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德 养心 养肾 养脾胃 ———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四养”之道

 莱阳好人 2014-02-23

养德 养心 养肾 养脾胃

——— 国医大师邓铁涛的“四养”之道

 

 

  近年来,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保健养生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医大师邓铁涛在行医诊疗之余研究养生之道,并坚持实践,九旬高龄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

  邓老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心得体会就是以“治未病”为指导思想,重视仁德,固护脾胃,颐养阳气,使机体维持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从而达到长寿的目的,并在长期的防病、治病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一套养生方法———

专家简介

  邓铁涛,生于191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中心载入世界名人录。1990年被遴选为全国继承中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200612月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81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聘为“治未病”工作顾问,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邓铁涛教授擅治心脏疾病,研制成功的中成药有“冠心丸”“五灵止痛散”等。临床长于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并擅长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西医多个系统的疾病以及疑难杂症,如重症如肌无力、萎缩性胃炎、肝炎、肝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硬皮病、风湿性心脏病、红斑狼疮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数十年来,他精心研究中医理论,极力主张“伤寒”“温病”统一辨证论治,强调辨证方法在诊断学中的重要地位,于中医诊断学的内涵建设提出新的见解。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其论著深受国内外学者重视。

A养德 养生之根

  历代养生典籍都强调“养德可以长寿,养生必先养德”这一观点,甚至将养德看成是“养生之根”。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据说,孙思邈至少活过了百岁,既然他如此强调养德的重要性,当不能小视。

  结合自身阅历,邓老非常赞同“仁者寿”“大德者方得其寿”的观点。养生之道,贵在静中寓动,善养生者,必重调神,而神之修养,德字为先。唯有勤修德行,才能心平气和、气血通畅。邓老九旬高龄,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言语流利、步履安稳,这同他不断修养德行而逐步达到心胸豁达、乐观开朗有很大关系。

  养德的人必须多涉猎书籍并付诸实践。邓老除了看中医药学著作外,还非常喜欢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庄子》等。另外,他还特别喜欢诵读诗词歌赋。至于行动方面,他行医教学至今70多年,时刻不敢忘记“医乃仁术”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古训。

B养心 即调神宜静养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藏神,为一身之主,既支配血脉的运行,还主持精神活动。中医经典著作《素问·灵兰秘典论》强调,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健康运行的基础,如果心脉闭塞不通,会影响各个脏腑的功能,且损伤形体,达不到养生长寿的目的。由于神藏于心,“心主神明”,故调神即养心。中医养神强调的是“静养”,即“神以静为养”,避免外物所扰,保持内心的清静和安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戒除七种不良心理

  要想节制伤身的小欲、私欲,达到养心之目的,就必须要戒除以下七种不良心理:

  自私心理 私心太重,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世上的好处自己捞完才心甘,否则就怨天怨地。有这种心理,整天劳心伤神,寝食不安,必危害身心健康。

  嫉妒心理 “人比人,气死人”,任何方面都不容别人比自己优越,这种心理所产生的行为,不但容易在同行、同事、邻里和家庭之间产生摩擦,也易使自己整天处于焦虑烦躁之中,伤心劳神,危害健康。

  贪婪心理 重财重利,贪欲无度,劳心伤脾,则百病丛生。

  阴险心理 心胸狭小,心机阴险,以整治他人为乐。这种品性阴险的人,不但生活不能潇洒轻松,而且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忧郁心理 抑郁寡欢,思绪重重,叹老悲老。殊不知,“怕老老得快,叹病病自生”。此心不除,疾病更易缠身。

  怀疑心理 对亲朋好友和同事,缺乏起码的信任和尊重。须知疑心过重是导致家庭失和、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怀旧心理 总沉湎于往事的回忆中,倚老卖老,看不惯一切新生事物。此心不除,就会落伍,形劳精亏,积虑成疾。

  以动促静 修习静心功

  通过静坐、冥想等方法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邓老经常练习打坐,具体方法是:双腿交叉盘坐于床上,上身自然放松,头位正直,自然闭目,含胸拔背,两手置于腹前相互轻握,或将双手自然垂放于两腿上,以自我感觉舒适为度,上半身稍向前倾,舌尖轻抵上腭,自然闭口,坐正后,全身放松,不加意念,听任平素的呼吸习惯(50/分钟),此法可于晨起和入睡前各做1遍。

  寄寓书法 以练字养心神

  闲暇时,邓老喜欢练习书法。多年的书法练习,使他受益匪浅。以前一遇到情绪波动时,就拿毛笔写字而让自己安静下来,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干扰。另外,琴、棋、画等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充足睡眠 调神养心

  调养心神,必须注重睡眠质量,要想睡眠质量高,作息一定要有规律。在日常生活中,邓老喜欢用温热水泡脚,且泡脚的同时用双手按摩、揉搓脚背及脚心,有时还用劳宫穴(即握拳后中指指尖停留的地方)摩擦涌泉穴(脚心偏上的凹陷处),以产生温热感为宜,每次l030分钟,可帮助入睡。另外,用中药煮水泡脚效果也不错,常用药物有怀牛膝、川芎、钩藤各30克,天麻l5克,夏枯草、吴茱萸、肉桂各l0克。

  食疗药治 养心妙法

  邓老比较喜欢吃橙子和榴莲,夏天则适当吃些苦瓜,这些果蔬对养心有帮助。研究表明,经常吃橙子的人,猝死发生率较一般人低;榴莲具有温养心肾的作用;夏天吃苦瓜可以清心火。

C养肾 精充则体健寿长

  肾为先天之本,历代养生家认为,养肾可使人长寿。

  珍惜精气 节戒色欲

  《黄帝内经》曾指出“醉以入房”的弊端。历代医学家反复强调保养肾精的重要性。精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精微物质,精充则体健寿长,精耗则体衰而不能尽享天年。

  午间散步 采阳助肾

  每天中午时分,只要天气晴朗,邓老都会围绕楼下空地悠闲散步数圈,他将其称为“午间散步采阳养生法”。此方法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以及阳虚体质者(常表现为怕冷、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腰膝酸软冷痛、容易疲劳、精神萎靡不振等)。另外,一些经常无精打采、爱打瞌睡,总感到精力不济的年轻人也可练习此法。

  药取平和 常服养肾

  邓老比较喜欢选用枸杞、何首乌、杜仲、肉苁蓉、灵芝、桑葚、蜂王浆、女贞子、山萸肉等药性平和的中药,长期适量服用有一定的养精保肾作用。

  嗜欲耗精 龟欲固肾

  现在不少年轻人,为了某种欲望,如名利欲,拼命奋斗、废寝忘食,结果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出现白发丛生、腰酸腿软、牙齿退化、耳鸣眼花等症状。而有些中老年人退休后,欲望不减,总觉得心有不甘,终日患得患失,于是失眠、心悸、胸闷等症状随即而生,身心也加快衰老。基于此,邓老以“龟欲”为固肾原则,对很多东西都看得很淡,如个人名利得失,很少放在心上;吃穿住行方面,要求比较低等。

D养脾胃 重饮食需运动

  要想长寿,必须注意调养脾胃。想要脾胃强健,关键在于重视饮食习惯与适量运动,具体方法如下:

饮食有节

  俗话说,“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得安宁”。说明饮食要有节制,过分的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易损伤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气血的化生,都有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只有气血旺盛,人才能健康成长。

杂食不偏

  邓老一贯主张进食宜杂不宜偏,五谷杂粮、酒肉果蔬都可进食,但不可过量。每种食物都有寒热温凉之四性,更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缺之则易使人体气血阴阳失衡。邓老自己有个习惯,每次出差时,必会品尝当地的土特产,一方面可以大饱口福,另一方面对纠正身体之偏胜有一定帮助。

宜温不宜凉

  现在患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非常多,其中部分原因在于长期进食寒凉饮食,日久耗损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结果变生诸疾。所以,饮食宜温不宜寒凉。

动以养脾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脾气虚弱则四肢疲软乏力、精神倦怠不适、饮食不振,适当锻炼能使精力充沛、四肢有力,进食也觉甘美。从某种角度来说,适当运动可调养脾胃。运动的种类很多,可分外功与内功两大类型。体操、跑步等属外功;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属内功。若以强壮身体为目的,内功、外功均可;若从养生角度来考虑,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则以内功为好。内功用意不用力,以意为主,以意领气,以气运肢体,不偏不倚,不会伤气耗血。基于此,邓老最喜欢的运动是八段锦,从50岁开始练习至今,受益匪浅。 (本报综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