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省统计局

 第一家图书馆 2014-02-20

从温饱到总体小康是中国改革 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新世纪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将继续的奋斗历程。在党的十六大上,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经过十五时期年的努力,已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显著的成效。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提出: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激励着全国人民努力奋进。

 

一、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划分阶段

 

(一)从温饱到小康

 

经过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1998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为44.5%,农村居民为53.4%,分别达到和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小康标准。(恩格尔系数标准为: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

 

温饱标准是与贫困线及扶贫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的贫困线和温饱线标准分别为882元和637元。根据国务院公布《十五期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规定,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82元的人口属贫困人口,低于637元的属未解决温饱人口。年人均纯收入高于882元的人口即为脱贫人口,高于637元的为解决温饱人口。目前,我国的扶贫工作已由过去的解决温饱为主,转入到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重的新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期,邓小平同志首次将实现小康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提出,小康就是达到第三世界国家的中上等收入水平,从量的规定上看,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党的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概念,并把它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的内涵作了详细的描述,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在那之后的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小康是指在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优美,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小康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

 

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是国家有关部门在多年研究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的一套10项指标的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并做了量化。全国当时的小康标准如下:

 

1)按1990年价格计算,到200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00元(以1980年价格计算为1485元,按1980年汇率折合为990美元),比1980年的768元增长2.26倍。

 

2)人均收入水平。按1990年价格计算,到2000年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2400元,比1980年的890元增长2.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比1980年的315元增长2.8倍。

 

3)居住水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8平方米,比1980年的3.9平方米增长1.1倍。农民住房面积目前已经很高,以后主要是提高质量。到2000年,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15平方米,比1980年增长2.3倍。

 

4)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目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热量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700大卡)。以后,主要是提高食物营养水平。到2000年,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达到75,比1980年增长44%

 

5)城乡交通状况。到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达到8平方米,比1980年增长1.86倍;85%以上农村行政村通公路。

 

6)成人识字率由1980年的68%提高到90%

 

7)婴儿死亡率由1980年的34.68‰下降到21‰。

 

8)居民教育和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80年的6%提高到16%

 

9)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15.5%

 

1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达标率实现100%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又充实成为有16个基本指标的小康监测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的临界值标准。用综合评分的方法对这16个指标进行测算,1990年全国小康实现标准为48%2000年为96%16个指标中有13项指标均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到2000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有三个指标还没有达到小康标准。即农民的人均纯收入1066元,实现了85%;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3,实现了9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实现80%。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中部地区实现78%,西部地区实现56%

 

(二)从小康到总体小康

 

总体小康指的是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的标准。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三个限定有着许多内涵:(1)“低水平”是指小康社会是一个跨越温饱和现代化之间的长达几十年的发展阶段,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现在中国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现在的小康只能是低水平的。另外,与国际上衡量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相比,中国的相关发展程度总体上是比较低的。(2)“不全面”是指到2000年,小康水平的实现程度整体上只有96%,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三个指标还没达到小康标准。(3)“不平衡”是指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不平衡、地区之间不平衡和人民群众之间收入差距的不平衡。从城乡来看,城市进入小康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比重小。从地区看,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则比重小。从收入来看,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差距扩大。

 

总体看,中国目前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上的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过小康的门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达到更高层次的小康水平。

 

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单就消费而言,人们可以衣食无忧,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到精神消费和享受消费上。

 

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到2000年,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因此,现阶段的小康是一个动态的小康。

 

(三)总体小康的标准

 

总体小康标准是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部委提出的,由16项指标组成,即全国小康监测指标体系及其临界值标准(详见下表):

 

总体小康监测指标临界值标准

序号

   

临界值标准

 

 

1

人均GDP(美元)

800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400

 

3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200

 

4

城镇住房人均建筑面积(平方米)

12

 

5

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平方米)

15

 

6

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克)

75

 

7

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平方米)

8

 

8

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

85

 

9

恩格尔系数(%

50

 

10

成人识字率(%

85

 

11

人均预期寿命()

70

 

12

婴儿死亡率()

31

 

13

教育娱乐支出比重(%)

11

 

14

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视机数(台)

100

 

15

森林覆盖率(%)

15

 

16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

100

 

 

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

 

在总体实现小康的基础上,中国已经开始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2020年的奋斗目标,而总体小康则是发展的基础,是奋斗的起点。党的十六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经过努力,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党的十七大上把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从总量GDP2000年翻两番发展为人均GDP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争取在2020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第三个战略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阶段。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提出:“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一)全面小康标准

 

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是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标准,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看,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的水平,就是进入更高层次的全面小康。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如下:

 

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及其类别

 

     

单 位

一、经济发展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第三产业比重

3.城镇人口比重

4.城镇调查失业率

二、社会和谐

5.基尼系数

6.城乡居民收入比

以农为1

7.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

%

8.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

9.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比

女生=100

三、生活质量

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恩格尔系数

12.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方米

13.民用载客汽车拥有量

/千人

14.居民人均生活用电量

千瓦小时

四、民主法制

15.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

16.社会安全指数

五、科教文卫

17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18.平均受教育年限

19.家用电脑拥有量

/百户

2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1.平均预期寿命

六、资源环境

22.万元GDP综合能耗

吨标准煤

23.万元GDP用水量

立方米

24.常用耕地面积指数

%

25.环境质量指数

%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了新的更高要求,是全国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迈进的指导方针: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