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2005年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集锦七

 杏坛归客 2014-02-18

2005年江苏省宿迁市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
   [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③彘:zh,猪。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③曾子之妻之市 之:             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②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                
   9.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4分)

答:                                        
   10.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

答:                     (3分)

5.  (一)甲文中“辩”“欤”“向”有的版亦作“辨”“与”“乡”。   7.①给,给予 ②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③到,去,往 ④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8.①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②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   9.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   10.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

2005年江苏省镇江市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2题。(18分)
   7-12题得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选自《陈涉世家》)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度已失期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
   ③陈胜佐之___________ ④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___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发闯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广故数言欲亡
        野芳发而幽香                        既克,公问其故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为之说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扶苏以数谏故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以物喜 
      帝感其诚                               勿以善小而不为
      9.下列成语中的“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家破人亡 B.亡命之徒 C.唇亡齿寒 D.生死存亡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                               
   11.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甲]                                  
   [乙]                                 
   12.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3分)
   答: 
    7.(4分)①估计②倡导③帮助、协助、辅佐等④冒充、假托、假装等(每个词1分)   8.(3分)D   9.(2分)B   10.(4分)①扶苏因为屡次劝戒(应为“谏”字,估计是字打错了)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以”、“数”、“将”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0.5分)   ②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翻译不正确,整个句子没有翻译出反问语气的分别扣0.5分)   11.(2分)【甲】陈胜起义的原因和对形势的分析。【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2.(3分)①敏锐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②严密的组织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点1分,能概括出相关的才能,意思对即可)

2005年江苏省徐州市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①肉食者鄙(    ) ②小惠未徧(    )
   ③牺牲玉帛(    ) ④虽不能察(    )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聚室而谋日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9.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                                                               (二)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则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当时著名学者)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王冕传》)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父命牧牛垄上    ②琅琅达旦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听已,则默记。   译文: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译文:                                  12.本文记叙了王冕苦学的哪两件事?从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答:                

(一)《曹刿论战》   6.①鄙陋。目光短浅.②同“遍”,遗及,普遍。③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④明察,弄清楚。   7.A   8.①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②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9.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二)《王冕传》   lO.①田埂、田畔高地 ②早晨   11.(1)王冕听完后,就默默地记住了。   (2)安阳的韩性听说他苦读的事,认为他与众不同。
   12.学舍偷听读书;寺庙借长明灯读书。围绕“学习成才”这一中心言之成理即可,如: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习条件差,只要努力,照样能成才;逆境出人才等。

2005年江苏省无锡市

(一)(10分)
   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暮则ィ素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选白《放鹤亭记》)
   [注释]①彭城:古地名,今徐州。 ②扉(fēi):门。 ③适:恰好。④陂(bēi):水边。 ⑤ィ素(sù):向,沿着。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       亭于其上
   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④故之曰“放鹤亭”
   9.下列句中的“于”与“或翔于云表”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告之于帝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
   11.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段交代了放鹤亭名称的由来,并具体描写了放鹤亭的特点。
   B.文段中所写之鹤很驯顺,善于高飞远翔,自由往来。
   C文段描写了“异境”之景的开阔与变化,为写鹤设置了背景。
   D.从文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君尽享自然之趣的人生态度。

(一) 8.①第二年 ②建造 ③早晨 ④命名(各1分)   9.B(2分)    10.山岗山岭四面环绕,隐隐约约看上去像个大圆环 。(2分,意思对就行。)   11.A(2分)

2005年江苏省泰州市

(一)(10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j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j掇:(duō)拾取,采取。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有亭然临于泉上者(     ) (2)遂书以其亭焉(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2分)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译文:                                
   17.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2分)

(一)(10分)   14.(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5.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本题1分)   16.(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7.与民共乐(本题2分,如答成“与民同乐”得1分)

2005年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A.急湍甚箭,猛浪奔        群臣进谏,门庭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夹岸高山,皆生树         凄神骨,悄怆幽邃(《石潭记》)
   C.势竞上,互相轩邀        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
   D.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       仰视莲花在天上(《于园》)
   E.横柯上,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日(《三峡》) 
   [答]                     和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10.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                                                 
   阅读《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1~13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姥在丛中笑。 
   1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1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1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6.A E(A像 B耐寒/使……寒 C凭借/背着 D返/反,反而 E遮蔽)   7.“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10.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1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1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
   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2005年南京市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一10题。(11分) 
   【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①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日:“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日:“日近。”元帝失色,日:“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日:“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
   注①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及其日中如探         (2)元帝之(         )
   8.下列与例句中“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朋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策之不以其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译文:                               
   10.【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 [乙】段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3分)

二(46分)   7.(2分)(1)热水(2)对……感到惊奇(每小题1分) 8.(2分)C   9.(4分)(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每句翻译正确,得2分)   l0.(3分)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1分,意思同即可) 聪慧(1分,意思同即可)

2005年常州市

阅读下面《曹刿论战》选段,完成19-23题。(12分)
     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2分)
   (1)公与之乘(    ) (2)公将驰之(     
   (3)既克        (4) 望其旗靡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21.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2分)
                                                                           
      22.“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2分)
      
   23.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上文内容,完成文后问题。(4分)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è 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选自《孙子今译》)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2分)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分)

                                                                            
   (四)(共12分)   19.(共同)乘车;追击;战胜;倒下。(2分,答对两个得1分。)  20.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2分,意思对即可。)   21.参考:公鼓之,鲁师士气已竭。(2分,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问回答。)   22. 不设统一答案。(2分,合理解释“鼓”和“作”的意思各得1分。)23.(4分)(1)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吻合。(2分,一点1分)   (2)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2分,意对即可。)

2005年扬州市

(一)古诗鉴赏
                         泊秦淮  杜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②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惩山北之塞 ②杂然相许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其妻献疑曰               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投诸渤海之尾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4分)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                                    
      ②甚矣,汝之不惠。译文:                                    
14.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2分)

答:                                                              

10.(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两点各1分,计2分。意思对即可) (二)   11.①苦于;②赞同;③负荷,挑;④同“无”,没有。(4分,意思对即可,每小题各1分)    12.C:代词,他的(且:①将要 ②况且;以:①凭②连词,来;之:①助词②代词)(2分)   13.(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分)   (2)你太不聪明了。 (2分)   14.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答全两点得2分;如只答出一点,但能说透彻,也可得2分;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得1分,言之有理且有新意,得2分。

2005年盐城市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箧:书箱。③舍:学舍,书馆。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10.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 
   (1)手 指 不 可 屈 伸 (2)夫 人 好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媵人持沃灌 汤:                  (2)以拥覆 衾:                 
   (3)笈从师 负:                      (4)编茅庵 为:                
   1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 译文: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译文:                                    
   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

10.(1)手指/不可屈伸 (2)夫/人好学 (画出此处即可)(每小题1分)   11.(1)汤:热水 (2)衾:被子 (3)负:背(背着) (4)为:做(做成)(每小题1分)   12.(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   (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每小题2分)   13.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答到一个方面给2分,答到两个方面给3分。只答“从师学习”给1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