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的探索——史论县域8

 市县领参导阅 2014-02-18
        当时,国也好,都与邑也罢,所有权的归属并不明晰。虽然说是被分封者要定期到京城朝觐、述职和承担着向朝廷“进贡”的义务,看起来诸侯对所分封的土地与人口只有使用权,所有权在中央政府的君王。但是,诸侯的爵位是世袭的,所受封的领地也可以一代代继承下去,这种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同所有权本来是不能分离的,因为操作起来很容易地就完全否定了君王的所有权。作为行政主体,“拍板”的一切权力都在诸侯手中。他们尽情地享受着本地区所创造的一切财富,甚至根本就不尽“进贡”的义务,不执行朝廷的法律,不服从君王的调遣,中央政府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众诸侯觉得荒唐,以致于北方夷狄真来侵犯时,任其烽火长燃也一个个无动于衷。看起来是个诚信故事,实则是中央与地方关系极其脆弱淡薄的反映。久而久之,这种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便很快催生出一批胡作非为的独立王国。君王虽然拥有天下,却是徒有虚名。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在各种物欲、权欲的巨大诱惑面前,父子、兄弟之间尚经常刀兵相向,谁还在乎“五服”之后那点虚伪的薄情呢!对于其他受封的外戚和功臣来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轮流转,明日到我家”。人人都希望当一回“天子”,哪个不想成为“九五之尊”!何况那些统领一方人、财、物大权的诸侯!所以,夏、商、周三朝后期,中央政府权力地位的逐步旁落即成历史的必然趋势。“天子”仅仅只是一种名义上的领袖,朝廷外强中干,政令不出都城,无法掌控天下局面,只得任由各封国诸侯之间明争暗斗,你抢我夺,相互攻掠,弱肉强食,烽烟四起,战火延绵不断的情形便是当时社会的常态。

  云梦浦先生对传统的分封制曾有一段很简约的总结,虽然心情颇为沉重,但说得很有道理:“约而言之,方西周之盛也,密侯不臣,遂灭密国,夷王一怒足醯齐哀侯。天子之势亦云盛矣。迨平王东迁,千里王畿半沦于敌;仓卒东奔,赖晋郑之辅翼,苟延残喘于成周。然曾几何时,竟至周郑交质、楚庄问鼎,王室式微而封建之纪颓矣。天王尊严转赖大国维护,跋扈诸侯亦借挟天子以自重矣。因之王政失纲,而争霸之局启;强弱悬殊,而兼并之势兴矣。小国力弱遂撇天子而仰鼻息于霸主;诸侯之势盛者,灭人宗社遂亦习以为常矣。”周武王也许做梦都没有想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他当年所亲手分封的大大小小数不清的诸侯国,经过血与火的残酷洗礼,大部分被鲸吞灭亡,只剩下楚、齐、燕、秦、魏、赵、韩等少数几个庞然大国了。

  古人曾经断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认为这是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铁血定律”。但是,在我们现在看来,这种“分”与“合”实质上是一个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在权力、利益的调整上所采取的最为极端的形式,是古代行政管理体制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极大的弊端。之所以说它是一种极端的形式和极大的弊端,是因为这种“分封”的体制和机制不能保障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有效掌控,必然导致国家的分裂与地方的割据。而且,这种反反复复的“分”与“合”,并非是在积极地推动民族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它往往以社会生产力的大破坏和社会生活秩序的大动乱为代价,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残酷、血腥和高成本的恶性循环的游戏,反映了古代社会我们的前人在行政管理体制建设上的一种痛苦的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