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南地北搓澡人

 lndtsg0 2014-02-13

有一种人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操着各式口音,进行清理人们藏污纳垢之所,为人们送上了清爽和洁净,他们就是天南地北搓澡人。

最初认识搓澡人是70年代中期,那时还没有改革开放,人们的流动性不大,类似搓澡工作都是由本地人来承担。那时我很小也就五六岁光景,印象最深的就是东盛路浴池,跟随长辈去澡堂洗澡,蒸汽弥漫着硕大的澡堂,一溜排着热气腾腾的澡池,分为冷水浴、温水浴和热水浴几种。男人们在澡堂里肆意地说笑着,搓澡人肩搭毛巾穿梭在人们中间,一会就高声吆喝,有没有搓澡的了,那腔调透着利落,见到有人搓澡便麻溜地提溜水桶往澡床上一倒,接着便开始了搓澡工作,一会被搓澡的人的热汗就转移到了搓澡工的身上,搓完之后,把毛巾往被搓澡人后背一铺,随后便开始敲背,霎时间,整个澡堂便响起了有节奏的敲击声,啪啪啪啪,像奔腾的马蹄,又如激烈的鼓点,节奏时而变的快捷,而是又变的迟缓,响彻在身背之上。此际,被敲背之人似乎进入一种陶然的境界,享受着被击打的快乐。敲背之后再沏上一壶浓浓的花茶,滋溜滋溜地品咂着浓浓的茶艺,一天的疲劳便悄然而逝。我那时只是看过而没有享受到被搓澡人服务的待遇,现在回想起来还感到是一种遗憾。

时过境迁,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流动性似乎也大了起来,北方人闯南方,像候鸟一样毅然决然飞向南方,而南方人也辗转来到北方发展。北方人到南方打工创业,南方人到北方专找没人干或不愿干的行当捞钱。东北人很多人有眼高手低的毛病,大活干不了,小活不肖干,一来二去,原本是北方人挣钱的行当被辛勤的南方人所占据,这就是南北方择业观的差别。南方人来到北方后,选择被北方人遗弃的如搓澡、拾荒、修鞋等行当,入行时间久了,便给人留下南方人勤快,北方人懒惰的印象,似乎只有被南方人搓澡才是正宗的印象,慢慢地北方从事搓澡行当的人逐渐被挤出竞争市场。搓澡行业被江苏扬州人垄断,成了不争的事实,这些扬州人孤身一人或结伴而来,把东北人所瞧不起的行业弄得轰轰烈烈,一说起扬州搓澡工便成了一块品牌。就如同兰州拉面,陕西凉皮,山东大枣一样响彻东北。我家楼下就有扬州来的搓澡工,我是在洗澡时同他认识的,搓澡工姓张,身材不高,是典型的南方人坯子,满口扬州普通话,不细听不知所云。在攀谈中,我得知这位张姓搓澡工来自扬州的一个偏远农村,经过多年的东北淘金,现在早已住上了三层小楼,其奢侈程度绝不低于东北摆谱人家。他感慨说,东北真是好地方,满地金钱却鲜见有东北人弯腰去拾起,真令人不可思议。像我们这样一年打工最少也能挣到78万元,可是东北人宁可下岗在家蜗居也不肯低下头从事这个职业,难道职业有贵贱之分吗。搓澡工一席话说的我面红耳赤,似乎是对东北人惰性的鄙视。我所从事的职业多少也与就业有些关联,我清楚的知道,搓澡工所说的话是多么真实。都说工作岗位难找,说白了都想找那些既不费力挣钱又多的行业,试想,现在是市场竞争的时代,适者生存的法则到目前为止东北人依旧没有领悟。很多岗位虚席以待,而那些求职者不是挑三拣四就是嫌钱赚少,基本都是问问就转身而去,临走还要说上一句:等有好岗位通知我一声,这种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择业就业是需要转变观念的,要与时俱进,现在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待业,都想找一份出人头地的职业,光宗耀祖,岂不知正是这种虚荣心作祟,导致这些天之骄子成为社会的附属品,于是出现了啃老族等寄生虫,他们一面抱怨社会不公平,一面哀怨自己所学成了资源浪费。于是乎,人才市场人头攒动,劳动力市场却很冷清,都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却不知人才是实践检验出来的,连起码的就业观念都出现偏差,还指望他们能做出什么贡献呢。扬州搓澡工们像蚂蚁一样辛勤劳作,用汗水和气力换取了财富,看来也是实至名归了。还是那句话,岗位没有贵贱,职业没有高低,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上发挥作用才是最真实的。

观念决定出路,这话说得就是实在。东北人在历经改革开放30年依旧存在着狭隘的就业偏差思想,依旧有着靠着大树好乘凉意识,这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瓶颈。青蛙效应大家都知道,如果这种观念不破除,人们是不会离开温水的,直到感到炙热阵痛才想起寻找出路,是不是一切都晚了呢。思变则活,记得当年一部电影《神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主人公傻二说过一句话:鞭没了神留着,一变又是个绝活,是不是可以诠释当下那些还徘徊就业十字路口的人以警醒呢。

天南地北搓澡人生动地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是应该到了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了。(此文登载于中国文化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