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境保护法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昵称7082364 2014-02-21

2010秋环境保护法学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平时作业第1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生态系统P6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

2、生态平衡P7生态系统经过长期演化以后,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期内会保持稳定状态。

3、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违背自然规律,不合理一开发利用环境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4、环境要素P4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5、食物链P7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另一种生物再以第三者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相联接的链锁关系。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人类环境的含义和内容。P2

答: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指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条件,如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相应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和哲学的观点机构等。自然环境一般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

2、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是什么?P3 

答:环境保护法所指的“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环境要素有哪些重要特点?P4

答:最小限制律、等值律、集体效应律、相关律等四方面的特点

4、简述人类和环境的关系。P5

答:人类是环境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人类是环境的改造者,能够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各种条件去能动地改造自然,对环境造成良性的或恶性的影响。

5、什么是“十分之一定律”?P7

:低位营养级的生物为高位营养级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而能被高位营养级利用的能量只有所供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这种现象被称为“十分之一定律”。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组成生态系统的四部分是(    C  )  A、空气、阳光、水、土壤  B、人类、动物、植物、无生命物质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       D、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2.在执行地方标准时,对于地方标准中未涉及,而国家标准中已有的项目,应当(  B  
  A  参考执行     B加以注意    C同时执行  D无须执行
3.城市作为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其污水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B  )
 A 回灌地下水  B 集中处理 C 各排污单位负责净化责  D排放到郊区
4.低级营养级生物能向上一位营养级生物提供的能量,通常只有 B  
  A、  1/15  B、  1/10  C、1/8      D、1/5
5.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法依据是(  B  )
  A  中央决议      B宪法       C经济法      D全国人大决议
6.在某些地方,人为地减少了有害昆虫的天敌—青蛙,导致农业减产,这体现了(  C  ) A 、“能流物复”律 B、“相生相克”律  C  、“负载有额”律       D、“协调稳定”律
7.秦朝《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山林及雍堤水。……这实际上就体现了现代所说的:(  D 
  A“物物相关”律      B  “相生相克”律      C“能流物复”律          D  “负载有额”律
8.我国就主要水系的水污染防治所制定的第一个专门行政法规所针对污染的水域是( C )
  A  长江    B黄河     C淮河      D海河、滦河
9.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属于( B   )
   A一级消费者 B 、二级消费者 C、 三级消费者 D、混合消费者A
10.生态系统全部生命的能量都来源于(   A )  A  太阳     B  空气        C水          D土壤
11.首先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是(  D )
   A《21世纪议程》B《里约宣言》 C《增长的极限》D《我们共同的未来》
12.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琏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C  )

A十分之一定律 B生物量金字塔   C生物放大   D物质循环
13.一般将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  D )A原生环境问题 B生态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  D第二环境问题
14.当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不一致时,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C  )

  A  社会规律   B经济规律   C自然规律   D阶级利益
15.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只有(   C 
  A  物    B行为      C物和行为     D物和行为、精神财富
1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最主要的是(  A  )
  A  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氧化合物   D一氧化碳
17.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D ) 

 A  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B  自然环境破坏和生态环境破坏  C自然环境破坏和人工环境破坏   D  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18.大规模环境污染在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中首次出现在(   C 
  A人类社会早期    B以农业为主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  C  产业革命以后到20世纪50年代    D当前
19.在国际环境法律关系中,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 )
  A  国家    B国家机关    C企业事业单位   D公民  
20.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B  )

A 第一环境问题   B  第二环境问题 C 科学技术问题  D 环境与资源问题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按环境要素的形成,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 BD  )

  A生态环境    B人工环境 C城市环境   D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  
2.国家进行环境与资源管理时,可以采取的手段包括(  ABCDE  )
  A  行政    B  经济   C  教育   D法律   E科学技术
3.地学上,把地球表面的整个自然环境分为(  ABDE  
  A  水圈    B生物圈      C外层空间圈   D大气圈   E岩石
4.与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相关的立法主要包括(  ACDE   )
A国家法律B民间习惯法  C国务院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或规章    E国务院部门规章
5.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的进行方式是(  ABCE  )
  A物质循环  B能量循环  C食物网  D食物链 E生物富集
6.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有(  CDE  )
  A  预防为主  B综合利用 C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D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  E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
7.下面属于环境权的是( ABCDE 
  A  安宁权  B采光权  C通风权 D清洁空气权 E优美环境享受权
8.生态系统中的循环中的最主要的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的是( ACD 

 A  水循环      B  氧循环  C  碳循环    D氮循环      E氢循环
9.预防为主的原则,在下列法律法规中均有体现( ADE 
A环境保护法B森林法 C  水土保持法D大气污染防治法E 海洋环境保护法
10.  “三同时”制度中的三个同时,是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BDE 
  A  同时立项 B同时设计 C同时申报  D 同时施工   E同时投产使用
11.环境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的主要特征有( ABCE )
  A综合性  B社会性 C技术性 D强制性  E共同性  
12.贯彻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的方法有BCD

 A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B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者规定了各种强制性的整治与养护的责任 C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D采取污染掀起治理措施  E对重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加强综合利用  
13.环境行政制裁的方式分为(AD  ) 

 A行政处分 B行政调解  C行政仲裁   D行政处罚   E行政处理    
14.补偿性的方式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适用( BDE )
  A消除危险  B恢复原状 C消除影响   D赔偿损失   E返还财物  
15.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ABCDE  )
  A、海洋 B大气 C矿藏  D人文遗迹   E自然保护区  
16.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主要表现为( ACE ) 

 A  具有规范性   B  须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  C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D制定技术性很强  E经授权由有关国家机关按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发  
17.环境行政诉讼的范围是( BCD ) 

 A  确认环境犯罪之诉  B请求履行职责之诉    C  请求行政侵权赔偿之诉  D司法审查之诉 E请求赔偿经济损失之诉  
18.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取决于( CD )   

 A人类活动 B社会发展  C技术水平 D经济能力   E科学技术  
19.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方法是( ABC )
 A合理布局 B制定实施具有预防性的环境管理制度 C全面规划  D采取限期治理措施    E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0.环境行政处分的依据是( ABCD )  A国家关于行政处分的法规   B事业单位内部的规章  C国家环境行政保护的法律法规 D企业单位内部的规章  E行政处罚法  
五、案例分析:(10分)

答:1)审理过程不合理。对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请求,被告否认侵权事实的,应由被告负举证责任。本案中,应由水泥厂承担证明生料粉尘无害的责任,而不应由原告证明生料粉尘有害。水泥厂无法证明的,即视为该事实成立。对于超标排放的损害应予赔偿的判决是恰当的。

2)环境民事责任的承担不要求行为的违法性,因此仅仅以是否超标排放来划分是不正确的。本案中,被告无法证明其排放污染物无害时,应推定存在因果关系,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应充分考虑自然灾害、气候等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害,分清被告承担责任的大小。

平时作业第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可持续发展P16: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

2、环境保护法P21:是指调整因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人体健康,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环境法律关系P35:是指根据环境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关系。

4、环境权P42:是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对健康、干净、良好环境的享有权。

5、“三同时”制度P72:是指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当代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哪几方面?

答:一是突发性重大污染事故频频发生,二是出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三是出现大规模的生态破坏。

2.应当怎样理解环境保护法的定义?P21

答:环境保护法定义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环境保护法的目的是要在人类与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的关系,

二是环境保护法主要通过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等途径达到目的。

三是环境保护法是若干法律规范的总称。

3.环境保护法有哪些主要特点?P21

答;环境保护法有三个主要特点:综合性,其所要保护的环境是由多种环境要素组成的统一体;

科学技术性,直接而具体地反映着生态学基本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要求;

区域特殊性,因各地的环境条件不同而不同。

4.环境权与生存权有哪些区别?P44

答:与生存权相比,环境权有以下特点:一是环境权是当代环境危机的产物,二是环境权的主体还包括后代人,三是环境权更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强调可持续发展。

5、限期治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9

答:(一)限期治理的对象:一是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染源。二是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

(二)限期治理的决定权;

(三)限期治理的期限;

(四)违反限期治理制度的法律后果。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A)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2.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  D  )
  A  环境功能的不同   B  环境范围的大小    C  环境要素的不同    D  环境要素的形成
3.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指(  C  ) 

 A  所有的生物 B  所有的微生物 C  所有的动物 D  所有的植物  
4.我国首次规定环境保护内容的宪法是( C )  

A  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 C 1978年宪法  D  1982年宪法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现了生态学基本规律中的(A ) 

A物物相关律 B相生相克律 C协调稳定律   D时空有宜律  
6.一般而言,环境权是指( C ) 

A  法院有审理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的权利   B  国家有管理环境的权利C公民享有在优美、舒适环境中生活的权利  D企业在获得排污许可后,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权利
7.下列对水体的自净能力认识正确的是( C 
  A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无限的  B  人类无法影响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C 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就会产生水污染
  D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重在保持水体稳定以利于沉淀
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值不超过标准值  ( C )    
  A  5分贝    B  10分贝    C  15分贝    D  20分贝
9.为了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确立了( C )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C  “三同时”制度    D排污许可制度
10.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是(  A  )
  A污染物排放标准B环保方法标准 C环境基准   D环境质量标准  
11.只有国家级而无地方级,全国统一执行国家级标准的是( C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  D环境控制标准  
12.环境噪声不具有的特点是( D )

A多发性      B危害性      C无形性      D  持久性
13.国家要求凡有条件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公民,除老弱病残外,每人每年植树(   C )棵,或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 

 A  1—3棵        B  2—4棵      C  3—5棵        D  4—6棵
14.环境影响评价属于( B )  

A终局性评价    B预断性评价   C准确性评价      D事后性评价
15.国际环境法最主要的渊源是( A )   

A  国际条约   B  国际习惯    C  一般法律原则    D“软法”  
16.我国规定贸易性动物产品检疫工作的承担部门是( B )
  A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B国家商检部门  C国家动植物检疫机关        D林业主管部门
17.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排污者,可不再缴纳( A 
  A排污费   B管理费   C  补偿费    D整治费
18.对固体废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其中基础是( A ) 

A  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无害化和资源化  
19.下列地区经依法定程序可以兴建污染性工业的是( D 
  A居民稠密区B水源保护区C风景游览区  D城市下风向
20.下列不属于环境法律事件的是( B ) 

  A  森林大火      B  种树      C  地震      D  洪水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考察的,而且联系与制约最为密切的因素是( ABCD )

A资源 B人口 C发展 D 环境 E科技  
2.下列哪些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也是环境保护法的组成部分( ABCDE ) 

 A刑法    B民法   C经济法    D劳动法      E  行政法  
3.《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包括( ABCDE )
   A警告B责令停业、关闭C罚款D责令重新安装使用 E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
4.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是( BCDE )

A受害人无过失引起B不可抗力 C第三者的故意引起  D受害人自身引起    E第三者的过失引起  
5.下列属于人工环境的是( ACD )

  A公园  B野生动物保护区   C水库  D  名胜古迹  
6.环境要素有哪些重要特点( ABC )

  A最小限制律  B集体效应律  C  相关律  D协调稳定律
 7.一地区因为人为地大量捕杀蛇而引起田鼠种群大爆发,是因为违反了生态学什么规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CD )

A违反了物物相关律 B违反了相生相克律 C违反了能流物复律 D  违反了负载有额律
8.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举措?( ABCD )
  A把环境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之一  B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发展战略    C制定了三大环境基本政策    D完善了环境法律体系  
9.环境保护法的综合性体现在( ABCD )

A法律关系 B法律规范的构成 C法的渊源   D法规的表现形式  
10.我国已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有( ABC  

 A人类环境宣言  B内罗毕宣言 C生物多样性公约 D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1.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有;( ABD )

 A领空  B驻外使馆  C我国所有的国际列车   D我国的飞机  
12.公众参与原则的内容包括( ABCD )
  A保证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B保证公众对环保活动的参与权 C发展环境保护民间组织 D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13.下列哪些是行为后适用的环境制度( BD )
  A环境规划制度   B环境污染破坏事故报告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纠纷处理制度  
14.征收排污费的污染物种类有( ABCD )

  A  废水      B  固体废物      C  噪音        D放射性物质  
15.限期治理的期限可以是( ABC ) 

 A  1年    B  2年    C  3年      D  5年  
 16.环境监测有哪些分类( ABCD )
   A常规监测  B污染事故监测 C研究性监测  D咨询服务性监测  
17.现场检查制度的特征有( ACD )
   A内容的特定性B时间的固定性 C时间的随机性  D行为的强制性  
18.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 ABC )
  A发生了损害事实 B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C行为的违法   D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19.污染环境犯罪涉及的罪名有( AB ) 

 A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  B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C非法采矿罪  D  滥伐林木罪 
20.环保法实施的要求是( ABD ) 

 A  准确     B  合法        C公正        D及时  

五、案例分析:(10分)

某居民区居民报告,位于其住宅楼附近一饭店每日声音嘈杂直至深夜,噪音使得该楼住户无法生活、休息,他们进行多次交涉未果。市环保局到该楼住户家中进行监测,测得噪音分贝虽已接近噪音标准,但均未超标。但噪音的确使人无法休息。

问:(1)对此环保局可否进行行政处罚?为什么?(2)对此居民可采取什么措施?有何法律依据?

答:(1)环保局无权进行行政处罚。因为我国规定只有超标排放的才构成环境噪音污染。目前环保部门仅对超标排放行为进行处罚。

2)居民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可依据《民法通则》中的“相邻关系”原则要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平时作业第3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污染物排放标准P82是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经济技术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进行限制所规定的允许排放水平。

2、环境基准P82是为统一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守则及信息编码而制定的规范。

3、环境保护法体系P38是指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各种法律规范依照其内在联系而结合有一起的和谐统一的完整系统

4、自然资源许可证制度:是指在从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P70是从法律上规定了对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对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权利、义务、管理措施作了具体规定,形成一个法律制度。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自然资源的特征。

答:自然资源的特征表现在:自然资源具有可使用性,自然资源具有整体性,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

2.简述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特征。P144

答:环境污染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者见解的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妨害舒适性和环境的其他合法用途的现象。

具有以下特征:(1)是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并且这些活动的大多数通常是在生产生活活动中进行的;(2)是以环境质量的改变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为媒介影响和危害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3)都是损害的结果。

3.简述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点。

答: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少。

     (1)绝对数量较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面积的7.1%,排在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的1/3,人均耕地面积(1.4亩)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占有量的40%

    (2)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水平低。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土地分布是山地多,平地少,海拔小于500米的土地面积只占土地总面积的27.1%。特别是水资源充沛、热量充足的优质耕地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90%以上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南部地区。在全部的耕地中,高产田只占总耕地面积的20%,中产田占40%,低产占32%

    (3)宜开发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约为2亿亩,真正可以开发为耕地的只有1亿亩左右。

4.简述我国关于保护耕地的主要措施。P197

答:耕地资源十分重要,我国规定:

(1)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2)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3)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4)节约使用土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5)鼓励合理开发未开发利用的土地(6)鼓励土地整理、防止土地破坏和污染,提高耕地质量。

5.简述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限期治理的对象。

答:(1)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2)设立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的,在《大气污染防治法》施行前已经建成的设施,如果其污染物的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实行限期治理。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类环境的中心主体是( B )

A人类和其它生物 B人类 C人类、其它生物、无生命物质  D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外部空间  
2.环境保护法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规定,源出于生态学的( A )
  A“物物相关”律B“相生相克”律C“协调稳定”律  D“时空有益”律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预防为主,并不意味治理不重要,它也不能代替治理  B根据公共信托理论,为合理支配和保护共有财产,由共有人委托国家管理  C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环境权  D我国公民享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
4.下列不属于《固体污染物环境防治法》的防治对象的是( C )
  A工业固体废物  B  城市生活垃圾 C排入水体的废水
  D  液态废物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
5.下列行为不在《水污染防治法》禁止之列的是( B )
  A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   B利用工业废水和城市废水进行灌溉
  C向水体排放油类废液    D向水体倾倒城市垃圾  
6.我国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面颁布的第一个综合性环境噪声标准是( C )
  A《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   B《工业企业界噪声标准》
  C《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D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
7.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能够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污者,可不再交纳  ( A )
  A排污费  B管理费  C补偿费  D整治费        

8.下列地区经依法定程序可以兴建污染型工业的是(D  )
  A居民稠密区  B水源保护区  C风景游览区   D城市下风向  
9.对城市区域内近期建设和新建改建的各项建设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的是( A ) 

 A总体规划  B近期规划  C远期规划   D详细规划  
10.被称为“固体噪声源”的是( D )
  A交通噪声源  B社会生活噪声源  C施工噪声源 D工业噪声源  
11.《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船舶造成污染事故的,应就近报告的机关是( C )
  A公安机关B环保机关  C  航政机关  D  工商机关
1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不适用于( B )
  A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B从事本职工作受到噪声危害的防治
  C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    D航空噪声污染的防治  
13.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 D )
  A发展应确保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发展,并通过合作保护环境  
  B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为了人类共同利益,各国都应参与
  C每一国家都须承担还击功能保护责任,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应有差别  D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特殊情况和需要,故应让发达国家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14.我国对预防为主的真正重视,大体是在( D )
  A70年代中期 B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  C 80年代中期  D 80年代末  
15.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D )
  A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基准   C  环保方法标准  D  环境质量标准
16.固体废物转移不包括( B )
  A境内转移  B统一固体废物产生源内部的转移  C过境转移  D越境转移
17.下列行为符合,《水污染防治法》要求的是( B )
  A新建无水污染措施的小型炼油厂    B船舶造成污染事故后向就近的船政机关报告    C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修建水上游乐场
  D城市中被依法淘汰的设备转让给农村的企业
18.缴纳排污费后仍未达到排污标准的排污单位,从第三年起,每年提高征收标准( B )  
  A    3%        B  5%      C    8%        D  10%
19.判断污染者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是( C )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保基础标准  C污染物排放标准   D环境基准  
20.对逾期不处置或处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代为处置,同时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予以承担,这称为( C )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  行政代执行  D  行政调解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自然资源所有权变更的原因包括( BCDE )

A自然资源的消灭 B征用  C所有权主体的分离或合并 D依法转让   E对换或调换
2.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形式主要有( DE )
  A交纳罚金   B利润分成 C收取管理费 D收取税金  E收取费用
3.国家责任的形式包括( ABDE ) 

 A终止不法行为  B赔偿 C补偿    D道歉    E保证不再重犯    
4.期限的自然资源使用权可分为ACE
  A次数性使用权   B有偿性使用权   C阶段性使用权  D持续性使用权     E  终身性使用权
5.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 ADE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奖励综合利用    C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D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  E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
6.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包括( ABC )
  A国际条约    B国际习惯  C一般法律原则   D辅助性渊源  E“软法”
7.可持续发展原则包含的内容是(BCDE  )
  A当代人与上代人之间的关系  B当代人与当代人之间的关系
C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D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E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8.我国的自然资源权属制度包括( ABCD )

A自然资源占有权 B自然资源处分权  C自然资源使用权  D自然资源收益权  E自然资源所有权  
9.共同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E ) 

 A发达国家应在全球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方面承担更多的或主要的义务  B各国须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改善本国管辖范围内的环境C各国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D各国应在环保方面相互支持和援助  E各国应防止其管辖范围内和控制下的活动对其他国家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    
10.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是( BCE )  

A赔偿责任  B行政责任  C民事责任  D监督责任  E刑事责任
1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指定的依据是各地区的( BDE )
  A工农业布局 B自然条件 C人文社会条件  D资源状况 E经济发展需要
12.在环境纠纷中确认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的依据是( AE )
  A环保基础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  C环境基准  D污染物排放标准   E环保方法标准
13.自然资源的特征是ABCDE  A可使用性 B整体性   C相对性   D地域性     E有限性
14.目前大气污染中直接影响整个生物圈的机制和平衡的全球性问题有(AD
  A酸雨   B气候变异      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破坏    E热带雨林
15.土地利用规划法包括( BDE )
A国土整治法 B城市规划法 C自然保护区法 D村镇规划 E农业区域规划法
16.合理的工业布局应包括( ABCD )
  A适当利用自然资源的自净能力  B严禁污染型工业建在居民稠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区域  C加强资源与能源的综合利用    D大型项目的分布与选址,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E对新城区应按不同功能分区,而老城市的规划、建设、改造则不必如此
17.征收排污费的目的( ABDE )  A改善环境   B治理污染  C增加国民收入  D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E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
18.在大气层和外层空间的环保方面,重要的国际条约有(CD)

 A《核实验条约》 B《外层空间条约》  C《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E《长程越境空气污染日内瓦公约》  
19.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时应考虑(CD  )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境基准   C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D现有工艺设备和技术水平   E环境容量

20.许可证的管理程序包括  (ABCE)  

A申请   B审查     C决定    D监督    E处理

五、案例分析:(10分)

1.某县发电厂在其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期间,为保证工期,进行施工。在环保设施储灰场建成前,未经环保部门同意,剪彩运行开始发电。在生产过程中,因储灰场尚未完工,该厂将粉煤灰和冲灰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造成严重污染。

问:(1)该厂上述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2)主管部门可以给予何处罚?

答:(1)该厂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审查批准前就进行施工,违反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重在事先预防性,尚未批准就施工,环境影响评价就毫无意义。该厂在施工、投产时,违反了该条例规定的“三同时”制度,即储灰物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该厂在生产期间,违反了《水污染防治法》向水体排放、倾倒废渣。

  (2)责令停产,完善相关手续,修建储灰场,罚款10万元。

2.村民甲不满意乡政府和村委会同意划定分配的宅基地,与其邻居乙商量,将乙承包的耕地以5000元价钱“买下。至此时,乙几乎常年在外打工,已连续2年半弃耕抛荒。甲在此耕地上开始建房,后被乡政府发现,责令拆除已建地基、恢复原状并处以罚款。”

问:(1)甲违反了我国法律的哪些规定?    (2)乙的行为是否违法?应如何处理?

本题主要涉及《土地管理法》关于保护耕地的规定。

答:(1)甲的行为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关于“耕地保护”的规定。此耕地是乙承包的集体所有的,乙无权出卖,甲也无权购买。甲擅自占用耕地的行为是违法的,

   (2)乙所谓“出售”的行为是违法的,他仅是承包经营者,在合同期内有依法定目的使用的权利,但无权进行出售。其次,乙的弃耕抛荒行为也被《土地管理法》禁止,发包方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平时作业第4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征收排污费制度P74:是有关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的一套法律规则。

2、环境刑事责任P105:是指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已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行为的法律制裁。

3、环境行政诉讼P131: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根据行政诉讼法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诉讼。

4、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是法律关于自然资源归谁所有、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的一系列规定构成的规范系统。

5、预防为主,防治结合P55: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要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上,对已发生的环境问题要做好治理,治理时要综合采取各种手段。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我国关于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P202

答:1)水资源国家所有原则;(2)全面规划、综合利用的原则;(3)节约用水原则。

2.简述环境噪声污染及其环境噪声的区别。P164-165

答:1)依《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是以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高限值为界限来界定和区分“环境噪声”和“环境噪声污染”的。前者指在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的数值以内排放的噪声;后者指超标排放并产生了干扰现象的噪声。

3.简述我国对于开发利用水资源应遵循的原则。P204

答:1)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原则;

2)利益兼顾与兴利除害相结合和原则;

3)生活用水优先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

4.我国法律对防止倾倒废弃物污染海洋环境作了哪些规定?P163

答:(1)倾废许可证。

2)对废弃物及许可证分为三类。

3)对境外废弃物的管理规定。

5.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261-264

答:(1)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无害使用原则;

2)共同但有区别的国家环境责任原则;

3)加强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原则;

4)和平解决国际环境争端原则:

5)优先考虑并积极支援发展中国家原则。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由烟尘、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引起的大气污染是( B )
  A石油型污染 B煤烟型污染   C交通工具污染 D特殊型污染  
2.  在我国确立了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是( D ) 

 A《环境保护法〈试行〉》   B《水污染防治法》  C《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3.  发放水污染排放许可证的最核心的工作是( B )
  A排污申报登记    B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  C审批发放排污许可证  D监督检查和管理     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D监督检查和管理  
4.  负责主观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海洋倾废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保工作的是( B )
  A  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B  国家海洋管理部门  C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  D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  
5.  禁止严重影响草原植被的开发利用活动不包括( D )
  A禁止开垦和破坏草原     B机动车辆不得离开固定的公路线行驶
  C禁止在荒源草原砍伐灌木、药材     D禁止在沙化地区砍挖固沙植物  
6.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作业者在编制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同时,必须编制并按法定程序报送审批( B )
  A排污许可证申请 B环境影响报告书 C倾废许可证申请  D油污损害报告书
7.  我国规定,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编制( B )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说明书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环境标准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技术规范  B环境基准是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客观的科学依据  C  在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某排放行为是否合法的依据
  D  合法排污者只有在其排污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时才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9.  《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诉讼时效为( B )
  A、10天        B、15天        C、30天    B、45天
10.  以下将长期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的是控制( B )
  A石油型大气污染          B煤烟型大气污染    
  C特殊型大气污染          D高空大气污染   

11.  我国规定,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应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的是( D )
  A  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    B对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程度影响的建设项目    C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D所有建设项目
12.  土地复垦的责任原则是( A )

A“谁破坏,谁复垦”B“谁使用,谁复垦” C“谁征用,谁复垦” D “谁转让,谁复垦”
13.  水土流失的最根本原因是(C)
  A过度利用水资源   B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异常,暴雨、洪水增加  C植被的稀缺  D围湖造田与围垦河流
14.  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发展的看法是( D )
  A  发展第一位,一切以发展为中心  B  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环境的代价不必考虑
  C  发展中国家重在发展,污染可以等发达后再治理  D  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要实现现代后代利益平衡
15.  经主管环保部门同意后,可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把《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送交报批的建设项目类别是( A )
  A铁路、交通等   B水力、水利等 C文化、教育、体育设施  D电力
16.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D )
  A、6个月   B、1年    C、2年    D、3年
17.  张某在其承包的本村集体所有土地中发现了矿产资源,该矿产资源的所有者是( A )
  A  国家   B该村   C张某(在承包期间) D  前三者共有
18.  现行《野生植物保护法》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为( B )
  A濒危种、稀有种  B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国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C濒危种、渐危种、稀有种  D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和国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国家三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9.下列可以成为集体所有权客体的是( A )

  A滩涂资源 B矿产资源  C野生动物资源    D城市土地资源
20.  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土地分类,其中不包括( A )    

  A  工业用地  B农用地   C建设用地  D未利用地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环境保护单行法包括了( BE )两方面的法律法规。 

 A宪法的环境保护规范   B自然环境保护法  C野生动物保护法  D民法的环境保护条款  E污染防治法
2.  必须经国务院部门批准,属于国家计划开采的矿产资源是( BC )

  A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矿产资源   B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矿产资源  C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内的矿产资源
  D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    E资源稀缺、贵重的矿产资源
3.  省级政府依法可以对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规定(AB)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标准  D地方环保方法标准  E地方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4.  污染者负担费用的范围包括( AB )
  A治理污染源费用 B恢复被污染环境的费用   C人身损害费用  D财产损失费用 E环境的生态价值费用
5.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污染防治对象包括( ABCDE )
  A危险废物 B液态废物 C工业固体废物  D城市生活垃圾 E  置于容器内的气态废物  
6.  发达国家在维护全球气候方面应当承担更多的义务是因为( ABC )
  A发达国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者  B  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耗量和废气产生量高于发展中国家
  C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方面比发展中国家先进  D发展中国家缺乏环境保护资金
  E发展中国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受害者
7.  下列属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区域的是( ABD )

 A南极  B大气空间、外层空间  C领海   D  月球
8.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的看法,大气层不属于(AD)  A国有财产   B共享资源   C共有财产   D无主财产
9.  环境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ABD ) 

 A警告    B罚款    C开除    D没收财物  
10.  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 ABC )
  A发生了损害事实    B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行为的违法性    D  行为人有过错
11.  环境行政诉讼的原则有( BCD )  

A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      B法院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原则
  C适用调解原则     D诉讼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的原则
12.  可以适用“代执行”的情形有( ABD )
  A拆除污染设施    B修建污水处理设备    C罚款   D行政拘留
13.  属于〈环境污染防治法〉规定的环境噪声有( ABD )
  A汽车在市中心鸣笛  B市图书馆使用高音喇叭 C工厂机器轰鸣,但未影响周围居民生活  D  夜晚建筑工地施工严重影响居民休息
14.  对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实行的“三化原则”指( ABD )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清洁化    D无害化
15.  森林可分为(ABCD) 

 A防护林     B薪碳林       C经济林    D特种用途林
16.  自然保护区可划分为( ABD )不同的功能区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外围保护地带     D实验区
17.  当代世界环境问题主要特征是(BCD
  A环境问题文化  B环境问题经济化  C环境问题政治化  D环境问题全球化
18.  下列地点不能设拆船厂的是( ABD )

  A海水浴场    B盐场         C一般港湾       D饮用水源地
19.  依〈水法〉在航道范围内禁止的行为包括( ABC )
  A废弃沉船   B设置碍航鱼具   C种植水生植物  D开采沙石
20.  下列属于有限资源的是( BC )

  A土壤 B石油  C动物     D太阳能
五、案例分析:(10分)

1.答: 本题主要涉及环境刑事责任中的若干罪名。

1)张某的行为构成了犯罪。具体罪名是滥伐林木罪和盗伐林木罪。张某超量采伐自己承包的林木,其数量为25m3,依法已经构成了滥伐林木罪;而张某潜入他人承包区采伐了约5m3的木材,则属于盗伐林木罪,因为他的秘密砍伐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了他人所有权,并且数量较大。

(2)李某的行为构成了犯罪。罪名是非法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罪。

2.答:本题主要涉及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的理解。

(1)丙的损失应由甲、乙共同负责赔偿。甲、乙的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虽然丙的损失非因甲的行为直接导致,但甲已经多次接到乙的停止排污请求,无疑是知道排污行为的可能后果。环境民事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不需要乙主观上有过错。乙的开闸行为是污染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乙不能以暴雨是不可抗力而免责。

(2)乙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作为加害方乙应当与甲一起对丙负赔偿责任。考虑本案情节,应让甲承担主要赔偿责任。作为受害方,乙有权请求甲支付其以前清淤的所有费用,并赔偿损失。若甲拒不支付,乙可提起诉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