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社与吴江

 苏迷 2014-02-20

南社与吴江

     今天,政协文史委召开了《吴江与南社》一书的座谈会,我对南社不甚了解,有幸被邀请参加,很担心自己谈不出什么东西。因为今天是5.12,下午2:28要拉响防空警报,所以座谈在警报过后再开始。在这样一个纪念汶川地震的日子与时刻,开这样一个纪念南社的座谈,也颇有几分意义。

    坐在一群南社专家中间,我实在是年纪太轻、学术太浅,只有洗耳恭听的份了。《吴江与南社》是柳亚子纪念馆原馆长李海珉先生,集15年心力所编著的一本学术作品。1909年成立的南社,是中国近代的一个革命文学团体,为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盟主柳亚子,是一位爱国诗人,他团结一大批时代的歌手,鼓吹反清反袁,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以诗歌鼓吹革命的道路.....

    南社三位创始人中,有两位是吴江人,一位是柳亚子,一位是陈去病。可以说吴江是南社创立、活动、发展的主阵地,其历史地位与作用不是一两句话所能说清楚的,也不是一两本书所能说清楚的,正如与会的专家所说,南社研究可以成为一门学问,成为“南学”。余生晚也,对南社的了解也不过是从身边的师长处得知一二。今年是南社成`100周年,市委、市政府将“百年南社”的纪念活动立为一个重点文化活动,相关的活动很多,规模也是不小,作为一个吴江人,一个文化人,一个对先贤充满敬慕的后生,自然也要思考一二的。

    南社为什么会诞生在苏州?吴江人为什么会主创、主盟这样一个被喻为中国近代最大的文学社团呢?

    江南历来都有建社之风,而吴江一直领社团建设之先。从复社而惊隐社,再至南社。400年来,这些著名的文学社团都是诞生在吴江这块土地上的。

    崇祯二年(1629 年),在吴江尹山成立了明末著名的文化社团——复社,当时的吴江知县熊开元对此社团的成立给予了鼎力支持。复社社员先后共计有2255人,复社提倡气节,重视操守,其影响力相当的巨大,曾声动朝野。

    入清之后,吴江的明遗民成立了惊隐诗社,这是一个具有浓厚爱国精神的文学社团。诗社的成员通过集体祭祀屈原、陶渊明、杜甫三位忠于故国、人格崇高的伟大诗人的特殊活动,表达他们不忘"旧国旧君"的情怀,并借"乐志林泉,跌荡文酒"的文学活动寄托爱国情思和民族情感。如今有姓名可考的社员,有50多人,遍布江南各地,顾炎武就是惊隐诗社的社员之一。

    1909年成立的南社,其成立大会即在虎丘塔下山塘街边的张公祠举行,虎丘是复社当年雅集之地,张公祠是祭祀明末巡抚都御史、抗清英雄张国维(苍水)的,从南社成立大会的选址即可看出南社与复社的关系与传承,更可见其反清的坚定立场。南社社员人数达1180余人。

    可以说成立爱国文化社团是吴江文化的特色之一,而且这些社团成立后,往往成长为那个时代的著名社团,一次又一次地被载入史册。这是吴江文化不可多得一份宝贵遗产。至于其产生在吴江的原因,值得专家学者研究。忽然想起,明清变革之际,清兵在势如破竹的南下途中,真正遇到的第一次反抗,是在吴江这个弹丸之地,是吴江人吴昜(读阳),带领一批文人在吴江举起了第一面抗清的义旗,并血战到最后。我想这个现象的出现,与吴江人血脉里流淌的民族气节有关,是跟吴江的文化积累有关。

   总觉得,以前“写文章的人”的身上总承载着更多的责任与意识,他们组成文学社团似乎更多的与“政治”有关,与民族气节有关,特别是吴江的这几个著名的文学社团。南社的人曾做了些什么呢?他们成立了地方文献保存会、编印《国粹学报》,研究历史,撰写政论;他们创立学校,创立女学,创立各种报纸,当然他们还雅集,还吟诗,还喝酒;他们血气方刚,诗情洋溢,他们纵横捭阖,指点江山,为革命能抛头颅洒热血,当然他们中也出了少数的民族败类,譬如汪清卫。他们著书写文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光是研究学问,更主要的是鼓吹革命。

   今天,我们还能从这些前辈的身上学到点什么呢?他们能为我们的写作打开点什么思路呢?我们这些正在“写文章的人”,该认认真真坐在冷板凳上想一想,写什么?怎么写?特别是我自己应该再写点什么呢?

    可我总是一个身不由己的人,总有那么多写不完的其他东西,今天一位大姐对我说,你就等退休后好好写。天呢,这个等待实在是太遥远了,因为相对这个退休年龄来说,我还是太年轻了。

    至少接下来的一大段日子我是没空的了,昨天突然冒出个“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复查,这是个巨大的工程,可给我们的准备只有20来天;还有一个“挖掘吴江文化资源,打造吴江城市品牌”的调研,吴江的文化资源是应该来个好好挖掘了,市委领导能认识到这点,也是吴江文化的幸运,如果吴江再不注册自己的文化品牌,一不小心,一些品牌就要被周边的县市给抢注了,本来许多的文化是共享的,是你的也是别人的,被别人注册并先入为主后,你就没办法再挖掘了。譬如,对太湖文化、运河文化、丝绸文化、望族文化、才女文化、文学群落现象、南社、长篇山歌《五姑娘》、袁黄(了凡)、江村文化等的挖掘,都应该有紧迫感,这其中许多已被周边的县市先“下手”了。

    以上,是座谈回来后,坐冷板凳时的一点想法。有点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