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22-1900英国步枪革新2---雷汞击发篇

 巴祖卡 2014-02-22
18,19世纪,尽管专业的军事工程师已经存在了很久,但令人的惊诧的一点在于——这一时期革命性的军事武器革新几乎全部来自民间发明家...也就是和军事八竿子打不着边的大大地良民。
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说到的,击发枪机/雷汞的发明者——亚历山大·约翰·福赛斯(Alexander John Forsyth)

1768年12月28日福赛斯生于苏格兰阿伯丁郡教区贝尔赫维,之后的岁月虽说历经坎坷,但他始终顶着该教区牧师长的帽子直至去世。


身为一位以教化一方为己任的牧师(你如果非说他是加血的某也没办法)福赛斯本来一辈子都不应该和军火扯上关系,可福大牧师偏偏有一个爱好——打猎,而且从之后的表现来看,他对打猎的热衷程度需要用更夸张的形容词来表达。
明火枪时代,火器在发射时时产生的延迟和火光无疑是非常令人沮丧的事情,猎物因此逃之夭夭的情况屡见不鲜,酷爱狩猎的福赛斯也是深受其害,但是另一方面,他不愿像大多数猎人那样手抱燧发猎枪一直用到死,他希望得到一种可靠,安全而且不会暴露目标的新式武器来对抗它的敌人......我指的当然不是昨天欠他两夸脱牛奶的张三。
幸运的是,福赛斯首先不是一个伸手党(如果是的话该怎么办呢?......超大的亲?铁血的愤?二吧的基佬们?谁有开枪的时候不冒火星的枪?我打猎的,猎物总是跑丢...谁有解决办法能回我一下吗?三百六十度拜谢!)其次他是一个博学的人,他崇尚知识,一如他信奉上帝一般。
福赛斯了解到,将金属溶于酸溶剂可以获得一种不稳定的化学物质,塞缪尔·佩皮斯(Samuel Pepys)在他著名的日记中曾经提到过威力可观的雷酸金(拿金子胡闹闲的有毛病),1788年法国化学家克劳德·路易·贝托莱(Claude Louis Berthollet)通过化学方式合成了雷酸银,这种物质依然过于敏感甚至不允许碰触,1800年,英国化学家爱德华·查尔斯·霍华德(Edward Charles Howard)通过将汞金属溶于硝酸并混合乙醇获得了足够稳定的物质雷酸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雷汞了。

最初的阶段,福赛斯试图将雷汞和氯酸钾(同样由贝托莱发明,出现于1786年)混合成为一种比黑火药更加敏感的推进燃料,毫无疑问的这项尝试以失败收场,然而福赛斯那富有苏格兰调情...苏格兰风情的固执不允许他撂挑子,他转而开始另一种尝试——利用不稳定的雷汞来引爆火药,雷汞威力巨大,但极不稳定,这一缺陷使其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困难重重,然而福赛斯却将这一缺陷转化为一个巨大而且必不可少的优势,所谓小谋成大事,福赛斯这个小小的想法最终诞生了近代军事发展史上最伟大没有之一的革新——击发系统。

在一系列的试验之后,福赛斯制造出一个精巧的装置,由于外貌酷似香水瓶,福赛斯设计的枪机被称为'香水瓶’击发枪机(Scent-Bottle percussion lock),这也是最早的击发枪机。


香水瓶特写(双扳机结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支双管猎枪),枪机装置的小瓶中装有雷汞粉末,发射几次后就必须重新装入一些粉末,雷汞粉末具有极强的腐蚀性(雷酸盐),需要定时清洗雷汞瓶。

每次扣动击锤,'香水瓶’都会翻转并使少量雷汞粉末流入击砧,这一方法并不完善也很复杂更有点丑,不过作为开山之作,实在不能强求太多。


在这张宣传广告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福赛斯枪机的运作过程。


1805年的整个冬天,福赛斯用他的新武器打猎打的不亦乐乎,而不久之后,他也异常敏锐的意识到,击发系统应当杀向暮气沉沉的军火世界,引发一场伟大的技术革命,而非仅限于对付几只野兔和麻雀,于是到了第二年,福赛斯带着他的发明来到伦敦向暂任军械总监的莫伊拉伯爵二世——弗朗西斯·罗顿-黑斯廷斯(Francis Rawdon-Hastings)展示了一番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定为福赛斯提供帮助并专门开设一座工厂生产他的武器,然而还没等福赛斯大展身手,莫伊拉伯爵的职位便被约翰·皮特(John Pitt) 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的哥哥所取代,有趣的是在黑斯廷斯之前他也担任了5年的军械总监。


与军事经验丰富的黑斯廷斯相比,皮特显然对福赛斯的发明认识不足,这个官二代非常担心他和他的宝贝工厂会被福赛斯的疯狂举动炸的粉身碎骨,他立即下令福赛斯'带着他的所有垃圾和他本人滚出伦敦塔’(从1597年到1855年,伦敦塔一直都是英国军械局总部),福赛斯只能无奈的回到苏格兰老家。


题外话,黑斯廷斯辞去军械总监职位后(1806—1807,只当了一年)于1813年担任孟加拉总督及威廉堡总司令(相当于印度总督和驻印军总司令,需要注意的是印度总督这个称呼直到1833年才开始使用)1817年受封黑斯廷斯侯爵,在英国历史上是一个颇有声望的人物。(我一直觉得他长得像范明)
 
被撵回老家的福赛斯依旧没有丧失信心,他决定将他的发明投入市场,首先他于1807年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3032,其后的十余年中,福赛斯与伦敦新区第十大街开始了他的门市生涯,他在推广自己发明的击发枪机同时还不得不与大量侵权者进行斗争...

直到1819年他将店面交给自己的助手之后才重新回到苏格兰继续履行他作为牧师的职责直至1843年去世,令人欣慰的是,福赛斯去世前几年英国军方开始全面换装击发火枪,福赛斯的开山贡献也未被遗忘,英国当局最终提供给福赛斯一小笔养老金并成功在他咽气之前送到了他的手里
.........抱歉我开了一个比较残忍的玩笑...ORZ...

虽然英国政府的确考虑向福赛斯支付一笔费用承认他的专利所有权,但还没等相关的法律程序到位,1843年的6月11日福赛斯就已经去世了,他到死都没能摸到这笔钱,英国政府只能向他的遗属支付了1000英镑...但福赛斯最终获得了历史的承认,1930年,他的纪念碑被镶嵌在伦敦塔的墙壁中
(皮特肯定会不高兴的!)


不过与官僚气十足的英国人态度完全相反,拿破仑曾经表示愿意提供20000英镑(相当于今天的30万英镑)来购买福赛斯的发明,这个倔强的苏格兰佬拒绝了拿破仑的提议,尽管他在英国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

福赛斯的介绍暂时告一段落,我们再梳理一下,近代晚期火器最必不可少的结构是击发装置,然而就像火绳装置没有火绳,燧发枪机没有燧石就是废铁一样,击发装置需要起爆药来引爆发射药,福赛斯的香水瓶击发装置出现以后,各种新式的击发装置层出不穷(讽刺的是击发装置发明者福赛斯一直都在抵制类似的发明),但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撞击式火帽(percussion cap)

很多人宣称自己发明了撞击式火帽,但真正获得大多数历史学家认可的则是约书亚·肖。

约书亚·肖(JoshuaShaw),1776年生于埃尔斯米尔港,肖幼年丧父,少年时代他曾为当地农民制作驱鸟设备(也就是扎扎稻草人什么的),在这期间他逐渐发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其后的生涯里虽然穿插着母亲改嫁与工作更变,但肖在艺术绘画的道路上却越走越远,成年后他不断来往于费城与伦敦之间,画家肖的名声鹊起,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或许也是出于艺术灵感的指引,肖对火器击发装置产生了一些兴趣。
1814年,肖初步发明了火帽击发装置,在后来的岁月里他在艺术海洋中遨游的同时也一直都在完善这一发明,肖最初采用了钢制火帽,后来将材质更换为锡铁合金,最后才发展为铜质火帽。
由于福赛斯方面的法律威胁,肖回到美国试图取得专利认可,但当时美国法律拒绝为持续居住时间少于两年的外国人颁发专利,因此直到1822年肖才申请到了撞击式火帽的美国专利,对此,肖一直都颇有微词。
然而在这之后的岁月里,火帽系统却依然默默无闻,肖对撞击式火帽的推广有何贡献我们也不得而知,或许他根本就对军火缺乏兴趣,或许他是再一次将自己的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了绘画艺术方面。
(可是他为什么不记得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什么的?这个人找不到头像啊...)
总之,在1822年便正式出现在世人眼中的撞击式火帽,过了近20年才被欧美各国军方所注意。
由于没有肖的画像,我们就用他的一幅画来代替吧。
 
《靠岸的渔夫》—1835年绘

肖于1833年回到英国并带回了一款火炮击发装置,也同样引起了英国当局的注意,1860年,约书亚·肖以富兰克林研究所会员,艺术家,科学家与作家的身份去世。
 
在国内所能翻阅的资料中,我们会发现关于英国燧发枪时代的资料相对更多,击发线膛枪时代的资料虽然不成体系但也少不到哪去,唯独击发滑膛枪时代的资料几乎完全是一片空白,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殊不知正是这一时期的'洋枪洋炮’打开了中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80%的中国人都晓得三八大盖,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知道当年英国人手中使用的是什么武器。
在很多介绍鸦片战争英军装备的资料中经常提到贝克式步枪和布伦瑞克式步枪,将它们列为英军标配武器,这在本人看来简直就是标准的不学无术,贝克式和布伦瑞克式装备英军不假,但如何能代表英军的具体装备情况?如果按照类似的逻辑,当今美国陆军岂不是全体装备M14或者M24?
贝克式与布伦瑞克式均属于英国来复枪射手的武器,也就是精确射手装备。
贝克式线膛步枪产于1800年,属于燧发枪机,而布伦瑞克式步枪则是于1838年投产的击发线膛枪,其目的是为了替换贝克式步枪,原则上将它们放在一个水平线上讨论都是个错误。

美国独立战争中,手持精确步枪作战的美国民兵射手给英军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弗格森率领下的后装来复枪射手也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战果,然而同时期的英国既没有多少像样的轻步兵部队,也没用标准合格的精确射手武器。
贝克步枪(Baker rifle)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全长:45.2英寸 枪管长:30.375英寸 口径:.625 重量:9磅左右

贝克式步枪由伦敦制枪匠伊齐基尔·贝克(Ezekiel Baker 1875-1836)设计,它在1800年2月这款步枪在军械局举办的选拔赛上一举夺冠,并于次年开始定型生产装备,贝克式步枪坚固耐用而且性能良好,作为英军来复枪射手的标准配备它令拿破仑的法军吃尽了苦头,如著名的95来复枪团'绿夹克’。

1803年1月正式成立的95来复枪团,并逐渐由最初一个营的编制扩大到三个营,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1816年该团扩编为旅,1966年并入皇家绿夹克团。


枪机特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TOWER的标记,排列方式与滑膛枪是有区别的。
虽然比较短,但贝克式步枪依然可以保持约200码的胸靶精度,它最远的射杀记录是300码,这对于滑膛枪而言当然是无法想象的,不过贝克式步枪的射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附件盒特写,所有的贝克步枪都有一个附件盒来收放清理工具,线膛步枪积存黑火药残渣的情况是很严重的,而且清理起来异常的麻烦。


贝克步枪子弹,包裹的皮革可以令子弹更好的契入膛线,一方面公差极小的弹丸并不是什么时候都有,而且令膛线压迫鹿皮变形总比让铅弹本身契入膛线要容易些,当然贝克步枪装填起来依然十分费力,需要用小锤锤砸进去说的就是这位。


很多贝克步枪枪机前方都会附带一个铁丝固定,用来防止火镰受潮与受污的皮革防护帽。



贝克步枪的剑式刺刀非常著名,虽然它依然不适合拼杀,相比传统的军刺它用途更广,全长23英寸,贝克刺刀有多种版本这里不多做介绍。
可考的是1839年英国燧发枪全面停产,贝克式步枪应当停产和除役于这一时期或者更早(可能是1837年),贝克本人在1836年去世,没有看到自己设计的步枪被除役。

截止1838年,贝克步枪共生产了2.2万支左右,鸦片战争中少量的贝克步枪有可能随英印军部队参加了战斗。
 

布伦瑞克步枪(Brunswick Rifle)设计于1836年,于1837年1月开始生产,其名取自布伦瑞克公爵,当然那家伙并非设计者,这支步枪是经由RSAF提交的设计方案,所谓RSAF,即Royal Small Arms Factory-皇家轻武器厂,建于1816年,它还有个更著名的称号——恩菲尔德军工厂(该厂位于外伦敦自治市恩菲尔德Enfield)


布伦瑞克步枪采用双环槽膛线和特制的子弹,子弹边缘有一段圆弧状凸槽,装弹时对口填入枪膛,虽然依然很麻烦,不过相对贝克步枪而言这种装填方式要更顺畅一些。


可以看到枪膛内部由于长期使用而产生的刮痕,布伦瑞克步枪使用的膛线机制可以使子弹获得更加均匀的转速,而且比贝克式步枪枪膛要容易清理的多。

这里要简要的介绍一下,而布伦瑞克式步枪分别生产过两种型号而且非常容易辨认。

首先是I型布伦瑞克步枪
这款枪机盖板的形制相信诸位并不陌生,借鉴自法国,该形制一直生产至1843年,如果有证据证明布伦瑞克步枪参加过鸦片战争,那么应当就是这一款。


枪机铭文,布伦瑞克步枪的生产由恩菲尔德兵工厂主导,因此铭文上刻的是恩菲尔德。
 

特制的子弹

另外,俄罗斯也有一款彷布伦瑞克I型步枪,被称为'Luttich Rifle’(列日步枪),'Luttich’为比利时城市列日(Liège)的德语名,也可以翻译为卢提西(比如著名的卢提西行动)
而早在近代,列日便拥有全欧洲最好的武器工厂,欧洲列强都曾依赖列日兵工厂生产轻武器,现代的FN公司正是在浓郁的军工奠基下发展壮大的。
 
 
PS:至于某个叫什么'里治步枪’的...恕在下才疏学浅,想不出这译名有神马含义。


接着就是II型布伦瑞克步枪,采用了自主设计的击发系统,该款的上镜率要相对高一些,约1840年前后开始装备。

枪机特写

1848年布伦瑞克步枪进行了最后一次改进,主要是对刺刀座进行了改进,该枪的停产日期不明,可能是在67年前后,不过在尼泊尔等地区布伦瑞克步枪的手工仿制品一直生产到了1885年,真是匪夷所思...


如果后面这位孟买步兵团士兵使用的是击发火枪,那么站在英国军官左侧的轻步兵手持的很有可能就是布伦瑞克步枪
既然我们对英军装备的精确步枪有了一个认识,我们就回归正题(我是不是经常偏离正题啊?)继续探讨英军装备的主力装备滑膛枪。

褐贝斯火枪除役后,最先装备英军的是P1838/39式击发滑膛枪,正规资料中当然是不会这样叫的,我将这两种火枪组合介绍只是为了方便。

P1838火枪由乔治·洛弗尔设计,乔治·洛弗尔(George Lovell)的详细资料我至今都没有找到...只能从手中掌握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洛弗尔曾作为恩菲尔德军工厂的一名雇员,提交布伦瑞克步枪设计方案的人就是他,其后洛弗尔又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恩菲尔德厂监督(1840-1854),他穷其一生都在争取武器生产的高标准和高质量化,对当时的英国轻武器行业影响颇为深远,可以肯定的是,恩菲尔德皇家轻武器厂的崛起洛弗尔功不可没,要知道在克里米亚战争开始前,恩菲尔德兵工厂一直面临关门大吉的危险。


P1838火枪的资料几乎是被忽略的,这一型号的击发装置与I型布伦瑞克步枪一样仿自法国(我们可以看到独特的法式枪机盖板)由于通用性不佳以及缺乏自主产权等原因生产数量非常少,而且绝大多数的实物有可能已被毁于1841年的军械库大火。
该图样品存放于布鲁塞尔军事博物馆。

源自恩菲尔德军工厂的P1838火枪铭文是恩菲尔德而不是伦敦塔,P1838虽然没有正式量产,但它的击发结构在经过本土化修改后安装到了P1839上面。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随着英军的缩编,当局几乎处理掉了绝大多数剩余武器库存,结果就是1838年英国军方即无法落实击发火枪的装备计划,也没有剩余物资装备部队,不得已之下于1838年10月下线了30000支新的褐贝斯印度款燧发枪,到1839年5月又将它们尽数改装为击发模式,改装后获得的型号便是我们所知的第一批P1839击发滑膛枪。(进行改装的也正是恩菲尔德厂)
P1839具体参数与印度款褐贝斯相同。

这种纯粹的过渡武器原本不应该有什么露脸的机会便草草收场,然而历史还是给了它一展风采的机会...只不过这个风采在我们看来实在是一种耻辱——它击败了一个'天朝上国’...在它不到三年的短暂役期中...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参与鸦片战争的三个英印军步兵团(马德拉斯第2,第6,第14步兵团)依然装备燧发枪,给地方殖民军装备老式武器基本是一个不成文的习惯,印度民族大起义之后则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特别是在枪械技术断代层次越来越多的背景下。
(考虑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分两次进行,英军中的燧发枪或许也并未完全除役,当然,这只是推测了)


P1839火枪的击锤形状与P1838几乎完全相同,枪机盖板标志和过去一样,TOWER友情提供,只是王冠下的缩写变成了VR,也就是维多利亚(Victoria)女王。

 

P1839滑膛枪一直生产(有资料显示,只有第一批P1839滑膛枪是改装而来的)到1851年,最后一批P1839火枪被撤装,它们部分躺进了博物馆或者回炉,甚至还有一些连同P1842火枪在南北战争时期被当做剩余军火被卖到了南方军的手中,这些滑膛枪的售价仅4美元甚至更便宜。
P1839滑膛枪可谓命运多折,不光在英国军事史上默默无闻,似乎连英国人的上帝也不怎么喜欢它。
1841年伍尔维奇区皇家兵工厂的军械库中储存着近28万支改造完成的P1839击发枪以及准备接受改造的燧发枪,但是这些火枪我们今天见不到了,Why?


因为1841年10月30日,伦敦塔地区发生了特大火灾,军械库也未能幸免,几乎所有的库存都被烧毁了,火灾的损失高达20万英镑,这算不算是上帝(或者玉皇大帝)对英军侵略中国的惩罚呢?...开个玩笑开个玩笑。

题外话:伍尔维奇区的皇家兵工厂大家可能会很陌生,但如果提及一个和它有关的名字,有人说不定会突然跳起来——1886年成立的皇家阿森纳足球俱乐部,arsenal这个词的原意便是兵工厂,他们之所以能踢足球,是因为恩菲尔德军工厂的人不得不每天赶夜班!(昔日的皇家兵工厂向全世界输出精良武器,今天的皇家阿森纳向各大国足球俱乐部输出优秀人才...哦...大概是传统...)。

虽然大批武器库存被火灾销毁,但这对英国军队影响不算很大,多数的英国军队基本完成了换装,而且火灾的前三天新的击发枪型号已经被批准制造了,这一型号也就是大名鼎鼎(好吧好吧,没多少人知道)的P1842击发滑膛枪。

由于这一型号的定制与生产由时任皇家轻武器厂监督乔治·洛弗尔(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那位洛弗尔)主导,因此也被称为洛弗尔1842型滑膛枪。


P1842击发滑膛枪(谁敢管它叫M1842我乎谁!),并没有更换太多的零件,具体参数与印度款褐贝斯基本相同。
如果我们对历史颇有研究,我们就会发现,1840年前后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的顶峰阶段,现代钢铁工艺,规模化的大机器生产以及工业技术的大幅革新都是从此时开始的。
而当我们研究军事史我们也会发现,1840年前后各国的武器装备都发生了型号更新,这当然不是偶然,由于钢铁技术的进步与精钢产量的提升,各国均开始彻头彻尾的采用钢材作为枪管加工的主要材料,因而40年代后各国均出现了一大批新型号的滑膛枪。
值得注意的是40年代后诞生的火枪由于大量采用钢制枪管所以变得比较容易生锈,因此火枪在发放部队之前通常会将枪管烤蓝处理,因此40年以后生产的火枪枪管一般都发黑而不是亮澄澄的。
 

枪机上的刻文已经严重腐蚀,不过我们依然能辨认出王冠的标记。
这款火枪作为英军制式装备使用了十余年直到被恩菲尔德P1853步枪彻底取代,击发枪机与前作P1839存在少许的区别,大多数零件也都是按照过去的燧发枪标准制造的(也就是说基本不必新开生产线了)。


由上往下:P1839 P1842 P1842线膛版(50年前后的改装型号)
在服役期间,P1839/42火枪参与了大量英国殖民军的军事行动,作为英国本土军团的主要装备参与了英阿战争以及锡克战争。


背水一战的44团...
英国殖民战争中遭受的有史以来最为血腥的惨败,1842年1月,1.6万名英印军队与平民撤离喀布尔返回印度,这是一场不可挽回的灾难,这支队伍在伏击,严寒与疾病的打击下蹒跚前行,最终,包括44团在内的撤离队伍全军覆没...
威廉·布赖登医生是抵达最终目的地贾拉拉巴德的唯一幸存者,当驻守人员试图向他探听英方队伍的动向时,他回答
“I am the army”(我就是军队)


喀布尔撤退之战中的柯沃德-喀布尔山口伏击战,超过3000名英国士兵与平民在此处丧生。
 

锡克战争中,激烈的费罗兹沙战役,英军第62团进攻锡克军阵地,同时期的锡克军队也购买并装备了相当数量的击发滑膛枪。
 

向锡克阵地发起进攻的英31团,遗憾的是这些画作中士兵手中的装备都被模糊处理,我们无法从中获取更多信息。

在维持了十余年的生产装备后,由于新型米涅式武器的出现,P1842开始被逐步撤装,但它依然坚持到了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尽管在那场战争中P1842理所当然的埋没在更优秀的后辈阴影下。
战争结束后,除却一些民兵和非正规武装外,大多数P1842滑膛枪都被撤装封存,一部分被进行了线膛改装(主要装备海军),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这批武器也曾远赴北美作为白菜价的剩余军火贩卖给了南部邦联。
印度民族大起义中,P1839/42火枪作为英印军以及叛军装备在战场上被大量使用。

被缴械的英印军官兵

P1839和P1842火枪都存在海军型和卡宾型,它们更为短小,通条管只有两条。
 
由上至下:
P1839海军型(如果没意外,三元里赶来救援的英军陆战队使用的就是该型火枪)
P1842初期海军型
P1842后期海军型(都有表尺,不知是不是改装过的)
卡宾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