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泓盛2013春拍】书画精品:清代仕女团扇集锦

 七紫 2014-02-18

【泓盛2013春拍】书画精品:清代仕女团扇集锦

    清初以前的美人画,主题多不出闺怨、劳作、休闲的范畴,偶有神话或历史故事的演义,亦多为解说式的叙事,没有心理层面的探讨。明末清初之际,美人画的制作,技法日精,构图渐繁,然对女性人格及性情的刻划,仍嫌不足,装饰大于探讨,观赏大于反映。时至清代中叶,因为蒲松龄(1640-1715)《聊斋志异》,曹雪芹(1715-1763)《石头记》(《红楼梦》),纪晓岚(1724-1805) 《阅微草堂笔记》,还有曾衍东(1750-1830)《小豆棚》、李汝珍(1763-约1830)《镜花缘》、文康《儿女英雄传》…等文言及白话小说名著,相继出版,女性的地位、人格及才情,获得较大的提高、认可与肯定。于是美人画中,女性活动的范围,不再局限于闺怨、劳作、休闲,开始扩展到读书、吟诗、作画,及其它知性活动,甚至击技、武侠、军事等题材,也出现在画家笔下。美人画得到了空前未有的发展与昌盛,名家辈出,其中有不少是美人画专家,也有不少学者与女性画家,亦精于美人画的创作,这是前所未有的。

【泓盛2013春拍】书画精品:清代仕女团扇集锦

  余集、顾洛、黄山寿、沙馥、潘振节、费以耕、汤禄名、袁潮、唐培华、胡三桥、费以群、潘振镛

  清代仕女团扇集锦设色绢本四屏十二挖尺寸不一

  《绢本团扇美人画四屏》,是清末藏家历时多年辛苦搜集所得,集清代美人画名家,从余集(1738-1823)到潘振节(1858-1923),一百二十余年间,所绘的绢本团扇美人十二帧,精工挖裱为四屏,几乎是一个小型清代美人画名家历史回顾展。画中有清末著名画史画论及收藏家张鸣珂(1829-1908),于同治八年(1869)的题诗,张氏诗书画俱佳,学识渊博,家中藏书万卷,着有名作《寒松阁谈艺录》,是研究晚清绘画史的必备参考书。如此名家、名画、名鉴,集于四屏之中,至为难得,弥足珍贵。

    余集(1738-1823),字蓉裳,号秋室,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31年(1766年)进士,候选知县。乾隆38年(1773年)以裘曰修之荐,与邵晋涵、周永年、戴震、杨昌霖同修《四库全书》,特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侍讲学士。诗文、书、画兼擅,尤擅仕女图,所画美人,以端丽典雅,知书达礼见称,风行一时,时称“余美人”。道光二年(1822年)与潘奕隽赴鹿鸣宴。着有《秋室集》、《百呐琴》,是罕见的学者诗人美人画家。

  余集之前的仕女画家,多半描写女性的工作劳动、扶养幼儿、休闲玩乐。受了当时文言及白话小说的影响,从余集开始,对女性的知性活动,多所著墨,刻意描绘。以朝廷侍讲学士之尊,画出来的美人,当然比一般画家要来得有“书卷气”。此帧《绿窗静读》绢本团扇,笔意疏朗,设色雅艳,人物神态娴静专注,布景简净清爽空灵,当是中国美人画中,最早的美人读书图之一,十分难得,万分珍贵。

    顾洛(1763-1837)字西梅,号禹门,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嘉道时名家,书法古劲圆厚,工画人物,擅仕女,山水,花卉、翎毛,颇极生动。他的人物古雅;山水苍润;花卉、翎毛亦见生动,仕女更是工致妍丽,尤为著名。他生平作画未尝重稿,境界幽峭,笔致清雅,矜持慎重,平生未授一弟子。晚年与张秋谷、奚冈等名家善,作品尤为大藏家汪用成未山所推重,曾延至其家云峯晚翠楼,倩为代笔,并常与奚冈诸名流觞咏其间。卒于道光十七年,享年七十有五。

  此帧绢本团扇《绣帏花镜》美人图,精工雅艳,画幅小而事物多,然却能闲闲布置,丝毫不乱,烘托出一片春意。园中有湖石、玉兰;翠竹、春花;栏干、芍药,一一排比对应,循序围美人而拱之。室中则有绣帏、圆窗;小几、瓶花;绣床、书卷;靠枕、妆盒,拥美人而奉之。美人则高举妆镜,对镜簪花,温婉娴静,馨香宜人之气,弥漫全画,笔墨绝学,于是乎在,是顾氏的团扇杰作,十分少见。

    汤禄名(1804—1874)字乐民,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寓金陵(今南京)。大画家大学者汤贻汾第四子,官两淮盐运判。善白描人物,银钩铁画,雅近李公麟。工设色仕女,以旧宣纸为之,明姿雅度,得静女幽间之态。尤以花卉果实擅长,秀润欲滴,禽鱼随手点为多,天机通畅,识者定其画品在费丹旭之上。卒年七十一。

  《卷帘探梅》绢本团扇,写少妇愁思,有乱头粗服之致,自然散发出一种慵懒的趣味,为美人画中难得一见的清疏之作。画面里只见,庭院中,冷雾弥漫,冻云不流,气氛凄切孤寒,寂寞清寥;圆窗下,翠竹如撢,扫开云雾,梅花绽放如箭,四射展开。冷清中有无声得热闹,如此造境,实属难能。

    唐培华(1830?-1900?),号子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寓上海。工人物、仕女,宗费丹旭法,雅秀妍丽,动合法度。他与沙馥、钱慧安等先后同时,名誉亦相伯仲,画法幽冷隽永,墨华灿烂,名噪一时。(《画录识余》、《海上墨林》)

  《桐荫弹琴》绢本团扇仕女图,用水墨写意梧桐,用双钩描画美人,于是纤手弹琴石上,有流水顺琴音而过,侍女弄姿林下,有翠竹摇曳迎风。全画呈现出一种荫凉舒爽之感,居然令人观者有道家洞天福地之想。

   沙馥(1831~1906),字山春,江苏苏州人。出身绘画世家,马仙根弟子。善画人物、仕女、花卉,以此为业,为苏州阊门外山塘年画铺中著名画家。初慕陈老莲法,咸丰间,任熊至吴门,曾问业于任熊,画艺大进;任熊去世后,又与任熏、任伯年过从甚密,伯年曾为他画39岁小像,立于奇石之前,有伟岸丈夫之姿。后因自愧笔力不如任氏一门雄伟恣肆,遂弃老莲法,转学改琦、费丹旭,专攻仕女、花卉,遂自成家,卒年七十六。沙馥画学,基础深厚,笔致妍秀,所作人物及花卉,无不精妙。传世作品有光绪三年(1877)与荔村合作《彭夫人像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同治十二年(1873)作《书馆童戏图》轴藏常州市博物馆。

  《药栏花韵》是画《红楼梦》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故事,描写史湘云酒醉,卧睡于芍药花丛凉凳上,此情此景,最能表现史湘云本然真我、坦荡天性。画中美人,以瓜子脸开面,细眉凤眼,瘦颊樱唇,是标准的沙氏美人面相,世称「沙相」是也。此一母题,本为「年画」中最受欢迎的类型,沙山春将之移入绢本团扇,出之以生动活泼之笔,实在是清新可喜。

    费以耕(1832—1895)字余伯,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费丹旭长子。画承家学,仕女幽静,兼工花鸟,工诗擅书,有文人气质。其画为大鉴藏家张鸣珂所重,经常多方为之品题誉扬。所画美人,纤细俊秀、温柔娴静,能得乃父真传。擅写真,有声于时,曾于端砚上写“张子祥先生六十三岁小景”,款云“乙丑(1865)春日费以耕写,胡镢(1840-1910)刻”。同治九年(1870),他为张鸣珂画《锺进士像》,“侧耳作听琴状,傍坐一女郎,膝置一琴,拨弦抚弄,秀媚天成。”大受称赞。(见《寒松阁谈艺录》)他同时又与海上名画家张熊交往甚密,曾与之合作画《梅月嫦娥扇面》,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寒松阁谈艺琐录、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

  题跋:玉雪佳儿掌上珍,笑看捕蝶戏苔茵;明月金粟流香影,认是前身是后身。己巳五月中澣公束张鸣珂(1829—1908)题。

  《母子嬉春图》是费以耕中年的力作,画母子嬉戏于芭蕉桂花园中,上有绿荫为母亲遮阳,下有花猫向小孩逗趣。大石之旁,有萱草一枝,花开橘红,代表母亲;有幼竹一丛,代表幼子,寓意深远,百读不厌,真名笔也。

    袁潮(1833-1910),《吴门画史》潮作朝,字启朝,又字子辛,江苏 苏州人。海上书法名家袁培基(1870 - 1943)之父。他自幼工绘事,人物、花鸟,无不精妙绝伦,隐居灵岩之北,号研山樵客,尝语人曰:“鬻画之资,虽非造孽钱,然订画例,较铢锱,余不屑为也。”(见《家述、吴县志》)同治六年 (1867),他作花卉扇,自题云:“华秋岳一花一石,逸致横生,盖得力于元人为多。时丁卯秋九月,子鸣六兄大人雅属,子辛袁启潮。”是他三十几岁时的作品。

  《桐荫镜妆》绢本团扇仕女图,是袁潮中岁的精工之作,画美人在夏日梧桐树荫之下,卷起遮阳竹帘,捧起菱花铜镜,正在细细梳妆。窗外有湖石翠竹,花木扶疏,窗内有长方妆台,各色脂粉。但见美人,满头珠翠,一身华服,,耳上有珍珠耳环,腕上有白玉手镯,云鬓轻拢,玉指慢移,露出花容月貌,让观画者惊艳。全画用笔细劲有力,得铁画银钩之趣;设色于清雅之中,显华贵之气;真可谓擅于营造气氛者也。

    胡锡珪(1839-1883),初名文,字三桥,号盘溪外史、红茵生、红茵馆主,江苏苏州人,布衣,长居吴下,室名盘溪小筑、红茵馆。幼习丹青,夙根早慧,涉笔便有韵致。及长,遍学诸家之法,于恽寿平、华新罗、李复堂、改七芗用力最多。擅没骨人物,笔墨生动,时罕其匹。光绪年间,与吴江陆廉夫、安吉吴昌硕、同里顾若波、顾西津切磋于吴门,诗画唱酬,堪称一时风雅。吴昌硕盛赞其花卉人物“精细如发而笔锋劲厉”,惜“善病工愁”,天不假年,中岁而殁。

  三桥工书画,尤擅仕女,专师扬州华新罗、凇江改七芗,用笔秀逸,变化自如,施墨淡而有味,配景松秀文雅,得静娴淑丽之致,于七芗不遑多让。又善以阔笔作没骨戏曲人物,上承宋人梁楷、石恪之余绪,下启今人关良之新端,水晕墨章,栩栩如生。花卉竹石取法华新罗、恽南田,大写意处参酌兴化李复堂,秀丽飘逸,纯以笔胜,墨气流动,奔放淋漓。传世作品有同治十三年(1874)作《元宵儿戏图》轴,图录于《中国现代名画》;光绪八年(1882)作《新装图》轴,图录于《名人书画集》;《元日钟馗图》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日暮修竹》绢本团扇,典出杜工部《佳人》诗中之名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此画精绝雅艳无比,画美人倚石而立,修竹在后,相互衬托,构图简而意思足,气质出众,清秀过人,有大师风范,是画家用心之作。

    费以群 (1844-1900),字谷士,鹄侍、悫士,号三碑乡民,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丹旭次子,工画仕女,笔法灵动,设色清雅,得父真传。(《寒松阁谈艺琐录》)。所用画印,多倩徐三庚操刀,率多精品;徐三庚44岁时,曾为其刻长方阳文印:“甲辰生”,边款云:“谷士仁弟索刻,金罍徐三庚”,可为代表。

  《春柳圆窗》绢本团扇,是费以群三十一岁时的作品,构图别致,笔法老到,花青与墨色并用,写美人卷帘,凝想圆窗之外,春柳发芽,疏朗清新,有烟雨生凉之态,妙得“寻觅清冷”之情,让观者神往入宋词境界。

    潘振镛(1852-1921),字承伯,号亚笙,又号雅声,自称壶琴主,晚署讷钝老人、钝叟、钝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其人物画与沙山春、吴友如号称 “三绝”。潘氏出身绘画世家,祖父潘楷工花卉;父潘大临工仕女;弟振节亦工仕女;振镛子潘琪(小雅)、孙潘德昭、孙女潘文淑俱传家法,皆工画仕女。

  潘振镛幼染家学,六、七岁时便能画人物。父亲过世后,迫于生活,曾短期为商店学徒。他不甘就此废艺,仍专心习画,拜钱塘大画家戴熙从子戴以恒为师,画艺日臻精妙,尤工人物仕女,最受藏家欢迎。曾往来上海、杭州、南浔、桐乡等地鬻艺,求画者甚伙,卒年七十。

  潘振镛画仕女,私淑改七芗、费丹旭,用笔遒劲挺秀,设色洁净醇厚,施墨淡雅含蓄,造型清丽绝俗,迭获佳评,广受传颂。他亦工花卉,师法恽寿平,书法近似之。有弟子仲光勋(小某)、沈燧(馥岩)、朱忆春等,传其艺。

  《泛舟采菱》绢本团扇仕女图,是潘雅声四十八岁中年时的力作,全画用花青与汁绿画芦苇,烘托出一种如云似雾的朦胧之境。但见美人悠闲泛舟其中,专心彩菱于烟水之间,实在令人心响往之。

    黄山寿(1855-1919)黄山寿,原名曜,字勖初,号旭迟老人、丽生、鹤溪渔隐、裁烟阁主,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官直隶同知。幼年贫困,专志书画,私淑袁江、袁耀,可以乱真。善画人物、山水、花卉、走兽,尤擅画墨龙。凡写人物仕女,喜用工笔重彩,隽雅研秀,毫无艳俗之态,有改琦遗韵;山水以青绿为多,气韵古逸,功力精深;双钩花鸟神态逼肖,笔力精劲;间作墨梅、竹石,挥洒自如,亦具清雅之致。书法工唐隶、北魏及郑燮、恽寿平,得其神韵。五十后,鬻画上海,卒年六十五。坊间所见黄山寿画,有设色丽俗者,多为代笔或伪作。

  他的传世作品有《秋山飞瀑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光绪二十九年(1903)作《仿赵孟俯青绿山水图》轴、《设色花卉图册》、宣统元年(1909)作《梅花图》轴,着录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仿江贯道石壁疏松图》《课子图》均着录于《知鱼堂书画录》;《佳人寒香图》横幅图录于1996年版。

  《日暮修竹仕女团扇》之画意,源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诗《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 日暮倚修竹。

  佳人来自富贵人家,衣着华丽,首饰精工,神色娴雅,倾身微靠青绿湖石,右手举袖意欲支颐。石旁,以汁绿合花青画翠竹,朦胧如烟,雅洁清爽,掩映照应,更衬托出美人的雍容气质。此乃黄山寿的团扇仕女精品,设色精雅,等闲难得一见,可以直追改琦,不愧为十九世纪六大美人画家之一。

    潘振节(1858-1923),为潘振镛弟,字叔龢,号颂声,浙江嘉兴人,工书画,尤擅仕女,法费丹旭,亦擅花卉法恽寿平,与其兄潘振镛并称“二杰”。

  潘振节,潘雅声之弟,画法全得自乃兄,然别有一种,俊俏幽峭之意,温婉娴雅,不让雅声。画上题诗有:“却笑浣纱溪上女,为人辛苦挣功名。”之句,恰当表现了女性独立自适的心愿,并强调,女性不应只知为夫婿争功名,而牺牲了自我意识。此一看法,在当时算是十分先进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