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描述:
|
肺痿指因咳喘日久不愈,肺气受损,津液耗伤,致肺叶枯萎不荣或痿弱不用。以气短,咯吐 |
|
浊唾涎沫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痿病类疾病。 |
发病原因:
|
肺痿系由久咳不止、尘肺、肺痈脓液吸收之后、肺痨吸收钙化之后等,日久伤肺,以致燥热 |
|
津伤,肺气虚冷,从而演变而成肺叶枯萎不荣或痿弱不用之肺痿。余热不清,灼伤肺阴,肺 |
|
叶枯萎,症见气短而咳吐浊唾涎沫,多属虚热之证;内伤久嗽,冷哮不解,肺气痿弱,气阻 |
|
津液不输,症见气短而咳吐清稀涎末,多性虚寒之证;病情迁延日久,并可阴阳互损,出现 |
|
气阴两虚的证候。 |
|
肺痿病灶广泛者,较难根治,久之可终至肺衰。 |
诊断要点:
|
起病缓慢,有长期咳喘病史,久之可终至肺衰。 |
|
经咳嗽,气短,口中有浊唾涎沫,体瘦肤燥等为临床特点。 |
实验室检查:
|
X线检查或可发现肺不张、肺纤维化、肺硬变、肺梗塞、钙化阴影、矽肺之类病理改变。 |
疾病辨析:
|
肺胀:以胸部胀闷,咳嗽,气短而喘,桶状胸、X线检查见肺野透明度增强等为特点。 |
|
肺络张:以咳吐脓性痰,或间断咯血为特点,而非咳吐涎沫。 |
|
肺痨:有潮热、盗汗等症,X线检查有肺痨病灶。肺痨愈后有可能遗留为肺痿。 |
|
肺痈:多为新病较急,咳吐脓血腥臭痰为主症。晚期有可能转变为肺痿。 |
|
尘肺:有长期粉尘吸入史,若为咳吐浊唾涎沫则可诊为肺痿。 |
治疗方法:
|
阴虚肺燥证 |
|
证候: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粘稠,或咳痰带血,咳声不扬,甚则音嗄,气短喘促,口干咽 |
|
燥,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红而干,脉虚数。 |
|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 |
|
主方:麦门冬汤,或清燥救肺汤 |
|
用法: |
|
加减:心悸、心烦,加黄连、酸枣仁、鸡子黄;腰酸、耳鸣,加枸杞、熟地、山茱萸;失音 |
|
,加玄参、木蝴蝶。 |
|
肺阳虚证 |
|
证候: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渴,少气不足以息,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食少,畏冷 |
|
肢凉,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脉弱。 |
|
治法:温补肺阳。 |
|
主方:甘草干姜汤合保元汤 |
|
用法: |
|
加减:声低、气短而喘,加胡桃肉、蛤蚧;食少、腹胀,加白术、山药、陈皮;腰酸、肢冷 |
|
,加附子、杜仲、巴戟天。 |
|
寒热错杂证 |
|
证候:潮热,畏寒,咳嗽气短,咳吐脓血,咽干而燥,下利肢冷,舌红或淡,脉虚数或虚弱 |
|
。 |
|
治法:平调寒热。 |
|
主方:半夏泻心汤 |
|
用法: |
|
加减:咳吐脓痰,加鱼腥草、瓜蒌、薏苡仁;咯血,加白茅根、藕节、三工;咽喉干燥,加 |
|
玄参、生地;肢冷,加桂枝。 |
|
瘀阻肺络证 |
|
证候:咳吐浊唾涎沫,质稀或稠,或咯痰带血,胸闷短气,唇甲紫暗,舌暗红或有斑点,脉 |
|
涩。 |
|
治法:化瘀宣肺。 |
|
主方:血府逐瘀汤 |
|
用法: |
|
加减:咯血,加白茅根、三七、花蕊石;胸闷胀痛,加郁金、延胡索;痰涎量多,加茯苓制 |
|
半夏、前胡。 |
其他疗法:
|
针炙疗法: |
|
★ 体针疗法:常选肺俞、肾俞、气海、关元、太渊、百会、涌泉等穴,用补法并加炙。 |
|
★ 耳针疗法:取肺、肾、平喘、肾上脾、气管、交感,每次2-3穴,留针5-10分钟 |
|
。 |
|
$Z单方验方: |
|
★ 生脉口服液10mL,每日2-3次,适用于肺阴亏虚者。 |
|
★ 紫河车3g,1具焙干研末,吞服,每日3次,适用于肺肾亏虚者。 |
|
★ 银耳15g,冰糖10g,同煮内服,适用于阴虚肺燥者。 |
评 介:
|
治愈:症状控制,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生活能自理。 |
|
好转:症状减轻,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好转,生活能基本自理。 |
|
未愈:症状、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无好转,生活不能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