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老兵包建成的参战经历。序言[英雄杯]

 yezhu8888 2014-02-21
t/ ]

老兵包建成的参战经历

包建成战友是成都人,1978年底入伍,本来是其他部队征集的新兵,由于中越之间的边境摩擦越来越频繁,形势吃紧,刚刚启程就被转往了我军某师某团,当兵第67天就上了战场。战后,继续当兵,直至退伍。三十多年来,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的战场经历,以及四年军旅生活的点点滴滴。近年来,他克服实际文化程度低的困难,努力向学,文字水平逐渐提高,并掌握了电脑打字技术。今年秋,他将手书的文字输入电脑,发在QQ空间里,与战友和网友分享。

序言

回忆人生往事多,每人都有事难忘。

男女造就生命人,生命就是一过程。

不管贫富官再大,最终都是一条路。

世界灾难多自然,国际矛盾会战争。

人生道路多坎坷,难忘军营再回首。

书写坎坷的人生回忆录,是我想了许久的念头。这个念头伴随了我几年、几十年。特别是我曾经参加了1979年“自卫反击 保卫边疆”这场现代战争,没有牺牲、活着回来就是幸运。四年的军旅生涯,更是一生难忘的坎坷生死人生经历。

自己没有好的文化写作能力。因为我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十年后,国穷民不富,生活又艰苦,文化没学好,谁也怪不了。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即使有高中毕业证书,实际文化水平并不高。我们青少年时期命运多苦,经历了自然灾害、血吸虫病、文化大革命、读书无用论、原子弹和氢弹试验成功、林彪叛逃、“四人帮”事件、一代伟人过世这些大事。尤其是入伍第67天就参加自卫还击战,打进越南国土22天,纵深40多公里,没有战死幸运的活了下来。退伍后找工作、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养家糊口等艰苦人生路。如今,年过半百、怀旧之心愈发强烈了起来,特别是生死战友情。

回想这前半人生,从一穷二白到现在的富裕生活,一路走来,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近几年闲暇比较多,就想写出自己的回忆录,但无从下笔,心有余而力不足。曾经的战场经历,那是我人生的生死转折。虽然写作不在行,但还是觉得也许有一天我能做到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写一些往事。大脑构思,慢慢回忆,努力去想,握笔记录,也算是圆那一点人生梦想吧。网络时代的今天,我感到自己是快被时代所淘汰的中老年人,真有些不甘心,也有些不服老,更有一颗怀旧的心。想圆一个记录人生经历的梦始终萦绕在心头,促使我暗下决心要去追随网络时代潮流。


1997年单位要求学习电脑知识,并进行了两个月的电脑知识培训,从头开始一点一滴的学习,但那时候对网络没有产生兴趣,自己家前后买了二台电脑,因无兴趣而做了盲人的眼睛。

2009年春节后2月上旬的一个周五晚上,我真的通宵失眠了。这一晚上我拿着笔和一本信笺,不知为什么,就坐在床上到天亮。我一气回忆了自卫还击战,把这段时间的参战经历简单做了草稿。周六和周日,在家餐桌上又全身心的进行了回忆再修改。也许是天意和不忘记的怀旧情感,写出来了我空间日志中的首稿参战回忆“纪念”。战友们在我的空间看到了,纷纷赞许。这下信心来了,情感失控,学习网络,寻找战友。

在爱人的影响下,2009年4月中旬,我突然有了一种对网络的渴望和需求、非常特别的感觉。于是,在我家电脑上开始学习上网、加Q友打字聊天。我现学现卖,目的就是想用网络去实践寻找30多年前自己年轻当兵时,在自卫还击战斗中同班、同住一个猫耳洞的生死战友“刘华祥”。

由于电脑知识水评有限,想通过茫茫网海寻一位战友,真是犹如大海捞针,谈何容易。虽然可能性很小,但我很有决心,还是在网海中用真心去寻找。一天,两天、三天……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个月的5月7号,通过真诚热心肠网友,硬是把我在越战中同住一个猫耳洞的贵州战友刘华祥找到了。当时兴奋极了,自信心倍增,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只要真心好学,什么时候学也不嫌迟。

之后,我又用行动实现了我更多的梦想,找到了班、排、连队及以外更多的战友,并且提议配合组织开了两次连队战友会。分别30多年后的难忘相聚,见面说不出姓名,但有印象。经过默默的回忆和寻找,有的找到了,有的通过介绍最终从记忆中找到,相逢更是热泪盈眶,这友情来自于军营和战争的生死经历。

自信来源于网友们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于是,我又想写自己的人生回忆,先写出参战回忆录,这也是我参加越战后回到家乡的多年想法,今天我终于做到了……


没有高的文化知识,那是自己从小不好学的结果。面对网络,我有一种好学的劲头,相信自己通过不断地努力,会有所提高。在快4年的网络学习中,也真正的结识了几个热心肠的好网友,给了我力量和帮助,为我鼓起了勇气。这样,我不断的去努力回想,去追忆那些属于我的记忆历史片段。

2013年2月17日开始到3月26日止,我草拟了近3万字的4年军人生活和参战战争回忆文字。这是我参加“自卫还击 保卫边疆”生死经历,终生难忘啊!我经常静心伏桌手笔书写,也许自己的灵感在30多年后的如今得到了释放,军人生活片断在脑海里,像幅幅画面展现出来,记忆象流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涌现,经由笔尖跃然纸上,就形成了自己愿望之一——《四年军人生活回顾》。我的心愿就是把坎坷的人生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实现多年的心愿。

真是:忆往事,漫长艰辛困难真多;看今朝,人过半百走向终点;展未来,健康幸福走完人生。

我是带着对战友无比真诚而炽热的感情来怀念、含泪而写成这些文字的。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祷告牺牲的烈士,今天仍然有人记得你们,他是与你们浴血奋战的战友;他以饱满的激情深切的悼念你们。亲爱的战友烈士们,我将用我手中的笔,展现出你们短暂而精彩的人生。

这也算是我的处女作,只是我写得不够生动,会出现许多不足乃至错的地方,真心希望读友们多多帮助,请战友们浏览后能给予指导与批评,在此深表谢意,并请接受一个老退伍军人的真诚“军礼”!

第一章——入伍

我为什么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当兵呢?说来话长了,听我慢慢道来:我父亲在商业单位工作,解放前是生活品经商技人,解放后定成份为小商。我家兄弟姐妹多,活着的就有6兄弟4个姐共10个。

1966年6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目的后来听说是为了防止出现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复辟。然而,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复辟到底是啥样,造反派哪里弄得清楚。于是,就把地、富、反、坏、右“五类份子”当靶子,大造他们的反。造反派文斗、武斗并举,斗得“五类份子”生不如死。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当地造反派说我父亲有枪,从前是经商的,也就是资本家,必须被打倒。由此,1968年的某天,红卫兵闯进我家抄了个天翻地覆,把家里的一些东西拿走,还把全家人赶出家门,我家成份也由“小商”变成了无须有的“资本家”(比农村里的地主成份还要高级)。批斗时,父亲被逼着戴上高帽,胸前挂一写着“打倒某某某”的方形牌子游街。之后,白天上班安排做重体力劳动,晚上单位继续开会批斗,挨打、罚站、跪高板凳是家常便饭。加上那时候家里穷,经常吃不饱。父亲经不起这样的打击和折磨,经常病倒在床上,不能站立。即便如此,晚上还是照样开他批斗会。

母亲看到父亲这样遭罪,经常痛不欲生,久了便有点神志恍惚,有时病倒了就又哭又笑的,天啊!我们怎么办呀?!好在母亲没有真正成精神病,成了我家不幸中的万幸。儿女看到父母亲这样处境,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呀。当时,大哥大姐在外工作,我们小的没有文化也没钱,政治受害,生活贫苦,更吃不饱,除了哭还是哭,真的是没有天理可诉,就连父亲的徒弟也远离师傅。一个姐嫁了一个军人又闹离婚,原因是我家太贫穷,生活负担过重,人多又吃不饱饭,并且被打成“资本家”,全家都被社会上的人歧视。也是由于此,我到了八岁才读小学。小小年纪就承受了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抹不掉的创伤……这些历史记忆和场景,作为儿女们能不记得吗?

1976年,政府通知我们去领回抄家拿走的物品,我家被静悄悄的平反了。但是,社会上好多人并不知道我家已被平反,仍然时不时地被歧视。为了消除家庭成份无端被升级为“资本家”带来的社会影响,我1978年高中毕业后选择了出远门当兵。按照当时的政策,如果我被应征入伍,当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了政治审查合格,社会上的人就会知道,我家不是“资本家”了,已经还原为“小商”成份。否则,真是跳入大海也洗不掉“资本家”的污点呀。

那个年代盛行“成份论”,人们很在乎家庭出身。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出身越穷思想越好,政治面貌为红色;家庭出身不好,政治面貌为黑色,政审就过不了关,也就当不了兵。那时能当兵的话,比如今考上大学还光彩多得多,军人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真的是伟大光荣又自豪。


好在我体检、政审全合格,终于心想事成遂了心愿,于1978年12月6日,接到《入伍通知书》。紧接着,8号到公社换绿军装穿在自己的身上,那神气,要多骄傲有多骄傲,想多开心有多开心,真的是自豪洋溢啊。

1978年是我家命运转折的一年:7月,我在黄土中心校高中毕业,三姐知识青年回城安排工作,四姐小学文化没有下乡当知青,也安排在商业单位工作;12月,我入伍参军了,全家人的心情是可想象的——高兴、激动。

1978年12月12日,记得这天早上是冬季里的大雾天气。上午8点左右,全家22口人在高兴又流泪的情况下,目送我上车。当我离开家门走时,看到母亲流泪不止,还撕心大哭,真是舍不得我离家入伍啊!是啊,十个儿女就我一人毕业后当兵,远离家人,那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保家卫国我参军,无比光荣为全家,这样的体会,时隔31年整的2009年12月13日早上5点,我也以那样的心情送儿子去当兵,体会到了母亲送我时痛苦的心情。如今30多年过去了,当时那种“为家争光,心酸难受,难舍父母”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情怀,永远也忘不了呀!

当时我们公社总共有8人当兵,8个人中只有2个是城镇兵,就是我和成都知青袁明成,我当时还不认识他。我们2个城镇兵到一个部队,另外6个去了另一个部队。

我是和袁明成一起上车走的。我俩身穿绿军装,胸佩大红花,乘坐洪安公社欢送新兵的汽车。在车上,我在心里将歌曲《送战友》改词为“全家人送我去当兵,母亲痛哭不愿我离家,全家人都高兴也舍不得我走,那是一件光荣的事,改变了家庭和出身,为家啊争光去保卫祖国,家人多保重,多保重!”……这年的入伍兵本是成都军区重庆警察地方兵,也许有可能分到成都市警察部队。

为了欢送我入伍参军,哥嫂、姐、姐夫、侄儿侄女,从不同的地方请假急赶回家,就是因为这是全家的大喜事,同时也减少我在家的生活费用负担,记得二哥二嫂是上午我走前二小时才急急赶到家的。当时的通讯交通极不方便,他们全是发加急电报叫回来的。

大约上午9点左右,汽车行驶到洛带(区府所在地——1978年上半年还是内江地区简阳县洛带区,下半年就划归龙泉驿区归成都市管到现在),各公社新兵在此集中。我被接兵排长梅运富叫到洛带旅馆三楼,对我说:“你们这些新兵全部交给野战部队,不归我们部队了,把你们送到部队我们就分手”。当时,我头脑闪过一个疑问——这是为什么?这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我没有去深究,我只知道这样下去就没有认识的人了。不过,倒是对这位接兵排长印象深刻到如今,现在我还记得他长像:高个脸微红还有一酒窝,在西藏当兵,四川万源人。

当时,我只是个刚步入社会的小青年,愣头愣脑,傻呼呼的,心里想只要能参军就行,去哪里都一样,何况也不会随你所愿;再说,当时根本不懂与人交际那一套,不知道再打听一下,更不理解野战部队是什么意思,只晓得当兵就是保卫祖国。阴差阳错的就这样被变换到了野战部队。

休息了半小时左右吧,来自老洛带区、洪安、两河、黄土、万兴、清水、西平、西河,文安、同安、洛带等公社新兵全部到齐,我们又换坐部队解放车,到龙泉驿区武装部办理新兵入伍档案交接手续后,径直把我们拉到了成都火车北站军供站吃午饭。饭后又列队点名集合上车出发,经彭县(现在的彭州市),过傲平,再穿越红岩公社。过红岩公社所在地2公里后,转上了弯多路窄的军用道路。行不多时就进入了部队防区,再穿过高架的人民渠,进入了部队营区。据介绍左边是三营和高机连,右边顺序是一营、团直属炮连、通讯连、团部和2营;团部对面是大操场和卫生队,再前面就是“莲花山”。我们于下午3点左右到达目的地——成都军区驻彭县红岩公社13军39师117团团部广场。现在回想起来,到部队那一路上真是滔滔鸭子河,滚滚人民渠,巍巍莲花山啊!

在近万平米的广场上,所有成都新兵中,我看来看去,除了认识接兵的梅运富排长外,其他不认识一个。交兵后,很快就和梅排长告别,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和地址,只知道他是四川万源人,今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他了。不管怎么样,留下个记忆也是好的。那时的我思维能力就那么差、那么笨,让如今人不可理解。

很快我和同区的其他老乡共10人被分配到117团1营1炮连,也就是对外的56036部队55分队。下午5点左右,我们到了一炮连,从此一直待到退伍为止。

人生第一次远离父母和亲人,来到军营,感触是很多的。军人源于五湖四海,有的来自边疆,有的来自内陆,都是人民的子弟,一切都是陌生的。



我们团的营区坐落在一片丘陵地,从入口往里看,两面是丘陵,前面是“莲花山”。全团有三个正规营和12.7高机、82无、82迫、100迫和通讯连等团直的准扩编部队,约有官兵3000人。之前这个团军人不多,也就1000多号人。现在,由于要打仗,必须按照甲种编制突击扩编。扩编的兵源大多由78年底的新兵补充,也就是我们这一批新兵,再有就是济南军区补充来的老兵,云南,贵州等地新兵还是在我们奔赴前线途中补充到班的。军人生来就是为战争而准备调遣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当天晚上,由于住房不够,我们就住进了连队食堂。食堂有60平米左右,进门左边是食堂窗口,顺着窗口往里房角就是两堆南瓜、冬瓜,大概是瓜烂了,散发出刺鼻的异臭味;水泥地面非常潮湿,有些地方还有零星的积水……在水泥地面上铺了薄薄一层稻草,就成了我们的床铺了。我们用入伍时发的白色床单铺在稻草上面,盖部队发的被子。就这样,近10个互不相识的成都新兵凑合着睡在一起好几天。

晚饭吃的是大米干饭,对我来讲能有米饭吃饱就够满足了。晚上没有热水洗脸洗足,又不愿用冷水洗,大家带着浑身的疲惫钻进被窝就睡。由于脚没洗,那穿了一整天解放胶鞋的脚,散发出熏人的异味 那真是臭气熏天呀!带我们新兵训练的班长姓张,跟我们说22点必须熄灯睡觉,睡前班长训话说:睡觉后要训练“紧急集合”。记得当晚就搞了三次紧急集合,那叫一个惨字了得。

紧急集合的情形是这样的:

在无灯光、无任何声响的情况下,听到口令或哨声都得快速穿好衣、裤、鞋,戴好军帽,按要求打好被包(要求是:被子长形两边向中对折成两层,再向中对折成四层的长方形;然后两头往中对折后再对折成16层的长方体,背包带穿过长方体被包两头,用背包绳三横压两竖,就成了军人要求的被包型;打好的被包朝外的一面要别上一双备用胶鞋,上方还要绑一个雨衣),披挂上挂包、水壶,扎好腰带。初来乍到的我们,动作有快有慢,洋相百出,有裤子前后穿反的,鞋子左右穿错的,衣服扣上下移位的,被包没有打结实在路上散架的。一晚上紧急集合几次,真是让你睡得不安宁。之所以要这样训练,主要还是因为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责任,必须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动作不迅速,被装带不齐,那是绝对不合格的。

之后的几天里,通过反复训练,我们对环境从陌生到熟悉,紧急集合的动作从慢到快,都达到了要求,并且越来越好了。

第二天开始,一批一批的新兵,陆陆续续从祖国各地到来,他们来自四川各地,还有广东、山西、安徽等地新战友,新兵集训就这样开始了。

12月13日,开始了正常情况下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但我们只训练了不到10天的队列,因为要参战。每天的队列训练,有站姿、行进、步法互换等等。

我们每天训练“立正”,“向左、向右、向后转”,“三种步法行进以及相互变换”,的确让人难受。况且一站就是2小时左右,10分钟的休息也要求不能坐着;冬天冷,手还不能往裤包里放;每天除了8小时训练外,午饭后和晚饭后休息时,还要坚持一小时多的队列训练。我的龙泉老乡张方田,一天站立时因身体不适当场晕倒在地,新兵下连队时被分在步兵二连。晚上还有近二小时,不是连队就是全排、不是排就是班的政治思想学习与讨论,可想参战前要学的、要说的、要训练的、军人要掌握的知识那真是太多了,我们这些新兵硬是被逼着学了不少东西。22点统一关灯睡觉,本来一天累了也该好好的睡觉了,可是每天晚上还是少不了几次紧急集合。对于这些大家也能理解和坚持。我们知道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很有可能会在你睡梦中突然爆发情况,进入战争状态或者说立即进入战斗,由此,军人夜间睡梦中的紧急集合也是必须的。那真是训练苦又累,睡也不安宁啊。

过了几天,我们都想给家里写封信报个平安。训练休息时,我问班长:“邮局在什么地方?我们要写封信邮给家里报平安。”班长说:“现在寄不出去。”我问:“为什么?”班长重复说:“就是信寄不出去。”第三天得知我们新兵也要参战的消息,就一致要求向家里寄一封平安信,理由是家里人不知道我们到没到部队,会为此而担心,信的内容部队可以看了之后装进信封帮我们邮寄出去,班长仍然没有理我们,我们继续不停的打听不能寄书信回家的原因。过了几天,各地新兵已基本汇聚到部队,我们听说要惩越援柬打仗了,首封到部队平安信最终还是没有邮寄出去。这是我们当兵前没有想到的,这就是军人的纪律所在。

第二章——受令

大概是1978年12月15日上午,全团轻装紧急集合,各连列队跑步到团部大广场。一路上各支队伍都在带队指挥员“1-2-1,1-2-1,……”的口令声指挥下,齐步走向团部。到达团部门口前,随着指挥员“跑步——走”的口令,队伍转为整齐的跑步,并随着指挥员“12-34!1-2-3-4!123-4!”的领喊,齐声喊着番号:“12-34!1-2-3-4!123-4!”这番号声整齐、宏亮、高昂,很有节奏感。伴随着嘹亮的番号声,队伍步伐一致,字字落脚准确。那雄浑的番号声和“咵咵咵……”的蹬地声,回荡在军营所在的山谷之中,气势非常雄壮!

进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席台上方的会标,红色横幅上面写着“‘惩越援柬保卫边疆’誓师大会12个斗方大字;宽大的主席台上 ,就摆放一张红布蒙着的长方形条桌,桌上放一麦克风,桌后只摆一张凳子;主席台两边电桩顶上,各安一个银灰色扩音喇叭。整个主席台显得空旷,但独特醒目。

各连队到达广场时,各连长指挥全连整齐列队,并向营报告到会人数,营长再向团指挥员报告到会人数。广场内的军人组成以营、连为单位的站立方队。打眼一看,大多是这几天来的新兵,军人着装整齐颜色一致,人海方队井然有序。

记得那时我们还没有戴上红色的五星帽徽和平行领章呢。

会前各连队相互拉歌,如连队领唱人说:“我们唱完了,二连来接到!”

大家齐说,“嗨嗨,来接到!”。

二连领唱人又说,“炮连唱得好不好?”

大家齐回,“好!”

“再来一个要不要?”

齐回,“要!”

……

如此整齐宏亮的拉歌声,回荡在广场内外和山谷中,气势恢宏,锐不可挡,展现了指战员们的昂扬斗志。这也许是大会会标起的激励作用,令大家顿时生发出“不打败越南决不收兵”的豪情所致。

团指挥员在主席台上说:“时间到!全团集体整队,立正——!”顺手指定一列标兵“向中看——向前——看!稍息整理着装! 稍息!随着这一连串干净利落的口令,几千个指战员顺序做着标准的动作。听到指挥员“立正——!”口令后,只听到“咵”的一声巨响,全体军人脚后跟靠拢,纹丝不动的站立着,双眼目视主席台。

指挥员转身,跑向团长正面约5米左右停下,成立正姿势,先敬“军人举手礼”,待团长回礼后大声喊道:报告首长,部队集合完毕!应到人数XXXX,实到人数XXXX,末到人数及原因,报告完毕!请你指示!报告人:某某。”团长令:“稍息!”指挥员又跑回原位立正,下达稍息”口令后进入队列。

紧接着,团长快步走到麦克风前,大声说:“‘惩越援柬保卫边疆’誓师大会现在开始,下面由政委宣读军委作战命令!”

政委稳健地走向麦克风前,庄重的宣读:“全团官兵们: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作战命令:(所有军人“咵”的一声立正站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三野战军全体官兵,会同其他军兵种,准备开赴祖国边疆参加‘惩越援柬保卫边疆’战斗……接着又宣读战场纪律,主要内容是“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等。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大家都在认真听。

我边听边想着:真要打仗了吗?……参军,打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伤、残、牺牲,大家都非常清楚,在所难免的……生命再可贵,祖国更需要……要战斗,就会有牺牲,也许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人还会有再生来世吗?没有!在那一刻的心情和思想,那真是再见了妈妈和亲人们,永别了祖国和人间,要奉献青春给祖国了。那一刻的心情很复杂,想得很多。其实那时所有参战军人的思想都是健康优秀的,入伍前的家庭成份、个人表现,都通过了政治审查,并且查过了祖宗三代呢,不可能有抵触思想的。

军人是什么?!就是国家为了人民的安全而准备的,如果说你怕要跑,那就两个字“逃兵”,就会受到军事法庭审判。

这是我们一想而过的,不可去多想。谁都知道打仗就会伤残死人,但我们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听从指挥,视死如归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军委作战命令宣读后,团长指示说:各营、连带回认真学习讨论。

简短的军人参战誓师大会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

第三章——战前学习

回连后,朱华得指导员立即组织召开军人大会,传达学习参战动员令,讲解参战精神,分析国情,宣布军纪,学习条例,要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苦练技术。而后,布置各班回去讨论。分班讨论时,班长组织,人人发言,个个表态,一个不漏。大家纷纷表示,一定刻苦训练,坚决参战。讨论会后,战友们大多写了请战书、决心书,请求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己,提出“把一生交给党安排”的宣言。誓言:冲锋在前,哪怕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那真是字字铿锵,句句豪迈呀!是啊,那时代的军人,确实对党和人民忠诚无比。当然,也有个别兵的想法不这样,但大家也是心照不宣。出发前,很多战友还写下了真正的战前遗书,放在留守的包裹内。

在待命出征的头几天,部队组织学习“越语战场喊话十句”,由部队下派的越语教员来教。“越语战场喊话十句”无疑是用于战场的,我们必须学会。越语教员一句句的教我们,我们很吃力地学着。因为那时兵员文化普遍偏低,所以学起来很费劲。当然也有少数战友怀着“上战场随时会牺牲,学了有何用”的想法,觉得学不学都可能死,还学它干啥子?死,我们不怕,因为没有任何选择,只能说生不逢时,再说人总是要死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以下是越语战场喊话十句:

一、缴枪不杀(中文)→诺布松空叶(越语)

二、我们宽待俘虏(中文)→宗堆宽洪毒兵

三、放下武器(中文)→博物克依霜,

四、举起手来(中文)→热呆连

五、出来(中文)→牙德依

六、不要动(中文)→灯依姆

七、跟我走(中文)→低挑堆

八、不要怕(中文)→等色

九、你们被包围了(中文)→嘠思笔包威瑞译

十、不投降就消灭你们→空抖杭提丢叶嘎思。

这些战场用语,由外教到连队教学,用粉笔写在小黑板上,教官读一句,我们学一句,边学边笑,因为有些越语难听又好笑。一共也只学了几次,因时间有限,能学则学,学不会也就罢了。尽管上级要求我们尽快学会,但大多记不完整,这是事实。

战前要学东西太多了:政治学习,战场喊话,纪律、内务、队列三大条令,军事技术战术,投弹射击,野外体能训练等等。然而,由于时间太紧,我们新兵训练才搞了8天,就下连队分到班里了。

对于我们这批新兵来说,正规的学习和训练时间确实太少了。由于新兵来自各地,到部队的时间有早有迟,因此,到参战的时候,最长的我们到部队67天,最短的才40多天。比如,云南、贵州的新兵是1979年1月5号到部队班上的,好多训练和学习都没有参加过,就这样新兵一来立即分到班里。那真是一路走,一路练,好多没学,根本不懂,就上前线了。

第四章——炮连组成

1978年12月下旬,新兵还没有全部到齐,我们就结束了新兵训练,我被分到正规连队——一炮连,也就是一营炮兵连。

一炮连由两个82迫击炮排(各3个班)、一个82无后座力炮排(4个班),共10个正规班(每班9人),还有杂务排(包括连指挥班、电话兵、通讯员、卫生员、文书、炊事班、饲养班)组成,再加上4个连队干部和4个排级干部,共计约130人。

四个连干是

连长:王育礼,贵州人,1968年兵;

指导员:朱华得,云南人,1968年兵;

副连长:陈登才,河北保定人;

副指导员:谢贤友,贵州毕杰人。

四个排干是

一排长:陈忠云,四川人,1976年兵;

二排长:杜玉伟,河南人,1975年兵;

三排长:李陆,广东人,1975年兵;

司务长:程绪安,四川人,1976年兵。

这八个连队干部,在此后的临战训练和战斗中,始终和我们在一起。我们同甘共苦,战胜了各种困难险阻和敌人,可谓生死与共呀!

12月20日,在新兵还没有全部到达部队情况下,我们这些被分在一炮连的新兵,整队坐在一炮连操场上,先由三排长李陆选定8个新兵,个子4大4小,我是4个小个子之一。当时,我自信选择出来的一定是很灵活的兵。我们成都兵有两大两小,分别分在七班和十班,我在十班。

下到班上第二天吧,上级发下了帽徽和领章。我们在班长和老兵的指导和协助下,按规定位置钉缀好后,穿戴起来对着镜子上下照呀照,心里美得什么似的。为何?红五星和红领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真正军人的形像标志啊,穿戴上他们,我们就是正式解放军军人了呀!您说,我们能不喜气洋洋、精神焕发吗?哈哈,当时我们确实觉得很神气,感觉光荣、自豪无比!

我们连队坐落在一个山坡上,二三排的宿舍在地势最高的那栋平房里,而我们十班住的是最居中的那间屋子。这栋房屋为坐北向南。面朝我们班的屋子,右手边是二排,依次为六、五、四班;左手边是我们三排,依次为九、八、七班。我们班的屋子和四至九班的不一样,他们六个班的屋子比我们班的大,而且是单开门,我们班是向内双开门。进门对面一个正方形窗口,左右各两张单人上下两层床铺,可住八人。

我刚到十班时只有六个人:正、副班长,一个1978年3月入伍的河南兵,一个养马员,加上我们两个新兵共6人。我是,3炮手,郑姓为2炮手,后留守营房。

全班就一门“82无后座力炮”,分3、2、1炮手,4、5、6弹药手。班长有1支冲锋枪,负责指挥这门炮的操作和射击;3炮手负责肩扛三角炮架(重15斤);2炮手负责肩扛炮身(重41斤);1炮手负责瞄准和发射,也就是射击手和副班长的角色,背光学瞄准境;4、5、6为弹药手,负责背炮弹(每人5发82无炮弹,重量在30斤);全班还有1匹马,由养马员负责牵引,用以驮运炮身和炮弹(平地行军时)。

1978年12月25日深夜零点左右,班里又来了个新兵,他就是舒本江同志。当时我已经入睡,排长把他带到我们班,班长起来接待,因为要现铺床铺才能入睡,当时我被惊醒了一下,一看,知道我们班又来新兵了,后我就继续入睡到天亮。

舒本江同志是安徽太湖人,我与他是人生第一次相识。我俩相处不满两个月,他就在代乃战场光荣牺牲了。

第五章——战前训练

我们睡的是高低上下铺单人床。床垫上面铺白色床单,要求洁白平整;被子要打成行军背包,必须折得方方正正,一侧看起来是四层,另一侧必然是八层,其实是十六层,并且要压得有棱有角,像个豆腐一样,还要求看不见背包带的头;挂包、水壶、腰带和武器等,要统一摆放,整齐有序;衣裤要叠好,用包袱皮包裹起来做枕头;睡觉时帽子放枕头一侧,上衣盖在被子上面的上身段,裤子盖在被子上面的下身段……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早操队列训练时站队,舒本江站在我的身边。我一看,哟!好高大一个子,有1米78左右吧;我呢?1米56的矮小子,这一高矮反差至今在脑海中抹不去。他体型魁梧,五宫端正,大眼睛,脸上还有一酒窝,并长有青春豆——这是未婚青年的生理标志,毛孔较粗,皮肤微红,看上去人品老实,与他语言交流,由于各自说的是方言,都有点听不懂。后来由于另一新兵二炮手被留守营房,舒本江就接替了二炮手。

聊天中,得知他入伍前认识了一个女友,当时非常羡慕他,因为我们班的老兵都还没有女朋友。

那个年代绝大多数战士入伍时都没有结交女朋友。一是由于当时社会风气如此,二是因为各自家庭相对贫穷,三是要交女朋友得通过中间介绍人牵线搭桥,既费时又费精神。这些原因相信大家不难理解。

然而,对于青春焕发、活力四射的参战军人,对异性的向往和渴望,是可以想象的。因为战争中你随时可能牺牲在战场上,没有留下子嗣,甚至连女人都没有碰过,对于即将走上战场的我们来说,不能不说有点遗憾……听到他已经有女友了,我们怎么不羡慕呢?又怎么会不胡思乱想呢?

下到正规班就开始了操炮训练。具体情形是这样的:

当听到班长下达口令,如,“全班注意,目标正前方暗堡”,然后元锹往地上一插,右手往某个方向一指说:“这就是炮的定位点,所指方向就是目标方向,架炮!”3炮手在5秒内打开三角炮架,大致指向目标,快速平稳放地,准备锁定、稳定炮身;2炮手很快将炮身快速平稳的放在炮架上,并取下炮口罩,固定到位后打开炮闩,准备装填炮弹;1炮手(副班长)很快将光学瞄准镜安装在炮身上。这样,3、2、1炮手协同配合,完成了各自的架炮规定动作。接着,1、3炮手配合调整好炮的水平面,调整好后,副班长向班长报告“好!”

接下来班长会指令给全班,如“表尺15(表示距离),方向300,瞄准!”1炮手立即装定好表尺和方向,完成后报告“好!”;班长再发令“1发装填!”2炮手接过4炮手递过来的炮弹,装填到位,关好炮闩后报告“1发装填好!”然后离开炮后危险区;1炮手以最快速度瞄准目标并报告“瞄准好!”。这一连贯的动作,要求在几十秒以内完成,各自先后向班长报告“好”。班长听到1炮手报告后立即下令“放!”

由于本炮是依靠发射药燃烧,向后喷火而产生巨大的推力,等于是将射弹推送至目标,因此没有后座力。这样,炮身后就会存在一个14米长、140度角的喷火危险区。在这个危险区,尾喷出来的火,瞬间就能烧伤物体。

下面讲讲战术训练的情形:

战术训练时全班携带武器到野外,逢山爬山,遇水涉水,进行体力和射击综合训练,练习协同动作。具体方式有用炮架的和简便肩扛两种射击模式。使用炮架的有跪姿,和卧姿两种射击姿势;简便肩扛的有立姿、跪姿和卧姿三种射击姿势。

我们训练的目的,就是各炮手之间的配合要快速默契,直到命中目标。为了在战场上多消灭敌人,我们必须反复训练,常训不厌。

记得有一天我们训练,我扛着炮架在前,本江扛着炮身随后,冲向我们班后面的一个小山。我冲到半山坡就显得很吃力了,本江看到了,便紧赶几步,伸出一支手向我后背使劲推着我,使我快速冲上了山。在其它方面,我俩也是相互照应的。他是一个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好军人。生活中,有时他会把自己碗里的肉拨给战友吃。

野外训练都是走小路,过水沟、越小山、穿树林、爬陡崖、过木桥,边行军边练习传口令,既锻炼了胆量,又增强了体能。这样的战前极强度训练非常消耗体力,一天下来,十分疲劳。白天要军事训练,晚上要政治学习,虽然十点必须熄灯睡觉,但半夜还要来几次紧急集合。这样的日子,要说不苦不累那是假话,可我们深知这样训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野外训练时,我们都是全副武装。绑腿要打得美观,看上去好像螺纹一样,既紧实又不影响血液循环,方便步行,不论是扛武器徒步、跑步或者爬山,都不会脱落。

白天黑夜的班、排、连、营战术演练,特别是夜间全副武装拉练,那真是辛苦得不得了。肩上扛着武器,背着干粮、背包、水壶等,负重几十斤重练习走、跑、过桥、越沟、爬山,遇到战术情况,还要迅速隐蔽自己。

夜间拉练专门选在阴天,就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训练穿林过水的本领。雨天夜间行进时,如果地显白色,那就是干路无水可行走;晴天夜间行进时,如果地上是白色,那绝对是水坑无疑,得小心路过,不能发出响声,以免暴露自己。还有行进中的口令传递,就是一个一个兵向前向后传送一句话的内容,要求不能错传、漏传;口令必须轻声快说,还要让对方听清楚。如此摸爬滚打,累得你全身是汗水,即使走跑不动也不能停止。哎呀,有时累到极限了,真想倒地了事。但是,没有一个兵这样做。因为大家知道,这是为了在战场上保全自己,消灭敌人的体能、技术、战术训练,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坚持训练下去。

睡觉前根本没有热水洗脚洗澡,全是冷水,好多战士没有洗漱就累得倒床睡觉,帽、衣、裤的盐酸味和痕迹真是显而看见。这种战前训练是可想而知的,时间就那么短,训练内容太多,每天训练时间,从天亮到天黑,还有专们的夜间训练。那真是:抢时间,强训练,保国家,打越南。青春兵,上前线,不怕死,献生命。战士们都清楚训练的重要性,如果体能不好,战术技术不熟练,在战场上是要吃苦乃至失去自己的性命的,所以训练不得不吃苦加拼命。

作为军人,我们深知“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道理。所以无论是白天的训练,晚上的紧急集合,还是全副武装拉练或者体能训练,大家都认真对待,全力以赴,紧紧跟上。那段时间里,我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就是练!练!!练!!!。面对这种超强度训练,大家都没有怨言。


拉练是一件很辛苦的训练。主要内容是徒步急行军、爬山、过水,穿林、过桥。一会跑一会走,一会又卧倒隐蔽,凡此多多。记得新兵训练时的一个晚上,班长带我们越过东风渠一座空中渡槽桥。那渡槽边宽只有0.8米,桥面高于地面6米,桥长10米左右,想想那晚过渡槽桥,要是一不小心,从渡槽上摔下去,不死也得受伤。这是几天后再次路过此处才知道的。

站哨是军人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二天三天一轮。白天还好些,特别是晚上,冬天的夜晚长、冷、黑,独立站岗时,确实比较艰难可怕。流动哨还好些,可以局部走动,固定哨位要求原地不能走动,有的哨卡还必须立正站立,纹丝不动,保持良好的军姿。

新兵分到排不久,我和同排的成都知青兵杨家良关系很好。我俩入伍时身上带了点钱,我身上有十多元人民币,他比我还多,也算是有钱的新兵了,心想还是把它用光花完算了。

记得有天我俩请假到红岩公社赶集,中午时,我俩走进一饭馆吃中午饭。坐下不久,杨家良说;“我们喝点酒吧?”我说:“要得!”(其实我从没有喝过酒)于是,杨家良就走向隔桌边上的一位大叔,对他说:“叔叔,给点酒喝吧,我们很快就要去打越南了。”这位叔叔看我们是军人,也得知我们即将参战,就同情的把他碗里的酒,倒了一点在杨家良的碗里。

这样,我俩就美滋滋的喝起酒来。那感觉真好哦,现在生活中已找不到那种感觉了,真是回味无穷啊(注:别笑话我哟,那个年代向别人要、讨、借东西是普遍的,因为穷。现在生活富裕了,这种丢面子的事估计没人肯做了)。这就是30多年前的生活差距。当时想,喝这酒也是临战前的酒别吧,也满足了。

第六章——出征准备

时间一天天过去,而到了月底新兵还没有全部到达,部队普遍存在编制人员不够问题,我班同样如此。1978年12月31日奔赴云南前线时,我班组成人员是:

班长:张正文,四川万县人,1976年兵;

副班长:陈世昌,广东人,1977年兵;

战士:刘社当,河南三门峡人,1978年春季兵;我;郑树青,本月入伍成都兵;舒本江,安徽太湖人,本月25号到班新兵;吴青其,云南人,1977年兵,兼养马员。郑树青后作为留守人员不上前线,舒本江接替他为我班2炮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前,连队喂了好几头猪,考虑到留下不杀也无人、无能力喂养,就隔个一两天杀一头,天天吃血和内脏,把猪肉抹上盐巴腌起来,以便带到前线改善生活。

吃饭时,全连统一集合排队,唱歌。然后以排为单位,拢圆一圈蹲地而吃,没有餐桌。吃得最快的是我们班长,大多在5分钟之内就吃完了。那段时间连队生活真的很好,早上稀饭馒头,午、晚餐都是大米饭,两菜一汤。

做出征准备时,要求把不用的东西和家里带来的个人物品,用塑料布打包成三横二竖的包裹,按照40x60公分的规格入库留守保管。大多数战友还写了遗书放进留守包里。这个包裹,战后活着回到营房就还给你,如果在战场上牺牲了,这就是你的遗物,归还给你的家人。

出征时,按照部队要求,我带上前线的有:帽、衣、裤、钢板底的绿色高腰胶鞋、绑腿布、水壶、挂包、防毒面具、压缩干粮、腰带、被子、吊床、军用毛毯、雨衣、绿色装尸袋(用于战场牺牲后装自的口袋)、白毛巾(用于洗脸和夜间标示)、三角急救包(用于负伤临时包扎)、手榴弹、三角炮架。

另外,每个官兵都必须把家庭住址、部队番号、所属连队及自己的姓名,清楚准确地写在军装左上口袋里的白布上,还要在红领章背面和军帽里面的相应位置,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血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负伤后,医护人员好知道你的血型,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输血抢救工作,即使万一牺牲了,也好知道你家庭地址,有利于烈士确认。

与郑树青同时被安排留守营房的,还有七班的兰玉金。舒本江的同乡许亚平分在七班,接替兰玉金为3炮手。全排近30人,所有生活用品自带,各班的武器、炮弹,干粮等装了车。就这样,我们很快做好了出征准备。

大家知道,军队是神圣和伟大的,军人既是战争的参与者,又是战争的制止者,是国家的武装力量,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和平时期的军人,能赶上打仗是非常难得的,我当时的想法是:宁愿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就是死也不当俘虏,死也是光荣的。我带着此想法准备出征上前线了,如果我畏惧参战,实话说,定给全家带来抹不掉的耻辱。这不是我全家要的,更不是我的想法。

第七章——赴滇途中

1978年12月31日午餐后13时,全团参战官兵开始从营房出征,营区除了几个留守人员外,空空荡荡。

我们全副武装步行到彭县火车站。可想而知,几千人的部队同时行军,真可说是人海长龙,各营连按照团司令部的部署,成纵队行进,边行进边呼番号,“1-2-3-4!12-3-4!12-34!123-4!”声音整齐嘹亮,直冲云霄。一路上当地民众夹道相送、目送,他们知道我们此次参战一去难回。虽说行军很苦很累,比如我自己,身背几十斤重的武器,弄得全身是汗,当看到民众一路相送我们,欣慰和自豪感顿时而生,干劲倍增。

我们班6人各自扛着武器,随全团纵队行进。班长在前,随后是3、2、1、4炮手最后是马的顺序。行进中,彼此言语很少,但肯定会想自己的心事。我当时想的就是:战争会怎么样?打仗又苦又累,命还难保,到时一定多加小心哟!再见吧,亲人!再见吧,祖国人民!我们出征到边防参战估计难回家喽……

经过20多公里的武装步行,我们到了彭县火车站。一到火车站,立马上了专列货车箱。我们排占用了一节车厢,30来个人和所有武器、装备和物品装进后,显得满满当当的。放下武器装备和物品后,大家都坐在物品上休息。

军列开动了,我仔细看车厢里面,看来看去,竟找不到一处可倒下睡觉的空隙。这是我人生首次坐火车,当时的心情夹杂着新鲜和好奇,久久不能平静。晚饭是在火车上吃的干粮。

19点左右吧,列车到了成都火车北站,看到站台上灯火通明,觉得非常新鲜好奇。我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多电灯,心里就在想,让我看一个够吧,装入脑海带走,或许这一去就是永别,今生可能再也看不到这景色了。

1979年的元旦节,我们是在火车上度过的。军列一路畅通无阻,吃饭就利用在火车站停靠15分钟的时间解决。途中大小便咋办?那就得由2名(左右一个)战士,抱也好,拉也好,扶持你在绝对安全前提下,向车箱外解决。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说句实在话,用这样方式解大便,真的很不好意思。我们排有个战士这样就是拉不出来,弄得很狼狈。不过,这的确不文明,但那时真就这样做了,不这样解决,难道让屎尿憋死吗?

为了尽快开赴前线,准备作战,每一个火车站都有军代表管制着车站,不管白天黑夜,拉大炮的,拉坦克的,拉部队人的火车源源不断,所有客货火车全部让军列先行,一路畅通,势不可挡。车箱内也备了很多面制饼干干粮,供战士火车上充饥。记得在火车上,班长给我们说:“火车要在西昌站停15分钟吃饭,火车停稳后,动作要快,跳下火车要注意安全,先跑去解大小便,然后快速去吃饭,不要讲礼排队,动作慢的要把饭打在碗里拿上车吃”,一句话,动作要快,不久火车到西昌站停稳后、除值班战友外,全部听军号下车,正好我们下车后就有一个破旧的男女公厕,这时大多官兵把这公厕里外全被当兵所包围,“全是对外开放”,这样不文明的场面真是记忆难忘,真好笑。

然后就去打饭,饭是用竹编箩筐装着,战友们把整过饭筐周围围得满满的几层,真是无隙可乘,用一句抢食形容不过份,因为大家都去抢着打饭,我呢又是一个小矮个子,就从人蓬里钻进去打好饭、这是西昌的红米饭,一溜小跑我上了火车,没有一会儿全排战友全上车了,我们班的两个新兵就在火车上慢慢的吃,没一会儿就听到上车出发军号声,这专列就我们一个营近千人吧。

从成都出发到昆明市经过了西昌、渡口、广通,于1979年1月2号上午到了昆明市火车站,我们被要求下火车步行,到了昆明军区步校说停留2天,再开往边境,大家到了步校正欲解包准备休息,突然又接到命令准备出发,继续转坐昆明到河口的内燃小火车,部队又结合到车站,忙着转运武器物品到小火车上,然后又坐上小火车从昆明出发,一路上看到云南的山景优美如画,山高有花绿绿的,时有雾遮山腰,繁多的民族沿线有,弯弯的铁路,看到一路的美景,当时我就在感悟,人生首次出来,看到如此美丽的云南风景,也值了。

列车在开远火车站停下时,很多少数民族的人来看我们,知道我们保卫边疆去参战,热情的送水果给我们吃,“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部队规定不要群众一针一线,那些花样分呈民族服装,让人眼花缭乱,感觉是男是女都有些无法分清,还有很多叫不出名的水果,没吃过也没有看过,你买他还送给你一些,当时2角钱能买上10斤多的香蕉一大把,那时的生活水平真是价低物多,也让我看花了眼,那种军民鱼水关系,血浓于水,十分和谐,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到云南没几天,我们团的部队番号本来是56036部队,参战进入云南地区就将部队番号改成939信箱,记忆中我们连队好象是4中队5分队,到了边境三家寨部队又将番号改成35242部队,打进越南到撤军回国那二个多月的边防生活中,都是用这个35242番号,所以牺牲的烈士墓上是35242部队,而不是939信箱,也不是56036部队,其实都是我们117团,部队番号变更有其军事之因,不过万变不离其中,13军39师117团1营1炮连。每一个数它所代表的含意不一样,连接起来又是一个地名什么的,原因是我们部队由四川到了云南地区归属问题,所以部队番号要改。

还记得79年1月4号,我们部队到了云南省过旧市锡矿子弟校园区,此时学校还没有放假,在这里贵州安顺刘华祥,云南昆明西山区的孙红书,刚入伍分配在我班,这样全班人员配齐了8人。刘华祥是安顺三军马场的子弟,到我班时,我们两个最好,因为是城镇入伍兵,又是一个班,在这里我们住了3个晚上,白天全班军事训练,晚上就组织军人看战争年代的电影片,第三天晚上,我和刘华祥没有去操场看电影,就到学生子弟校宿舍区转转,大多学生没有在宿舍里,转了一会儿,看见一个宿舍里有灯光,我们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宿舍,当时的想法是,这些学生们都是我们的同龄人,想进去要点开水喝,也想给他们说我们也是刚毕业的学生,现在当兵要参加战争,想得到一点同情心,这是当时的真实想法之一。

我俩也在门口徘徊了许久,因为我们是军人,就得有一点军人形像,又还是面薄怕取笑我们,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敲门进去了,在不是很亮的灯光中,看见三个女生,一个在洗脚,一人在看书,一人躺在床上,看我们穿着军服而进也没有表现出都很诧异的样子,还是刘华祥先说:“同学有没有开水,我们想要一杯开水喝。”其中一个女生说还有一点,我们就要了一杯开水,这位同学还把她的白砂糖给我们放进水杯中,当时感觉非常好、非常高兴和幸福,水杯端在手中,甜在心中,笑在脸上,因为那年代男女界限相当分明,不能随意接近异性,不然会有很多风言风语,说别了就是有不正当男女关系,那像现在的男女聊天。我趁机说:“我们明天就开往边疆打仗了,你们知道不?”她们回说,不怎么知道这事,然后我俩就你一言我一语给她们聊天,说我们要参战了,我们的生命存活不了多久,会死在这场战争中,没聊一会,怕被班长发现,就赶快离开了此处,如今我时时回想到当时聊天场景,真是一生难忘,永现脑海,如今更不可能知道这三位当时的女生,现在有状况。

第八章——驻训“三家寨”


三家寨,就是云南边防地区一个很小的民用住宅地,当时重庆三个女知青就住在此,他们人少但分管很大一片橡胶山林。

收获橡胶:是用一根10号铁丝,制作8字形大小圆,8字大圆不封口卡在树上,小字圆内能放一小杯,用刀把橡胶树从上至下剥去一皮,这样橡胶液会漫漫流出,然后用一铁的U形槽从树上接至小杯流入杯中,这样一根树一根树的漫漫收获集中。

1月8号吧,我们部队又从个旧子弟校出发到河口,火车开到边境站玛瑝宝车站下车,我们就步行住进了中越红河边界的“三家寨”,这个“三家寨”满山种的是橡胶树,我们一炮连,就住在这个三家寨橡胶林里一水沟边以排为整体,自己用当地的大青竹子做支架床垫,上面用芭蕉叶子盖顶,树藤代理绳子用来固定支架,人多手快齐心,很快就搭建好了一个通普床供全排战士睡觉休息之用。在搬运各种物资武器时,都是小跑搬运,因为天黑物资搬运不完也是大家的事,那时的干劲,跟战争氛围也有关、能吃苦力又大,没有好的体力、战场上也许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就是累得汗流满面,全身疲劳,也得坚持吃苦搬运,不然是不会休息的,我们连队临时住地离知青宿舍约300米左右。

当时有三个重庆女知青不惧怕战争,还在这里没有回家,而是留下来管理橡胶林。女知青主动帮助部队烧开水、送水给我们住地战士用,所有物品天黑前搬运完。傍晚时我和刘华祥到知青伙房内烧水,想清扫一下个人卫生,那知青火房也不大黑黑的,那时没有电灯,就是用马灯或煤油灯,虽然是晚上没有灯光,火房是烧木材,但脱去上衣用毛巾擦去身上的汗水,当时真还是有点不好意思,凭借烧木材的火苗,面前还有女知青在场,就这样我俩战友,很快打扫了一下自己的个人卫生,又匆匆回到橡胶林驻地。

其实部队对新兵都会有(防备心)警惕性,何况我俩是城镇兵,受过的苦少,这是我俩当时的分析。当我俩在知青伙房打扫个人卫生的时候,班长已发现我俩不在,就往知青火房来找我俩,在路上我正在和一个女知青挑水换担子时被看见了,当然他也没对我们说什么,不过大家也是心思度明,过后我和刘华祥说:我们又没有做什么违纪之事,也理解部队对所有新兵的担忧。

在这橡胶林住地一个多月来,也是在此过的春节,因小时候听说过特务的厉害,那心情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更加可怕。在密林的橡胶林里,来他几个越南特务偷袭我们,那真是不易发现,随时可能被偷袭,这样的心情天天有,有些可怕又觉得不可怕,因为我们把一生交给了祖国,死的可能大,生的希望小。那时各哨位的哨兵警惕性非常高,说白了这是战区,不警惕也不行。

记得有天夜晚,在我们营的住地,有位哨兵忽然发现,对面有晃动的人影子,这个哨兵随即就向目标开枪“哒哒哒哒、哒哒哒”,在这夜深人静的山林中,这样的枪声,惊动了所有将士在熟睡的梦中,“有敌人偷袭我们,全部起床马上进入战斗状态”,得到报告,哨岗士兵所发现的对面目标,仍然在动,部队迅速突围过去,没有发现敌情,再仔细侦查,天啊!竟然是一个芭蕉叶在风的吹动下来回晃动,的确像人,芭蕉叶上还留有被哨兵击中了的几个弹眼孔,大家虚惊了一场的同时,战斗状态被解除了,虽然这在以后成为笑谈,但是,可以看出在当时,我们可爱的战士为了祖国站岗,是多么的尽忠职守,令人敬佩,警惕性高,可想这个晚上还有多少战士,能好好睡觉的呢?这样的战情,还会有多少呢?。

军事技术,战术训练也是很辛苦的,在驻地停留,随时可能听令上前线打仗训练是强化的,目的是让军人特别是新兵尽快掌握作战技术要领,永远使自己处于优势,把握好时机来消灭敌人,把我们每个新兵训练成合格的优秀士兵,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胜利的凯旋归来。晚上站岗放哨更是要小心警惕,防备越军敌特进入我营区破坏,所以晚上橡胶林的哨位哨兵是很小心的,其实大家可想想,人在绝望中什么也不可怕了,怕和不怕都是一条路,战争不可避免,生死就在眼前,死是光荣活着幸福,站岗时更加提高警惕,小心谨慎。

就在三家寨的时间段,一些战士也在私下议论说,能不能给部队首长一个建议,给每一个参战军人照一张照片,作为参战前留念,如果在战争中牺牲了,也算有一个军人遗像,不然牺牲后就一张军人形像照片都没给家人留一张,那真是可怜加遗憾的事哦,当时这是好多官兵的愿望哦,可没有过两天,部队真的派摄影师来为大家照像了,实话实说,就是为每一个参战军人照一张生前照片,作为牺牲后的军人遗像,一人照一张,我当时私下给摄影师说好话,我就照了二张,(一张是部队要求照的,一张是背着排长的手枪照的,当时很英武神气哟)舒本江也和我一样,他喜欢背班长的冲锋枪照,我在先他在后,他好象也照了二张,其实一人照一张也是部队有规定的,不可再多照了。部队这样做,的确给开赴前线参战而没有回来的烈士们,存下来那一生唯一的生前军人形像,让他们的英姿在亲人、在战友间永远留存,这就是幸存战友最真实的纪念和回忆。

这是我战前在三家寨橡胶林住地旁边照的,大脑记住当时场景

战前在云南三家寨的训练也是最辛苦的,全是真枪实弹全副武装背在身上进行训练,天天扛着武器和参战装备五六十斤重爬山,冲山顶,训练战术,增强体力,体能跟上了,但军事技术战术还是很差的,我们全班就一门八二无后座力炮、班长一有支冲锋枪,全班就一匹马、人员8个,就是军事技术太单一了,其它武器我们不会操作。

无能天晴下雨,白天和夜晚都有训练内容,因为大家都知道,战斗随时都会打响,随时都有进功越南的可能,晚上睡觉也不可能洗脸、洗足、脱衣裤,全是一个个排例全副武装倒床就睡,武器就放在旁边,这样的睡法也坚持了几天,就这样训练出了我们雷厉风行,吃苦不怕,训练有素,思想坚定,本领超强能打败越军的中国军人气概。

在云南边境三家寨一次战前讲课上,当时的昆明军区文化部的毛部长,也就是抗美援朝上,在上甘岭战斗中的一篇中学时代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的文章作者——,为我们战前做了一次演讲报告,越南打了柬埔寨又向中国叫嚣号称越南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打到昆明市过元旦,这样的嚣张气焰,对中国边境进行野蛮干扰和挑衅,并强硬赶我华侨,引致我国人民对此强烈抗议和愤怒,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奋起还击,“用牛刀子杀鸡之气势”,把我们的部队拉出去炼炼,由此,“征越援柬 保卫边疆”在真正打越南前就改变成了“自卫还击,保卫边疆”

当时的军人训练之苦,如今的同龄人也许吃不下,这的确跟时代和社会生活有关,那时代的人真的能吃苦耐劳。我们每天吃的是高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当时的生活条件相当低劣,有吃就不错了。记得长途拉练时,我们是用云南橡胶林处山上大竹子,火烧竹筒饭,制作方式:“将大米和山水适量,装入到一节竹筒内,用青草堵塞好后,放在木材火堆里直烧竹筒,当竹筒快烧干还没有烧破时,饭基本就好了”,然后把竹子用双手撕开就看到白白的大米,香香的味,如果烧烄了那也是难吃,这样的竹筒饭吃起来那青香味、甘甜味,可爽口原生态,现在还能回味当时。

记得开战前,部队统计了解战士会不会游泳,要求我们要横渡红河,不会游泳的,把自己被子重叠成方形,外用塑料薄膜包扎闭实,就会达到俘水不沉,帮助游过红河上岸,这一消息对我来讲就象宣布死刑一样,因为我从不会游泳,那时我也在暗想,也许自己由此将牺牲在横渡红河河水之中,这是我当时有的想法,但我并不胆怯,结局认定,也许会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我会成功上岸。当时我认定舒本江和刘华祥足能帮助我,因为他俩个子大会游泳,这就是我的希望所在,给我心灵的安慰。

部队出发前个人必须代上前线的随身品我的是:三角炮加,4颗手榴弹,200发冲锋枪子弹。防毒面具,雨衣,绿色装尸代,吊床,毛毯,白毛巾,钢板鞋防滑齿,急救包,压缩饼干4个,净水济药片,水壶,吃饭盘,背包。一身布衣军装,红领章背面写上自己的血型和姓名,作受伤输血用,左上衣包内用白布写上你自己家庭地址和部队番号及姓名,用于负伤及牺牲后的名单清理。这样一切准备好后出发。

第九章——战斗打响

据说上面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春节前快速功击越南,打他过无防备之战,其实越南早有防备,另一种,参战的大多是新兵,才20岁左右的小伙子,打仗死人大家都知道,过了年再战,让参战军人过个年,(邓、华不同观点),所以春节过后立马开战。

越南属亚热带地区,记得79年2月12、15号,准备出击,由于突下大雨,部队堵塞在中越边境沿线上,大炮,车辆陷在黄泥巴山路上,导致部队主功无法开进,气候变化对我们不利。

再见吧亲人祖国,军号已吹响,枪炮已背上,全准备好了,部队就打仗,你们不要为军人牵挂,当从战场上凯旋归来时,回到袓国亲人怀抱,当从战场上光荣牺牲后,你们会看到平安的袓国。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亲人们理解参战人的心情,也许我倒下,从此不在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期待,如果是这样,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采,共和国的土壤有我们付出的爱。这就是当时很多人的心情所在,特别是回国后听到“再见吧妈妈”和“血染的风采”这两首歌就象是专为我们这次参战兵而写的一样。

16号下午整装出发翻山越岭走泥路,全是稀泥沾身、跟赴部队往前漫漫移动,晚上到红河岸边沟下卧姿隐蔽,这几个小时真是在红河边上爬行卧下隐蔽了一晚上,想睡而不能,疲劳得坚持,等到天亮就打过去,好艰苦的盼到了17号凌晨天亮了,看到好多部队冲在我们前面。

1979年2月17日,这个令我,令所有参战军人一生中最特别难忘的日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吹响了“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斗的进军号,全体参战部队在强有力的大炮掩护下,中国军人,快速通过红河浮桥进入越南领土,代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我无敌,重惩越军,不怕流血和牺牲的中国军人英雄主义、踏上征程、冲入炮火、完成使命。当时我们团的主功任务是偷渡,出击,打老街穿插越军第345师,和316A王牌两个师,可畏艰险,穿插越军这二个王牌师,用我们在他们整过部队中穿越一分为几,来削减他们的王牌军力,从而分别打败他们,这就是我们团战前的作战任务之目的,但据说当时的女报务员误战半小时传令,后因改变我们的作战任务,不然我们团还不知道牺牲多少军人哟。

我们班是上午冲过红河俘桥到越南,刚准备上岸,首先进入我视线身边的支前民工,在俘桥亲眼看到民工担架队,抬着伤员过桥回国,担架上的战士有痛苦呻吟的,也有全遮蔽无声无息的,我当时就在想,呻吟的一定是伤或残的战友,全遮蔽无声无息的一定是刚牺牲的战友成为最早的烈士,我什么时候成为前者或后者不知道,这时的心跳加快的确可怕,眼睛目送担架上的战士,那真是胆战心惊,不难想象,每个士兵的心跳都会加快很多,这是可想的,正是这样,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正源源不断地进入越南,在这枪林弹雨中,一时可怕之后,战友们也没有更多可想的,大家也是热血沸腾,冲锋陷阵打败越军的俏张气势,牺牲我不怕、做烈士,绝不当俘虏、一生难听,这是我的决定。

不一会就过完浮桥上岸,不远处,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农田、山和前方一个村庄———越南的隆井村,一看也是一个相当落后国家的代表,破旧的茅草房。我们就顺田小路往村庄方向开进,一会跑、一会走、一会停,前方枪声炮声不断,没一会口令传来:戴好防毒面具往后撒,我们戴好防毒具不停的跑啊跑,那真又是担惊又是累,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但还得要跑,因为死神时时会威胁自己,只要没有倒下就得拼命的跑,好多战士防毒面具没有戴好,我也一样,两镜片处被雾气、水珠所遮、基本没有视线,怎么办?不可能取下面具,因为要防化学毒气,头脑就左右上下不停的摇动,这样镜片上的水珠就会洗掉雾气,亮出一点视线来,这时班长下令说:停下,全班注意,目标村庄,架炮,炮架好后,这时看到有人也取下防毒面具,我们也跟着取下了,一场虚惊而过。

当我们部队真正到达隆井村时,先头部队也早已占领了此村,大部队集结待命在这里,看到全是中国军人和支前民工,人员密集,我的心情也轻松下来,不觉得可怕了。前面的部队正在往山上进攻,来占领制高点,而越军早在此山头布好了军事,阻击我们的进攻,看来难度还是大的,此时不断地听到了各种枪炮声,先头部队在大炮的配合下,不断变化进攻计划,同时做好各种安全警卫防范,整过白天都在攻打此山。晚上除了防守、站哨的、其他各自原地休息,这样开局的晚上谁能睡得着??当然也有睡得着的。我们7班10班就定位在隆井村边的一棵大树下,在夜深人静时有些战友因疲劳也睡着了,7班战士3炮手安徽兵许亚平,真是疲劳得睡着了,可大家叫他不能睡,因为他睡觉时的呼噜声在夜深人静中大得惊人,谁都怕暴露自己给敌人,声音和光的目标是首当其冲的危险信号,这第一晚上大多战友都没睡觉,一是战争、二是在国外、三是露天睡觉没有床,更不可能脱衣洗足的睡,这是可想象的,睡也只有坐躺在地上,冬天的野外露天是相当潮湿的,加上参战安全也是相当警惕的,从这开始到回国的时间里,都是穿着衣、拿着武器警惕的坐着休息,当时越南的气温也是近20度。当半夜听到枪声时,会被惊得弹跳起来,这就是越战的首晚睡觉情况。我们是连续三个晚上都在隆井村渡过的,其中一天晚上是下了雨的。

在隆井村附近有条小河,有的战士在这河里打水喝,由于怕越军在河里投放毒,部队要求每一个士兵,在各自的水壶里必须放上一片净水药片,放进药片后的水,真是难闻又难喝,我闻了一下,直想呕吐,那味就象夏天伤口流脓医院敷的药味一样,真是恶心啊,我硬是撑着没有喝一口,也真是喝不下去,当自己的确想喝水时,想起了抗美援朝上甘岭战斗电影情景,水可以救你的命,也可以要你的命。

18号,部队在隆井村抓到一个瘦高老头儿,大概有70岁左右吧,看他年龄那么大了,一副可怜老实相,没一会儿就放他走了,谁知这一放,我们部队后来吃苦头了,这老头回去报信后,又带人来打我们,是被我们看到他的,所以部队有的战士后悔不该放走他,在他的住宿里,我们还收缴到了军用电台和发报机。战前部队宣传教育参战军人,对老人,妇女,儿童,百姓尽量不要伤害他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这一血的教训提醒我们,对老乡,妇女,儿童也要更加防范。如今看来:一个国家的公民,爱国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当时我们参战军人对这样的情况是气愤的。我们用了三天时间攻打上了这个隆井村的至高山顶

20号下午我们又前行到越南干唐的一个小山上,在兄弟部队攻打甘唐山时,对面山上火烈很强,这个火力点当时就只有一个妇女和二个小孩子,她们在一个暗堡里,枪支弹药很足,她们也不断的阻击我们对他们的进功,就这样真正阻击了我们一天的时间,最终攻下此山火力点。

我们班在柑塘山也住了几天,这山沟下种了很多成熟的甘蔗,一天中午在没有枪炮声安全时,我就和一些战士跑到山下去砍他们的甘蔗,想吃还想要保命,很快我下去就砍了一捆(十来根甘蔗)在慌忙的捆绑不是很结实,扛上肩拼命的往山上跑,跑得气紧心跳加快、双脚软无力,汗流夹白,还是不敢停顿一下的往山上跑,那真是又累又吓,就怕自己爆露在越军的枪口上给我们一枪,那才是想吃甘蔗丢了命,这样牺牲才不划算,更不好听这样牺牲的故事,真不敢相信我在那特殊状态下的劲头。当我跑回到班里时,紧张劲头一松懈,立马甩下肩上的甘蔗,全身松软无力倒地。21号在此、后方给我们供应的是田七和红山茶香烟,一个班一包,橘子、苹果一个班一个。那个年代的水果没有现在的大和好吃,班长没有吃,就我们几个兵一人一小块吃了,刘华祥抽烟,他在全班烟隐最大,这过去的一幕幕,现还时时在脑海出现。

记得在79年2月20号赴无名高地前,我在越南收到了我大姐给我写的一封家信,遗憾的是没有保存下来,但这是真的。

20号晚上吧,我们又抓到两个俘虏,一男一女,男的是一个军人,但个子不高,皮肤又黑又瘦当然也比较丑,他把越南军服上的帽微和肩章标志取下来扔掉了,目的是不让我们看出他是军人,但他穿的是军人制服,因为领口上有痕迹。我亲眼现场看到他和翻译说想喝水、抽烟,但当我们给他烟时他不接,烟要我们给点燃,抽两口他才接过手来抽,水也要亲眼看到我们军人喝了后,他才接过手喝,他们也很小心,怕中国军人毒死他,他根本不理解也不相信中国军人对俘虏的善意宽大,这也算是他们一个假聪明。这个战俘在我们回国后的一个战俘纪录片上、我也认出他来了,看他们越战俘在我们国内还是非常开心的,吃、穿、住、用都不愁

第十章——挺进代乃

1979年2月22号,我和刘华祥,舒本江我们全班战友一起还在聊天说,我们在这里天天都会听到枪炮声音,而这几天听不到枪炮声了,感觉不习惯,也许我们离前面进攻部队不知道有多远,再说遍山都是中国军人,我们可能不会和越军正面交锋,来一趟越南参战,连越军什么样都没有看到,就跟随其他部队后面跑一下,到底战场是不是象电影里那样、生死浴血奋战面对面打,各战时期的战斗英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等战斗先烈历历在目,我来参加中越战争,在死之前也要打死几个越军,为自己的牺牲捞回几个越军抵押,那才是参战的骄傲和自豪感,这也是大家的想法。我们深知上了战场就没有想活着回家,要是这样跟随跑一下战争结束我们就回国了,那才真不好意思,这也算打仗?大家真的想面对面打一下,这些想法还在继续深思还没有结束时…….。

下午16点左右接到部队命令:我们七、十班配属二连,要求部队全副武装紧急集合听令出发,各人抓紧时间检查、双脚帮腿带是否松紧适度,再看背蓝内装、(吊床,毛毯,塑料装尸袋子,雨衣,压缩饼干二斤,菜肉关筒二个,静水药片,风油精,白毛巾,急救包,脚下用的防滑齿板是否完全),炮驾,四颗手榴弹,二百发冲锋枪子弹,水壶,整过重量50斤左右不等的个人负荷整装出发,我跟紧班长依次全班纵队前进,当天下午出发时,其实我们全都真正不知道上代乃血火交锋面临生死一绝,部队行进中我们爬坡上山,过水沟,路窄、穿密林,没有路我们就用刀坎断山林腾腾网、开辟一条前进之路,一会儿一个个“往后传,左手臂扎上白毛巾”这样的部队行进口令传递,要求声音小而清楚还得快、准确无误传到位,大家迅速把背蓝内的白毛巾、拿出来扎稳在左手大臂上,当然也有相互帮着扎白毛巾的,这样以示夜间行进标志,分清敌我。下山后在公路上四路纵队前行,公路上全是中国军队,没走多久又进入山林,天色也就这样慢慢慢慢就开始黑了,我们就开始进入黑夜了,走啊走啊真的很累,但也不怕累更不知道累,再累都得坚持跟上,这个标志很重要,如果说左手没有白毛巾,那就意味着不是我们的部队或者说是敌人。在天黑后的密林里,又进入伸手不见五指的路段,大家一个挨一个、后面的战友用手牵上前面一个战友的后衣,艰难而无声响的摸行。当前面无路可走时,就用一班一把的砍刀,快速砍断草藤,寻求一条前行之路,我一手抓住班长的后衣扛着炮架前进,舒本江扛着炮身紧跟我后面,他高我太多,在山林前行时难度也就相对大,一会他的炮身会碰到我的炮架、一会又碰上我的头,一路磕磕碰碰,这样艰难前行时间没隔多久,我们7班、.10班和重机枪班与前面部队掉队了,当时的心情真是乱得七上八下的心慌和惊慌,夜间密林掉队还迷路,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想象,没有跟上部队被甩而脱离大部队,无路死困一处被越军消灭我们的可能,但是作为伟大的中国军人我们怕什么!迷路不可怕,动脑想办法创造条件绝路逢生也要冲出去,这时只听到我班长张正文说,不要怕跟我朝前走,我们就这样惊慌而又冷静,坚强而又勇敢,困苦艰难的摸行,克服重重艰难,鼓足士气,绝路逢生,走出丛林。天完全黑下来了,在密林里行进、真是伸手不见五指,给部队前进代来很多难处,部队口令“往后传跟上”,班长说,“用一支手抓住前面一个人的后衣服、一个个的紧跟上”,同时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和光,有时一不小心,武器会碰到人的,还不能发音吼叫痛,就是碰流血最多自摸一下也看不到,再痛也得一个字‘忍’,我和本江的炮架炮身,有时不小心会穿越密林腾网而过不去得从来,一、会误时掉队,二、还会无意伤击到战友。在这危机的时刻,虽然此行凶多吉少,但要想办法保全自己不掉队,跟上部队走出密林和黑夜。

天下着毛毛细雨、下山坡抖路又滑,时有敌情出现,时有中国之前民工抬护伤员下山,抬尸下山,清楚的记得在下山时,我们赶上了一次民工抬尸下山,两个民工艰难的抬着一个牺牲烈士,路又滑,当时的场面我看到,“把牺牲烈士的双手和双脚用带子,合拢捆上,背向地,面向天,用一根竹竿从双手双脚中穿过,就象我们这农村抬猪一样,非常艰难而又小心的往山下抬,因为路窄,我们就从尸体旁边超越而过下山。又没走多远有一个半山坡水沟边,由于路小、又滑、难通行,有人就抬了一个裸尸体垫路、我们就踩尸而行,这个死尸是中国人、因为肤色很白,面潮地背向天,整过屁股有菜盘大一个坑,是炮弹片炸掉的,并代有一丝丝难闻异味,因为气候很热,我们就这样用脚踩尸而过。这个故事不是今晚的经历,但此情真实不假。

当我们夜间快到无名高地的时候,一处山岩有十多米高吧,挡住了我们的前进之路,前面有声音,估计是我们的目的地----无名高地,怎么办?我们就一个挨一个小心坐地往下滑,稍有不慎就会滑到更深的岩下,甩死无凝,这也是23号战斗结束后看到的,当我们安全滑下后,没有一会儿就到了无名高地山下,我们班在前,七班因走错湾路还没到。

多消灭一个越军,自己牺牲都无所谓,宁愿牺牲,绝不当俘,为了祖国为了全家光荣,决不当叛徒,这就是我参战的决心。

第十一章——血战代乃

当我们十班赶上无名高地时,也许是23号零晨1点左右吧,在暗淡的夜光中,我看见很多人在地上,横七竖八、是牺牲的烈士还是入睡的战友们?我真不敢想这就是尸体,其实这就是22号和越军浴血奋战的结果,全是牺牲的战友也许还有越军的尸体,我不去多想,更没胆量弯腰护身去认真看清楚,的确我当时怕这是尸体,大脑就去直想自我安慰,这是辛苦一天后的战友在青松就地睡觉,这是我无知的第一想法,还好这是夜晚,要是在白天能看得清清楚楚,那形体惨状、血迹弹孔,残缺肢体,五官怪象、中越残尸,你说这恐惧有多可怕?虽然说我当时是一名真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新兵,其实也是一名刚离开父母的高中学生、小青年!,这就是我当时不愿意面对现实的心理想法,是尸体但我不能去想这是尸体,人生从来没看到过尸体,更没有看到那么多,好在是黑夜哦,要是在大白天,那真不知道全吓到什么样子(别从政面看我这军人,的确是当时的心里之想,有这样的想法真不只有我),当我还在继续想又怕时,班长叫我:包建成,快去向二连连长报告,接受指定我们的炮位,我立马小跑去寻找二连连长。

我弯腰视看非看快速反应,双脚寻找落地回避地上每一个烈士,小心千万别把脚踏在他们身上,从左至右顺时针方向在山上去寻找二连长的路上,就听到有战友说,这地上全是116团白天战斗下来的尸体。啊!真是吓得我心跳加快、在这可怕的夜晚不能去多想,头脑就想这是我们战友辛苦了在睡觉。当我找到连长报告时,其实是听到他的声音,知道是二连长,因为是黑夜,“报告连长,我是无后座力炮,前来向你报到,请指定我们的炮位置”,连长给我指示了阵地的大概位置,当我返回时、全班人马都已经基本到位了,然后全班进行了轮换挖战壕,这个战壕其实也是现成的,我们在继续加深加长的扩大,我先把炮架放地上,就坐地闭目而休,舒本江也把炮身随地而放,刘华祥也在我身边而坐,我们都自觉轮换挖战壕,其他就地休息,都没去多想什么,更不知道今晚会发生什么,就是疲劳想休息。由于我们是一个加强步兵连队,加上其他兵器连队配属,近200人左右吧,兵多在无名高地,时不时会发出声音,而暴露了我们。当我第三次下去挖班上的战壕时,这个战壕长有2米多,宽有近一米,深有1米多,大约在23日早晨5点左右,天还没有亮,越军首先用机枪啲啲啲啲哒哒哒哒哒,一阵枪射、轰隆、轰隆、轰轰轰炮轰声,狂轰乱炸,同时向我高地雷雨似的扑打而来,由此,著名的无名高地“代乃狙击战”打响了。

枪射、炮轰、人叫、阵地忙、真正的战斗开始了,当我听到战友啊….,哀哟,那撕心裂肺痛苦吼叫声音时,知道有战友重弹负伤了。是死、是伤、是残、是活,这些在脑子里一闪而过不多去想,全都会有。与此同时,在我战壕里,很快就有几个战友压在我身体上面,当时的想法是,我能支撑住吗?这样也好能保全自己,但突然又想,如果上面战友被打伤打死,把我压在下面,我动弹不了,也会被活活的压死在战壕里,没有由我多想,很快我身体上面的几个战友全都离我跑走了,寻找战壕与敌对战,我也以惊人的动作,赶快跳出战壕往山顶跑去....。

[b]由于慌忙,忘记带上自己的武器——三角炮架,我又和刘华祥战友,从山上跑来战壕边,途中真是连滚带爬,看到自己的武器时,单手握住炮架抓牢、弯腰快速往山顶跳动,脚下被树枝绊倒,又爬起来继续再跑上山,班长看到我说,对准前面架炮,放下炮架架好炮后,我就没有事了,为了隐蔽自己参加战斗,我东看西找没有自己的隐身处,我就跑在我们炮前方的步兵战壕内,天慢慢亮起来了,各种炮弹着地,轰隆、轰轰的的炸声,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嘟嘟嘟各种枪弹声、火光冲天而起,战友间的吼声,叫骂声不断,也不停的有战友负伤和牺牲,敌人冲上来了,给我狠狠的打,战斗打得如此血拼,死拼,忘我的拼,朝着敌人的方向,射击、投弹,机枪扫去。

在步兵战壕里,我的右边是两支重机枪,一支枪管被打红了,无法再射击,就甩手榴弹炸向敌人,打死越南狗日军的叫骂声,我左边又有3个战友重弹倒下,没有留下任何话语就牺牲了,我的老乡二连战友张方田、也在用半自动步枪射向敌人,这时听到有战友说,连长牺牲了,为连长报仇,那仇敌心情更加提高战斗士气,我叫二连老乡张方田,在他左边牺牲战友那里,给我一支二支三支半制动步枪,我们就一上一下交替掩护的向山下越军射击,冲锋枪我会用、瞄准射击和装子弹,因为班长有冲锋枪。这半自动步枪我知道射击操作,也就是说,扣班机、瞄准射击是没有问题的,子弹射击完后我装压不来子弹,我只有光眼看、心着急、自己没有办法,大脑在想,战场上没有武器的兵、会怎么样自己很清楚,那就是必死无疑。记得这半自动步枪、一个弹甲只有9发子弹,冲锋枪弹甲是30发子弹。手榴弹要统一集中用,因为不够用了。

这时二连通信员,我的校友游光良,也来到战壕我身边,我就叫他帮我把打完子弹的步枪,押装上子弹,因为我押装不来子弹到枪上,他帮我把身边的两支枪装上子弹后,立马离开我往上山顶跑去了,我正在战壕里埋头学装第三支枪的子弹,我和张方田聊天说,我们回不到家了,心里确实悲哀,又看到张方田左边倒下一名战友,就在此事不久,张方田扑向战壕,向敌人射击时,突然,张方田头脑左额额头上重弹,有一个乒乓大的弹孔,喷出二托脑浆在我身上,立马用我不卫生的手掌去堵住那洞,不让血再流出来,可那血洞温度很高炀手,我快速将左手上的白毛巾取下,为他把头脑伤口包扎,因为是战友,更是老乡,我一定要救他,我正在救他还没有包扎好头脑,在那特定条件下救援难度太大,当他头额重弹后,真的眼睁睁看他重弹,流血,没有说出来一句话,更没有生死动弹一下,无语没有表情的就牺牲在那时刻,我们更不知道,在最后那一点时间里,他们会想些什么,想必烈士们“在我倒下瞬间,我多想亲人和战友在我身边,用最后一点的时间,诉说对人生的爱恋”,当时我没有为他流泪,也流不出泪,根本没有心情和时间为牺牲战友流泪,这是生死战场,可还没有让我把他头脑弹洞完全包扎实,突然:战壕右边战友对我狠狠的怒吼道!“别救了,敌人向我们冲上来了”,这声音坚强,气愤,更是与越军一决浴血死拼之气势,双手放下张方田战友,起来向战壕前一看,啊!真的看见一个、个子不高,穿着越南军服,黑皮肤,离我们不到30米远,象电影里日本军人冲山一样,端枪弯腰正面向我们逼来,狗嘴里还大声用汉语嚎叫,“缴枪不杀”,这真是生死一绝了,此时我身边真没有几个战友了,突然一棵手榴弹在我战壕前2米左右作地,就在要爆炸前一瞬间,我头脸扑下前沿战壕,“轰”的一声炸开了,声音正晕了我头、泥土在我头脑身上盖了一层,就在我头晕眼花还有一点意识,认为自己死了或者负伤是垦定的,不由多想,我坚强抬起头来,意识性的,将头脑左右几甩,很多泥土从头脑上掉下来,这感觉好,好象没有死,我再用左手带掌臂,从头前摸到脑后,放下手来一看,没有红色的血迹,再重复一遍摸头动作,再看看手,啊真的没有红色的血迹,我还没有被炸死,再看前面那越军没有了,我身边也没有几个战友了,这时二连指导员“邱华”从山顶下来,到前沿战壕我身边,他坚强有力的高声喊道:战友们,给我狠狠的打死越南狗日的,给牺牲的战友报仇,什么同志加兄弟,打!打!打!。他也甩了几棵手榴弹给越军吃,而后他又跑向山顶。这样的场面,作为亲身经历者,谁还能忘记呢!那真是刻骨铭心,永记脑海,终身难记,35年来,只要想起无名高地的激烈浴血死拼,脑海里就会出现这样的难忘场景。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随后我也离开了前沿战壕,向山顶跑去,刚跑到山顶上,看到我军战士抓到了一个战俘,战俘说向我们投降,有战友说:不用了,就地枪毙,绝不留活口。此时我正路过,又看到七班战友杨家良,头部负伤包扎正往山下走,我俩面对停下来,那痛苦的表情,我对杨家良说:你现回国治伤,你活下来了,我还要继续战斗,要是我牺牲了,请你一定要到我家看看我的父母,一定约!他也点头回应了我。

我又往山边走去,一眼看到我们的察副营长和二连指导员邱华,在无名高地后面半山坡呼救,请求支援我无名高地。不记得是谁在叫我、去找我们排的一个张副班长,我又前去寻找,刚跑到战壕边,一阵密急的枪炮声,又开始激战起来了,我又立马回避起来,没有一会,也许双方弹尽粮绝,各种枪炮声慢慢由密变希,走向停战结束战斗,时间也许是午时了,激战的无名高地代乃阻击战斗、就基本停下来了,双方伤亡惨重。

接着是下来清理战场,全班战友会合了,这时才知道我班战友二炮手舒本江,光荣的牺牲了,班长张正文和云南昆明新兵孙红书负伤下山了,全排一个牺牲,四个负伤下山治疗,据七班贵州战友伍明和回忆说,当时我还呐喊过,“为舒本江报仇”。

下午全排进行了再次清理合并,我们班活下来的四人,又立即合并在七班,看到地上牺牲的战友,没头,少手,缺脚,伤痕血迹班班,各种姿势都有,心里非常难受,人的精神也是木头木脑可怜的样子,这就是战争,真是欲哭无泪。接着就是各班派兵出公差,内容是,把战场上牺牲的中国烈士收回后山集中,运回祖国进行安葬,当时七班长叫我去,其实我不愿意去拖尸下来,看到烈士的面貌会难受也可怕,不过还得接受命令去拖尸,我走向山顶,无力无神的就进拖了一个,身体都硬了、头脑是偏的,弯手弯脚的烈士下山,真不敢多看那烈士的脸面,实话说还是怕,当时对生命绝望,牺牲是必然的,只是时间迟早而已,根本没去想活着回来,生命延续,因为亲眼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年青战友,眨眼之间,就阴阳两隔,青春消失在人间,而他们大多是没有成家的人,只是因为祖国的需要,参加了战斗,为保卫祖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牺牲在异国他乡枪弹之下,消失定格在1979年2月23日上午这一天,终结在代乃无名高地,想想就感觉凄凉和悲壮。

当天晚上我是和许亚平,住在无名高地后山坡一个二人可坐睡的弹坑里,因为我俩是三炮手,晚上为防露水,上面盖了一个自己用的雨衣,在此高地的几天防守中,我们都是和七班一起修整待令再战。烈士全由后勤工作的战友和支前民工,一个个抬下山,装上汽车拉运回国,进行清理、统计、整容后埋葬土里,那时没有进行火花,尽管如此,山上的尸、血臭味也是难闻不可回避,好在越南2月气温不是很高。记得在此高地吃米饭时,战友都没有吃饭的碗,怎么办?有战友就用芭蕉叶当碗装米饭,也有战友就用自己头上戴的汉渍怪酸味都有的帽子,取下来装米饭吃,没有筷子全用五指手爪饭而吃,还有战友就用双手常碰着米饭往嘴里送,每人有一托煮熟的肉大大的,没有水洗手洗脸,手脏脸又花,大家相互看到对方的吃像都苦笑不出还可怜,要是现在看到这副副吃像会把肚子笑痛的,这就是硝烟弥漫战场的军人生活写照。

我们和舒本江一起度过了人生军旅情缘,从1979年12月25日深夜,到我们十班相识、共同生活战斗、到最后阴阳相隔共计才60天时间。短暂的军旅生涯,因为硝烟战火,他走完了他那短暂的人生路,逝去了那花一样的青春年华,在自卫还击战斗中。他勇敢顽强,不怕流血牺牲,在越军的炮火下,流尽了身体的最后一滴血,把青春奉献给了祖国人民,去了另一天堂,长眠在祖国的边疆红土地上,真是一座石碑,刻上了牺牲战友的名字,一抔泥土掩埋了烈士的青春,曾经朝夕相处那活生生的战友,征战时我们并肩出发战斗,归来时却再也找不回来那熟悉的面孔,硝烟远去,军魂永存,失去战友的哀痛,那段南疆战火的经历,令我们今生难以忘怀。

第十二章——沙巴“遇险”

1979年2月27号中午吧,我班合并跟随七班时,上海警备区76年入伍的浙江宁波老兵鲍小根,从上海警备区紧急赶到前线补充增援充实到班,因我班人员缺少,而正式补充到我班。七班长孙文权,77年湖北城市入伍兵,又带领我们七十配合三连队,沿着山区,直奔沙巴方向,准备再次攻打那里的顽抗越军。

当我们沿路边半山腰前进不远,三连指导员带先头尖刀班,遇到山上敌人的堵袭,我们全部又进入战斗状态,哒哒哒,几声枪响后,三连指导员英明桥同志,在半山林中身上重弹,通讯员,龙泉驿同安老乡林家才,赴护上去救指导员也中弹,由于伤势太重流血不止,不久两人都牺牲在此山上,接着又冲上去几个战友,因越军在山顶上熟悉地形,我军在半山坡,在时有时无的枪声中要攻上山顶实有难度。

公路上有50军的大炮,他们得知情报,准备用炮向此山上轰炸攻击敌人,当时山顶上只有几个顽敌,而我们是一个加强步兵连近200人。我们也在此山上,得知这一情报后,那时的通讯相当落后,军与军之间能联系上,我们13军这个连队无法用通讯与50军大炮发射现场联系上,一时大家都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急急、真急了、怎么办?不尽快和山下公路上的50军炮阵地联系上,50军大炮往山上轰炸,我们是没有任何办法回避轰炸的,那就会出现中国的军炮,炸死中国的军人,那才会是天大的悲哀,说是迟那是快,在这千钧一发、万分情急之下,有人建议别怕暴露自己,大家要快,大声用嘴吼,向50军炮阵地求救,于是大家面向山下公路吼道“50军战友们,我们是13军的在山上,不要向山上开炮!不要向山上开炮,没有统一的语言……”各种语句都有,能听懂是中国汉语就是求救目的,如此、反复、混响、高昂声,在越南的群山之中不断的回荡,气势宏状,响彻云霄。也许50军的战友听到了这宏伟响亮的求救之声,果然没有向山上开炮,我们才免遭误炸,感觉如获新生一样,真的险成战争悲歌。此山上没有枪声时,我们又进行了搜山,结果被我们击毙了几个越南民兵,之后在没有越军的伏击下,我们继续前往沙巴奔赴。

27号这一天,也是我19岁的生日,只是当时因战争而不记得,更不可能去想,因为这个生日对我已经不重要了,时时面临牺牲,这个生日是在越南境内的炮火生死线上度过,这一天,还差点遭到友军的大炮轰炸,现在回忆想起来,觉得那更是一个特殊的、今生都不可能再复制的特别“生日”。

天黑前我们到了一个比人还高的茂密茅草山,离沙巴还有点距离,我们原地休整等待命令,各自都在挖自己住的猫耳洞,我和刘华祥,就在这一人多高的茅草山腰上,用小铁铲,一铲一铲,人休息铁铲不休息,我和刘华祥轮换用手挖,手臂粗的树根,几铲下去就一分为二了,全身被汗水湿透,手也打起了血泡,也不感觉到一丝的“疼痛”,也许当时真不知道什么叫“疼痛”,一切忘记自我的麻木,当时真是力大无比,一气合成。没用多长时间,天黑前很快就挖好了一个2人隐蔽的山坡潮湿“猫耳洞”。现在回想起来,战争状态下的那种快速动力的源泉,真是不可想象,这种动力只有在情急事中能出现,晚上我和刘华祥在这猫耳洞坐着摆龙门阵(聊天),对生命的绝望和希望,我和刘华祥就在这潮湿又小的二人猫耳洞内轮流警戒。晚上不能同时睡觉,以防越军偷袭和随时可能战斗。一人休息一人警戒,二人一处相互照应。部队为前线保送了香烟,刘华祥会抽烟,我不会抽烟,没有办法,我们就商定,烟要抽,火光要隐蔽,更不能引起火烧茅草,我就和刘华祥轮换着一支支的抽烟到天亮,抽得我头晕目眩。

在住这茅草“猫儿洞”山上的几天里非常隐蔽,压缩饼干一片吃一次足够了,可我们分成一片三次吃,因为怕缺食。前面的枪炮声由多变少、这也说明我们离前方越来越远。

3月5号吧,我排七班,十班两个老乡留守人员兰玉金和郑树青,也来到此山上到了我们班。3月6号这晚上我拉肚不止,没有救急医药品,我在想怎么办呢,部队第二天就要奔赴沙坝战斗,而我的体力明显很弱,那还有什么办法呢?除了坚持还是得坚持,生命在此于举,困难自己克服,这就是战争时期。结果,我们接到通知,还是原地待命,没有去成沙巴。

3月7日下午接令我们要撤军回国,这一消息怎么都能让人兴奋,战争结束、撤军回国、生命延续、希望所在。

第十三章——撤军回国

当我们天黑前行动在快到公路时,情况发生突变,由于前面部队撤军心迫切,撤得太快,没有做到掩护交替撤军、被越军反攻袭击我们,由此有一个连队伤亡惨重,不得不再返回山上坚守阵地,为很很的打击越军,将前面一山,集中各种炮火把泥土炸翻了一层,到3月10号傍晚我们得令才撤军下山回国。

一晚上徒步回国,我也在想,在回国的路上,必须坚持打起精神,不要被越军在此时用冷枪被打死。一路希少的枪声也时有时无,当然这一晚撤军之路,也有个别战士被越军偷袭枪打致死,我们也紧张,由此更对越南的可恨,一路我们对越南百姓也的确进行了见牛就杀,见房就烧的感觉,火光时时在夜间出现,那是对越军的痛恨,在这撤军回国的晚上,没有走大路,全是乡间小道,虽说回国全身是劲,但也走得小心、也走得疲劳,防越军的伏击。

从10号晚天黑一至走啊走,经过5个小时左右走、停、跑的路途小道,到零点后我们通过红河俘桥时,那心情真是有说不出的味道,生命时间由此延伸,未来幸福会有我们,回家报喜心中坦荡,将是社会尊重之人,我们回国了,再见吧中越战争,现我从战场是凯旋归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可有的战友就牺牲在这场战争中,永不再现生命,一路过去而不能一路回到家的战友失落感让人难接受,特别是烈属们,但烈士们浴血奋战、英勇顽强、敢献生命的伟大事迹,崇高品质、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回想到这场景、那真是心酸难受、想念牺牲的战友们。

当我们在11号晚零点左右回到祖国的怀抱时,我们凯旋而归,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真的活下来了,死字已经被甩在了越南,紧张的心情一下松了下来,无法用任何言词能表达,生命希望所在,死字甩在越南,人的精神还是那样太疲软了。回到祖国领土安全,在疲劳国土途中,道路是不平的泥土、坑坑洼洼,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走,而人与人的前后碰撞也再所难免,扛着自己的武器及其他物品疲劳到了急点,一边走路一边睡觉,那真是听令休息、倒地就睡,听令行进、起身就走,这也是军人雷厉风行,军令如山的再现。人在疲劳时走路会睡觉?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天方夜谭不可信。这也是小时候听我父亲对我们说过,我有记忆,那时因为家穷贫苦为了生活,经常连续干活到深夜、那时路况条件更差,累得父亲真是走路都在睡觉,当时我也不相信,当我有这次人生真实体验后,才联想到儿时父亲对我讲这样人生经历,确实就是这样,走路睡觉,这一千真万确的事实所在。如今的人也许不会相信的,身临其境,便知其因,人世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的。

当我们部队回到临时驻地(驻地地址地形)在一河边,战前部队搭建的竹棚子,好多战士趟在平板通铺竹床上休息,还没有解开被包,早上一位中年妇女用竹篮双手为我们端来了已经去皮,破开成小块,可立即送嘴就吃的木瓜等当地水果,挨过叫我们一个个士兵,“辛苦了解放军,来,吃点水果吧”,好多战友累得不想坐起来吃,因为全身疲劳,脚下有泡,那中年妇女就像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给一群自己的儿女们端来水果,爱护真心的给儿女们吃,生怕那一个兵没吃到,有的士兵想睡觉休息,中年妇女说:“起来吧,吃一块再睡”这真情让我们这些当年还不到20岁参战军人感到幸福、光荣、自豪,当时的场景让我一生记在脑海里无法抹去。

上午我和一些战友跳下不深的河里、洗了一个冷水澡,从2月16号穿的白衬衣到3月11号,没换没洗、又穿了回来,可想白衬衣的颜色全部变了。我和一些战友一样,不管今后有没有部队发的衬衣换洗、硬是把这参战中变色的白衬衣,脱下丢了随河水流向远方。看到自己的双脚掌,全是雪白凹陷的皱纹、就象河里掩死几天的尸体一样,皮肤白而无血色,水泡在脚掌下早已经破了,这才感觉到一个字“痛”。在河里没有洗多久就上岸休息,全身真轻松,大多战友一睡就到了下午,这一觉睡得好安全、青松、舒服哦,午餐都没有吃。

部队回国后在云南边防休整和学习一个半月多时间,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关心和慰问,中央歌舞团在“宾郎寨”、对参战子弟兵进行了慰问演出,在我们去“宾郎寨”一路上,看到有很多小山包、埋葬着自卫还击战牺牲的烈士,当时没有墓碑的土葬,公墓很原始不规范。中央慰问演出、应该是一个白天,记得我当时听到,“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血染的风采”等歌时,就好似专为我们参战归来而写作演唱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边疆的歌儿暖人心,声声战歌唱亲人,唱亲人边防军。也许我告别将不在回来,也许我倒下将不在起来,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是有我血染的凤采。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幸福的妈妈…….”,当时真感到无比自豪和无尚光荣,好多军人听到这些歌时流下了深情的眼泪,心情也很沉重,还没有从战友一道浴血奋战的影子走出来,在来回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好几处山中的烈士陵园,陵园中一个个小土堆、就知道是一个牺牲的烈士墓、最起初的烈士新墓很简单,来不急用石碑克字,烈士的悲歌“我不愿点燃鞭炮,我怕惊扰你长眠的英魂,我只想点支香烟,静静地陪你坐一阵,我不想流下泪痕,我怕你看见会睡的不安稳,男人流血不流泪,南疆的土地被你鲜血浸润,一座石碑刻上你名字,一红土掩埋了你的青春,战火洗礼过的军旗呦是血染的风采 血铸的军魂

1979年4月底,我们部队就陆续开始从红河边境撤离回营,从边境坐汽车于5月1日到了昆明军区步校,一路美景如画,和出征到边疆的心情正好相反,祖国啊母亲我回来了。记得在昆明停留2天休息时,都想在云南昆明购买些生活品、回家孝敬父母亲人,因为70年代生活品全都是按城镇居民人头计划供给,还要各种供应票证、加人民币一起才能买到一些生活用品,而且是限量不可多买。由于我们是军人而且是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当时盛行我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响遍全国,这是我们的自豪和骄傲啊,也是我们军人的神圣所在,由此也许当时打破常规,对参战军人网开一面、开放供需,每人限量购买糖类可以不要地方供应票,只要人民币就可以购买到,这也是在昆明步校我们才能享受这待遇,但是也要限量,十斤上线,如果在昆明地方购买是不可能享受这样的待遇,我当时买了八斤冰糖,二斤白糖带回家,这在当时也算是够奢侈的了,心情也是无比的喜悦,人生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而且不要糖票就能买到,那种感觉,很自豪。

十四章——凯旋回营

记得好像是5月6号,我们坐火车从昆明市回到了成都火车北站。下火车后,部队列队步行到成都火车北站军供站吃午餐,那么多的军人列队行进,很多民众看热闹,一是军人列队好看,二是参战归来,活着回来是英雄,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部队行进时,在众多的民众人群中、突然我眼睛一亮,在民众人群中,看到我们家隔壁的两个张姓和陈姓的邻居,我一边走,一边和他们俩打招呼,因为队列行进时我不可能擅自出列,我只能兴奋自豪的呼叫那位陈姓的老师,是我上中学时的生物老师,他俩也看到了我在队列中,我好高兴、好激动人心哦,那幸福的感觉只有我能体会到,他们知道我当兵就参战,看到我活着回来,回去一定会给我父母亲说:“你儿子打仗回来了”,父母及家人那高兴,自豪、幸福感是可想象的。其实我招呼他们、就是希望他们回家后告诉我家人,因为全公社这一年就二人参战,一个是知青、一个是我,二个城镇兵。就在一周后,我亲爱的父亲和我的三姐,在事先没有通知我的情况下,在我回营房后到连队看望我,那时部队专门为归队战士的亲人、来队探亲作了一些准备和生活接待,我陪父亲也在部队玩了二天,父亲就回家了,那时很多战友的亲属、特别是我们成都当兵的家属,络绎不绝的来到部队看望参战归来的子弟兵。当地政府和老百姓也是自愿的给英雄子弟兵送来慰问品,一段时间部队营房里亲人、老乡,前来探望的的确不少。

参战回国后,在立功评选上,我们班因作战英勇,战绩卓著,牺牲一人,安辉太湖的舒本江烈士、受伤二人班长和云南一个新兵,全班被评为集体二等功,班长和舒本江烈士被评为个人二等功,孙红书和刘社当被评为三等功,我得了一个营加奖。班长养好伤回到部队后调升为连队司务长,立功评奖就和单位评选先进一样,定额分配,负伤的战士原则上都立功,这里有面对面和越军同战生死,幸存下来而又没立功的,也有一枪不放,没有和越军作战,而又立功受奖的,作为我来讲幸存活下来就知足了。中央为所有参战人员、支前民工也发了一些慰问品。

回到营房后,大概6月份吧,连队进行了人员班级,兵种的大调整,我还是在10班,但把我调到了饲养马班去了,当时自己也想不

通,自己表现也不差,为什么就调我去饲养班饲养马呢,天天和马在一起,但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

全连队12匹马,10个班一班一匹,连值和后勤各一匹,每一个人迁养一匹,马是吃稻草和饲料的,每天要给马儿用闸刀闸稻草节、做马饲料。马圈粪便每天轮流要清扫,真是臭味难闻又恶心,当我每一次清扫马便时、都会反胃想吐真难受。12个迁马战士,就睡在马房边的一个房子里上下床铺,那臭味也就随之而来,天天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上,虽然这样,我也会静静的忠于职守本职,每天认真的饲养,把马牵到营房外放养和洗澡、训练。由于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饲养马近半年时间后的79年底吧,又把我从饲养班调到十班,被连队任命为十班副班长。

我们住在一个小山坡上,每一个班都有一小块土地,副班长管生活,得看这块地种植的菜好不好,其实全连队十个班的菜地,我们班不前也不后中等偏上吧。那时是计划经济,全连队130人左右,每天每个军人只有陆角贰分钱的生活费,猪肉柒角伍壹斤,连队一天只能吃十五斤左右的猪肉、加上其他菜和肉一起、用大锅钞,一般是二菜一水汤。吃饭是列队依次进行,以排为单位就地围拢一圆圈没有餐桌,生活不怎么好,但米饭能让你吃饱,菜难吃不送饭,冬瓜、南瓜做菜,有时我们就在地里讨二个辣椒,在伙食团手抓一点盐吧放在水泥地上,辣椒沾盐吧做菜下饭。国休假部队会餐,有几个菜、没有餐桌,以班为单位喝酒,用一个口盅相互传送你一口、我一口原始不卫生的喝,因为是军人也得战备,所以基本没有喝醉的战士,那一种穷吃也很热闹,当然也有不会喝酒的,我就是从当兵才学会喝酒的。

四年军人义务时间,我也回家四次,第一次是参战后的第一个春节,部队另时放我们成都兵,二三次是病假后回家,第四次是有探亲假,四个生日,第一个是在越南生死线上过的,后面三年都是在营房过的,每到生日那一天,就俏俏用自己的口盅,打二个生鸡蛋加白糖再加开水冲搅拌后喝下,这感觉也是真好哟。

80年连队又选送我到团教导集训队培训,我的各项军事训练木马跳跃,单杠双杠和实弹射击特别是运动坦克射击成绩显著,集训结束,回连队后,80年底又被任命提升为十班班长。81年底的连队三个月新兵队列训练、我是二个新兵班班长之一

十五章——光荣退伍

在80年连队推荐我读军校和开小车,也是被人所替,无缘于上军校和开车。我本想81年入了党就退伍的,因为全连100多人,每年只有上下半年2个入党指标,由于其他原因,我81年入党被他人所替。82年3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当兵四年、年年是连队以上的先进个人,实话说叫我在部队继续干,我是不愿意的,当兵不能一辈子,最终得回到地方生活,这是我当兵的真实想法,82年底,我被评为全团先进个人之一,并在军旗下照相留影。

我于82年10月退伍,13日退伍回到家,等待工作分配。

四年的军人生涯,部队历练、军人作风,养成了耿直的性格,真挚的情感,也造就了我说话做事都是实在待人,对部队军人的感情也是浓厚的。军人之伟大,在于他不怕牺牲,个人的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奉献祖国和人民,军人的天职是保家卫国

30多年来,对战友的生死之情没有忘记,由此,军人生涯是我人生中伟大而神圣的一部分,也是我人生独特而难忘的经历,我会一生难忘、永刻铭记。

在我34年后的参战日—2013年2月17日,也许自己的灵感得到了释放,部分军人生活过程,涌入在脑海不断闪现出来,又像流水一样源源地流入到笔尖,形成自己军人的历史回顾。当我草拟出这个回忆时,反复修改近10次,耗时9个月,也得到了网络朋友真诚的帮助,好些时间在电脑上久坐修改回忆、眼睛疲劳流泪,自我感觉还是不怎么理想,就其原因,的确因文化太低所致。我通过这次写出了我的部分还能回忆起来的经过,今天我终于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真正心愿——军人生活回顾。同时在这里我要真诚的感谢帮助、关心我的网友和战友们,特别向你们敬一个退伍军人的——军礼!!

2014年很快就要到了,祝愿所有朋友战友新年快乐,家庭幸福,万事如意,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