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期田园诗词写作技巧探微

 杏坛归客 2019-12-13

田园诗是指以田园风光为描写对象,表达田园生活情趣的诗歌。田园诗源远流长,晋代唐代的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大家的田园诗词在文学上占有相当地位,形成独创的艺术风格。在田园诗词中有大量描写农家的生活的诗歌,将农业生产活动和农民生活作为审美对象来刻画,使田园诗更加诗意盎然,丰富多彩,表达出的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情趣。孟浩然是盛唐完成山水田园诗合流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山水田园诗有着不可取代的鲜明风格,这一风格,融合了山水诗的清新开阔和田园诗的闲静高雅。对陶渊明的田园诗实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对我们写好新时代的田园诗有着极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不少诗人面对“三农”实际的新要求,结合日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创作出反映新时代农村面貌,农民生活,田园风光的诗歌,深受民众喜爱和传颂,正在形成新田园诗派。所以我们诗词爱好者,立足田园,不断研究、探索、分析、总结新田园诗的写作技巧,练好写作田园诗词的本领很有必要的,对提升创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数年来,笔者深入农村,走进农户,感受农家生活,欣赏新的田园风光,不断学习农民,相继写出近百首田园诗词,得到读者好评,还有数十首发表在诗词报刊上,初步探索出写好田园诗词的几种实用的方法,这里不揣浅陋,归纳整理如下,抛砖引玉,旨在于大家交流。

白描法所谓白描,原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任何色彩渲染。用白描手法,描写“三农”中的人和事,行文简练而单纯,不加渲染和烘托,象素描一样勾勒出来,反映新时期农村的发展与进步。团堡镇马踏井村谭新明家新楼很漂亮,儿子常年开轿车运送的四方宾客,两个老人养鸡数十只,每天都要喝稻花香酒。我给他家写的诗是这样写的:“楼贴瓷砖亮,轿车跑四方。鸡鸣竹树间,人醉稻花香”。诗的语言朴实,平铺直述,无夸饰语。但是意境广阔,引人联想到家庭的和谐幸福,表面虽无一字明写民富村兴,但字字都透露农村变化之大和发展之快。家里有新楼,有轿车和司机,不单种田还养殖,喝名牌美酒。这种白描法,从浅到深,以小托大,言余诗外,耐人寻味。

鸟瞰法对于农村的重大场景或典型人物事迹,要高屋建瓴,要登高鸟瞰,给予高度浓缩描写,以此反映出全貌,这种方法我叫他鸟瞰法。野猫水新村是恩施州的计生先进村,这个村有明代遗留的古塔,有近千平方的池塘,318国道川村而过,养殖种植富有特色,村民富裕,民风淳朴。村书记老冉要我用五绝慨括村的面貌。我这样写道:“明湖荡玉莲,古塔映青山,国策兴家富,新村绽笑颜。”由于抓住村了村的主要特点,仅用了了二十个字,恰如盆景一般,就反映出兴旺、文明的村景。村领导很满意,决定找书法家写出来挂在办公室内。

特写法茅盾先生在谈到写作技巧时说:“要善于截取生活片断,以小见大。”这个技巧也适合写田园诗。截取农村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小片断,来反映农村的大发展、大变化收到“一滴水见太阳”的好效果。我有一首反映贫困山区农民致富的诗是这样写的:“茄子南瓜大蒜姜,姨妈收拾菜三筐。手机拨动铃声响,相约天明赶早场。”从几个老妈用手机相约赶早场卖菜的这个特写镜头,反映菜农的生活提高,文明进步,从而讴歌现代出农村的精神风貌。 

对比法有名言说:“有比较才有鉴别。”讴歌农村新貌的诗词,用对比手法是很见效的。在诗中巧妙安排上纵横的对比,可以收到让人感到真实贴切又惬意的效果。我们村的三组是没有水的地方,过去三十多家人只有一口泥巴堰塘供水,一旦天旱就下到五里外的地方去挑。一个好劳力一早上仅能挑二挑水,真实苦不堪言。前年通了自来水,村民高兴不已,要我写诗赞扬。我采用对比手法写道:“自古村农怕旱天,远方挑水靠双肩。如今铁管连锅里,轻按龙头淌玉泉。”村民读到这首诗评价说:“很真实,写道我们心里去了!”

细节法有小说家谈写作经验时说:“情节容易细节难。”常言说:“于细微处见精神。”写诗如果用上一个生动的细节,那就真可以感人至深了。我地一个在外地打工十年未归的游子,在2012年决定回乡创业。当他走到村头老水井时,俯下身子大口大口的喝井里的凉水,最后感慨的说:“还是家乡水甜呀!”我抓住这个细节立即写诗道:“务工致富返山川,打拚十年创业旋。老井躬身尝净水,最甜还是故乡泉。”躬身喝井水这个动作明快,给人具体可感,使得游子的形象呼之欲出,爱家乡的真情可见!

透视法透视就像照X光一样,透过事物发人表面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客观真实地反映农村发展的主流。运用透视法写诗,可以展示一个地方的全貌,找出发展的方向。我有一首赞扬朱砂屯新村的是这样写的:“肥沃平川地,暖风送稻香。桃花悬赤果,肥鲤鱼比牛羊。户户猪栏满,家家谷冒仓。旅游来去热,国道走车忙。”诗中透视出朱砂屯村致富的原因再于利用肥田沃土,发展种植养殖,利用国道优势,带动旅游观光。在这首诗的总结启示下,朱砂屯村重新制定以种养业为主导,以国道为依托,发展旅游业的新规划。这个规划得到镇政府的支持,村里朱书记对我说:“谢谢你,是你的诗打开和坚定了我的思路和决心。”

点睛法古代某画家画龙,点上眼睛就破壁而飞。画画如此,写诗亦然。用关键一句点出所咏事物的精神和实质,那么这首诗就富有旺盛顽强的生命力。如于谦的《石灰吟》就是靠那句“要留清白在人间”而流传千古的。邻村有一个老篾匠,家中有一园斑竹,老篾匠为人正直,个性倔强,手艺很好,常年用斑竹编制箩、背篼等竹器维生。那次他对我说:“你会写诗,给我写一首吧!”我笑着答应,随即以他家的斑竹为题写道:“劲节虚怀气象雄,秋冬春夏绿茵葱。顶风沐雨立天地,即使弯腰也作弓!”我把诗念给他听,他一拍大腿说:“好,不错。我最喜欢最后一句。”接着他诉说道:“我这人就是讲硬气,象斑竹做的弓箭一样硬,前年村里给我评低保我就没要,让给没有手艺的老王了......”“即使弯腰也作弓!”一句就画龙点睛,借版主写出了人的精神和性格。

烘托法清代画家方薰在《山静居画论》里说:“渲染烘托,妙夺天工。”作画如此,作诗词亦然。先侧面烘托,再正面相比,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表达的感情更为强烈。今年我家四代同堂过年,大年夜谈起不同时期的回家的情形。说笑后,我把四代人归家的情形用诗句整理出来。写道:“爷祖走青山双脚磨,爷骑龙凤爸摩托。芝麻节节开花好,孙驾长安一路歌。”此诗写“回家”,先侧面叙述往事,祖父步行,爷爷骑“龙凤”牌自行车,爸爸骑摩托等给予烘托;再正面描写实际,孙子驾长安轿车归来,进行层层的比较,从而得出农民生活节节高的主题。对新农村的面貌也就表现得愈加鲜明,愈加生动,愈有感染力。

写好田园诗还有很多方法,诸如:“渲染”“逆挽”“议论”等,只要适合情景与现场,均可灵活去来运用,我也还在继续探索中。总之,作者要有一颗爱田园山水的真挚诗心,有一片热爱农村和农民的感情,以当代的情怀和视野去进行,创作,就能以明快的意象,流畅通俗的语言,娴熟的技法,写出浅近而又清新的好诗,得到大众的喜爱还可以成为独创的高雅艺术精品,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现代气息。只要我们透彻下去,潜心分析,必然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写出一批放歌“三农”的诗词精品,反映当代农村全新社会经济情形,展现新型农民的精神风貌,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还可以成为独创的高雅艺术精品,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现代气息而流传于世。

(源于国粹论坛)

醉月诗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