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门遁甲式盘的立式原理探微之三 易的物质运动变化规律:五行

 凝影叠姿 2014-02-18

奇门遁甲式盘的立式原理探微之三

——易的物质运动变化规律之五行

黑白斋主/文

研习易经预测的人都知道,由《易经》演变而来的预测技术种类繁多,比如八字、六爻、梅花易数、大小六壬、紫薇斗数、奇门遁甲等等,这些实用预测技术,形式上千变万化不一而足,但它们都有一个唯一不变的总原则,那就是几乎所有的预测技术,都是以五行来判断吉凶,而且在五行运用上也基本相同,由此就可以看出五行理论的重要性!而五行的内在机理又是怎样的呢?

一、五行从何而来

五行来源于阴阳。五行与阴阳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阴阳是外在形式,而五行则是内在内容。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天地之间先有阴阳,然后有五行。隋·萧吉在《五行大义》中精论:“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象,周竟天地,布极幽明。”清·沈孝瞻著《子平真诠》云:“天地之间,一气而己。惟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阴少阳。有是四象,而五行具于其中矣。水者,太阴也;火者,太阳也;木者,少阳也;金者,少阴也;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又云:“有是五行,何以又有十干十二支乎?盖有阴阳,因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各有阴阳。即以木论,甲乙者,木之阴阳也。甲者,乙之气;乙者,甲之质。在天为生气,而流行于万物者,甲也;在地为万物,而承兹生气者,乙也。又细分之,生气之散布者,甲之甲,而生气之凝成者,甲之乙;万木之所以有枝叶者,乙之甲,而万木之枝枝叶叶者,乙之乙也。方其为甲,而乙之气已备;及其为乙,而甲之质乃坚。有是甲乙,而木之阴阳具矣。”徐伟刚评注:“天者,生于动矣;地者,生于静矣。一动一静,天地生也。阴阳者,动静之名也。动静之机不一,则有大动、小动之别,大静小静之分。动主进,小动进而成大动;动极生静,静主退,小静退久则大静出矣。静极复生动,如是一静一动进退不已,则自然机运行不息矣。五行者,阴阳、动静之行矣。天地动静往来不息者,是谓五行也。”又评:“有动静而有阴阳,动之成象在天者,干也;静之成形在地者,支也。天地成象成形不一,则十干、十二支出矣。干复分阴阳者,成象于天流行不一也。”正如《易经》系辞传所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五行学说就是在“乾坤定矣”之后,本着“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思想,把阴阳的运动方式再次划分,而探索宇宙自然万物的本源的。

其次,“五行”不是五种物质。“五行”一辞,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矱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确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认为是首要之事。

过去的一般论断都认为“五行”代表木、火、土、金、水五种相生相克的物质。其实,这一直是千百年来对“五行”真正含义的误读!

正如阴阳一样,木、火、土、金、水,在本来体系内都是笼统的概念,并不是指有形的五种物质。《洪范》原文:“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春秋繁露》解释说:“行者,行也。”五行的“行”首先是动词,然后转化成描述“动”的名词。“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动。所谓“行”,郑玄《洪范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遵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地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基于阴阳运动方式作出的定义。五行学说并非言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本身。它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间架,将自然界阴阳方式运动,按其属性进行归纳。根据五行学说,“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走势的运动变化,均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等走势的运动变化,均归属于火;“土爰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走势的运动变化,均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走势的运动变化,则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等走势的运动变化,则归属于水。

二、五行与阴阳的关系

要进一步清楚地认识五行属性的本质,必须从阴阳的变化规律中去寻找。

阴阳变化规律有一个规范性的程序化过程,共分为:阴消阳长、重阳必阴、阳消阴长、重阴必阳四个步骤。在阴阳的变化规律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阴阳相互消长;二是阴阳相互转化。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特点是双方的量变可以引发整体的质变;重阳必阴和重阴必阳都为一个质变的过程,特点是双方的性质转换会引发双方量变趋势的改变。在阴阳的运动变化规律中,存在着几个非常重要的具有标定作用的坐标点。分别为两个阴阳平衡点和两个阴阳极限点。两个阴阳平衡点都显示为双方在量上的对等均衡,两个阴阳极限点都显示双方在量上发展的最大极限。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的两个平衡点和两个极限点共同构成了一个可以标定阴阳运动变化全过程的坐标系统。将四个座标点用拟物化来表达,便是四象的来源。在阴阳的运动过程中,阴阳平衡点有两个:一个在阴消阳长过程中,一个在阳消阴长过程中。在四象座标中,两个阴阳平衡点的状态都是相同的,平衡点在座标中的作用是界定,在五行中,两个平衡点显示的状态相同,不起标定作用,只是作为一种性质状态存在,所以两者合并为一。因此,五行中的奇数“五”,是一个天然的定数,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和改变。从上述看,阴阳中相互作用产生的不同状态只有五种:阴消阳长的状态、阳消阴长的状态、重阳极限的状态、重阴极限的状态和阴阳平衡状态。这五种状态就是五行的真实本质。

四象是古代人们从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找出的具有特别标定意义的点组成的可以标定阴阳运动变化全过程的座标;五行则是古代人们从阴阳运动变化规律中,对运动变化产生的不同状态以性质为主体作出的分类。

五行以本质告诉人们,五行体现的是阴阳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是建立在阴阳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这个基础上的全面性扩展的细分,并且突出性地表示出五种不同状态的各自特征和特性。古人创造五行,只是根据阴阳变化规律中的五种不同状态,各自作出的一个明确性的性质表达。从本质上说,五行的基本含义是指无论是事物内部或不同事物之间,都可归纳成一种“对我有害、对我有利及我对其有利、我对其有害”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把这个模式中的我抽提出来,并用土的物象来表达,那么对土有害的物象就是木,对土有利的物象就是火,土对其有利的物象就是金,土对其有害的物象就是水。不难得知,有利或有害其实就是相生相克的同义语。在现实中与这种矛盾利害关系模式无关的利害关系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五行所表达的生克制化模式属于万事万物内部及其不同事物之间矛盾利害关系的基本模式。阴阳属于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指无论阴的内部或阳的内部包括阴阳之间都具备着木火土金水五种运动方式表达的那种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换句话来说,即阴阳的内容是通过木火土金水五种运动方式的象意反映出来的,五行属于阴阳内容的存在形式。

总之,从阴阳的运动变化规律来看,五行不是具体性的事物,而是五种特定性质的运动状态。只能具有特定性质内容的抽象性的广泛意义,为一种理性的性质表达。五行代表着一个行列系统的相关性质,五行其实是五个行列系统状态的象意简称。人们将:

阴消阳长状态以“木”的形象来替代表示;

重阳极限状态以“火”的形象来替代表示;

阳消阴长状态以“金”的形象来替代表示;

重阴极限状态以“水”的形象来替代表示;

阴阳平衡状态以“土”的形象来替代表示。

三、五行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体环境

前面我们已经阐述了易来源于历法。所谓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而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就是地球公转和自转所接受的太阳光和热的变化。易的阴阳消息变化实际上是太阳、地球和月亮三个天体相互运动而形成的。由于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但是,是否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就是决定地球表面气候的两个绝对的因素呢?我们还是从现实看起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的规律可以通过世界气候带的变化显示出来。具体如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热带: (1)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2)热带草原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分布规律: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3)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分布规律:北纬10°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4)热带沙漠气候。形成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分布规律: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热带:(1)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分布规律: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2)地中海气候。形成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温带:(1)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气候特点:终年温和多雨。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2)温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规律: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3)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大陆气团影响。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干旱少雨。分布规律:南北纬3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这里略去了寒带的极地气候不说了。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对我们理解五行的形成有如下启示:

1、太阳供给地球上某一点的热量和光能可以视为一个变化常量。所谓常量,是说太阳供给地球的总的热量和光能等可以视为一个不变的常量,至于太阳自身的变化造成这种热量和光能的变化对于目前的地球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所谓变量,是说太阳供给地球的总的热量和光能等是随着地球的公转而四季变化,随着昼夜而白天和黑夜变化。这个变化是有规律的,即体现为阴阳消息规律。

2、太阳供给地球的热量和光能并不是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均匀形成纬度规律的一致性气候类型,而是同一纬度的气候却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是由于地球上的地理环境的差别造成的。这种区别可以通过“理想大陆的气候分布规律说”予以说明。

“理想大陆”气候分布规律是参照世界各大陆的轮廓绘制的。这种示意图有二个假设条件:一是大陆表面是平坦的,没有高山和盆地;二是海岸线是平直的,没有岛屿、半岛和海湾。因此,在反映自然带方面仅仅只能反映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分布规律。这是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的基本基调。但是由于海洋和大陆的对恃存在,由于大陆轮廓,地形,地表状况的复杂性(非地带性)的影响。而引起的各地热量、水分的变化,因此“理想大陆”状况下的水平自然带分布也就发生了“变形”,如海洋的影响,如山地的影响,水平自然带受到干扰,或被山地的垂直地带性所代替。因此形成了世界上复杂的气候分布现象。随着气候和地形的分布复杂性,也造成了自然带和物候带的复杂性。

3、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说,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的主导因素有五个,即:地球运动、地球形状、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地球运动包括地球的自传和公转。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气候发生变化,四季更替;地球自传形成昼夜变化,造成了各地一天当中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气温的变化。地球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不仅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候有差异,而且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候也有差异。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然。地形地势与气候,一是山地的阳坡气温高于阴坡;二是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三是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海陆分布与气候,一是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二是海洋气温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陆地出现得迟。与此同时,人类活动与气候也有关系。人类改变地面状况,可影响局部的气候,如市区的气温高于城郊的气温等。

另外,在地球形成的地质年代中,地球上曾经发生过数百次大规模的冷与热相交替。地球最冷时,极地的冰川可以伸延到较低纬度,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也有过山谷冰川发育。地球最热时,两极的冰川大量熔化,在极地不仅有代表湿热气候的煤层,同时还有热带动植物化石存在。天文学家确认:“在地球生成的40多亿年中,太阳从没有发生过明显的冷与热变化”。既然太阳不是“暴冷暴热”,那么地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冷与热相交替?有人认为,这可能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或者与黄道的大波动等天文因素有关。然而,地球离太阳近,反而是冬天(寒冷);距太阳远,反而是夏天(炎热)。这说明,地球气候冷热变化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毫无关系的。太阳赋予地球的热能是不会变化的,而地球接收太阳的热能也是不会改变的。最新的新动力地质学与新动力气象学表明:地球气候的冷热变化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无关,黄道大波动的缘由也并非天文因素所致。地球气候的冷热变化不在于太阳或天外因素,而在于地球内部的本身变化。这就是新动力地质学与新动力气象学基本原理。太阳给与地球的热能不在地球的这一地区表现出来,就会在地球的另一地区体现出来。造成地球某个地区的寒冷或暴雨成灾,必然伴随着另一地区的炎热和干旱。因此,太阳直射区的下垫面及赤道带上空的云层变化,关系着全球的气温变化与极地冰川的前进与后退。“该学说以“地球释能大陆极向运动说”为根基,创立了新动力地质学,并以此为依据,解释构造运动及海陆再分布与大气环流及地球气候的变迁。指出地质年代中所形成的冰期与间冰期冷热相交替,就是太阳直射区的下垫面海陆再分布所致,也是地球历史上所发生大规模冷热气候变化的原因。地内能量的释放会使海水增温,海水温度又反映在大气中。地球低纬度地区主要以海洋为主,该区构造运动的强与弱关系着全球的气候变化。赤道带上空的云层起到全球的恒温作用,导致赤道带不是最热,太阳回归时不是最冷(寒冷发生冬至以后),该云层变化与全球的气候息息相关。近代,厄尔尼诺效应的发生,就是因为低纬度构造运动增强导致了热带洋流变暖。此现象不仅造成当地的鱼类和鸟类大量死亡,同时造成太平洋东部猛降暴雨,太平洋西部却出现干旱少雨现象,导致南美洲暴雨成灾亦造成全球性气候反常。1996年后,“厄尔尼诺”变成了新闻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所以,两极冰川的融化,并非是太阳暴冷暴热所致,而是海水增温或赤道带上空的云层发生了变化。上述学说证明,地球自身的构造运动变化也在大大地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综合上述思想判断,我们说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变化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天”(宇宙)的因素。就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二是地球自身的因素。如地球形状、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和地球自身构造运动等因素。可能还有一些其它的因素,但都没有上述的因素主要和典型,故可暂时忽略。而我们通过前面博文的分析可知“易是惟天的”,易来源于历法,历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因此,易所研究的阴阳消息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围绕天的变化而进行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地球表面和构造运动的复杂影响因素。因此,必须把气候和地球本身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才是科学合理的。换句话说,太阳赋予地球的能量(主要是热能)不是完全依照天地旋转规律来分布的,而是又因地球的形状和构造运动有一个再分配的过程。(从此机理不难看出,奇门界一直争论的转盘与飞盘之争的正确结论是什么。斋主不阐明,望读者自知吧!)  这就是五行来源的基本机理。

五行就是综合了气候和地球本身的综合因素来考虑地球上真实的阴阳运动规律。也就是说,天(四季和昼夜变化)加地(地球本身因素)的综合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和运动就是五行。这种复杂的气候变化引起了地球上复杂的自然带和物候带的变化,形成了人类生存的复杂自然环境。于此同时,人类本身的发展又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成了人生存的大环境。不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可以用五行的原理来衡量。因此,五行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五行的本质就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所依赖的环境因素。五行就是环境对万事万物的影响力。

正因如此,《三命通会》论五行生克云:“五行相生相克,其理昭然。十干十二支、五运六气、岁月日时皆自此立,更相为用,在天则为气:寒、暑、燥、湿、风;在地则成形:金、木、水、火、土。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此造化生成之大纪也。原其妙用,可谓无穷矣。”故《青囊经》上卷云:“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谓化始。”此是说天道阴阳消息。其中卷又云:“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分星宿,地列山川,气行于地,形丽于天,因形察气,以立人纪。”“天之所临,地之所盛,形止气蓄,万物化生,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故天有象,地有形,上下相须而成一体,此之谓化机。”此是说天与地合,五行随分进而运气,为人们的生活实践提供了可以遵循的规律和法则。下卷则云:“是故顺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门,推五运,定六气,明地德,立人道,因变化,原终始,此谓之化成。”下卷则是告诉人们,既然掌握了阴阳五行的规律,就可以运用奇门遁甲式盘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了。

五行可以用阴阳的四象来表示。四象分为先天和后天四象。先天四象就是地球公转而形成的四季(春夏秋冬),后天四象就是地球自身复杂因素而体现的四候(寒热燥湿)。先天四象和后天四象分开来就叫四象,合起来就叫五行!五行运气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就是四季的交替与地球本身因素的相互运动。明白了此道理,我们就知道十天干中为什么“戊、己”土位于中央,而十二地支中为什么“辰、戌、丑、未”四个土位于四方了。同时,我们也就知道了为什么五行中“土”为“墓、库”了。

四、五行环境细说(四和五的论述来自贾秉然老师的《易法自然》)

五行在易学体系中,代表着主宰万事万物的绝对力量,它决定着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吉凶成败,决定着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命运。六爻预测的重要著作《黄金策》里说:“吉凶神煞之多端,何如生克制化之一理”,一语道破五行的重要性。

环境是万事万物毋庸置疑的主宰。只要你稍微了解一下现代的动物、植物、地理学、及生物进化论,就能得到明确的答案。比如说,同样是老虎,为什么要分成东北虎、华南虎、美洲虎、印度虎、西伯利亚虎等种种不同呢?因为同样是老虎,但它们所处的地域不同,其生存的环境就存在差异,所以它们的形体、行为特征就会因此发生改变,以适应所处的环境。不但老虎如此,其它动物也是如此;不但动物如此,植物也如此;人是如此,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物以类聚”,不同的空间区域中,必定生活着已经适应了这里自然环境的动物、植物。而同一种动物、植物,如果分别到了不同的空间区域中,就会因环境的改变,而进化出各种形体、行为的差异,去适应所生存的环境。这一法则,万事万物莫能逃之,正是这种力量,把恐龙变成了飞翔的鸟,把猴子变成了人,造物的神奇,全赖于此,这种力量就是环境,这种力量就是五行。

确定了五行就是环境;五行对万事万物的主宰作用,就是在模拟环境对万事万物的主宰作用。五行的原理,就明显的找到了理论依据,而五行的基本作用关系:旺相休囚、生克制化,就再也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天机了,而是脉络清晰、有理有据的自然定律。

不论你所学的是那一种预测学,都应该知道,在实际预测中,都必须要对五行的因素,进行旺相休囚和生克制化这两个方面的综合考虑,才能最后决断一件事物的吉凶成败,这是为什么呢?不为别的,因为环境对于生在其中的一个生物个体来说,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部分共同组成,五行体系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完全模拟,所以必须严格的遵照环境的特点,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只有这样才能与环境的真实影响力相吻合,才能准确预测万事万物的运行轨迹。五行体系中对旺相休囚的考察,其实就是在考察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克制化的考察,其实就是在考察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五行的旺相休囚,就是对自然环境影响的考察

五行的旺相休囚,就是在模拟自然环境因素对万事万物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在实际的预测中,考察五行的旺衰,其实际的意义是在考察自然环境对万事万物的影响方式和影响力度。

那么什么是影响着万事万物的自然环境因素呢?如果用简单的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气候”。具体的说就是万事万物所生存的空间区域中气候特征的差异和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就是影响万事万物的自然环境因素。也就是五行的旺衰。

在自然界中,一个固定的空间区域里气候特征的最终形成,是由时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时间的节律,和空间上地理位置的不同。所谓时间的节律,主要是指四季春、夏、秋、冬的交替,所谓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就是指四候寒、热、燥、湿的差别,这两种因素都可以称为四象,为了便于把它们区分开,我们把四季称为先天四象,把四候称为后天四象。先天四象是形成气候的时间因素,后天四象是形成气候的空间因素,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把它们称为天时、地利。先天四象和后天四象,分开来说就是四象,一个代表着环境气候在时间上的节律,一个代表着环境气候在空间上的差异。但对于万事万物中的生物个体来说,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它只能处于一个固定的空间内。所以对于万事万物来说,时空的影响是整体性的,先天四象和后天四象是综合在一起来起作用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五行。

先天四象——气候在时间上的变化

大到宇宙本身,小到一草一木,万事万物莫不有着从生到长、再到衰、亡的过程。所以古人才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感叹。这就是易学中先天四象所代表的根本含义,即事物往复循环、无休无止,却又严格的遵循着一定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对于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来说,最能体现这种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就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变迁。

而事实上,春夏秋冬四季的变迁,正是主宰万事万物形体特征、行为模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力量。在自然界中,只要到了春天,就会出现百花齐放、草木萌芽、大雁归来的景象,这个时候动物就会脱去冬装,换上单衣;而到了秋天,万物肃杀、草木凋零、燕雀南飞。亿万年来,这就象是一套精密的电脑程序,循环不息,亘古不变。那么在四季的变迁中,到底时什么因素在发生变化呢?是环境气候在发生变化!当然也就是五行在发生变化。古人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象意来对其进行命名。其中: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草木萌芽,百花齐放,生机昂然,所以古人用木来取象这种春天的生发之气。因此确定春天木旺,五行中唯有木是有生机的事物,其原理就在于此。实际来说,春天是雨季开始的时候,这个季节中降雨量开始增加,有了雨水的滋润,万物开始恢复生机,所以五行中的木,实际是指雨季这种气候特点。

夏天是炎热的季节,给人的感觉就象是被火炙烤一样,所以古人用火来取象夏天的炎热之气,确定夏天火旺。“万物生长靠太阳”,夏天是太阳照射的强度最大的时候,所以实际上五行中的火,是指高温暑热这种气候特点。

秋天是肃杀的季节,草木凋零,就如被金属利刃杀伐一样,所以古人用金来取象秋天的肃杀之气,因此确定金旺于秋天。实际上来说,秋天是旱季的开始,这个季节中降雨量开始减少,万物也就随之肃杀,所以五行中的金,实际是代表旱季这种气候因素。

冬季是寒冷的季节,天寒地冻,如水之寒凉,所以古人用水来取象冬天的寒冷之气,因此确定水旺于冬季。实际上来说,冬天是太阳照射的强度最小的时候,所以五行中的水,实际是指低温严寒这种气候因素。

五行金,木、水、火、土。其实就是指四季春夏秋冬的不同气候特征,五行的旺衰,就是这些气候特征在不同季节中表现的强弱程度而已,其中本质的变化只有两种,温度的高低两极确定水火两行,降雨量的大小两极确定金木两行。所以五行的本质是四象,而四象的本质又是阴阳。

后天四象——五行中的“土”(气候在空间上的差异)

凡是学过预测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是那种预测技术,土的作用关系都是最复杂的,也是最难以掌握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在五行的体系中,土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因素。

五行中木就是代表气候中的生发之气,雨季的开始,火就是代表气候中的炎热之气,金就是代表气候中的肃杀之气,旱季的开始,水就是代表气候中的寒冷之气,它们都是代表气候中的一种因素而已,而土却不同,一个“土”中包含着四种完全不同的因素,即四候寒、热、燥、湿。五行中的“土”就是后天四象的总称,“土”的本质,就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差异,而使四季循环所形成的气候特征产生差异的现象。五行中金、木、水、火这四种气候特征的强弱程度,除了受天时变化的影响以外,地理位置的区别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那么这种地理的因素用什么来代表呢?就是“土”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五行中“土”的本意,就是这种“水土”的意思。

先天四象金、木、水、火,会因为“土”的差异而产生差异,于是“五行”的概念最后形成了,五行者,先天四象依于“土”而成也,五行者,四象先天、后天之和也。五行者,时间和空间,天时和地理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某个空间区域中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的模式!!可以说,五行理论,是典型的时空结合的“四维宇宙”观,这种“四维宇宙”的理念,在西方科技中是伴随着伟大的“相对论”而出现的。到现在也只有100年的时间,而我们的祖先却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这样深刻的宇宙观,真让人产生一种“高山仰止”的感叹!

“土”就是后天四象,即气候寒、热、燥、湿的差别。用现代的词汇来表达,就是地球上不同的空间区域中四种气候特征,寒冷、炎热、干燥、湿润。现代地理学上的名词如寒带、温带、热带的划分就是我们所说的寒、热的区别,而象海洋性气候、沙漠性气候的划分,就是我们所说的燥、湿的不同。

先天四象春、夏、秋、冬是循环流通的气候变化因素。是气候在时间上的变量,而后天四象寒、热、燥、湿是相对固定在某个地域中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在空间上的变量。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上各有四象,但作为万事万物中的一个生物个体,它在某个时间上,只能身处一个特定的空间区域里,而不可能同时身处四方,所以对于一个生物个体来说,每时每刻它所感受的气候因素都是时空之和,是先天四象和后天四象的综合作用,这两种作用之和,这就形成一个新的概念——五行!!

五行的时空定位依据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联想到五行的时空定位问题,讨论到这里,五行定位于四季、四方之迷已经完全解开了!!

五行四季四方定位:

木旺于春天,其位在东方,东方木旺。

火旺于夏天,其位在南方,南方火旺。

金旺于秋天,其位在西方,西方金旺,

水旺于冬天,其位在北方,北方水旺。

土旺于四季,其位为中央,旺于四方。

古人对五行的时空定位依据,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迷,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玄而又玄的问题,是根本没有办法解释的,然而现在大家就会明白,这其实只是一个自然定律而已。而且还是一个有缺陷的自然定律。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后天四象就是寒、热、燥、湿等地理因素,其中,气候寒冷的地域中,如两极地区,由于一年到头,太阳照射的角度都很小,即使是在夏季,也毫无炎热可言,这种地域中的气候特点,和冬季的寒冷之气,有同样的效果,所以都以水来取象,水在时间上是旺于冬季,而在空间上是旺于寒冷的地域。

气候炎热的地域中,如赤道地区,由于一年到头,太阳几乎都是垂直照射的,所以气候炎热,即使是在冬季,也毫无寒冷之感,这和夏季的炎热之气有相同的作用效果,所以都用火来表示,火在时间上旺于夏季,在空间上旺于热带地区。

气候湿润的地区,如热带雨林,由于气候湿润,雨水充沛。所以植物繁茂,因此各种动物也能大量的繁衍生息,整个地区就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春天由于雨季到来,而形成的生发之气,有相同的作用效果,所以都用木来取象,木在时间上旺于雨季开始的春天,在空间上旺于湿润多降水的地域。

气候干旱的地域中,如沙漠地区,由于降水稀少,因此很少有植物可以在这里生长,没有了植物,动物也就不能生存,所以整个地区就呈现出了一片荒凉的景象,和秋天因为旱季的到来,而出现的肃杀之气有相同的作用效果,因此都可以用金来取象,金在时间上旺于旱季开始的秋天,在空间上旺于干旱的地域。

至于土位于中央,又旺于四季、四方,就更好理解了,无论人走到那里,大地总在人的脚下,所以土在中央,但同时大地又在各个方向上延伸,所以“土”又在四方。五行中的土,其实际的意义就是四候寒、热、燥、湿的总称,这四种气候因素本来就分布在不同的季节和空间地域中,所以“土”又旺于四季,又旺于四方,只不过一季一方所旺的只是其中的一、两种“土”,而不是“土”包含的所有因素。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就可以看出五行在地理空间上的定位,是以四候寒冷、炎热、干旱、湿润为准的,并不是以抽象的东、南、西、北四方为基准点,那么古人为什么把它们定位于四方了呢?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我们来看看中国的环境气候分布,也就彻底的明白了!中国的地理特征,是南方炎热,北方寒冷,所以古人在确定五行的时候,把南方定为火旺之地,把北方定为水旺之地,水火者,即气候的寒冷与炎热。中国的版图上,东部临海,雨水充沛,气候湿润,多植被,山川秀美,所以古人把木定位于东方。而中国的西部是内陆,气候干旱少雨,多戈壁沙漠,而山穷水恶,所以古人把西方定为金旺之地。也就是说,古人在定位五行方位的时候,其理论上的依据就是气候的寒、热、燥、湿,之所以最后用的是东南西北这些方位来定位,不过是因为中国的地理情况是这样分布而已。

综合以上的内容,我们就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五行的旺衰 ,其实就是由时间和空间上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个地域中的气候特征。也就是影响万事万物的自然环境的因素。

五行理论的先天缺陷

这个道理一通,则一通百通,因为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弄清楚了,我们就明白古人创立易学的依据和思维特点,有了这个前提,我们现在就能顺着他们的思维方法。来探究整个易学的本源,其中的精华所在是什么?其中的缺陷又是什么?都可以一目了然了。这不但是还易学以清白,摆脱加在她身上的玄学、迷信等误解的重要一步,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是发现和完善各种预测学中缺陷所在的根本前提!!

我们知道了,古人把五行定位于四方的依据,只不过是依据中国四方的地理环境而已,从中很容易就能看出古人这样定位的缺陷,古人对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在他们看来,中国就是整个世界了。所以才会在海南岛认真的标出“天涯海角”。我们在承认古人的思维方式伟大神奇的同时,对于他们知识的局限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继承和发扬古老的易学!!

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人定位五行的缺陷所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中国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而已,并不是整个世界,所以五行的定位方法是要进行调整的,木旺于东方,但不是绝对旺于东方,木旺于地球上所有气候湿润的地区。火旺于南方,但不是绝对旺于南方,火旺于地球上所有的气候炎热的地区;水旺于北方,但不是绝对旺于北方,水旺于地球上所有气候寒冷的地区;金旺于西方,但不是绝对旺于西方,金旺于地球上所有的气候干旱地区。

也就是说,目前各种预测学通用的五行在四方定位的原则: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的定位,只对中国地区适用,如果你身处另外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是东方干旱,西方湿润,而这个国家又是在南半球,那么这个国家的五行定位就应该是完全相反的,为东方金,西方木、南方水、北方火才正确,如果还是按照中国的地理情况来定位,那就完全错了!!

不管是哪种预测技术,在实际的操作中,判断五行的旺衰都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旺衰判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预测的准确率。然而现在看来,这个环节先天就有缺陷,千百年来,判断五行的旺衰都是用月建为标准来判断的,这其中的道理,现在大家一定已经看明白了,因为月建标示的正是季节的变化,十二个地支对应一年十二个月,这是五行旺衰在时间上的量化标准,但现在我们却知道,只有时间量是不完全的,要判断五行真正的旺衰,还要考察其在空间上的量,也就是要考察地理上的气候因素。但这个因素在很多预测方法中,从来就没有被考虑过,这就可以看出,这些预测方法的创立者,也未必真正的明白了五行的本质。预测学中用来决断吉凶的总原则——五行运气,实际上一共有两个方面、三种因素要考虑,两个方面是旺衰和生克,其中旺衰又是由天时和地理两个因素共同来确定,再加入生克代表的人和因素,推算人命运的五行运气,是用天时、地利、人和三种因素来综合考察的。但现在的预测体系中,都缺少对地理因素的考察,只有天时与人和。也就是说,各种预测学的根本理论,五行运气,在实际用运中是残缺不全的,所以预测中出现误差,根本就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二)五行的生克制化,就是对社会环境的考察

五行体系除了旺衰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五行生克,五行之间互为生克,五行体系是由旺衰和生克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的,旺衰和生克结合,才是一个完整的五行体系。

那种金属融化变成液体,所以金生水,水能滋养树木,所以水生木之类的说法,肯定是谬论,这只能算是儿童读物的水平,绝对不可能是易学的理论依据。在古人对五行生克的论述中,清朝易学家胡煦的论点是比较合理的一种解释,他说“五行之辩,始于图书,河图左旋而顺者,相生之机也,洛书右旋而逆者,相克之机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五行的生克关系,是以河图和洛书为依据确定的,其中河图左旋(顺时针旋转)确定五行相生的顺序,而洛书右旋(逆时针旋转)确定五行相克的顺序。

河图左旋五行相生,也就是说河图中沿着顺时针的方向转动,确定了五行相生的顺序,东方3、8为木,生南方2、7所代表的火,南方2、7火生中央5、10所代表的土,中央5、10土生西方4、9所代表的金,西方4、9金生北方1、6所代表的水,北方1、6水又生东方3、8木,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洛书右旋五行相克,也就是说洛书中沿着逆时针的方向转动,确定了五行相克的顺序,南方4、9所代表的金克东方3、8代表的木,东方3、8木克中央5所代表的土,中央5土克北方1、6代表的水,北方1、6水克西方2、7代表的火,而西方2、7火又克南方4、9金,这样也形成了一个首位衔接的连续相克的作用关系。(胡煦的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是目前所知最合理的关于五行生克关系的解释,不过这种解释还是存在问题的,如果往深处再追究,五行的生克关系是以河图、洛书的结构确立的,但是河图、洛书的结构又是依据什么原理确立的呢?于是我们又会重新陷入迷惑之中。后面,我们会阐述这个问题。)

五行就是环境,而五行的旺衰是代表自然环境的因素,因此,五行的生克只能是代表社会环境的因素。这样,五行生克的法理依据就找到了,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五行的生克和社会环境的因素比较一下,看看是不是吻合。

这里说的“社会环境”,是一种广义的含义,并不是专指人类的社会关系,而是指现代科学所说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特点,是万事万物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而形成的体系,这是一种动态平衡的体系,万事万物之间互为“社会环境”。好,我们再来看看五行生克的特点,五行的生克,也是一种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一种动态平衡的体系,五行之间也是互为生克,二者完全吻合,所以我们就可以确定,五行的生克制化,就是代表社会环境对“我”的影响,在实际的预测中,考察五行的生克制化就是在考察社会环境对“我”的影响作用。这里的“我”也是广义上的“我”,不单是指每一个人自身,同时也是指万事万物中的每一个个体。从其自身的角度来考虑,都可以称为“我”。
    社会环境对万物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通过《生物进化论》,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物种的进化,其根本的动力,都来源于对环境的适应,达尔文提出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而影响万事万物进化的环境因素,除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周围和“我”有关联的其他事物,也就是“我”的“社会环境”。

这一点喜欢看《动物世界》的朋友一定有深刻的体会,每一种动物的形体特征和行为模式,除了适应气候环境外,都和获取食物以及避免成为他人的食物有关。食物、天敌,这些就是社会环境。对于万物来说,社会环境是和自然环境同等重要的环境因素,与之相对应,五行中生克制化也是和旺相休囚同等重要的因素。

目前许多动物的灭绝都和人类的行为有关,从这些动物的角度考虑,人类就是其周围存在的一种社会环境因素,代入到五行体系中去,人类就是制约这些动物的因素,也就是“克我”的因素。反过来说,动物也是人的社会环境因素,比如牛羊是人类的食物,猫狗是人类的宠物,代入到五行体系中去,牛羊就是受“我”制约的因素,是“我克”的因素,而猫狗则是依赖“我”而生的因素,是“我生”的因素。除此以外,我们周围的其他人,甚至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称为“我”的社会环境,万事万物之间互为社会环境。

五行中的每一行,和其它的四行都有四种基本的作用关系,即我生、我克、生我、克我、当然如果再考虑本行,还有一个同我的关系。一共是五种作用关系。以五行中的“金”为例,金生水,所以水对于金来说是“我生”的因素;金克木,所以木对于金来说是“我克”的因素;土生金,所以土对于金来说是“生我”的因素;火克金,所以火对于金来说是“克我”的因素;金同金,所以金对于金来说是“同我”的因素。其它的四行也依此类推。

而真实的生态平衡,也和五行生克一样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体系,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却逃不出五行生克设定的这几种关系,即我依赖而生的的事物(生我)、依赖我而生的事物(我生)、制约我的事物(克我)、我所制约的事物(我克)、和我类似的事物(同我)。所以五行的生克制化,就是在模拟社会环境的因素,即事物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关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以人来说,每个人具体的社会环境都不会完全相同,社会环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但不管如何复杂,都能用这五种关系来归纳,从六亲来说,父母是“生我”的因素,子女是“我生”的因素,兄弟朋友是“同我”的因素,妻子是“我克”的因素,丈夫是“克我”的因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父母、亲戚、子女,但是人都有父母,亲戚,子女,所以每个人在预测的时候,都可以在“我”定位之后,依据五行生克关系,推导出代表自己父母、兄弟、子女、配偶、上司等,这些“我”的社会环境因素,并把他们定位到预测体系中去。这就是易学预测中取万物类象的原理,用这种生克关系,把“我”周围的社会环境代入到易学模拟的体系中去,从而推断这些因素对“我”的影响。

那么五行的生克关系是依据什么来确定的呢?五行的生克关系是依据四象循环的基本模式来确立的。五行生克本身就是四象循环在物质状态中的显现,四象循环,就是指四季春夏秋冬的交替变化,指一个地域中气候环境的变化,这是亘古不变的循环模式,它是五行运气的主宰因素,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这个主旋律中繁衍生息。同时,它也是万物之间生态平衡的支撑结构。所以自然环境是社会环境的支撑和主宰,生态平衡中的一切法则都是以自然环境的法则为基础,生态平衡中的一切规律都是以自然环境的规律为原则,春生万物生,秋杀万物杀。所以模拟生态平衡的五行生克的原则,就是来源于四象循环的原则。四象循环是一种什么样的原则呢?归纳起来有两点,就是邻位相生,隔位相克。

四象循环是四季春夏秋冬,是没有形质的“气”的流通循环方式,而五行生克则是万物之间的循环方式。四象循环,也就是“气”的循环,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相克的,四象隔位相克,实际上是对立、对峙的意思,其中水与火、木与金是两两对立的关系,对应的自然规律,就是时间上寒冷和炎热、雨季和旱季的对立;以及空间上寒冷和炎热,湿润和干旱的对立,它们之间有此消彼长、此强彼弱的特点,所以可以理解为相克。

而“生态平衡”作为万事万物的物质循环方式,就要复杂的多了,因为物质之间的关系决不是两两对立的,很难想象,狼吃羊的同时,羊也可以吃狼。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关系,但不管这种方式有多复杂,最终还是由四季循环这种简单的模式来主宰和推动,所以它就必定会遵循四象循环中的原则(具体的原理会在天人感应章节中介绍),所以古人就把“土”这种因素加入到了四季循环的模式中,然后在遵照四象循环中“邻位相生,隔位相克”的原则进行作用,于是形成了一种模拟复杂生态平衡的作用关系——五行生克制化。

五行的顺序是怎么确定的,四象的本义是四季循环,而四季的循环是周而复始的,严格来说并没有头和尾,所以也就没有固定的“中央”位置,这就是“圆”的特点,每一个点都可以看做是“中”,为什么五行非要把火和金之间的位置确定为“中”呢?

其实四季的循环虽然从“天”的角度来说,是无所谓起点和终点的“圆”,但是对于万物来说,则是有起点的,系辞中所说的“帝出乎震……”,就是说的这个起点,“帝”的意思是太阳,“帝出乎震”的意思就是太阳出于东方,而太阳升起的时间是寅卯时,东方和寅卯时的五行定位都是木,而太阳出来,意味着万物也从梦乡中醒来,所以早晨(木)对于万物来说,是一天的开始。

同理,从一年的角度来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所以春天(木)对于万物来说,是一年的开始,易学中把立春节气定为一年的起始点就是这个道理。而春天的五行属性也是木。五行生克就是模拟万物之间的生态平衡,所以把代表万物复苏的春天、早晨(木),确定为五行的起始点,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划分方法。确定了起点,中点也就随之确定,所以火、金之间的位置就自然成为了五行的中点,也就是土所在的位置。五行的位置确定,然后再应用四象“临位相生,隔位相克”的原则,于是五行的生克随之确定!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五行的原理,全部都是取法于自然规律的,是有严格理论依据的学问,不是无法解释的玄学。

五行的旺衰和五行的生克,实际上就是两种相对独立,但又有内在联系的模拟体系,它们分别模拟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生态平衡体系)特点这两种自然规律。而这两种自然规律,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所以在实际的预测中,五行的旺衰和生克也要综合来考虑。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和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行体系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完全模拟,当然就要严格的遵照自然的模式,来确定作用的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和自然规律相对应。才能用来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其中旺衰是生克的主宰和动力之源,而生克是旺衰的表现形式)。五行体系和自然界中环境变化的模式是完全对应的。如此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模式,我们的古人,只用简简单单的五行符号体系,就严丝合缝的包罗于其中,正象系辞中所说的“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旁行而不流”,不得不让你感叹祖先的伟大!!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其实是绝对应该自豪的!!

五、以时空为经纬——易学的基本框架

先天四象图

从五行理论的原理中,我们认识到了古人构架易学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随着时空经纬的变化,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也随之变化,这就是五行运气的本源,同时也是易学中一切基础理论的本源,自然环境的变化,又会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两种环境因素,最终决定了万事万物的生命轨迹——命运。

从五行的原理中,我们又可以推导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易学中时空的内涵,和我们平常理解的时空是有区别的,易学中的时间,并不是指抽象的时间流逝,而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地球上出现的寒暑、昼夜、圆缺等节律。这才是真正能主宰万事万物命运的因素,这种循环往复的时间节律,在易学中,以先天四象来命名,分别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这种循环往复的时间节律,以来氏太极图表现的最为透彻。该图是破解易学理论的一把万能钥匙。

来氏太极图中心的圆,其实就是代表地球本身,而包裹着地球的阴阳两仪所形成的涡旋结构,就是代表地球的大气层。准确的说,是代表地球大气层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的循环节律,一寒一暑交替形成四季循环,一明一昧交替而成昼夜循环,一圆一缺交替形成朔望循环,都在这个图形的范围之内,这个图形是高度概括的时间循环节律总模式图,所以此图又称为循环太极图。而笔者把此图称为四象循环图,或者是先天四象图。该图形的特点,就是这个图形中阳仪生于北方纯阴之内,长于东方,旺于南方,衰于西方。而阴仪则生于南方纯阳之内,长于西方,旺于北方,衰于东方,从而形成了一种涡旋的结构,这样的阴阳定位不是随意画出的,而是依据时空统一的原理确定,与五行的时空定位的原理相同,其中阳生于纯阴之内,以年来说为冬至,以月来说为初一,以日来说为子时。方位为北方,而阴生于纯阳之内,以年来说为夏至,以月来说为十五望日,以日来说为正午。方位在南方。所以,这个图形可以看成是一个巨大的自然时钟,日为秒针,月为分针,年为时针。记录着随时间变化而形成的自然节律。

后天四象图

时间为经则空间为纬,因此易学中还有另外一个基本的结构图。那就是空间方位图,也叫后天四象图,不过这个图古人没有说明,而是隐藏于易理之中。

此图外围的圆就是指地球,不过由于古人知识的局限,他们以为中国九州的范围就是整个天下(地球)的范围,所以他们把中国四方的气候情况,定位为整个地球的气候分布情况,于是就有了后天四象的概念。后天四象就是地球上四种基本气候特征,寒冷、炎热、干旱、湿润。中国的四方表现出来的是南方炎热、北方寒冷、东方湿润、西方干旱。所以古人才把这四种气候特征定位到了东南西北四方。因此易学中的空间,实际并不是指抽象的东南西北这些方位,而是指随着空间的不同,出现的气候特征的差异。综合起来,易学中所用的时空,实际上是环境气候的变化坐标,而不是时空本身,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大家一定要彻底的领会才行。

先天四象和后天四象其实是一体的,是需要结合起来应用的,这种结合,就是五行概念形成的依据。而它所要表达的根本的含义,就是地球上,某个地域之中,环境气候的特点以及环境气候的变化。其中环境气候的特点,就是后天四象的因素,就是五行中“土”的因素;而环境气候的变化,就是先天四象的因素,就是五行中“木、火、金、水”的因素。先天为地球之外的因素,这个“外”大家可以理解成外来的因素,也就是太阳带来的因素。而后天为地球之内的因素,这个“内”并不是指地球的内部的地幔、地核什么的,而是指在地球的范围之内,指地球上的某个局部区域的气候特点。

先天四象和后天四象结合形成了五行的概念,而五行的本质,其实就是地球的某个局部范围内,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变化模式。这也是整个易学的本质,它完全是一种“科学”的模式,是东方物理学。奠定西方物理学体系的基石是牛顿的力学定律,可以说现代物理学的大厦就是在此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奠定易学这一东方物理学体系的基石毫无疑问就是五行定律,所有的预测学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力学定律和五行定律都是在阐述万事万物反展变化之理,所以称为物理,牛顿力学定律阐述的是影响万事万物机械运动的各种因素,而五行定律阐述的是影响万事万物生命运动的各种因素。有了牛顿定律,就可以通过考察作用在某一事物上的各种力的情况,来推断其机械运动的轨迹。同理,有了五行定律,就能通过考察作用在事物上的各种“行”的情况,来推算出事物的生命轨迹!!也就是说,如果五行定律中的各种缺陷能够补充完整的话,用五行定律来推算人的命运趋势,应该和用牛顿定律来推算天体运行一样的精密、准确!!

当然,要想达到这样的程度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许多的问题还需要解决,比如说,用一种什么样的参数来对五行的旺衰进行具体的量化,还要对世界不同经纬度的地区进行四候寒热燥湿的确定,还有同一地区,不同的海拔高度也要进行四候划分,有的山区,从山脚到山顶,虽然经纬度没有多少变化,但却可以跨几个气候带,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具体的量化!!另外,目前确定一个人命运的基点都是以八字作为标准,但是八字只能算是一个替代品,是在古人的科技水平下最适合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DNA序列才是未来易学中,确定一个人命运基点的最佳方法。这就需要科学界的支持和合作,才有可能完成了。

五行本质的认识不仅在于明确预测吉凶的判断标准的科学性,而且在以后的奇门立式机理中也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