只关注可控范畴”是一致的。

    一阴一阳谓之道!无对应阳,有对应阴。无为法必须和有为法相结合才完整。无为法以修心全神,有为法以接事应物。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很现实的一面:以“利我”(另文专述,可以先理解为“与我有缘”)为核心!所以选择参照物与西方不同,比如天文学上,西方从空间中主导地位和控制能力出发提倡太阳为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却是以我们所在的地球为中心,只关心其他天体对我们的影响以及规律。

    在“三”之后,所说的阴阳都不是纯粹的“有、无”、“动、静”了,而是随后衍生出来的“上下、内外、寒热、温凉、收散…”等等特性。

    所以,积阳为天,沉阴为地。在与我们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中,天是禀赋“阳”的特性最多的,地是禀赋“阴”的特性最多的,乾坤二卦特指天地由此开始。之后乾坤交媾(天地之气融合),化生万物。“三”是万物的统称,而人则是万物中的代表,所以三才被简称为“天、地、人”。后面要提到的“四相、五行、六气”等概念则是用来分析“万物”生成与发展、转归的工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