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代呼唤新的田园诗

 昵称14561756 2014-02-23

时代呼唤新的田园诗

——对当前农村题材诗词创作之管见

王志成


众所周知,我国新时期的变革发轫于农村,由此而来的改革开放大潮,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三十多年来,农村农民从物质生产、生活到精神风貌、观念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新时期以来,诗词界虽然也出现了一批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反映“三农”的好的诗词作品,但从整体来看,与当今农村日新月异的飞跃变化还不相适应,还缺乏高峰作品,尤其是能够流传于世的精品。作为当代诗人和诗词创作者,如何以诗词去描绘这一伟大历史变革,见证时代前进步伐,反映亿万农民的心声,创作出一批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田园诗精品,以抒时代之情,歌沧桑之变,留诗词之史,这既是时代的殷切呼唤,更是广大诗词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为此,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略述管见。

一、要写好新田园诗,必须要洞悉农村的今昔

在漫长的农耕文明岁月中,国人奋斗的终极目标便是“耕者有其田”,理想生活则是“耕读传家”、“男耕女织”。千百年来,历代诗人不惜为此而讴歌。诗圣杜甫笔下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斑斑,男耕女桑不相失”(《忆昔》二首之一),描绘的就是开元全盛时期,社会安定祥和百姓富裕的景象;南宋陆放翁也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这样一些对乡村美丽风光的惊喜,对淳朴好客农民挚爱的诗篇。这些佳制,即令我们今天读来依然不乏自豪羡慕之情。但更多的则是历代诗人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和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是白居易在其《观刈麦》中对农民夏收及其处境的描写。“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是《水浒》梁山好汉白胜唱的一首民谣。至于李绅的《悯农》更是触目惊心:“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是的,农民苦,苦了几千年,他们几时何曾有过丰衣足食的时光?

即就是新中国建立后,农民虽然在政治上翻了身,但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也还始终处于饥饿和温饱的边缘,要不怎么会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欣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成果正在逐步惠及农民,从免除农业税到农村水电路房建设继续加强,农民的衣食住行均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一代有知识、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正在茁壮成长,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农民和农村的一些希望。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尤其是西部以及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的生存条件依然较差,生活仍然很艰苦。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没有农民的富裕,就不会有中国真正的富强。因而在今天,“三农”仍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也是建立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因此,我们只有对“三农”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宏观把握,尤其要倾注深情,才能写出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历史沧桑感的新田园诗。

二、关注农村、农民中的热点问题、新鲜事物,反映农民的心声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农民从业方式由“只能种地”发展到多样化就业;创业范围由“出不了村”延伸到五湖四海;生活方式由单调的“种田吃饭”变得多姿多彩。因此,写农村,写田园诗,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小桥流水,牧童横笛,茅屋炊烟,姑嫂浣纱这些审美意象,而要着眼于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农村的现状,去挖掘题材,反映农民的喜怒哀乐,诸如近二十年来的“农民工现象”就是值得一写的典型题材。他们为了寻求致富的途径,为了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宁可放弃曾经视为生命的土地,忍受寂寞与歧视,也要涌进城镇打工,获取一点微薄的、但对农村来说又是相对丰厚的工资。他们宁可忍受“民工”“农民工”这种不平等的身份和从事高强度、低保障甚至无保障的劳动,也要在城市争取一席立足创业之地。他们对中国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和贡献如青山常在,功不可没。由此,也演绎了一幕幕既波澜壮阔又触目惊心,既感人肺腑又令人心酸的活剧。诗人理应为他们的奉献而讴歌,为他们的处境而呐喊。为此,我饱含深情地写了《农民工》这组诗:

生计为天春别家,岂因都市慕繁华?堂前抚老揪肠断,路口叮儿泪滚花。

万里关山栖异客,千层矿井盼朝霞。街头电话刚开口,先报平安哪计茶。

茫茫尘海哪为家,苦夏难熬催鬓华。他享空调身逸爽,吾披酷暑眼生花。

但祈旱季人挥汗。惟惧阴霾雾隔霞。非是铁驱催命短,只为赚得米和茶。

大雁南归远望家,民工去后是繁华。梦中曾喜居新宅,醒后情知镜里花。

朝上云梯秋露重,暮提藤帽岭飞霞。回眸广厦如林起,欲走难留可品茶?

玉片纷飞思故家,银装素裹世姿华。忧多难起观光趣,薪少尤惊拖欠花。

每见佳人车带犬,何曾妻小脸生霞。怅然倦鸟终归去,暂洗风尘叙岁茶。

走南泊北哪为家?候鸟巢棚度岁华。一卷行囊别故水,两肩负重冒霜花。

掘煤深井城输暖,筑厦荒原镇起霞。最盼和谐真惠我,妻儿能享月圆茶。


这组诗在《中华诗词论坛》网上的《诗苑》栏目发表后,受到网友的肯定和较好评价。如《诗苑》执行坛主夫复何言先生点评说:“状境述事,首首扣事紧且中肯独到,如第一首:“万里关山栖异客,千层矿井盼朝霞。街头电话刚开口,先报平安哪计茶”,于状事中寓作者关悯情怀,诗作取象严谨,道打工者之心曲,令人震憾。”山野真人(西部诗声版主)先生说:“震撼人心!没有经历写不出此等佳句!”(有谢先生,但我没有打过工,只因出身农家,深知农民艰辛。且这类事看的、听的也比较多,故有感而发。)依依嫣然诗友说:“一是写实题材较难得;二是作者有真情实感。” 特别是《雁塔之声》网站站长车天启先生,还于20091122日给我的手机上发来了《读王志成<农民工>组诗有感》:“这组诗似一幅画卷,我眼前犹见火车站、汽车站赶车的那些打工者。近学科学发展观,有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王师说得好:最盼和谐真惠我,妻儿能享月圆茶”(先生供职于西安某长途汽车站)。诗友们的鞭策和鼓励,更加促使我关注农村,同时也使我认识到,要写好这类题材,心中只有装着农民,与他们同悲欢,具有一种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写出来的东西才可能有一种沧桑厚重感。

当然,新时期的农民,也并非只有忧愁,他们也自有他们的创业与欢欣。假如你出去远游,不管是大漠塞北,亦或是水乡江南,各具特色,风格迥异,遍布全国的“农家乐”,就是近年来农村涌现的又一新事物和靓丽风景线。这些店名虽雅俗不一,但老板或主人却绝大部分是地地道道的当地农民。他们亦农亦商,农忙种地,闲时经商。他们或利用旅游景点之便,或借交通要道之利,利用自家的门面院落,抓住商机,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谁说农民封闭保守?正是当今的富民政策,才使农民的聪明才智得以释放。他们绝对懂得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为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财富,以丰富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一点,对人印象也很深。离我住的汉中市距离22公里的汉山,海拔1400m,虽然植被繁茂,鸟语花香,但过去这里的山民由于交通不便,单一务农,虽终年勤劳,但终究收入有限,日子依然过得清苦。近年来,他们抓住城市郊游热的兴起,在政府资助下修了水泥环山公路,路通了,人气也旺了。勤劳好客的汉山人与时俱进,兴起了农家乐旅游。他们打出了“观汉中远景,吃汉家饭菜,饮汉山泉水,赏汉山樵歌,听汉山松涛”的品牌,去后确让人产生留连忘返的惬意。我们去休闲用餐的这家主人叫刘汉琴,她开的农家乐名叫“汉怡园”,地处汉山北麓,宽敞洁净,四围绿荫环抱,百鸟争鸣,可谓别有洞天。主人刚届40,干净利索,落落大方,上下打理,四方招呼,有人称是当今的阿庆嫂,我看一点也不夸张。所不同的只是,当年的阿庆嫂既要保护自己的同志,又要巧妙与敌伪周旋,而今我们汉山上这位阿庆嫂,只需要“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就行了。后来才知道,女老板曾当过多年的村妇女主任,怪不得这般干练。在这里,喝的是清澈的山泉水,吃的是自己种的绿色食品,再不用担心什么污染啊,“三鹿”食品等等。早饭是这里的特色食品,凉皮菜豆腐,绝对现加工。下午十个、八个菜,你可以尽管点,也可以去帮厨,或亲自操作露一手,有兴趣,来一只当地土鸡,或红烧或爆炒,或索性来一锅熬菜,再来点小酒,保准你吃得既舒心又满意。怎么样,花钱不多,又置身于天然氧吧之中,何乐而不为呢!特别需要一赞的是,她家也安了电脑,并且开通了宽带。这难道不是农民历史性的进步吗?欣喜之余,我写了一组《汉山农家乐》:

云绕仙姿五岭连,身临竹阁渺青天。凉皮豆腐农家乐,鸟语花香大自然。

 

老板今年四十三,迎宾幽默礼深涵。皆夸俊嫂阳澄畔①,哪晓深山青出蓝。


注:①借京剧《沙家浜》阳澄湖畔的阿庆嫂喻农家乐老板娘。

 

林阴山道越群峦,暑气全消夏令寒。欲觅人家朝哪处?炊烟冉冉笑声欢。

 

 自家蔬菜眼前烹,简朴衣冠远客迎。都市而今寻绿色,放心饮用汉山行。

 

世外桃源莫道偏,欣观宽带五湖连。鼠标游处经商热,追赶潮流敢比肩。

 

寻幽探险路迢迢,一洗风尘远世嚣。野菜山珍君细品,神仙不过此逍遥。

 

红尘滚滚此间消,林海山庄今古聊。能借主人方寸地?心追陶令理桑蕉。

 

坐对青山品绿茶,人生适意岂思家。听泉戏鸟除尘虑,休管今生可有涯。

 

樵歌清唱调悠扬,妙语关雎凤对凰。流水弹琴游客醉,欲听天籁在山庄。

 

登顶壮观发射台,中天极目画图开。汉川历历高皇地,九域生机扑面来。


注:汉中,为汉高祖刘邦汉王朝的发祥地。汉山顶端有电视转播发射台,在此可鸟瞰汉中盆地。

 

此组诗在《中华诗词论坛》网上发表后,诗友们一方面为汉山的美景所陶醉,同时也对主人的热情好客所称道,更认为写出了新型农民的精神风貌。我的一位当中学老师的朋友还特地将这组诗从网上下载打印后送老板娘刘汉琴,她笑的合不拢嘴,说把她写的太能干了。此后,这家的生意也一直很红火。我自认为,我的诗写得并不怎样,关键是有一种浓浓的感情在里边,这就是对新时期农村、农民的发自内心的祝福和赞扬。我想,只有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对当前农村中发生的一些大的变化有所发现和感悟,才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盼什么,写出来的东西才能贴近农村、农民的实际,从而也才能起到诗的认识、愉悦、教化、引导的审美作用。

三、正确把握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与时俱进,写出独具时代特色的田园诗

我国的田园诗有着悠久的传统,它与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如果说山水诗是以大自然的山水景物风光为描写对象,是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的话。那么,田园诗则不仅仅是属于自然美的范畴,它还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內容,它要求作者熟悉农村生活、对农民及农事活动具有一定思想感情,然后才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因此田园诗可以说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我国的田园诗可以远溯到先秦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某些篇章,如其中的《苤苢》篇,实际上也是一首美妙的田园诗歌:“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芣苢就是车前草,中医学上以其种子及全草入药,具有利水通淋,清热明目的功能。由于它们生命力顽强,种子繁多,古时候人们相信吃了车前草种子可治妇人难产,平时妇人多吃一些,可多子多孙。这首芣苢诗写的无疑是在太平盛世时,妇女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扶老携幼,载歌载舞,一起到野地里采集车前种子的欢快情形。

但田园诗真正逐步走向成熟则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方面是动乱的社会和黑暗的政治,迫使一大批文人舍弃官场走向山林、隐居农村,过起田园生活,从而熟悉农村、接近农民,将之纳入创作题材之中。另一方面,自东晋以来大批中原士族迁居江南地区,而山青水秀风光绮丽的江南田园景色也会给他们以深刻印象,激发诗人们的创作灵感。因此山水诗和田园诗都产生于这一时期不是偶然的。陶渊明就是一个代表人物。他的《饮酒》诗中“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已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还有他的《归园田居》中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寥寥八句,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田园风光画卷。由于他他辞官后接近农民,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对农村生活有着深切的体验。故在他的许多诗歌中,表现出对劳动和农村田园风光的由衷赞美,道出了他自己归隐田园后的恬淡闲适生活和情趣。他的诗风格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因此对后世田园诗的创作影响极其深远。唐代是田园诗创作异彩纷呈、云蒸霞蔚的时代。并形成一个影响很大的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韦应物、还有柳宗元、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张籍、王建、白居易也是善于写田园乐府诗的大家。如张籍《野老歌》、王建《田家行》、柳宗元《田家行》、白居易《杜陵叟》都是这类田园诗的杰构。宋代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都以写作田园诗著称。其中,田园诗创作公认的典范作品是范成大的田园诗作,其代表作首推《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他的田园诗题材开阔,既有写农村自然风光和隐士生活的一面,也包括乡村的民情风俗、农民的劳动生活、农村的阶级剥削和压迫等内容。这样的认识,不仅更符合我国古代田园诗创作的事实,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田园诗的思想价值。元明清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田园诗人和佳作。当然,以上这样勾勒,只是一个粗线条,并不能反映田园诗的全貌,而只是想说明我国的田园诗源远流长,精彩纷呈。

总之,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创作手法,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地反映了两千多年我国古代社会的现实。其中许多优秀作品是我国现实主义文苑中的瑰宝,至今仍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美学价值。我们今天研究、学习、写作田园诗,就要很好的继承这笔丰厚的优秀遗产,从中寻找出可资借鉴的东西。从而使我们写出来的诗词篇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是中国的,即和古代田园诗有血脉相承,即对大自然、田园风光的亲近、热爱,对农民艰辛的悲悯、关切等;但又是当代的,即能从中看出当今时代变迁,特别是农村物质生产、生活的变化。如过去是煤油灯照明,现在是电灯,过去是鸿雁传书,现在是电话、宽带,过去农民出行靠两条腿,现在有汽车、摩托,有的农家还专门买了汽车,干起了运输专业户。这种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农村民俗风情,特别是农民精神风貌上的变化。而事实上,反映在农村农民身上的这种历史大潮中的变化是深刻而长远的,即就是在偏远山区,你稍加留意,也可发现。而反映在诗中,就是我们所说的诗的时代性。试想,我们现今写的田园诗,可诗中的意象却是主人公骑毛驴在溪边吟唱,那将显得是多么的可笑。这个问题听着荒谬,但创作中并非完全解决,换句话说,现实中并非没有。读有的诗,就叫人分不出来今古,千古不变的风花雪月。这样说,势必有人会说自然界不分古今,但诗人的眼光和思维却是分今古的,要不然,怎会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之感慨呢?况且,自然界也并非几千年不变。有鉴于此,我曾经写过一组《论诗》的七绝,其中一首为:

通身彩绘古人姿,雪月风花四景奇。千载吟家难一辨,花瓶纵美可称诗?

另三首为:

诗经源远起农耕,代有良心为庶鸣。矿难民工君莫忘,国风新唱赋苍生。

 

诗赋从来关世情,难能风雨系民生。纵当吟事私家子,依旧须经岁月评。

 

从来美刺各堂堂,诗有灵魂味悠长。关注苍生歌载道,田园活水韵花香。

 

我引用这几首拙作的意思是说,我们有幸生逢当代,就要有当代人的情怀,当代诗人的情感,用当代的审美观,去审视、关注当代农村、农业、农民的历史性前进步伐,讴歌昂首阔步向前的一代新农民的新生活。这其中还包括大地、园林、民居的美化、规划,新农村建设等,反映当代农民的喜怒哀乐。即既要看到农民在物质生产、生活方面的变化,又要知晓农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变化。既关注生态型的,又关注人文性的;既关注物质性的,又关注精神性的;既报喜又写忧。只有以这种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眼光写出来的田园诗,我以为才是既继承于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而富于时代特色和美感的新田园诗。

此事说来容易做来难,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一点小小的尝试。

据汉中110公里的华阳镇,是陕南保存较好的一处有明清风貌的古镇,这里地处秦岭南麓,山雄水奇,民风淳朴,过去封闭孤寂,可以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开辟成了夏季旅游风景区。不光多有国内游人,而且还有外国游客观光。己丑仲夏,我去后写了《华阳行》一组四首七绝:

 

为寻秋景赴华阳,入得深山暑气凉。万顷松涛交响乐,舟车恰似绿波航。

 

两岸丘原植稻麻,鱼翔水底岭间茶。民居古朴桃园似,小镇风光游客夸。

 

晨曦相伴赶逢场,背篓乡亲摩托旁。木耳山蔬加野果,天然美味笑迎尝。

 

山水雄奇花自香,游人商贾客流长。君如雅兴街头转,不定欣逢洋女郎。

 

这组诗,我有意学习借鉴陶渊明冲淡平和,闲适悠远,清新俊逸的田园诗风格,虽然也重在写景抒情,但融入了时代特色,读过的人觉得纵使远在深山,但开放的春风依然浓浓可感。在网上发表后,也受到了诗友的好评。如知行合一诗友(竹枝新唱版主)点评说:“清新自然,有情趣。” 秦口白鸥诗友说:“有时代特点!” 竹风诗友(自由诗苑版主)评说:“四首切入点好,蛮清新的。”当然,我知道这是诗友的鼓励。

写好农村题材的诗词,特别是要写出新的好的田园诗词,需要各方面的学识、阅历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长期磨练。以上所谈,仅是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和粗浅体会,亦属一孔之见,诚愿就教于方家。让我们共同努力,呼唤和催生姹紫嫣红的新田园诗繁荣局面早日到来,以无愧于时代的期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