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略眼光规划学校未来 谢先刚

 清源渭水 2014-02-20
战略眼光规划学校未来

[学校发展规划系列]
研制学校发展规划,是在学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各种各样新的重大发展议题条件下,或者是在学校办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亦或是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的情况下,为转变办学方式,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所实施的一项战略性的办学行为,是学校管理者带领全校教职工对学校未来发展进行思考、选择和策划的过程。

 

以战略眼光规划学校未来

 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向“十二五”迈进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开始研制本部门、本单位的“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如何研制发展规划这一战略性的办学行为,使其发挥应有的办学价值,是学校管理者应该思考和关注的一个战略问题。本文结合我校《学校发展和发展白皮书(2007-2012)》的研制与实施,试论学校发展规划对于推动学校发展和促进师生成长的战略价值。

 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凝心聚智

 研制学校发展规划,是在学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各种各样新的重大改革议题条件下,或者是在学校办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亦或是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的情况下,为转变办学方式,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所实施的一项战略性的办学行为,是学校管理者带领全校教职工对学校未来发展进行思考、选择和策划的过程。其使命在于在深刻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和当前情况、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先处理学校未来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探索学校有效发展的道路,促进师生主动发展和学校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它既是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工作,更是一项指导学校深化改革、持续发展的开放性的系统工程,一种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学校变革的办学行为,一个学校自主办学思想转变、凝聚各方共识、诊断存在问题、探寻发展战略的有效平台。展开制定和实施规划的过程比完成规划文本本身重要得多。通过编制规划和实施规划,促进学校中每一个人的发展,进而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是规划的根本价值所在。

佛山市第九小学是一所历史老校。2007年,随着连续几年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的大量输出和新教师的批量进入,加之在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区域内兄弟学校的迅速崛起,我校原有的师资优势、生源优势不复存在,原有的办学模式在新的形势下面临诸多发展困境。新的领导班子为了传承历史名校的优良文化,扬长补短,探索学校摆脱困难、突破发展的战略途径,及时启动了研制“未来五年学校改革和发展规划”这一战略性的办学行为,制定专门的工作方案,用一年的时间,围绕学校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任务与对策等主要问题,在校内外相关人员中开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大调研、大讨论、大学习,以及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白皮书》起草提纲及其草案进行大宣讲,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全校教职工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而且统一了思想、激发了斗志、激活了智慧。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规划草案还在讨论修改之中,但全校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凝心聚智的战略效果初步显现。

 用先进的“顶层”设计定位导向

 教育发展和人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必然对教育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地、及时地认识和揭示教育规律新的内涵。面对我国从人口大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时代机遇,学校教育必须通过不断改革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学校办学改革这项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的“顶层”设计,使之作为一种战略指导思想贯穿于学校发展规划从研制到实施的全过程。学校的“顶层”设计是学校的主体结构和主要模式,主要包括办学核心价值统领下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办学愿景、发展目标等,有了这个设计,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方向、有思路、有标准。先进的“顶层”设计要基于对相关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首先是对学校过去发展、当前发展的性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有清醒的认识,明确优势和不足,回答“我在哪里”;其次是对时代发展、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内涵走向的准确把握,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看教育发展,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看本阶段的学校教育,回答“要到哪里去”;第三是对学校未来发展可能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和发展机遇的科学预测,依据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阶段教育的特点,回答“怎样走,到哪里去”的问题。

我校在研制学校改革与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基于学校在60多年办学过程中业已形成的合作进取的组织文化、科研兴校的办学传统和地区教改名校的办学优势,从小学教育的启蒙奠基性、未来发展性特点出发,依据当代教育信息化、开放性的发展趋势,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内涵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以及终身教育的时代要求,对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作了如下界定:即从促进学校和师生“主动发展、自我完善”的办学核心价值出发,围绕“创办具有精神感召力和教育原创性的优质小学,为每个学生提供终身受益的优质小学教育”的办学愿景,努力践行“用六年影响一生,让童年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以人格养育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的教育思想,建设自主型、创新性、现代化的品牌名校,培养兴趣广泛、性格良好、基础扎实、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能在未来社会履行社会职责、把握自己命运的时代主人。这一学校发展“顶层”设计的推出和宣讲,不仅及时指明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而且极大地振奋了全校教职工,带来了“举起一杆旗,就能带出一支队伍”的发展效应。

 靠系统的总体规划推动实践

 有了先进的“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就能“纲举目张”。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追求在自身基础上的持续提升,这种提升是在不断传承自身学校文化个性基础上的教育创新和质量提升,必须有整体的观念和系统的思想。

学校总体规划的系统性首先表现在规划内容的系统性,它一般应包括学校的基础分析、理念与目标、发展要素、发展过程和保障机制等基本部分;其次是学校宏观发展要素的系统性,如使命、愿景、目标、战略实施等必须与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取向一致,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符合国家教育宏观发展蓝图对本阶段教育发展的新导向,以及区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新期望,体现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第三是学校发展目标的系统性,主要体现为办学目标、师生培养目标和各方面工作目标的层次性、关联性和有序性,各类目标都要体现挑战性与可行性的统一;第四是战略实施的系统性,要将总会规划的思想和要求转化成各部门工作的具体实施性规划,使各方面工作推进的时序、各个阶段学校工作的重点符合学校办学本身的逻辑。

我校依据学校“顶层”设计的战略思想和系统性原则,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制订了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一是明确了与学校发展总体定位相一致的各项工作定位,如办学方向定位、办学规模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文化定位等;二是对学校办学的总体目标从学校发展目标、教师成长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三个维度进行质性和量化的分解;三是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内容及任务进行总体部署,如组织管理变革、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教育资源优化等;四是对总体规划的行文体例从历史与现状、理念与目标、内容与任务、过程与策略、措施与保障等五大板块进行梳理,最后以《学校发展与发展白皮书(2007-2012)》的形式予以行文发布。在这样的总体规划指导下,过去4年我校所实施的办学行为,都具有整体性、前瞻性、长效性和稳定性特点,有效预防了盲目、割裂、片面的办学行为,保证了学校改革始终推动学校沿着预定的航向前行。

当然,现阶段研制学校发展规划,还必须将学校的发展置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思想背景下来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从宏观上准确把握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的内涵走向。只有这样,所研制出的学校发展规划才能在未来的办学实践中真正具有战略价值和指导意义。
 中国教育报2011.7.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