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冒领科研经费背后的黑洞

 灵魂出窍KKK 2014-02-16

冒领科研经费背后的黑洞

(2014-02-13 07:15:48)
标签:

杂谈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原执行院长宋茂强利用借用他人身份证、签订虚假劳务合同,冒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研经费68万元,因贪污罪被海淀法院一审判刑10年半。 宋茂强曾是工信部牵头启动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专家之一。一名专家走到这一步,实在令人惋惜。值得注意的是,宋套取科研经费的手法并不高明,就是虚列劳务人员的名单领取劳务费,可为什么如此不高明的手法,却能轻易得逞?这暴露出科研经费管理的严重漏洞。 据报道,宋茂强供述,当时分给其团队的经费包括设备费50万元、劳务费150万元。由于他的团队并没有具体任务,通过正常途径没法花出去这笔钱。于是,他就想借用别人身份证把钱套出来。如果其供述属实,一个必须追究的问题是,为何没有“具体任务”,却可以获得高达200万元的科研经费?当一个项目拿到200万,却不知道该用到何处,且到期后必须上缴时,有的人是会动“歪脑筋”的,就是那50万元的设备费,也有可能是为花钱而花钱,买来的设备根本派不上用场。早前有调查显示,我国高校购买的设备,零使用率者不在少数。 另外,在这起案件中,对于科研经费中的劳务费用开支,管理也是一片空白——由项目负责人自己签字即可,换句话说,只要去弄一个劳务合同,再加上自己的签字,就可方便地把劳务费用套现。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的做法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并不鲜见,甚至曾有学生向新闻媒体爆料,导师把劳务费用开给他们之后,要求返还——这也是套用劳务费用的方式,只是由于数量相对较少,且比较隐蔽,往往很难察觉。 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首先,团队获得科研经费,其具体任务是什么,必须明确。这本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原执行院长宋茂强利用借用他人身份证、签订虚假劳务合同,冒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研经费68万元,因贪污罪被海淀法院一审判刑10年半。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学院原执行院长宋茂强利用借用他人身份证、签订虚假劳务合同,冒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研经费68万元,因贪污罪被海淀法院一审判刑10年半。 宋茂强曾是工信部牵头启动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专家之一。一名专家走到这一步,实在令人惋惜。值得注意的是,宋套取科研经费的手法并不高明,就是虚列劳务人员的名单领取劳务费,可为什么如此不高明的手法,却能轻易得逞?这暴露出科研经费管理的严重漏洞。 据报道,宋茂强供述,当时分给其团队的经费包括设备费50万元、劳务费150万元。由于他的团队并没有具体任务,通过正常途径没法花出去这笔钱。于是,他就想借用别人身份证把钱套出来。如果其供述属实,一个必须追究的问题是,为何没有“具体任务”,却可以获得高达200万元的科研经费?当一个项目拿到200万,却不知道该用到何处,且到期后必须上缴时,有的人是会动“歪脑筋”的,就是那50万元的设备费,也有可能是为花钱而花钱,买来的设备根本派不上用场。早前有调查显示,我国高校购买的设备,零使用率者不在少数。 另外,在这起案件中,对于科研经费中的劳务费用开支,管理也是一片空白——由项目负责人自己签字即可,换句话说,只要去弄一个劳务合同,再加上自己的签字,就可方便地把劳务费用套现。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的做法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并不鲜见,甚至曾有学生向新闻媒体爆料,导师把劳务费用开给他们之后,要求返还——这也是套用劳务费用的方式,只是由于数量相对较少,且比较隐蔽,往往很难察觉。 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首先,团队获得科研经费,其具体任务是什么,必须明确。这本
 
宋茂强曾是工信部牵头启动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专家之一。一名专家走到这一步,实在令人惋惜。值得注意的是,宋套取科研经费的手法并不高明,就是虚列劳务人员的名单领取劳务费,可为什么如此不高明的手法,却能轻易得逞?这暴露出科研经费管理的严重漏洞。
 
来不应成为问题——申请科研经费时,是要求申请者提交明确的研究内容的,可现在却成为问题。是因为申请项目和作项目研究,成了不相关的两件事。申请项目所列的研究任务,这是为申请到经费,至于申请到经费之后,究竟作怎样的研究,大家还没想明白。 “重立项、轻研究”,是我国当前科研管理体制的一大弊端,根源在于科研的立项、管理,实行行政管理、评价,行政主导科研资源的配置和评价,而没有科研同行评价,于是行政、利益原则,替代了学术原则。在很多高校,只要申请到课题、拿到经费,就被作为教授的业绩。由于一切好处都已到手,接下来的学术研究,就变为折腾经费、炮制成果。与其说这是作研究,不如说是弄资源。 最近,一名民间机构负责人找到我,谈到他和一高校院长合作的故事。这名高校院长要申请一项课题,主动找到这位民间机构负责人要合作。他花了几个月时间,非常投入地写了课题申请书,最后申请到3000万元的课题经费。然而,就在课题项目申请成功之后,这位院长却告诉他,这个课题与他和他的机构没有任何关系了,不过,“出于”对他才华的“欣赏”,学院可以聘他作为兼职副教授。他说,他没有想到高校的院长居然堕落到这种程度。由于课题思路都是他提出的,他很担心这个课题接下来什么都做不出,到头来3000万的经费很可能搞出的只是一堆垃圾。 其次,科研经费的使用,除涉及国际机密外,必须公开透明。在国外,学者申请科研经费,设立方并不会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非常明细的要求,诸如用多少购买设备、多少用于出差,而会给学者比较大的使用经费的自主权。当然,也有基本的原则,即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自己的薪酬(如果学校支付年薪的7
据报道,宋茂强供述,当时分给其团队的经费包括设备费50万元、劳务费150万元。由于他的团队并没有具体任务,通过正常途径没法花出去这笔钱。于是,他就想借用别人身份证把钱套出来。如果其供述属实,一个必须追究的问题是,为何没有“具体任务”,却可以获得高达200万元的科研经费?当一个项目拿到200万,却不知道该用到何处,且到期后必须上缴时,有的人是会动“歪脑筋”的,就是那50万元的设备费,也有可能是为花钱而花钱,买来的设备根本派不上用场。早前有调查显示,我国高校购买的设备,零使用率者不在少数。
 
另外,在这起案件中,对于科研经费中的劳务费用开支,管理也是一片空白——由项目负责人自己签字即可,换句话说,只要去弄一个劳务合同,再加上自己的签字,就可方便地把劳务费用套现。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的做法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并不鲜见,甚至曾有学生向新闻媒体爆料,导师把劳务费用开给他们之后,要求返还——这也是套用劳务费用的方式,只是由于数量相对较少,且比较隐蔽,往往很难察觉。
 
这些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首先,团队获得科研经费,其具体任务是什么,必须明确。这本来不应成为问题——申请科研经费时,是要求申请者提交明确的研究内容的,可现在却成为问题。是因为申请项目和作项目研究,成了不相关的两件事。申请项目所列的研究任务,这是为申请到经费,至于申请到经费之后,究竟作怎样的研究,大家还没想明白。
 
“重立项、轻研究”,是我国当前科研管理体制的一大弊端,根源在于科研的立项、管理,实行行政管理、评价,行政主导科研资源的配置和评价,而没有科研同行评价,于是行政、利益原则,替代了学术原则。在很多高校,只要申请到课题、拿到经费,就被作为教授的业绩。由于一切好处都已到手,接下来的学术研究,就变为折腾经费、炮制成果。与其说这是作研究,不如说是弄资源。
 
最近,一名民间机构负责人找到我,谈到他和一高校院长合作的故事。这名高校院长要申请一项课题,主动找到这位民间机构负责人要合作。他花了几个月时间,非常投入地写了课题申请书,最后申请到3000万元的课题经费。然而,就在课题项目申请成功之后,这位院长却告诉他,这个课题与他和他的机构没有任何关系了,不过,“出于”对他才华的“欣赏”,学院可以聘他作为兼职副教授。他说,他没有想到高校的院长居然堕落到这种程度。由于课题思路都是他提出的,他很担心这个课题接下来什么都做不出,到头来3000万的经费很可能搞出的只是一堆垃圾。
 
其次,科研经费的使用,除涉及国际机密外,必须公开透明。在国外,学者申请科研经费,设立方并不会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非常明细的要求,诸如用多少购买设备、多少用于出差,而会给学者比较大的使用经费的自主权。当然,也有基本的原则,即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自己的薪酬(如果学校支付年薪的70%,其余30%可以从科研经费中支付,但总的年薪不得超过额定的年薪),用科研经费作为自己的奖金。就学者而言,根本不可能乱用经费。这是因为,一方面,所有经费的支出情况完全公开,课题设立方有严格的审计,如果经费被挥霍,这名学者将很可能失去再次申请课题的机会;另一方面,获得课题、经费从来不是评价学者学术贡献的指标,这是为学者提供更好的学术条件,以开展学术研究,大家关注的是学术研究过程,这也引导学者专注学术研究,并对自己的学术声誉负责。
 
来不应成为问题——申请科研经费时,是要求申请者提交明确的研究内容的,可现在却成为问题。是因为申请项目和作项目研究,成了不相关的两件事。申请项目所列的研究任务,这是为申请到经费,至于申请到经费之后,究竟作怎样的研究,大家还没想明白。 “重立项、轻研究”,是我国当前科研管理体制的一大弊端,根源在于科研的立项、管理,实行行政管理、评价,行政主导科研资源的配置和评价,而没有科研同行评价,于是行政、利益原则,替代了学术原则。在很多高校,只要申请到课题、拿到经费,就被作为教授的业绩。由于一切好处都已到手,接下来的学术研究,就变为折腾经费、炮制成果。与其说这是作研究,不如说是弄资源。 最近,一名民间机构负责人找到我,谈到他和一高校院长合作的故事。这名高校院长要申请一项课题,主动找到这位民间机构负责人要合作。他花了几个月时间,非常投入地写了课题申请书,最后申请到3000万元的课题经费。然而,就在课题项目申请成功之后,这位院长却告诉他,这个课题与他和他的机构没有任何关系了,不过,“出于”对他才华的“欣赏”,学院可以聘他作为兼职副教授。他说,他没有想到高校的院长居然堕落到这种程度。由于课题思路都是他提出的,他很担心这个课题接下来什么都做不出,到头来3000万的经费很可能搞出的只是一堆垃圾。 其次,科研经费的使用,除涉及国际机密外,必须公开透明。在国外,学者申请科研经费,设立方并不会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非常明细的要求,诸如用多少购买设备、多少用于出差,而会给学者比较大的使用经费的自主权。当然,也有基本的原则,即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自己的薪酬(如果学校支付年薪的7
2013年,我国在科技研发上的费用增长了8.3%,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科研投入大国。对科研投入的重视,体现了我国科教兴国的决心,但是,科研投入的增加必须有好的科研管理体制配套,不然,科研经费会成为滋生浪费、腐败的温床,反而败坏学术风气。推进科研管理、评价去行政化,建立以学术为本的科研管理、评价新体系,是当务之急。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cf47710102ek2p.html) - 冒领科研经费背后的黑洞_熊丙奇_新浪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