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打手歌》探释(2)

 隐士的书屋 2014-02-19

 
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
《打手歌》探释
(2)


       【第一句原文】
 
        掤捋挤按须认真。
 
       【语法修辞分析】
 
        从《王宗岳太极拳论》等古拳谱与《杨氏老谱》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古太极拳就是“十三势长拳”,简称为“十三势”。
       而古太极拳无论是推手还是散手等武术应用都不可能仅仅凭“掤捋挤按”能够进行和完成的。
       因此,《打手歌》第一句的“掤捋挤按”显然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之简称,这是古代常见的一种省略修辞措词。“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就是“十三势”;而“十三势”又可指“十三势长拳”,就是古太极拳。

       所以,第一句的“掤捋挤按”其实是借代指“十三势长拳”。

       李雅轩先生就是这样认为的。

       他在1954年的一文中写道:“《打手歌》说:‘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掤捋挤按是曲中求直的上(应还有一个“四” 字)个动作,这四个动作包含了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九个动作,说掤捋挤按须认真,就等于说十三势须认真”。

       根据太极拳理、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和习惯,李雅轩先生的这一解释无疑是正确的。

       因此,第一句“掤捋挤按须认真”应该理解为“无论谁学练十三势长拳都应该认真”。

       在《打手歌》中,这一句话的主语“无论谁”和第一个谓语“学练”显然是被省略了。

       现代太极拳界不少人囿于字面将《打手歌》第一句的“掤捋挤按”仅仅理解为“掤捋挤按”,这是不正确的。
 
     【今译】
 
    学练十三势长拳应该认真。
 
     【讨论】
 
     (一)以“掤捋挤按”表示“十三势长拳”反映了什么?
 
     《打手歌》以“掤捋挤按”表示“十三势”,这反映“掤捋挤按”是古太极拳最典型的四“势”。近代的太极拳著作与现代一些太极拳前辈的实际传授指导明白反映近代所有太极拳家也都是如此认为的。

      然而,太极拳的根本就是《打手歌》所描述的不是发劲攻击的武术反应也就是“人刚我柔”的“随屈就伸”或称为“沾粘连随”,因此,“掤捋挤按”自然也是“沾粘连随”最主要的内容。

      由此可见“掤捋挤按”并不是都表现为发劲攻击的,“掤捋挤按”是分为“舍己从人”之“沾粘连随”与以“何坚不摧”的力量攻击人之发劲这么两类的。

      这就是说“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表现为“主动”攻击性的动作,而是表现为“被动”的“沾粘连随”姿势的。

      而“沾粘连随”主要是由“不用力”的“掤捋挤按”所组成的。

      然而,现代不少太极拳名家都没有认识到这一情况,以为“掤捋挤按”都是发劲攻击性的使用劲力的技术,而将“沾粘连随”当作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之外的技法,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

       当然,发劲攻击性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无论是用“势”表示,还是用“劲”、“法”表示,都是力量攻击性技术的概念,二十一世纪后,有人口头上将太极拳绝对地说成是不用力量的,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之“劲”也绝对地说成概念中不包含有任何力量成分的,说只要“松空”一下就能够将人发出。这种说法显然是纯属既经不起理论检验、更经不起实际检验的无稽之谈,是对太极拳学练的严重误导。
 
       (二)为什么说“学练十三势长拳应该认真”?
 
        《打手歌》第一句的“掤捋挤按须认真”与《十三势歌》的“十三总势莫轻视”都含有两个相同的意思,那就是不仅包含有《八字歌》所说的“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和据说是杨班侯拳诀《阴阳诀》所说的“太极阴阳少人修”所反映的十三势长拳自古以来是世上十分稀罕而隐秘传承的拳种,能学到此拳实属不易,因此有机缘学习太极拳的人应该要十分珍惜;而且还包含有王宗岳拳谱所说的“非有夙慧之人未能悟也”所反映的太极拳的一些观念与技术是非同一般的、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这样的意思。

        比如按照一般人“水来土掩,兵来将当”的本能和习惯,以随人而动、不用力、不主动、不顶抗的方法与人对抗搏斗那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太极拳的一系列武术原则对于绝大多数武术而言是离经叛道、大错特错的,是绝大多数武术所根本不能接受的,而学练十三势长拳则必须要接受这种逆向思维的观念与技术和改变一般武术正向习惯思维“硬碰硬地以牙还牙”、“寸土不让”、“直来横破”等意识与本能。

        因此,学练十三势长拳必须和应该“认真”地认识到这些。
 
        如果说在古代的太极拳隐秘传承时期,每一代能够正确承传上一辈的真传,有机缘能够在这样老师直接传授下学习太极拳的人必须和应该这样“认真”,那么,现代学练太极拳者就更加必须和应该“认真”了。

        这是因为太极拳在近代末的1925年之后受到各界尤其的青睐与重视,其迅速的传播,不仅不可避免地有的传承发生了不纯正和某些失真,而且“太极拳”的概念出现了混乱的扩大,正如陈泮岭先生在《太极拳正宗》的《序》中所说,当时已经出现了不少互不相同的“太极拳”。

        事实上,同称为“太极拳”的几种拳术不仅外形不同,基本理论也是不同的,甚至是相互抵触冲突的。

       而到了现代,不仅太极拳某些传承的失真仍在继续,而且“太极拳”的概念还在继续混乱地扩大。

       根据以王宗岳的拳术理论为代表的太极拳经典检验,现代不少所谓的“太极拳”其实是不纯正的太极拳,或者幷不是太极拳。

       有的所谓“太极拳”其实质是舞操、气功导引、外家拳,随之发生的是普遍流行的太极拳主流性理法中被摻杂入了许多形形色色与太极拳无关的和违反太极拳经典理法的说法,许多太极拳经典词语被歪曲、篡改,甚至被抨击批评、讥讽嘲弄。

       无法掩盖的事实是当前太极拳理论和技术的混乱,无论与其他武术相比较还是与历史上的自身相比较,都是达到登峰造极的。不仅不少现代太极拳名家各自的说法相互抵触冲突,而且不少现代太极拳名家同一人同一文中也存在着无法自园的、相互矛盾的、正确的与错误的词语大杂烩式同时出现的怪现像。

        不少原本表示太极拳真传的经典词语往往被小和尚念经似地、有口无心地引用,成了抽像、空洞、含糊的标语而名存实亡,甚至被偷换了概念。

       现代太极拳理论混乱的形成,不仅由于某些对太极拳一窍不通的练外家拳者不懂装懂、信口雌黄地对太极拳横加评论、恣意诠释所造成,也由于某些“太极拳传承者”的滥竽充数、自以为是而不自觉地误导所造成。

       某些太极拳名家其实是不同程度指鹿为马地歪曲、篡改与釜底抽薪消灭太极拳者。

       由此可见如果学练太极拳盲目地听从某些名家,显然是不可能学会太极拳的,所以现代学练太极拳是必须和应该更加“认真”的。而《打手歌》就是“认真”的一个基本依据。
 
       然而,《打手歌》毕竟是属于“第二信号”的文字,不等于是感性的直观和体验,《打手歌》各语句的本意在现代也正在被某些人歪曲和篡改,因此,依据以《王宗岳太极拳论》为代表的古代与近代的太极拳经典、以杨澄甫先生为代表的近代太极拳家的论述十分严密、周密和准确地讨论清楚《打手歌》所陈述的内容,使得对《打手歌》的理解能够与古代与近代的太极拳经典、近代太极拳家的论述合拍,能够尽量贴近实际、容易启发感性体验、难以被歪曲,从而从理论根本上保证太极拳的纯正,这是能够正确学练太极拳的一个有效保证。

        因此,正确地探释清楚《打手歌》也是现代学练太极拳所必须和应该的“认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